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简答题与论述题.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 简答题与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 简答题与论述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Jyw.koala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神经冲动
低级
高级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形成时间
先天的
后天的
刺激
事物本身
事物属性
反射弧
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变
数量
少而有限
多而无限
意义
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二者的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
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
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
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
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
(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
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
原因
答:
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原因:
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6、比较躯体浅感觉与深部感觉传导路
不同点:
第二级神经的位置
特点
躯体、四肢浅感觉
脊髓灰质后角
先交叉后上行
意识性深感觉
延髓的薄楔束核
先上行后交叉
相同点:
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位于脊神经内,第二级位于脊髓后角或躯干内,第二级位于丘脑外侧核2、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质的相应区域,进行感觉的分析和综合。
7、说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性神经的区别
①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骨骼肌、管理随意运动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管理不随意运动
②躯体运动神经:
由脑干和脊髓的中枢后发出后达骨骼肌,不换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元: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后,要在周围的内脏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在由节后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有两个神经元。
③躯体运动神经:
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
常攀附于脏器血管的表面形成丛,由丛再出分支至器官
④躯体运动神经:
受意志支配
内脏运动神经:
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支配
⑤躯体运动神经:
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即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有两种,分别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8、眼球壁由几层组成?
分别是什么?
并简述各层组成
答:
由三层组成(外膜、中膜、内膜)
外膜(又称为纤维膜,外膜的前1/6为角膜,致密且透明,外膜的后5/6为巩膜,乳白色,不透明)中膜(由前向后分别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感光细胞层,双节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9、简述内耳的功能
答:
1、维持机体的平衡2、对声音的接受分析加工,即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声音信息,而后将信息从蜗后传入到大脑皮层(听神经)的听觉中枢
10、简述房水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答:
房水由睫状体的血管渗透和上皮细胞分泌至后房,经瞳孔入前房,在经虹膜角进入虹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房水不断循环更新,保持动态平衡,若回流不畅或受阻,房水则充至于眼房中使眼内压升高,可造成视力障碍,成为青光眼。
11、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答:
视觉的形成需要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
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
当人们看到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生物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性状、颜色等概念。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
当由看远物转看为近物时,需要做哪些调节才能看清近物)
答:
1、晶状体有收缩功能,可以依靠肌肉的收缩来调节焦距,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2、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12、说明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分布和功能上的不同
答:
分布:
视杆细胞越靠近视网膜越多,周边只有视杆细胞,越靠近,视网膜越小,视锥细胞越靠近视网膜中央越多,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越靠近视网膜越少
功能:
视杆细胞感觉弱光,视锥细胞感觉强光和色觉
13、简述中耳的增压减震作用
答:
声波由鼓膜经过听骨锥到达卵圆窗膜时,其震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
14、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
答:
空气中的声波进入外耳道,撞击外耳道末端的鼓膜引起振动,振动频率与声波频率基本一致,振幅取决于声波幅度。
鼓膜振动推动附着在鼓膜上的锤骨柄,带动整个听骨链,经3块听小骨传递,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锤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的前阶处淋巴液振动,由此开始声波的液体传导。
当外淋巴液的液动往前庭膜使内淋巴液波动的同时,使基底膜振动,刺激螺旋体产生神经冲动。
经娲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15、某患者的血型为AB型,RH阴型血,给他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答:
注意:
1、患者没有抗-d存在时,男性RH阴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RH阴性妇女初次输血可输注RH阳性血,再次输入则只能输入RH阴性血,但是有剩余能力的妇女及儿童,只能输入RH阴性血2、患者自身有抗体-d的最好输入RH阴性血,因为不会发生急性输血反应。
3.长期输血病人应尽量遵循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原则。
原因:
很大可能造成胎儿的红细胞溶血,形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症
1、简述人体血液的功能
答:
运输机能:
运输氧气、二氧化碳、标准酸碱、电解质激素、营养物质、矿物质和水等
防御机能:
白细胞、淋细胞、吞噬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的免疫功能
止血功能:
血小板和血液中存在与许多血凝有关的血浆蛋白参与凝血过程
酸碱平衡:
血液中存在大量的酸碱缓冲对,维持的酸碱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维持稳态:
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抗凝系统的生理意义
答:
1、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2、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
3、简述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答: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分于血管内
2、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结合,维持激素的较长半衰期
3、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等低分子物质
4.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过程
5、抵御病原微生物、细菌等的侵入
6.营养功能
4、血液凝固的三个主要过程
答:
1、因子X的激活2、凝血酶原(因子Ⅱ)的激活3.纤维蛋白原(因子Ⅰ)转变为纤维蛋白
5、简述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答特点:
红细胞是呈中央双凹的圆盘状,直径为7um。
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生理特征:
1、比容:
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2、可塑性变形,红细胞具有极大的柔韧性,能变换形态。
因此可以通过小其直径的毛细血管。
3、叠连:
电荷重力作用下,凹面相互接触形成一叠红细胞的现象可使得血液连溶性增加
4、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称血沉
5、渗透性脆
6、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
①每搏输出量:
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
②心率:
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③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加大。
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④大动脉弹性贮器:
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
7、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
答:
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包括: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心肌兴奋性周期的绝对不应期特别长,占了整个收缩期曲线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所以心肌不可能产生两次兴奋的完全复合,也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
8、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主要吸收方式和途径如何
答:
糖类的吸收形式:
葡萄糖;
脂类的吸收形式:
脂肪酸;
蛋白质的吸收形式:
氨基酸。
三者的吸收途径都是:
在消化道被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
9、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机制`
答:
(1)静息电位
膜主要对K+通透到细胞内外K+势能差到经通道易化扩散出K+形成阻碍K+继续扩散的电场力,K+的浓度差动力和电场力阻力平衡。
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决定的。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
(2)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少量的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梯度差少量内流,膜去极化,膜内电位差下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位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0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即后电位。
10、为什么骨骼肌可以产生强直收缩
答:
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在于刺激的间歇很短,当前一次收缩尚未完成舒张或处于收缩期时,后一次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已出现并叠加。
论述题
1.何谓心动周期?
若机体的平均心动周期为0.8秒,则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
心率加快时,对心动周期有何影响?
答:
1、心脏一次收缩和一次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均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顺序上是有先后差别的,心房收缩在心室收缩之前。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状态。
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即进行收缩,称为心室收缩期。
随后即进入心室舒张期,在心室舒张期前一段时间,心房已处于舒张状态,故心房与心室有一段共同舒张的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2.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答:
心脏泵血分为三个时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
(1)心室收缩期:
全新舒张,房内压>室内压二夹瓣打开,主动脉瓣关闭,心房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心房血再度挤入心室,心房舒张
(2)心室收缩期:
等张收缩期0.05s,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瓣膜关闭。
特点是室内压上升速度快,快速射血期0.10s,室内压>动脉压,半月瓣开,特点是射血量大,流速快,室内压达峰值,容积迅速下降,减慢射血期0.15s,室内压下降(但仍大于动脉压),心室血量下降,射血量减少
(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0.06-0.08s,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快速充盈期。
0.10s,室内压>房内压,大量血液流入,减慢充盈期。
0.22s,室内压<房内压,心室充盈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