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1023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docx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

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

组织行为:

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

领导行为:

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

群体行为:

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总体方法论:

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

二、方法论原则:

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三.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

1.组织设计的内容

答:

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

答: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

(3)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

答:

法约尔经营六职能:

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五要素:

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

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

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

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

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设计有新途径团队的步骤:

1准备工作:

管理者应当确定出应完成的任务及相应的工作目标。

2创造工作条件。

管理者应为工作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组建团队。

有三个步骤:

一是形成边界,阐明群体成员的资格条件;二是界定所期望的行为,管理者要明确哪类成员将负责哪类工作;三是使成员致力于完成自身的任务。

4“在线”帮助。

管理者要随时关注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群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

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2)管理方式的选择,在人事管理方面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3)领导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一切以企业的人物、个人和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7.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答:

1、正式组织是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

1正式组织的特点是:

正式组织有明确的职权划分和等级结构,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决策建立的。

2正式组织的优缺点:

正式组织的优点是,等级结构明确,决策程序化,可预期性强;缺点点是,筹集成本往往较高,适应变化能力较差。

2、非正式组织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

1非正式组织往往没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职权划分,又称非正式群体。

2非正式组织的优点是,成员自主意识强,沟通良好,员工在非正式组织中能得到满足感。

其缺点是可能传播流言蜚语,鼓励消极态度和形成角色冲突等。

关键在于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答:

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

1、形成阶段。

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2、震荡阶段。

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群体内部冲突;

3、规范化阶段。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的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5、中止阶段。

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效率不再是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9.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答:

1、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组合。

2、团队是指能够产生积极的协调作用、使团队的整体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之和的群体。

3、从以上意义上讲,团队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群体的外延大于团体。

10.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

答:

1、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

2、个体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

3、群体动力可以理解为群体的所有成员追求群体目标的力量综合。

3、群体动力受个体力量的影响,但并不一定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它通常都要大于或小于个体力量的简单总和。

5、其原因就在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作用。

11.何谓群体凝聚力?

答:

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愿意在群体内工作并拒绝离开的吸引力。

2、表现在每一个成员的身上,就是成员对群体的向往、关心、珍惜和重视,是成员倾向于群体的向心力。

3、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取决于群体在满足成员物质、精神需求方面的功能任何。

12.简述从众行为。

答:

1、从众行为指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性的行为。

2、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

3、个体都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而不愿与众不同。

如个体对某见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看法很不一致,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与其他人一致。

 

13.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答:

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项职能,是指引导和影响团队成员致力于从事与任务相关活动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1、领导涉及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工或追随者。

2、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队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

3、领导表现出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

4、由于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力,并能对下属施加影响,因此,作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应当以身作则,应当为大众谋利益。

14.简述领导者的特质。

答:

领导者有六种特质不同于非领导者:

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

15.试述途径—目标理论所划分的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答:

(1)指示型。

由领导者发布指示,下属不参加决策。

指示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当员工能力较低,愿意接受命令式的领导,并认为事务不属于他们的控制范围时,已采用指示型的领导方式为好。

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指示型的领导可能被是为累赘多余。

(2)支持型。

领导者对下属很友好,更多地考虑考虑员工的要求。

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并表现出对下属需求的关怀。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的高绩效和满意度。

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该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示型行为。

(3)参与型。

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4)成就指向型。

领导者为员工书里挑战性的目标,并表示相信员工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领导方式可以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有望使下属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从而达到高绩效的预期。

16.简述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

答:

领导风格的具体类型包括:

(1)独裁型(集权型)领导,指决策权基本集中在最高领导者的一种领导类型。

(2)民主型领导指除了少数重大问题由领导者做出决策外,一般决策由下属做出的一种领导类型。

(3)参与式领导是民主型领导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把人际关系协调放在首位,属于高关系、低工作。

(4)放任型领导指决策权基本授予下属,领导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和激励职能的一种领导类型。

