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docx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开展
【摘要】新中国金融体制开展自建国前至今已经有60个年头了〔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根底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标志了新中国金融体制的诞生〕。
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这60年里,经历了由方案体制向市场化体制的转变。
开展到现在,中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现状与开展
一、引言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各国金融管理体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制度又具有商品经济的共性,因此其金融体制也存在某些共同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以银行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2、以中央银行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和宏观调控机构〔个别国家以相应的政府机构行使中央银行局部职能〕;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4、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金融活动进行比拟严格的管理,并以本国国民经济宏观效益作为管理和调控的根本目标。
二、金融组织现状
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为部级机构,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各专业银行均为国务院直属局级单位。
除上述专业银行外,交通银行等股份制综合性银行〔具有商业银行性质〕和各种类型的地区性银行已得到初步开展。
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恢复,股份制和地区性保险公司已开始建立。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不少地区已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联营而独立经营,许多地区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此外,从1979年以来,新开展起来的金融机构有:
城市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局、各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评信公司等。
国家禁止私人设立金融机构。
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既有分工,又有一定的交叉。
在信用制度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单一银行信用制度已被打破。
除银行信用外,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信托信用、合作信用、企业信用〔股票、债券〕等多种间接和直接信用均已开放,但银行间接信用仍占主导地位。
在宏观调控方面,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
1、单一方案调控的方式为多种调控方式并用所替代,但规定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方式仍占重要地位。
2、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由单一的货币发行量转为货币供给量和货币发行量双重监测。
M1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监测的重点目标。
在利率政策方面,适当提高过低的利率;增加利率档次;根据资金供求和市场供需的变化,随时调整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对财政性存款实行计息;增加企事业定期存款利率等。
在信贷政策方面,主要是拓宽贷款对象和扩大贷款用途,同时强调贷款的经济效益和政策要求。
贷款对象由过去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农业扩展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和不同所有制单位;贷款用途从流动资金扩展到固定资产、根本建设和科研、旅游等;贷款原那么由原来的三原那么转向主要强调“扶优限劣〞和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结算方式上,取消了原来的国内信用证、付款委托书、托收无承付、保付支票、省内限额结算等。
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曾一度取消,后又恢复。
1988年新制定的结算方法中规定的结算方式包括: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和委托收款。
在联行清算上,为防止专业银行通过占用联行汇差在资金上吃中央银行的“大锅饭〞,实行了专业银行各自分设联行的制度。
对于外汇管理,实行了出口收汇单位和地方外汇留成制度;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一家专营改为各家银行普遍经营,局部信托投资公司经批准也可以经营外汇业务;允许私人在银行存取外汇;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各单位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按调剂价买卖留成外汇,私人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但不准购置外汇。
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和经营性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
经营性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投资机构、信用合作机构、担保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一〕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具有领导和管理的职能。
是金融宏观调控中心,专业银行内部实行三级管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经营〔基层行〕,各级分支机构一般不实行独立核算,由总行实行统一资金调度和计算盈亏;但对各级分支机构实行专项指标考核。
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均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我国金融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是领导和管理机关,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
1995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公布实施。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身机构改革,撤销省分行,成立九大分行。
〔二〕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一是国家开发银行。
主要负责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开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向国家根底设施、根底和支柱产业工程,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发放贷款。
例如,京九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
其它,如开通农村公路15万公里,解决了农村5020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工程163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1296个工程,等等。
二是中国进出口银行。
主要以市场方式向国内外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为成套设备、技术效劳、船舶、单机、工程承包、其他机电产品和非机电高新技术的出口等,提供卖方和买方信贷;办理中国政府的援外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款业务。
三是中国农业开展银行。
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
主要业务是向承当粮、棉、油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收储和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提供收购、储藏和调销贷款。
三家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
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当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主要承当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四家银行的传统分工目前已经逐步被打破;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先后在我国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融资。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股份制改革中,坚持国有和公有制成分的控股权。
第一,1987年4月,创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重组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随后,成立了深圳开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开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开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
在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的根底上,2003年又新成立了一家恒丰银行。
目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计有11家。
在国内A股市场上,除农行外,工行、中行、建行、招行、华夏、民生、兴业、浦发银行、深开展,都实现了直接上市融资。
同时,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和国寿、平保、财险等已在香港市场上市[2]。
〔五〕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银行。
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根底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虽然冠以“合作〞两字,城市合作银行实际上也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适用于?
商业银行法?
