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117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丁香结》教案完美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的坚贞不屈可见一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对松柏坚忍不拔的诠释;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更是直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莲花成了高洁的代表。

那丁香又被作者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呢?

任务1:

字词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先自己读一读。

2.小先生领读。

3.做重点强调

4.齐读词语

任务2:

整体感知

三、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丁香结的?

2.除了写到丁香结,还写了什么?

3.从题目入手,我们梳理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前半部分写丁香花,后半部写了丁香结。

 

任务3:

赏花

1.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它曾带给作者很多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丁香花,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板书:

赏花)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花的?

3.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任务4:

悟花

(一)感受形似

1.是啊,作者赏花多年,其实也一直在悟花,终于在一次春雨中作者解开了多年的结:

古人何以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丁香结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叫丁香结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2.这是丁香花的花苞,这是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发现什么?

3.可见丁香花苞形似“结”。

4.“结”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1系;2用绳线或布条等系成的扣;3聚合;4结束。

这里的结是什么意思?

5.这个盘花扣一旦打成结,就不好解开了。

而丁香结,也像这盘结一样。

(二)了解象征意义

1.所以古人借此寄寓了丁香结怎样的情感呢?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思考: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孤寂、愁苦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愁怨难解的情感。

2.可见,丁香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愁怨的意思。

3.而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和微雨连在一起呢?

我们先来看看微雨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

——王昌龄《箜篌引》

4.你发现了什么?

原来,微雨在文学作品中,也在表达轻轻的愁,淡淡的忧伤。

5.这两种代表微愁的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别样的美感,难怪作者感概——

6.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很多事物都被赋予了某种意象,如月亮代表思念,柳树代表送别,梅花象征高洁。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被寄寓了独特的含义?

 

随堂练习

1.现在你能不能也选择一种事物,根据它的外形特点以及它包含的独特含义,来借物抒情,表达你对人生的思考呢?

【板书】

2丁香结

赏花借物抒情

悟花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2、 2、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欣赏一部大片,你们想看吗?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一则短片,谁来告诉大家你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师结:

对,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因为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

二.字词积累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字词)

1.指名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

2.齐读字词

3.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蔼字,注意是上下结构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曾经有一位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出示课件并请学生齐读: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那么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能体现地球可爱和易碎的句子,并进行圈画批注。

四.交流讨论

(一)体会地球的可爱

1.生交流体现地球可爱的句子

2.顺势出示第一自然段,并请学生齐读

3.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

(可爱,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你能读出来吗?

指导生抓关键字词进行朗读并齐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美丽。

5.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可爱,美丽,可是同茫茫宇宙相比,我们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呢?

顺势出示第二自然段,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地球的渺小。

(二)感受地球的易碎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可爱,渺小,但是却又非常的易碎,你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又能感受到它的易碎呢?

1.生交流,顺势出示第3自然段并齐读

2.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

地球所拥有的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矿产资源它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生读,体会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感受矿产资源的形成来之不易和资源的宝贵。

3.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枯竭)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破坏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过度:

文中还举了什么例子?

1.生交流,顺势出示第4自然段并齐读,

2.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会加速枯竭,那么可再生的这些资源又会怎么样呢?

指导学生体会“本来”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和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程度之重,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五.了解生态灾难

过度:

同学们,什么是生态灾难呢?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这些生态灾难。

1.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非常全面,生态灾难指的是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而给人类、给社会所带来的灾难。

如:

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乱排污水造成鱼虾死亡;无节制地开采造成资源枯竭等)

2.顺势出示图片和数字,同学们,面对这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3.生进行写话并进行交流

过度:

从同学们的语言中我听到了大家对地球母亲的深深歉意,对人类的强烈谴责,但是有的人却说,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呀,我们现在能去吗?

请默读课文5到7自然段,找出答案。

1.生交流

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顺势出示课件,体会“至少”的意思,指出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所以宇航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出示课件齐读

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并齐读

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因为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六.拓展延伸

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尽自己所能来为环保出一份力吧,请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保小标语做起:

出示环保标语并齐读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母亲,为了让我们的母亲变得更加可爱美丽,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请同学们课下一起动手,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八.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易碎珍惜资源

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

《七律·长征》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

(板书:

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谁愿意读?

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

师:

这五岭是哪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

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

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

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

红军是怎样面对的?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

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

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

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B出示:

铁索桥【XX图片】

师: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

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

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师: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师: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

(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

(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尽开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丁香结(人教部编版)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

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

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

幽静而雅致。

笨拙:

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

单薄:

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

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

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设疑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领略了丁香花的美丽,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2.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

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全班交流。

小结:

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4.重点句子分析。

(课件出示)

(1)有的宅院里……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的潇洒……这是丁香。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仪态风姿和气味。

正是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在夜色中也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浓郁。

)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指名答)

小结:

(1)形状(视觉),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视觉),紫色、白色;(3)气味(嗅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6.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小结:

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思考:

在这部分中,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指名读第4~6自然段,全班交流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师:

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答)

(2)师:

在这几句话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

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阅读链接”,指名交流)

示例: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为人的忧愁,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丁香结?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齐读,指名交流)

明确:

丁香结本义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是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本文中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作者赏花多年,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

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

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里的情感是愁思,是愁怨,这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思考: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名读、齐读,同桌讨论)

小结: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

(学生自由发言)

(4)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

这正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题。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需要幽雅甜香的丁香;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教学板书】

2.丁香结

赏花:

色彩、气味、形状

悟花:

“结”乃常态,坦然面对

【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这一层面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而对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这一句话,学生却很难读懂。

因此,我从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