17.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

正式信息沟通网络是指基于组织中的正式沟通渠道所形成的沟通网络。

有5种形式:

(1)链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像链条似地顺序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

(2)轮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沟通的中心人物居中,其他成员通过这个中心人物进行信息沟通。

信息传递速度快,正确性高,领导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其他成员的士气却很低

(3)Y式信息沟通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也有一个中心人物,但其集中程度不如轮式信息沟通网络。

(4)圆圈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低,没有什么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容易形成稳定组织。

(5)全渠道式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都较高,没有领导者,团体成员的满意感较高,但不易形成稳定的组织。

18.简述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的障碍。

答:

沟通障碍中接受者方面存在的障碍有:

1.选择性知觉。

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接受或者理解信息。

2.情绪。

3.缺乏兴趣。

4.缺少倾听的能力。

19.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

答: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

1运用反馈;②简化语言;③积极倾听;④抑制情绪;⑤注意非言语提示;⑥排除物理障碍

20.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

沟通方法指沟通双方在信息沟通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

影响沟通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沟通焦虑、所采用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丰富性,以及所传递信息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

1、沟通焦虑指因需要沟通而产生的紧张感。

2、沟通方法传递信息的丰富性指各种沟通方法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小。

比较丰富的方式的特点:

(1)同一时间能处理多种信息;

(2)能实现快速反馈;(3)信息沟通双方能够直接接触。

面对面交谈传递的信息量最大,提供大量的信息线索、即时反馈和亲身接触。

3、信息内容是常规还是非常规。

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这些层次是:

1生理需要:

是指个人生存的需要,如吃、喝、穿、住等。

2安全需要:

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的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会需要:

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

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内部尊重因素有自尊等;外部尊重因素有地位、认可和关注。

5自我实现需要:

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动,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就。

同时,马斯洛把5种需要分为高层次的和低层次的。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区分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前提是:

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22.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该理论把企业中的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指的是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即激励因素。

不满意因素指的是如果缺少它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的因素,即保健因素。

这两种因素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状态。

1、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

23.何谓期望理论。

答:

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的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

24.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系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2、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

3、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4、公平就能激励人,不公平就不能激励人。

5、激励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

25.简述强化理论

答:

1、强化理论又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2、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他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同目标设置理论相对立。

3、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认识观点,它假设一个人的目的指引他的行为;而强化理论认为,通过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

2认为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3行为结果之后如果能马上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

26.举例说明什么是连续强化。

答:

连续强化是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比如,对于一个有不准时上班习惯的员工,每次他准时上班,主管都会表扬他这种好行为。

27.简述归因理论

答:

归因理论是对某种行为结果找出原因的一种理论。

造成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四方面:

①努力程度、②能力大小、③任务难度、④运气和机遇。

28.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能提高群体工作绩效。

答:

1、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支持群体目标,能够提供群体工作绩效,具有建设性的冲突。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的有益的冲突。

2、功能正常的冲突会给群体和组织带来积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有:

1冲突促使人们表明自己的观点,促进了意见交流;

2冲突可以使人们认识深化,引发创新性的思想;

3正常的冲突有利于暴露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制度的改进;

4冲突会冲淡内部的某些分歧,使群体的凝聚力增加;

5冲突有助于促进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增强组织的活力

3、因此,功能正常的冲突可作为一种动力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29.举例说明冲突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五种行为意向。

答:

冲突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五种行为意向是:

1、竞争。

2、回避。

3、协作。

4、迁就。

5、折中。

30.处理冲突的步骤有哪些?