。
我国原有约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城市信用社已经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办成小型商业银行。
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效劳领域是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那么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开展效劳。
〔六〕其它金融机构
主要有外汇、黄金、期货和证券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登记结算、投资咨询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国有、股份制、外资及中外合资公司〕、信用合作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
〔七〕境内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突出的奉献是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银行运作机制和先进的银行管理方式,促进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效劳水平的提高。
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312家。
同时,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股我国商业银行。
2007年10月末,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包括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210亿美元。
另据统计,2006年10月末,计105家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批准可以开办人民币业务;6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2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
另有非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223家。
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659亿美元〔另有资料,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1539亿美元〕,占我国银行总资产〔约万亿美元〕1.8%;贷款余额315亿美元,不良贷款率1.3%;累计盈利亿美元。
2006年11月末,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构成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邮政储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分别占52%、16%、8%、10%、6%、4%、2%和2%。
〔八〕境外中资金融机构
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已有86家,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在外总资产已达1538.16亿美元。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
2007年11月招商银行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4]。
中国金融体制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
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度?
经济自由度指数?
报告说,中国复杂的金融系统被牢牢地控制在政府手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超过50%的总资产;国家指导信用的分配,而四大国有银行的借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尽管自参加WTO以来,中国在不断移除对外资银行的障碍,但令人讨厌的管制仍然存在,外资银行只占总资产的2%。
三、金融市场现状
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2021年,各主要经济体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为复杂,我国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根底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国民经济上升企稳向好。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快速开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开展力度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表现出了行情分化、震荡幅度加大等明显特征。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一是金融市场交易量再创新高。
2021年金融市场交易日趋活泼,交易量快速增长。
在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累计成交金额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4%;回购累计成交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61%;我国票据市场累计签发商业汇票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累计办理贴现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成交金额为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债券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黄金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亿元,同比增长%。
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5%。
二是债券与股票市场市值增长迅速。
2021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面额为万亿元,比2021年年末增长%;交易所托管面额为亿元,比2021年年末增长2.12%;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托管面额为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42%。
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万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8.8%,占GDP的比重到达66.68%。
股票流通市值为万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27.67%。
金融市场规模的快速壮大和拓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开展。
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的迅速开展,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外汇市场的平稳开展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使得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根底逐步扩大;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开展,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意义显著;黄金市场的不断开展,有利于丰富投资品种,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对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开展,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我国企业和相关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增值,而且局部期货品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定价权。
〔二〕二级市场震荡分化
2021年以来,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复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呈现出了较大差异;同时,在保增长、调结构与防通胀的三重任务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明显提高。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震荡幅度加大,且行情分化明显。
2021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日成交金额标准差比上年增大了28.47%,日加权利率标准差同比增大了186.76%。
票据市场利率呈现阶梯形震荡上升;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整体震荡走低。
自年初至10月中下旬,指数整体逐级小幅上行;之后至12月,指数开始逐级震荡下探;进入12月,指数止跌企稳,全年震荡走势明显。
股票市场指数呈宽口“V〞字形震荡走势,与2021年整体上涨走势相比,震荡特征明显,主要表达为年初至7月初震荡下行,7月之后震荡上行。
在外汇市场方面,以标准差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元的波动幅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大了16.63%和21%,人民币汇率震荡幅度整体明显加大。
各子市场行情分化较为明显。
在黄金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黄金年末收盘价为元/克,较年初元/克的开盘价上升了元/克升幅为24.89%。
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类价格全线上涨,且整体涨幅最大;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但价格分化明显,锌和铝的价格有所下跌,其余产品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在股票市场中,A股指数有较大幅度下跌,上证综指较2021年年末下跌点,跌幅为14.31%;深证成指较2021年年末下跌点,跌幅为11.39%;以房地产、金融及其相关板块为主体的沪市下跌幅度较大,以新兴产业及其相关板块为主体的深市下跌幅度相对较小。
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较2021年年末的点下跌点,跌幅为0.78%。
而同期国债指数上涨3.21%,企债指数上涨7.76%。
基金市场结构化行情显著,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现出较好的投资选择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绝对收益,而指数型基金整体下跌11.51%。
〔三〕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获得进一步开展。
在债券市场中,债券发行量从2021年的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万亿元〔含中央银行票据〕,增长了10.19%。
从发行结构看,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量占债券总发行量的比重为33.66%,债券市场发行结构继续保持优化。
在股票市场中,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比重明显上升。
2021年,沪、深A股市场累计筹资总额达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99.1%。
其中,境内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量较2021年的亿元大幅增长了倍。
从新股发行结构看,主板融资额为亿元,占IPO融资总量的比重为39.26%,低于上年的65.19%;中小板融资额为亿元,占比为40.66%,高于上年的22.59%;创业板融资额为亿元,占比为20.08%,高于上年的12.22%。
股票市场发行结构的变化,表达出对新兴产业开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是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稳步壮大。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主体,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会员中,分别有商业银行347家和445家,局部运作标准、交易规模大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
