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475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1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doc

附件

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防治措施

市政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

市政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感受,也直接反映城市品质和形象。

近年来,我市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市政工程数量高速增长,市政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处于可控状态。

但由于建设规模大、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条件有限等原因,一些市政工程还不同程度存在质量问题,工程精细化程度不高,与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存在差距。

系统化防治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市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按照《成都市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建委〔2017〕306号)和《2017年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要点》(成建委〔2017〕197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质量水平,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市政建设各方面专家,系统总结了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地下空间4大类15项常见质量问题,有针对提出防治措施,形成了《成都市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本措施作为《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的姊妹篇,将着力深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提升我市工程品质,请市政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认真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好的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完善。

主编单位:

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编单位: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编制人员:

何梅、郑祥中、谢明、郭宁、李晓华、毛成、陈勇、何跃军、刘江伟、龙贤明、谭刚、陈朗、张凯、杨根明、罗利、刘云辉、胡安庆、邓长军

主要审核人员:

周军、程山、王翔、李松、唐英、李兴林、张文举、税彦斌

—1—

目录

第一篇道路工程 1

1水稳基层平整度差、松散、裂缝 1

1.1设计 1

1.2材料 1

1.3施工 1

2检查井盖与路面衔接不平顺 3

2.1设计 3

2.2材料 3

2.3施工 3

3"白加黑"路面结构沥青面层过早出现反射裂缝 4

3.1设计 4

3.2材料 5

3.3施工 5

4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6

4.1设计 6

4.2材料 6

4.3施工 8

5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车辙及脱层 9

5.1设计 9

5.2材料 11

5.3施工 11

6人行道铺装松动、沉降 14

6.1设计 14

6.2材料 14

6.3施工 15

第二篇排水管道工程 16

1承插管管道接口、井室接口渗漏 16

1.1设计 16

1.2材料 16

1.3施工 16

2雨水口收水不通畅 18

2.1设计 18

2.2材料 18

2.3施工 18

第三篇桥梁工程 19

1现场安装焊接引起的钢梁线形偏差 19

1.1材料 19

1.2施工 19

2钢梁现场涂装易锈蚀、脱落 20

2.1材料 20

2.2施工 20

3桥梁支座脱空、剪切变形过大 21

3.1设计 21

3.2材料 22

3.3施工 22

4桥面伸缩缝不平顺、渗水、过渡段混凝土破损 23

4.1设计 23

4.2材料 24

4.3施工 25

5桥台台背沉降 26

5.1设计 26

5.2施工 26

6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灌浆不密实 27

6.1设计 27

6.2材料 27

6.3施工 27

第四篇地下工程 30

1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缝渗漏水 30

1.1设计 30

1.2材料 30

1.3施工 30

第一篇道路工程

1水稳基层平整度差、松散、裂缝

1.1设计

1.1.1除符合《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要求外,应根据路面结构计算结果合理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层数和分层厚度。

1.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

1.2材料

1.2.1在满足设计强度前提下,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应采用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且小于10小时。

当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入缓凝剂的,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其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

1.2.2应严格控制细集料中的粉尘含量,不得大于12%。

1.2.3混合料含水量应严格按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控制,拌和后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宜+0.5%以内,确保碾压时达到最佳含水量。

1.3施工

1.3.1在施工水稳基层前,路基或下承层交验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且表面平整、密实,无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摊铺前应洒水湿润。

1.3.2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铺筑,掌握工序衔接和施工延迟时间状况,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检验情况,确定适宜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护等工艺。

1.3.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在场站集中拌和。

在正式拌和之前,需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水泥、含水量(应根据施工气温调整最佳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1.3.4分层摊铺施工时,底基层宜采用摊铺机摊铺,上基层应采用摊铺机摊铺。

道路幅宽大于最大摊铺宽度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整平板前来料高度和控高传感器情况,避免出现较大起伏。

1.3.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按照钢轮压路机稳压—弱振动碾压—强振动碾压—胶轮压路机收压的顺序碾压。

碾压过程中横向接头应幅间错开。

碾压完毕后及时采用节水保湿养护膜、覆盖养护,保持表面湿润。

1.3.6合理组织施工。

当分层施工时,底基层、上基层摊铺碾压应衔接紧密。

成型后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期间应严禁车辆通行,避免损坏,期后应及时封层处理。

1.3.7处理局部基层不平整问题时,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应在上层施工时增加相应的结构厚度。

1.3.8检验时除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要求外,还应采用钻芯取样的方法验证水稳基层的成型完整性情况。

2检查井盖与路面衔接不平顺

2.1设计

2.1.1新建项目横断面布置,应结合道路横断面和管线需求,合理研究管线横断面布置关系,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路口渠化段。