答:

对于功能失调冲突的处理,应当遵循一定的步骤。

这些步骤包括:

1、了解管理者自身的冲突处理风格。

2、审慎地选择所要处理的冲突

3、评估冲突当事人

4、找出冲突的原因

5、选择解决策略。

31.小赵所面临的是一个不利于自己开展工作的非正式群体。

如果群体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冲突。

请指出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并运用群体关系理论和预防冲突理论提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避免有害冲突的措施。

答:

1、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有:

①利益型群体;②友谊型群体;③传统关系型群体;④压力组合型群体。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避免有害冲突的发生,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群体活动必须以群体的目标或任务为中心,以增进对群体的贡献为宗旨,而不能以个人为中心建立人际关系。

2要注意满足成员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感情的需要。

3群体内的上下级以及同级间形成同志式的平等与友爱关系。

4不断对群体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5对群体内的人际关系进行训练,如对成员进行心理辅导、人际关系分析、敏感性训练等,不断提高成员的认识和修养。

32.简述激发冲突的方法

答:

激发冲突的方法有:

1、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

2、重新建构组织。

3、运用沟通渠道。

4、任命一名批评者。

5、引进外人。

33.简述群体思维决策

答:

1、群体思维又称为“从众现象”,是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心理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的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2、群体思维是指由于从众压力的存在,使群体对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到客观的评价。

3、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坏群体绩效。

34.简述群体思维现象

答:

群体思维又称为“从众现象”,是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心理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的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其现象表现有:

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做出的假设合理化,不管事实与他们的基本假设有多么强烈的冲突,成员的行为都是继续强化这种假设。

2、对于那些时不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所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将对他们直接施加压力。

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好像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

换句话说,缺席者就被看作是赞成者。

35.简述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

答:

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是:

1、首先根据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

2、然后对有关问题进行考察判断,以确定各种变革的战略和方法,并在各种战略和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

3、最后将选择的方案付诸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4、变革过程构成要素是:

确定问题,识别原因,形成变革动机,进行变革,管理变革过渡阶段,支持和评价变革。

36.何谓团队组织?

答:

“团队”是指以明确的目标、共同的任务、高度的责任感、清晰的角色定位、密切的合作关系等为特征的价值共同体。

 

37.评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现代管理的特点。

答:

1、群体决策:

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有利也有弊。

①群体决策的优点:

⑴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

②群体决策的缺点:

(1)消耗时间;

(2)少数人统治;(3)屈从压力;(4)责任不清。

3、从总体上看,群体决策的效果比个人决策的效果好,但群体决策的效率往往不如个人决策。

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38.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

当群体成员面对面交流或相互作用时,他们就在形成潜在的群体思维,他们会自我检讨并对其他成员造成压力。

为避免群体决策的缺陷,有五种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决策方法可供采用: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群体法。

3、德尔菲法。

4、质量圈法。

39.决策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答:

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做出决定。

其特征包括

1、目标性。

2、选择性。

3、可行性。

4、动态性。

40.简述影响人对压力反应的因素。

答:

个人认知、工作经验、社会支持、控制点观念、人格类型。

41.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即受到压力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叫做压力缓和剂。

2、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

顽强的性格、对压力的知觉判断、生理条件、过去的经验与学习。

42.处理冲突的方法

答:

①第三者裁决;②妥协;③拖延;④和平共处;⑤压制冲突;⑥转移目标;⑦教育;⑧重组群体。

43.简述组织变革阻力的类型。

答:

组织变革常招致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在个人和组织方面都会产生阻力。

1、个人方面的阻力表现在:

(1)习惯性,

(2)安全性,(3)利益性,(4)不确定性,(5)信息选择性,(6)认识模糊性等方面。

2、组织方面的阻力表现在:

(1)相关部门的阻力,

(2)群体惯性,(3)对部门利益的威胁,(4)对权力关系的威胁等方面。

44.学习型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

1、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能够摒弃旧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坦率真诚,了解组织怎样运行,制定每个人都认同的计划和构想,然后共同工作以实现这个构想。

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

2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时,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

3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们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

4人们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跨越纵向和水平界线),不必担心受到批评和惩罚;

5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对企业来说,它一般体现在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等方面。

  ⑵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又称为组织文化的内层。

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行动准则,主要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等。

⑶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与原因。

它的有无是评价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一般包括组织经营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和组织目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