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0659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

春秋五霸。

2.战国: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政治特征:

诸侯纷争,政治秩序动荡;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4.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4.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二)变法运动

1.背景:

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

富国强兵。

3.成果: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在各国建立。

4.商鞅变法:

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影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

3.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4.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5.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6.整理六经;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二)老子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3.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4.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三、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士人阶层崛起。

2.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3.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的内涵:

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三)各家的主张:

1.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

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4.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5.研究逻辑学的名家。

6.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

7.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阴阳家。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康乾盛世”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

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试以全球史观来论述“康乾盛世”。

(要求:

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指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全球史观的概念;

然后,依据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必须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而且不少于300―400字。

“观点”,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康乾盛世时期西方正在实现社会转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所谓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

“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中西对比进行论述即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者当先明下列诸理念:

(1)像国防新论这类的书籍,应该列为每一个国民必读的常识课本。

(2)国民是民国的主人,要使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

要使国民成为现代的国民,应先使全体国民多知道一些军事常识。

(3)现代战争是集合国家整体力量的总体战,关于中国国防的建设,当然是以适应总体战的要求为目标。

(4)理想的国防建设,是除了建军之外,再把社会上各种组织做到理想的境地。

――摘编自杨杰《国防新论》(1942年5月)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示例一

观点:

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

评析:

20世纪初,随着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但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相继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新工具,他们对内专制独裁,彼此攻伐不断,镇压进步力量,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展开局部抗战。

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推行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发动人民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中共逐渐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杨杰的《国防新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的。

可见,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推进,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条件。

结论:

国民意识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增强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示例二

观点:

现代战争属于总体战。

评析:

国家之间的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

17世纪的三次英荷战争就是明证。

当时荷兰海外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商业霸主,但国内手工业发展不及英国。

英国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日益繁荣,并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结果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挑起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荷兰海外殖民地,逐步确立世界商业霸主地位。

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虽然日强中弱,但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协调立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政府把国内经济

纳入战时体制,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抵抗日本侵略。

最终中国打败日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论:

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根据“国民是民国的主人,要使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

要使国民成为现代的国民,应先使全体国民多知道一些军事常识。

”可得出观点:

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

评析:

结合1942年5月杨杰编著《国防新论》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0世纪初,随着西方的侵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杨杰的《国防新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的,说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最后,总结升华:

国民意识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增强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此书先后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

1938年2月10日,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

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

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重印本和翻印本。

1949年后,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被打入黑牢。

《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西行漫记》也难逃劫,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

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本《西行漫记》,此书再次回归国人视野。

2016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最新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推出。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推出20个月来,创下了销售奇迹,也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销售额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爆款图书。

――摘编自XX百科词条《红星照耀中国》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后在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进行解读。

(要求:

可以就整个历程或者某一段时间进行解读,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观点可以就该书出版后整个传播历程提出观点,也可以就某一阶段提出观点。

示例: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的传播受时代影响明显。

30年代,《红星闪耀中国》备受国内外关注,当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关注20世纪的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内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香港和海外华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翻译为中文,也为该书的传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方面,国际社会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因此该书在海外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作者是美国人,受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该书在国内不能公开发行。

改革开放后,国内极“左”思潮逐渐消退,思想得到解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因此,该书在改革开放后,再次回归国人视野并逐渐走红。

综上所述,《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海内外的传播,深受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同时也为宣传中国,宣传中国共产党起到推动作用

可就该书出版后20世纪30年代传播历程提出观点:

20世纪30年代《红星闪耀中国》备受国内外关注。

解读:

结合所学,可从当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逐渐扩大,中国全民族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国内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香港和海外华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翻译为中文推动了《红星闪耀中国》传播等方面分析阐述。

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

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摘编自《陈旭麓学术文存》根据材料,概括学者关于中西方思想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观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

观点:

陈旭麓认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未能继续发展为西方式的文艺复兴。

理由:

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了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断向西欧传播。

几乎是与此同时,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儒学思想活跃。

如李贽的离经叛道,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

但是到清朝,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逐步走向僵化,儒家思想未能取得突破。

总之,由于中西方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使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走向停滞,未能发展成西方式的文艺复兴。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认真阅读分析材料信息,提炼自己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明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史论结合,史料准确。

“观点”,依据材料信息“民主与科学。

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概括得出: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未能发展成西方式的文艺复兴。

“理由”,结合所学的文艺复兴、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进行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

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