当管道必须布设在机动车行道范围内时,宜将检查井设置在单条机动车道的中心线处。

2.1.2位于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周应采取加强措施,并选择易于密实的回填材料,宜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夯实或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振捣密实。

2.1.3应明确可调式防沉降井盖安装工艺要求。

2.1.4加强井圈宜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调节环宜采用C40及以上钢筋混凝土。

2.2材料

2.2.1井座调平不得采用砖等砌筑材料。

2.2.2检查井盖除应满足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要求外,还应符合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的要求。

检查井盖进场验收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及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的复试。

2.3施工

2.3.1安装井座前,应逐个检查加强井圈混凝土外观质量,表面平整坚实,洞口圆顺,不得出现开裂破损和漏浆变形情况。

2.3.2沥青路面铺筑前,应按设计安装要求固定钢筋混凝土调节环,并随道路路面沥青混凝土分层铺筑提升铸铁限位井筒。

2.3.3沥青摊铺时确保检查井洞口不漏料,控制好虚铺厚度,碾压成型后与井盖表面平齐。

2.3.4检查井周边填料宜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应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

3"白加黑"路面结构沥青面层过早出现反射裂缝

3.1设计

3.1.1根据旧路路面调查及检测数据情况分析病害类型和明确相应处治措施。

3.1.2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时,应采取板缝铺贴防裂卷材等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措施,宜设置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粘结层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3.1.3破碎板块必须进行破除并重新浇筑混凝土处理。

混凝土弯拉强度不得低于5.0MPa,并増设新旧板块间的拉杆、传力杆等措施。

3.1.4与基层脱空的混凝土面板须进行压浆补强,压浆浆液24小时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

对于交通压力大,白天需要开放交通的道路板块压浆,浆液3小时龄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5.0MPa以上,24小时龄期的抗压强度达到10.0MPa以上。

3.1.5对处治合格后的混凝土板块应明确清洁、糙度、板缝处理等措施。

3.2材料

3.2.1填仓浇筑混凝土和板底压浆水泥应具有微膨胀性。

3.2.2防裂卷材宜采用以SBS改性材料为主,辅以各种助剂制成的沥青涂盖料浸涂聚酯玻纤布,或采用长纤聚酯毡胎基制成的自粘型或热熔型改性沥青防裂卷材。

3.3施工

3.3.1破碎板拆除后,应检查基层的完整性,如存在开裂、松散情况时,应深入处理直至合格。

基层成型后,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方可浇筑面板混凝土,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摊铺后应及时振捣密实,抹面平整,板块间无错台。

3.3.2采用压力压浆机或压浆泵进行脱空板压浆时,应注意压注嘴与压浆孔的紧密结合,压浆压力应控制在1~2MPa之间,初始压浆阶段可适当增加压力,后阶段逐渐进行降压调整至稳定压力。

压浆完毕,立即用木楔封住压浆孔,待浆体初凝后除去木楔,用高标号砂浆封孔,养护期不得小于1天(高标号封孔砂浆24h龄期抗压强度不小于5MPa)。

3.3.3压浆板块检测频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应对所有压浆板块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进行复注,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合格判定标准:

任意一点检测弯沉截距小于0.03mm、单点弯沉小于0.2mm、板间弯沉差0.06mm。

3.3.4既有板块错台高差处理时,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磨平。

磨平后,应将缝内杂物清除干净。

3.3.5混凝土板间填缝前,应采取干法铣缝,并吸净灰尘,及时按设计要求填缝料填缝。

3.3.6水泥混凝土表面应采用专用的清洁除尘设备,彻底清除表面浮浆和污物,糙度符合设计要求。

4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4.1设计

4.1.1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4.1.2涉及公交专用道和重载交通量较大且有信号控制路口,沥青面层宜采用抗车辙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其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要求。

4.1.3在封层表面和各沥青面层层间应明确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措施,确保层间有效粘结。

4.2材料

4.2.1用于沥青面层的普通沥青或改性沥青胶结料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的技术标准,路用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4.2.2用于开级配排水磨耗层OGFC型的改性沥青胶结料中应添加高粘改性剂,以提高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胶结强度和耐久性。

4.2.3主、次干道沥青表面层粗集料宜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玄武岩轧制的碎石,支路沥青表面层粗集料宜玄武岩或辉长岩轧制的碎石。

4.2.4细集料宜采用新鲜、坚硬、洁净的硬质灰岩或玄武岩,并经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且在加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吸尘设备。

4.2.5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技术标准要求。

矿粉中严禁掺加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矿粉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90%。

4.2.6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应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抗剥落剂,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

4.2.7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