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0140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docx

骨纤维结构不良已自动恢复

概念

骨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dysplasiaOFD)是一种病因不明确,好发于儿童胫腓骨的纤维-骨性病变。

Frangenheim于1921年首次报道该病病例,并将其称之为先天性纤维性骨炎。

Campanacci于1976年首次提出骨纤维结构不良一词,并详细描述了该疾病。

典型的骨纤维结构不良发生于少年儿童的胫腓骨皮质内,临床表现为无痛或轻微疼痛、局部肿胀、胫骨前弓畸形等,影像学检查见病变呈膨胀性、偏心性生长,组织病理学可见分带现象以及环绕有骨母细胞的成熟骨小粱。

该病又被称为长骨骨化性纤维瘤、骨性纤维瘤、纤维性骨瘤等。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将其列为“未明确性质的病变”中。

本病预后良好,但很容易导致畸形,少数病例可恶变,当手术治疗不彻底时,恶变率更高,放射治疗能显著增加癌变率,主要恶变为骨肉瘤和纤维肉瘤[

在X线表现上分为囊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囊型和硬化型的表现截然不同,其密度差异较大,主要是由病变生长期和病变的纤维组织、骨样组织和新生骨小梁的比例决定。

囊型病变多见于四肢长骨,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变薄、膨胀,无骨膜反应,髓腔内可见囊状透光区,透亮区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晰,边缘骨组织无硬化;囊内有磨砂玻璃样钙化,部分钙化呈团块状;囊内有粗大骨梁和骨畸形,粗大骨梁为残留的骨嵴,形似丝瓜络状,股骨及胫骨的病变因行走负重关系可引起病骨的弯曲、变形,主要沿力线方向弯曲,股骨多向外弓,胫骨向前弓;部分呈虫蚀状骨破坏。

骨内纤维组织异常增殖所致,病因不明。

多无明显症状。

晚期局部中大变形,并发病理性骨折。

单骨或多骨受累,且有累计一侧骨骼的趋势。

多骨者可并发性早熟和皮肤色素沉着。

阿伦膦酸钠治疗2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观察

诊断要点

1、囊状透亮区:

纤维组织;

2、毛玻璃:

纤维组织成骨;

3、致密骨:

成熟骨组织;

4、环形钙化:

软骨组织。

5、典型表现:

OFD典型的X线表现位于胫骨骨干和(或)腓骨下段的起源于骨皮质的膨胀性溶骨性破坏伴有胫骨前弓畸形。

鉴别诊断

验证成果

病例小结: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dysplasis,FD),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正常骨组织和骨髓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在纤维组织内有结构不良的骨小梁。

临床上可导致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病理骨折。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

(1) 大体所见:

骨纤维结构不良病损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有完整包膜,髓腔内充满灰红色或者灰白色橡皮样韧实组织,有的质地较硬,有的有沙砾感。

偶见透明软骨灶。

囊性变内含血性或者浆液性液体。

(2) 镜下所见:

正常骨结构消失,可见数量不等、疏密不均、大小不一的新生骨小梁。

骨小梁较纤细,其内骨细胞肥大,较圆,分布不规则,基质内可见排列不等,较成熟,不见核分裂相,周围无骨母细胞。

部分区域可见粘液样改变。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特征:

⑴磨砂玻璃样改变:

正常骨小梁消失,髓腔闭塞,伴有囊性阴影,内有钙化,代之以磨砂玻璃样改变。

最为常见。

⑵囊性膨胀改变:

表现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者椭圆的透光区。

较常见。

⑶丝瓜瓤状改变:

骨膨胀,变粗,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粗大扭曲。

  ⑷虫噬样改变:

溶骨性破坏,边缘锐利,酷似恶性肿瘤骨转移。

鉴别诊断: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在总体上有其相对的特征性,但由于骨纤维结构不良本身形态上的多样性,某些不典型病灶的诊断仍有相当的难度。

①部分磨玻璃状或囊状骨纤维结构不良需与纤维软骨类肿瘤鉴别。

②囊状病灶,不管病灶内是否液化,在X线平片或MRI检查时可能都难以与骨囊肿或巨细胞瘤等鉴别。

③有些则需与转移性骨肿瘤鉴别。

此时,病灶周围有无硬化缘,有无软组织肿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女性,56岁,咳嗽时头痛1月于;患萎缩性胃炎1年半,服药治疗

畸形性骨炎(骨皮质病变为主),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可达正常的10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升高,40-50岁多见

男,58岁。

左侧上颌肿胀一年。

骨纤维结构不良

男,11岁,右腿不适

病理:

骨纤维结构不良

手术记录:

术中见胫骨前侧骨皮质菲薄,变性,膨出,压之欲折,开骨窗,见囊内充满灰白色实性组织,质韧,如瘢痕组织,刮除囊肿肿瘤组织,见囊腔约10*2cm大小,囊壁质硬,为多房性,囊腔后壁大部分消失,与髓腔相通。

好病例支持,感谢奉献。

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依据:

少年发病,X线片提示右胫骨中上段多发分房及囊状的溶骨性破坏,内有分隔,骨皮质变薄,轻度膨胀,边缘骨质硬化,局部骨质密度稍增高,病灶两端呈V形,似有发展趋势,胫骨稍显弯曲。

无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

鉴别:

1.软粘纤:

好发于下肢长骨干骺端,发病轻,病期长,X线多于干骺端处形成偏心性溶骨性多囊性破坏边界常清晰,骨外形多正常。

2.Paget病:

畸形性骨炎的特征是在发病过程中同时出现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新生骨骨化不全,结构杂乱,完全改变了正常的骨结构。

因此,虽有骨质增粗增厚,但质软,容易发生畸形和病理骨折。

通常在早期骨吸收显著,晚期则以增生为主,纤维性结构不良有囊状改变和磨玻璃样表现,无骨质软化及镶嵌样结构。

3.骨化性纤维瘤:

是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

肿瘤发生于骨髓腔,具有向骨及纤维组织双向发展的特点,有纤维组织瘤性增生,又有瘤骨形成。

表现为致密的纤维组织中,散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

影像学表现:

病灶呈边缘清楚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有硬化,有轻度膨胀。

其内有骨化程度不一的不均匀高密度影、致密的骨性间隔和低密度囊变区。

4.非骨化性纤维瘤,发病部位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经常是无意中发现,病变范围较小,有自愈倾向,多发少见。

下附一例类似病例,经病理证实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患者,女,17岁,右小腿不适。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图片1.jpg (40.67KB,下载次数:

4)

患者为男性38岁,因肛瘘手术后骨盆平片发现右侧股骨病变,平时无明显症状。

 

患者女性,21岁。

车祸致伤全身多处疼痛活动受限5小时。

 

 

 

 

骨纤维结构不良

鉴别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

临床特征

轻微

轻微

畸形

年龄

20岁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下

部位

距骺板3-4cm干骺端

胫骨前侧皮质

股、胫骨、颅骨、椎体

骨破坏特点及形态

偏心、膨胀,有/无硬化缘

4-7cm

单、多房、不规则膨胀性,高密度或磨玻璃样,硬化缘

囊状膨胀性、磨玻璃密度、丝瓜咯样、虫蚀样、硬化性

软组织

轻度肿胀

骨膜反应

强化

边缘强化

Albringht综合症:

多骨、色素沉着、性早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