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9658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docx

最新华南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

华南师大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扉页 芳菲 绯红 菲薄

B.辍学 啜泣 惙惙 龌龊

C.逾期 面谕 不渝 觊觎

D.复辟 庇佑 媲美 睥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咀嚼 温文尔雅 聘请 兵慌马乱 

B.陷阱 变本加厉 弥漫 立杆见影

C.赈济 嗔目结舌 陨落 附庸风雅

D.倾覆 提纲挈领 折叠 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康”,   《诗经》。

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礼记·礼道》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

非典期间,对防范疫情不力的官员首开“问责制”先河,没尽到责任的即行罢免,   保证了防治措施的严格贯彻,   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A.源出 惠及 不仅 还

B.原出 惠及 既 还

C.源出 惠顾 不仅 还

D.原出 惠顾 既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张平素爱出风头,干起活来吊儿郎当,老在车间里侃侃而谈,大家都很讨厌他。

B.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

C.前不久,微软的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D.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

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追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非典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人们更关心这场灾难究竟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多大影响。

B.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变奏曲。

C.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将以自豪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D.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6.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简明的一句是

A.张老师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可堪称优秀教师。

B.这位嘴巴上长着大胡子的鄂温克族老人,抗战时期,可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C.是的,他没有死,他还活着,活在战友们中间,活在古槐小区每一个居民心里。

D.厂里决定给他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基本生活费,免发奖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

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水资源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后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

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

相反,从1818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

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

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

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

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

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类的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

在过去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

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为。

7.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1818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8.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的观点的一项是

A.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B.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C.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D.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9.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

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类的健康等。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C.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用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苛求细枝末节),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隘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隘曰: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

’然无言吾告若也。

”隘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隘二百,曰: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与隘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

“君似不及也。

”参曰:

“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

“善。

君休矣!

太史公曰: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微:

地位低

B.即召除为丞相史除:

任命,授职

C.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让:

谦让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

遭遇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遵萧何约束B.举事无所变更

C.帝富于春秋D.然无言吾告若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参与休息无为①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A.B.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及为将相,有隙①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C.D.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参“无为”的言行的一组是

①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②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③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④试私从容问而父

⑤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⑥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班当丞相。

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找他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办不成事。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

不料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一席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使惠帝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

第Ⅱ卷(118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译文:

(2)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3分)

答: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

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3分)

答:

例子:

简析: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于是余有叹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长歌行》)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回家章珺

(一)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二)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三)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

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

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

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五)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

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

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六)于是,我们回家。

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

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

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七)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

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

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

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

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

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

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

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

我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八)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

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

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九)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

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十)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

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

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

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

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十一)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

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9.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

(1)文中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那么,还为了什么?

(2分)(不超过10字)

答:

20.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

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用序号标明),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答:

[][]

六、(12分)

23.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用词不够得体,请指出来。

(答错的要倒扣分)(3分)

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乐呵呵地说:

“这十多年来,俺家的日子过得甜美了,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在

家看看孙子,悠闲着呐!

咱大字不识一个,不能让孙子也当睁眼瞎,一个暑假就督促他读了三本故事书。

答:

用得不得体的词语的序号是。

24.将下列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3分)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答:

2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三个要点。

(6分)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

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提炼这段文字的三个要点,要求完整、简洁(每点不超过12个字)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

“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

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

在我们身边,或许可以听到或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有时依仗着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成功,但有时也许反而为优势所误。

请就“依仗优势”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说明

1.B(A“菲薄”的“菲”读fěi,其余读fēi;C“谕”读yù,其余读yú;D“媲”、“睥”读pì,其余读bì)

2.D(A慌――荒;B杆——竿;C嗔――瞠)

3.A(惠及:

把好处给予某人或某地;惠顾:

惠临;“既……又”搭配。

4.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A“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B“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这里这样说,等于是拒绝别人赐教;C“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用于贬义。

5.A(B删去“一生”之前“的”;C“自豪的姿态”搭配不当;D照应不周)

