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9664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docx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副本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概念题

1.市场       2.市场机制     3.市场经济    4.市场体系5.市场规则   

二、判断题

1.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

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中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3.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它们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

4.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上升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

反之,则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三、选择题

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价格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4)汇率机制  (5)工资机制

2.市场是

(1)       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

(2)       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的总和

(3)       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4)       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5)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

(2)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

(3)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

(4)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5)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1)       该商品的价格 

(2)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       相关商品的价格 

(4)       消费者的偏好 

(5)       消费者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

(1)       商品自身的价格 

(2)       生产要素的价格 

(3)       生产的技术状况 

(4)       相关商品的价格 

(5)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四、辨析题

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因此二者无区别。

3.需要就是需求,生产就是供给,市场均衡就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绝对平衡。

4.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内容:

20XX初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油价和油价期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到了每桶25元以下这个欧佩克内部参考价。

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低迷和亚欧天气转暖,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期恢复到较正常的水平,即每天达210万桶。

为此,美国能源部、美国石油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的石油和产品油库存大幅上升,已达到2·9074亿桶,比20XX同期增加了800万桶。

    由于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上升,所以,欧佩克采取减少石油的供给量,以保持石油价格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

由于欧佩克自年初以来两次减少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十个成员国的原油日开采配额达250万桶,使得国际石油成功地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

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成员还是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将石油产量限制在每天24·2百万桶的水平。

他们还决定如果石油价格出现“疯涨”的话,他们将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相反,如果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他们也会进一步限制石油的产量,减少供给。

 

案例问题: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石油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关系。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一、概念题

1.资本 2.价值增殖过程 3.剩余价值 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剩余价值率  

6.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超额剩余价值8.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9.剩余价值规律   10.工资  1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9.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0.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三、选择题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⑴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⑵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⑶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⑷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

⑸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⑴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⑷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⑸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⑴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⑵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⑶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⑷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⑸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⑴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   

⑵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⑶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⑷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⑸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1)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       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

(3)       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       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⑴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⑵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   

⑷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   

⑸资本主义制度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9.剩余价值:

⑴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⑵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⑷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

⑸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10.资本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一个历史的范畴   

⑶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⑷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⑸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

11.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⑷垫支性、增殖性和运动性  

⑸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12.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⑵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⑶压低工人工资 

⑷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   

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⑵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⑶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⑷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⑸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   

⑷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⑸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15.超额剩余价值是:

⑴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⑵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⑶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⑷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⑸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⑴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   

⑵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⑶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⑷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⑸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7.工资:

(1)       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       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

(5)       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四、辨析题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

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

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变成了资本家。

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

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

 

案例问题:

(1)什么是资本?

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

(3)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的合理与否?

 

2.案例内容:

XX市,20XX2月18日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其中包括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8种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

劳动部门是在调查了200多家企业,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

这种指导价分别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中、低三个档次不同的工资标准。

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案例问题:

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必要?

 

3.案例内容:

20XX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在自己该拿多少钱的问题上,职工有了发言权。

此办法适用于国内所有的企业,涵盖所有劳动者,并且劳资双方原则上每年协商一次。

在此之前,为解决日益突发的劳资矛盾,许多企业就已经推行了工资协商办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问题:

(1)工资的本质与其社会主义工资是什么?

     

(2)你认为工资协商办法有那些优点?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的本质与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意义的分析。

4.概述相对剩余价值和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5.概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6.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七、计算题

1.XX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

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

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

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请写出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与公式。

 

2.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

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哪些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结论?

