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1225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禅让制

2.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B.刘邦的统治C.文景之治D.汉武帝大一统

4.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

表格中?

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

17岁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

18岁

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

19岁

张骞出使西域。

建元五年

公元前136

21岁

置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

22岁

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制度叫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6.《孟子》中记载: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7.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9.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

10.“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13.孙中山答日本人: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B.民贵君轻C.舍生取义D.得道者多助

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15.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

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7.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8.下图所示为利簋,簋内有铭文33字,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

这件青铜器见证了

A.夏朝灭亡B.盘庚迁殷C.西周建立D.平王东迁

19.“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0.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

A.四羊方尊B.毛公鼎C.青铜人像D.司母戊鼎

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

A.

B.

C.

D.

2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3.《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4.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

25.“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A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主要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封制,逐一分析各选项。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以答案选A

3.C

解析: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可知,诗句歌颂的是文景之治。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是解题的关键,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40,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由此可见,表格中?

处应填的是汉武帝年纪。

ACD与大事年表信息无关,故选B。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该内容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负有定期朝见天子进行述职的义务。

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C。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符合题意;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

故选择C。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故B符合题意。

商朝、秦朝、周朝均在夏朝之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11.D

解析:

D

【解析】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数量增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1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人性本善、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是孟子的主张,但是未体现“民主主义”,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

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故排除含有④的BCD。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夫孝,德之本也”,可知,孝是德治的根本,体现的是仁政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故D符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利簋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

”结合所学知识,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C选项符合题意;夏朝的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A选项不符合题意;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商朝统治稳定。

B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建立,史称西周。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D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特点是造型奇特。

A不符合题意;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B不符合题意;青铜立人像是商代晚期青铜铸像,出土于三星堆文化遗址。

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以象形字居多,大部分按照物的真实形状或主要特征进行构字。

从而得出A为猪字的甲骨文写法,符合题意;B是小篆写法,不符合题意;C是隶书写法,不符合题意;D是楷体写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说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

尊王攘夷是诸侯为称霸打着的旗号,与题干无关;题干中没有提及迁都,也没有提到列国征战,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分析题干内容相应的典故,分析出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特点,或分析选项,排除与题干诸侯争霸无关的选项即可。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中原。

战国初年,晋国被赵、魏、韩三个诸侯国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史称“三家分晋”。

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点睛】

题干中“在战国初年”“找不到晋国”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晋国在战国初期,被赵、魏、韩三个诸侯国瓜分,消失不见。

2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禹传子”“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选项符合题意;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功臣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刚刚建立,不是破坏,B选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