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3199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docx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

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

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

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

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

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

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

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称为太阳位置。

可以用太阳高度角与太阳方位角A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

1)赤纬();2)时角()3)地理纬度()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

是指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被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7月1日最小,为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范围仅在5%以内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风可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

大气环流是由于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造成赤道与两极间的温差,由此引起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与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

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引起的。

19、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作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粗糙度。

20、风向与风速是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

为了直观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与风速,通常用当地的风玫瑰图来表示。

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高处所测得的风向与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21、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2、影响地面附近温度的因素:

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决定性)

2)地面的覆盖面

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23、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

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叫作气温的年较差。

24、在无云的时候,有效天空温度很低。

25、一般以15m作为恒温层的分界线。

26、温度与相对湿度反比例。

原因?

一天中的绝对湿度比较稳定,温度升高,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汽的压力也升高,所以相对湿度会降低。

27、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称为降水。

降水性质包括:

降水量、降水时间与降水强度。

降水量: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28、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1)气温;2)大气环流;3)地形;4)海陆分布

我国的降水量大体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梅雨是长江流域夏初气候的特殊现象。

我国的降雪量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差别,在北纬35以北到45地段为降雪或多雪区。

29、绘制出城市的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产生原因:

1)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

2)城市内的低风速

3)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

30、我国一般民用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

部分地区要求大寒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2h

31、我国气候分区分为5个区;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32、当太阳照射到非透光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

不同类型的表面对辐射的波长是有选择性的。

(黑色表面与白色表面在波长较长时反射率相近,黑色一直低,白色先高后低,表面抛光的铝随波长增加而增加。

33、对于太阳辐射,维护结构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

反射率越低。

34、low—e玻璃:

将具有低红外发射率、高红外反射率的金属(铝、铜、银、锡等)采用真空沉积技术,在普通玻璃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金属层,这样制成的低辐射玻璃为low—e玻璃。

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

35、建筑物外表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热量为:

p51

包括对流换热量、长波辐射换热量(大气、环境、地面)、太阳辐射换热量。

36、遮阳系数:

设置遮阳设施后的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置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遮挡系数:

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通过厚度为3mm厚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SSG的比值。

37、在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水蒸气量与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成正比,即通过围护结构的湿量为:

p64

38、如果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断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在此断面就会有水蒸气凝结。

39、室内外压力差是决定空气渗透量的因素,一般为热压和风压所致。

夏季主要是风压。

40、用变换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步骤:

1)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

2)求解单元扰量的响应

3)把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或叠加积分求和。

41、人体的热平衡方程:

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

S——人体蓄热率

42、人体的核心温度是由人体的运动强度即代谢率决定的,代谢率越高,人体的核心温度越高。

核心层:

脑、脊髓、心脏、肝脏、消化器官等内脏部分

在稳定的条件下,人体蓄热率S应为零,这时人体能够保持能量平衡。

43、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蒸发。

对外界有显热交换外,还有潜热交换(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散湿带

走身体的热量。

)皮肤蒸发又包括汗液蒸发和皮肤的湿扩散。

44、平均辐射温度:

平均辐射温度的意义是一个假象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45、黑球温度计:

它是由一个涂黑的薄壁铜球内装有温度计组成,温度计的感温包位于铜球的中心。

(使用时把黑球温度计悬挂在测点处,使其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所测温度即为黑球温度。

4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

1)平均辐射温度;2)操作温度

3)对流换热系数4)对流质交换系数

47、服装透湿性

服装的存在影响了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定的附加阻力;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致使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服装吸汗后,这部分汗液不是在皮肤表面蒸发,而是在服装表面或服装内部蒸发,此时需要更大的蒸发量才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同样的潜热散热量,因此增加了皮肤的潜热换热热阻;另一方面,服装吸湿后使人感觉凉,是因为衣物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外,服装在原有的显热传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部分潜热换热,也可以看做是服装原有的热阻下降。

48、人体各部位冷点数目多于热点。

“冷点”在嘴唇、脸部、胸部与腹部多;“热点”主要集中在脸与手和脚。

49、除人体皮肤中存在温度感受器外,人体体内的某些黏膜和腹腔内脏等处也存在温度感受器,这些均称作人体的外周温度感受器。

人体的脊髓、延髓和脑干网状结构中也存在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称作人体的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50、人体对冷感觉的反应比对热感觉的反应更为敏感。

51、某些体温调节是用激素控制的。

体温调节主要是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对体温调节系统中最

重要的输入量是核心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

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下丘脑前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散热、后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产热。

52、人体体温调节方法包括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和提高产热量。

53、热感觉的影响因素:

1)冷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人体原有的热状态

54、预测平均评价PMV

PMV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

当PMV=0时,PPD=5%

55、有效温度ET

有效温度的定义是:

“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温度。

56、冷或热——中,热感觉超前;中——冷或热,热感觉滞后。

57、过渡状态的热舒适指标

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

相对热指标RWI:

如果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活动情况下,具有相同的RWI值,则表明人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热感觉是近似的。

热损失率HDR:

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辐射、风速、人体代谢率、服装等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因素,反映了人体单位皮肤面积上的热损失。

58、影响热舒适的因素:

1)空气湿度2)垂直温差3)吹风感(小于)

4)辐射不均匀性(小于10K)5)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等)

59、热应力指数HSI:

目的在于把环境变量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用于定量表示热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应力。

湿黑球温度WBGT:

适用于室外炎热环境;考虑了太阳辐射的影响。

风冷却指数WCI:

在非常寒冷的气候中,影响人体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流速与空气温度,将这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为WCI。

60、室内空气品质不好会引发三种健康问题:

1)病态建筑综合征(SBS):

由多个因素引起,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一离开建筑物就会消失;包括心理与生理因素。

2)建筑相关疾病(RBI):

与建筑病态综合征不同,这些疾病病因可查,具有明显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