第六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概念题

1.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3.资本周转时间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固定资本更新6.折旧   7.折旧费 8.折旧率 9.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1.年剩余价值率

二、判断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3.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5.W’…G’·G-W…P…W’…G’表示的是商品资本的循环。

6.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7.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与生产时间是相互排斥的。

8.缩短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和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能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

9.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10.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反比。

11.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其价值的贬值。

12.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才能发生物质损耗。

13.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大致上是相同的。

14.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15.现代企业往往采取“快速折旧”法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因此折旧率定的越高越好。

三、选择题

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

(1)       货币资本循环 

(2)       生产资本循环   

(3)       生息资本循环   

(4)       商业资本循环

(5)       商品资本循环

2.资本按:

(1)       循环的职能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资本流通时间是指:

(1)       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2)       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售商品的时间的总和   

(3)       资本周转时间减去劳动时间的那一部分时间   

(4)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和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   

(5)       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时间

4.流动资本是:

(1)       在流通领域里发生作用的资本

(2)       包括以原、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3)       包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       正处在运输过程中以设备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5)       生产资本中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周转回来的那部分资本

5.生产资本从不同角度可分为:

(1)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       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4)       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   

(5)       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6.以厂房、机器、工具和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1)流动资本 

(2)固定资本 (3)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 (5)生产资本

7.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1)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 (3)固定资本 (4)流动资本 (5)生产资本

8.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1)       劳动时间   

(2)       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3)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4)       商品的购买时间   

(5)       商品的销售时间

9.产业资本的循环:

(1)       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       是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3)       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

(4)       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统一

(5)       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统一

10.资本周转:

(1)       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

(2)       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3)       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       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5)       速度提高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和提高年剩余价值量

11.固定资本:

(1)       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2)       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3)       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正比例

(4)       折旧率与固定资本的实际使用年限成反比

(5)       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2.预付资本总周转:

(1)       是指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2)       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3)       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4)       速度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5)       速度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13.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1)       节省流动资本   

(2)       节省预付的可变资本   

(3)       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4)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赢利水平

(5)       加速资本或剩余价值的流通

1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

(1)       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造成的贬值损失   

(2)       有利于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流动资本  

(3)       有利于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       有利于提高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赢利水平

(5)       有利于缩短资本的回收期,加速实现剩余价值

四、辨析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2.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3.资本的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4.区别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按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否移动区分的。

5.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之所以是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物质形态始终不变。

6.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7.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反比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内容:

我国国有企业在总体上,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以流动资本为例,80年代我国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平均需要110天以上,而美国为50天,日本为47天,这些国家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高于我国一倍以上.

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的流动资本.

 

案例问题:

(1)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对资本的增殖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六、问答题

1.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

与这些阶段相适应的资本职能形式和职能是什么?

  

2.概述产业资本循环要保持连续性的基本条件。

3.资本循环时间的构成与其相互关系的概述。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关系的分析。

5.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概述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的关系?

7.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途径的概述。

七、论述题

1.什么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是哪两个过程的统一和哪三个阶段的统一?

2.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

如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

3.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什么影响?

八、计算题

1.某企业有机器设备9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15年;厂房建筑物3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15年;其他工具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6年。

该企业生产周期为3个月。

一个生产周期中,消耗原材料30,000元,燃料15,000元,辅助材料10,000元。

该企业雇佣工人20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50元,一个生产周期支付一次。

求:

(1)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

   

(2)加快资本的周转对资本价值增殖将产生什么影响?

   (3)如何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2.某企业年产18万件商品。

投资固定资本价值20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50万元,周转时间为2个月;雇佣工人400人,月平均工资1000元;每件商品社会价值100元。

求:

(1)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

   (3)年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4)请写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概念题

1.利润和利润率     2. 成本价格        3. 平均利润          4.  生产价格         5. 商业资本       

 6. 生产性流通费用   7. 纯粹流通费用8.借贷资本 9.利息 10.利息率 

11.股份公司 12.股票 13.股息 14.股票价格15.虚拟资本 

二、判断题

1.资本主义耗费就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在研究利润率平均化问题时是以个别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的。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5.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因而会直线下降。

6.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

9.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

10.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1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12.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闲置货币资本。

13.借贷资本既是资本商品,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和财产资本。

14.利息是资本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