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253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doc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基于目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状况以及业主的不断上升的设计要求,都对公司的设计质量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有更优化的建筑设计质量管理。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

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

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

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

比如:

项目设计的概念图,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

设计项目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

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

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

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同时其他设计机构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

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

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管理,是确保工程将符合或超过整个管理职能的各项活动要求,包括质量理念总体审议、质量成本、统计过程控制、偏差和检测、质量改进等。

第1级,工程超时、超支。

返工普遍,无质量审计、无质量保证,无质量控制过程,只是在现场看一看、检查一下。

第2级,组织已有非正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只是在项目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

第3级,已建立了正式的质量政策和标准,对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在实施这些活动中去发现质量问题。

第4级,对获取优质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质量的目标进行集成,获取项目质量目标的进程已经量化并开始实施,最后综合集成。

第5级,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根据上述理论,公司的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水平属于第2级阶段。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当务之急需要项目质量管理往第3级跨越,通过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使公司的设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开创公司新的纪元。

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是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一公司应明确规定涵盖管理层、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二公司最高管理者应履行下列质量管理职责:

1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2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3确保质量目标得到制定;

4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5确保企业质量管理所需各类资源;

6决策企业的重大质量改进措施。

三公司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四公司应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岗位,并开展以下工作:

1协助最高管理者组织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组织开展公司重大的质量活动;

3监视公司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

4监视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

5监视并促进质量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公司应明确规定各类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六公司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均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

1部门员工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

2质量活动的策划、监控、总结和改进;

3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二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一.建立总经理挂帅的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应有利于:

(1)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实现系统化的质量管理;

(3)内部接口的协调和管理。

根据目前公司的情况,质量管理机构的设想:

(1)技术部为公司的质量监督机构,即总经理亲自挂帅。

技术部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

总经理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技术部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

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各设计团队应有各自自己的专门质量管理人员。

主要责任落实到团队负责人以及主创人员。

(3)设计团队各成员均负有对于自己完成的设计任务质量自审的责任。

各设计人员均应明确质量是公司生存的最基本要素。

总经理

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

技术部

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

二.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

(2)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3)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公司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服务对象满意。

(4)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

(5)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技术部的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部门作用在于:

(1)目标控制:

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公司现有的需要控制的文件和资料进行认真地梳理分类,然后依据所设计的质量体系要求进行调整、补充。

在此在基础上围绕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质量体系的要求,实现对文件和资料这个目标进行控制。

将文件和资料控制范围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支持性文件等。

1.2行政质量文件:

包括本单位制定或外来的与质量有关的公文。

如:

上级指示,相关单位的文件,本单位的自发文件,下级的请示报告等。

其中本单位的自发文件要避免出现与体系文件重复的现象。

1.3技术性文件:

包括产品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配合等图纸类文件,以及说明书、设计变更、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等。

1.4合同文件:

设计合同。

(2) 动态受控文件和资料清单的建立本公司、本部门应对正在使用的动态受控文件和资料建立完整的控制清单,这项工作技术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文件和资料控制”的技术部应负责建立本公司“通用”受控文件和资料总清单,并随文件和资料的增减或更改,清单也应体现其变动,并始终与现有的受控文件和资料保持一致。

一般“通用”文件和资料主要有:

2.1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本公司通用的作业指导书;

2.2本公司通用的规范、规程、标准;

2.3本公司通用的与质量有关的各种法规、规定及各种管理制度等。

(3)编制文件

编制文件和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的过程,要尽量在文件和资料起草、协商、会签、定稿的各环节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文件和资料具有内在的科学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根本上避免文件和资料制订后不能实施或一实施就需要多次反复修改的弊端。

编制、会签等环节都应按职责履行签字手续。

(4)文件和资料的审批与发布

由公司技术部及各团队负责人对文件和资料进行适用性审查。

适用性包括:

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是否符合本公司、本设计团队实际,是否符合设计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最后,对已审批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发布,因为文件和资料是指导生产和进行各项设计管理活动的依据,具有特定的权威,要求执行实施,所以发布文件和资料是个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发布文件和资料时应正式确定文件的版本标识,并确定实施日期,还应确定是否需要取代某个被作废或失效的版本。

(5)文件和资料的标识与发放

公司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文件和资料,规定必需的标识办法,以便识别和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

发放文件和资料要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编号、题名、数量、版本、签收部门和人员、日期等。

在发放有效文件和资料的同时,必须同时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切勿在现场同时存在同一文件和资料的不同版本。

(6)文件和资料的更改控制

任何文件和资料都有可能被更改,因此更改管理是文件和资料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

更改包括局部更改和换版,具体实施办法为:

6.1更改页:

更改必须有书面更改页,记录更改的原由、会签、审批、更改内容等事项。

书面更改页应当随被更改的文件保存相同期限。

6.2更改审批:

更改文件和资料应由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以保持连续性。

如果因原审批部门撤并或职能调整需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后者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材料。

6.3更改协调:

某一文件和资料被更改时,应同步作好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的相应更改。

6.4更改执行:

更改后,应注意及时将更改内容发放到需要的场所。

(7)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凡失效和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应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的场所收回,或者要有防止误用这些失效和作废文件的措施。

为法律或积累知识的目的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文件和资料,应当标明“作废”或“失效”的标识,以防被误用。

且对此类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和资料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一般仅由档案室保存一份),借阅手续需从严,避免误用引起混乱。

二设计程序

根据《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80-2006设计企业应对工程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建立文件化的控制程序,并应包括工程设计策划、工程设计输入、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工程设计专业接口协调、工程设计计算、工程设计文件校对审核、工程设计会签、工程设计更改、现场服务。

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

1研究合同,确定功能和性能要求;(参与部门----企划运营部,技术部,设计团队)

2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并确定设计输入;(参与部门----技术部,设计团队)

3评审并确定设计方案;(参与部门----技术部,设计团队)

4提出或接收相关专业的设计条件;(参与部门----技术部,设计团队)

5工程设计;(参与部门----设计团队)

6设计文件编制、校对、审核;设计文件会签;(参与部门----设计团队)

7设计文件审定(批准);(参与部门----技术部)

8设计修改和变更;(参与部门----设计团队)

9施工现场服务;(参与部门----设计团队)

10编制工程总结报告。

(参与部门----技术部,设计团队)

注:

为了保证项目的快速推进,技术部对于项目的审定应提前至设计文件完成之前。

三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

作业指导书

项目全过程(001-项目推进记录,002-设计文件深度要求,003-合同评审表)

项目前期(101-前期技术控制表,103-规划条件变更备忘表,105-项目设计主要规范及技术规程纲要,106-项目进度表,107-关于商业建筑的主要建筑设计规范及条例(2011.06版))

项目中期(201-建筑,总图专业设计评审表)

(2)程序文件

项目前期(101-前期技术控制表,102-设计大纲,103-规划条件变更备忘表,104-顾客提供清单)

项目中期(201-建筑,总图专业设计评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