6.C(A“可”和“堪”语意重复,应删掉“可”;B删掉“嘴巴上”;D“只发基本生活费”就可以了,“免发奖金”多余。

7.A(原句中有“仅有一次”“早在4500年前”等意思,方照应“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A项以“发生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显然不行。

8.B(A项C项中“已达极限”和“不可替代”,是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原因,D项“敌对事件”可看出苗头。

B项所言“可再生”反是好事,与发生战争无关。

9.D(A指出的是未来夺水战争的可能而非短缺现状;B项他们的观点不无道理,并不是短视可笑;C意思是过去没有发生战争,不等于将来不会发生战争;D原文中有此信息。

10.C(A第

段有“除非他们……”一句,“除非”表必要条件;第

段有“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而不是一种规律”也可推出。

B由第

段可知道。

C从第

段“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可知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一样多”,并未减少。

D由第三段中“此外,与石油……无可替代”可推知。

11.C(让:

责备)

12.B(约束:

古,名词,约定的章程;今,动词,限制。

春秋:

古,年龄;今,春天和秋天。

无言:

古,不要说;今,没有话)

13.A(与:

给/跟。

故:

所以。

及:

等到。

且:

将近)

14.D(②说明曹参受到人民的称赞。

④陈述对象是惠帝。

⑤是曹参的辩解之语)

15.D(“罢了官”之说是无中生有)

16.

(1)那些想追求虚名的官员,总是被曹参斥责、罢官。

(2)赶紧进宫侍侯皇上去,治理天下的事情并不是你所应该说的。

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

在秦时当沛郡的掾史。

曹参还没有显贵的时候,和萧何很要好,到做了将相,和萧何有了嫌隙。

萧何到将死的时候,向皇上荐贤代己,却只推举了曹参。

曹参便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治事方针全无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的成规。

曹参挑选郡国官吏中不善于文辞又长得忠厚老实、有德行的人,马上召来任命为丞相史。

凡官吏中有说话行文一意苛刻深求,想要追求虚名的,立刻便屏退革斥掉。

一天到晚,只是喝着美酒。

凡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一般的宾客,看见曹参不治理丞相的事务,都来求见想要劝谏他,但一来到,曹参往往就拿出美酒给他们喝,有空隙的时候,来客想讲些劝勉的话,曹参又叫喝酒,一直把来人灌醉走了才罢,所以来客始终都没办法开口劝说,像这种情况,都成了常事。

曹参的儿子隘,在朝中做中大夫。

惠帝怪曹相国不治理公事,觉得“曹参岂不是轻视我吗?

”便对隘说:

“你回去,试着私下从从容容地问你父亲:

‘高帝刚驾崩不久,皇上年纪又大,你当了相国天天只是喝酒,无所事事,怎么不挂虑天下的安危呢?

’然而这些话,不可说是我教你说的呀!

”曹隘沐浴回家以后,趁着闲居侍侯父亲的时候,便自个儿劝谏起曹参来。

曹参当下大怒,就把隘拉下去鞭笞了二百下,说:

“赶紧进宫做你侍侯的职务吧,治理天下的事情并不是你所应该说的。

”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道:

“你为什么要鞭笞隘呢?

先前是我叫他去劝谏你的呀!

”曹参便摘下帽子谢罪说:

“请陛下自己想想,你和高帝到底是哪一个圣明威武呢?

”惠帝说:

“我那里敢跟先帝比呢?

”曹参说:

“依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一个贤能呢?

”惠帝说:

“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说:

“陛下所说的一点也不错。

再说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一切法令都已经制定得很明白了。

如今陛下只要垂衣拱手,我曹参等人只要牢牢守住职务,一切都遵循萧何的办法,不轻忽失漏一点儿,这不也很好吗?

”惠帝说:

“很好!

你就可以大胆地继续休息吧。

太史公说:

曹参为汉相,屡屡主张清净无为,以合乎黄老之道。

当百姓遭遇了秦国的残酷统治之后,曹参给了他们休息的机会,无为而治,所以天下的人都称赞他。

17.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

“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找对句子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