银行间外汇市场核准26家即期做市商和18家远期做市商,做市商在保障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转移和分担风险、促进市场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黄金交易所共有会员163家,其中,金融类会员30家,综合类会员130家,自营类会员3家。
金融类交易成员进一步增多。
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根底日益雄厚。
2021年年末,我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63家,管理各类证券投资基金705只,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万亿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累计批准机构达106家,比上年增加13家。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等加快进入证券市场。
股指期货的推出,揭开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开展的序幕,完善了期货市场体系和结构,对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参与者结构不断优化,参与主体日益丰富和开展。
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汽车金融公司首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境外中央银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可按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保险机构可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利率互换交易,衍生产品主协议签署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
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数量为10235家,较年初增加了988家,其中,基金增加了58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增加了320家,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净增加87家。
沪、深证券交易所开户万户;黄金市场共有会员163家;外汇即期市场共有会员293家;期货市场共有期货经纪公司198家,股指期货自2021年4月上市以来,开户数由最初的9000户增加到年末的约6万户。
〔四〕市场创新进一步开展
产品创新有所提速。
2021年,银行间市场推出了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超短期融资券。
股票市场启动了融资融券交易、上市股指期货,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单边市格局;推出了创业板指数,进一步完善了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外汇市场中引入了美元兑新加坡元的外币对,首次引入了人民币兑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等新兴市场货币交易。
基金市场中离岸基金(FOF)开始开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范围继续扩大。
制度创新继续推进。
2021年以来,金融市场制度创新和建设稳步推进,提升了金融市场功能,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市场的顺利平稳运行打下了良好根底。
在债券市场方面,推动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促进了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
在股票市场方面,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新股定价的市场化。
在期货市场方面,标准了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
缴纳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相关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期货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完善;出台了防范期货过度炒作的相关制度。
在黄金市场方面,国家六部委首次直接针对黄金市场开展发布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开展的总体思路。
在基金市场方面,发布制度标准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的自律管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人员从业资质,促进基金市场健康开展。
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制度,针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持有人会议、突发事件应急等,发布了一系列工作指引;发布制度促进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标准开展。
机构创新有效突破。
2021年,推动成立了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中债资信公司等机构,并汲取国外的开展教训,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开展营运,进一步促进和标准了我国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的开展。
〔五〕对外开放继续稳步推进
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继续稳步推进。
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中央银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金融机构可按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8月,麦当劳获批在香港发行总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债券,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跨国公司。
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业务继续稳步开展。
9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本金总额高达5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截至2021年年末,已有7家境内银行在香港发行累计47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证券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批准机构达106家,比上年增加13家。
黄金市场外资金融机构会员增加到5家.
四、我国金融体制的未来开展
我国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已经根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督监管体系。
金融体制市场化也在逐步深化,金融行业开展较为乐观。
但是,我国在金融改革中,也积攒了不少问题和矛盾,这些是问题和矛盾,也是我国今后金融开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
一是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市场化问题。
金融业的全面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目标。
虽然当前中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些市场化的特征,但是,离全面市场化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利率市场化问题。
当前,我国的利率并未完全反映出货币的稀缺情况,利率的政策性调控仍然广泛存在。
这样,将严重阻碍我国金融的市场化进程。
二是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矛盾。
在中国参加WTO以后,金融业就面临着全面开放的压力,金融的全面开放,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成熟度以及当前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而言,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开放的素质。
一旦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就必将面对来自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的竞争、挑战,国内尚未成熟的金融机构,将承受更为巨大的损失。
此外,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就会引入更多的国外投机资金,冲击我国的金融防线,危险我国的金融平安。
因此,在以后的金融改革中,强化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力图金融行业的适度开放,是当务之急。
三是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有着很快的开展速度,但是相比兴旺国家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尤其在资本的运用效率方面。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资本高度集中运用于少量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展局限性,对资本的运用效率,远远低于中小成长型企业。
而急需资本的中小成长型企业,却缺乏正规的资本获得渠道。
这也是目前资本大量在正常渠道外循环的根本原因。
一旦企业从正常外获取资本,运行本钱就会大大提高,进而阻碍经济的开展。
因此,在今后的金融开展中,必须注意资本的合理运用与分配,加强对资本运用的监督、控制。
四是金融市场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各方各面。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中小股民的巨大损失,进而导致投资信心减弱,阻碍证券市场开展;银行信贷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获取便捷的信贷效劳,阻碍资本的自由流动。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金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增强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五是证券等金融衍生品开展滞后,居民投资渠道、企业融资渠道少。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活泼性较低。
居民对基金、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认知度缺乏,股指期货也刚刚发行,仍然不成熟。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已经大大高于正常值,受虚假信息等影响过大,严重增加了居民的投资风险。
还有,对上市限制条件研究不够充分,导致一些高成长企业无法通过国内上市融资,同时也致使居民无法分享国外上市中国企业的开展成果。
因此,我们还必须在以后的开展中,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和企业的融资渠道,合理控制金融投资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市场,2021年,我国将围绕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需求结构与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扎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在此条件下,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其对社会资源、财富和风险的直接和高效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大对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奉献,同时,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也将稳步推进。
〔一〕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以科学开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和主攻方向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为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