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8267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docx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

【原文】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

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

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

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白话翻译】

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

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

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

“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

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

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

“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

“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後,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白话翻译】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孟釐子(按:

釐,他书或作“僖”)病重将死(按:

孟釐子卒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其时孔子年三十五,《史记》此处有错漏),告诫他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孟懿子说:

“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裔(按:

圣人指商汤,宋国始祖微子为商紂王的庶兄,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裔),孔氏家族在宋国灭绝(按:

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被宋国华督所杀,其曾孙孔防叔逃到鲁国)。

他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君,却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按:

弗父何为孔父嘉的高祖,宋愍公的长子)。

到了正考父(按:

弗父何的曾孙),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受三命(做了上卿),一命比一命恭谨,所以考父鼎的铭文说:

‘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二次受命时折腰弓背,到了第三次受命,我的头压得更低,腰背更加弯曲了。

走路时挨着墙边走,也没有人敢来侮慢我;我就用这个鼎做些面糊稀饭来清俭度日。

’他的恭谨到了这个地步。

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显达的人吗?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去从他求学。

”孟釐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按:

《史记索隐》谓敬叔与懿子皆孟釐子之子,不应更言鲁人)便去向孔子学礼。

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继承了卿位。

【原文】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白话翻译】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

成年以后,曾做过仓库管理员(按:

“季氏史”(季孙家的小吏)当作“委吏”,即仓库管理员。

《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也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

后来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没过多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奔波于宋、卫两国,又在陈、蔡两国间遭遇困厄,最后才回到鲁国。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家管他叫“长人”,觉得他与众不同。

鲁国后来又对他好了,所以他又回到鲁国。

【原文】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

“请与孔子適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白话翻译】

鲁国的南宫敬叔对鲁君说:

“请允许我跟孔子一起到周去。

”于是鲁君就给了孔子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同,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

告别时,老子送孔子说: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是用财物,仁德的人送人是用言辞。

我不能够富贵,却盗取了仁人的名号,就说几句话送你,这话是:

‘那种头脑聪明、眼光敏锐却险些丧命的人,一定是喜欢议论别人的人;那种学问渊博、识见广大却使自己身处险境的人,一那是好揭发别人丑行的人。

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能心里装着自己;做人臣属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心里装着自己。

’”孔子从周回到鲁之后,门下的学生就逐渐增多了。

【原文】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於鲁。

鲁小弱,附於楚则晋怒;附於晋则楚来伐;不备於齐,齐师侵鲁。

【白话翻译】

这个时候,晋平公淫乱无道,六家大臣(按:

指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把持国政,不时攻打东边的国家,楚灵王的军队很强大,也常北上来侵犯中原;齐是个大国又接近鲁。

鲁国既小又弱,要是归附于楚,晋国就不高兴;依附了晋,楚国就来兴师问罪;对待齐国如果不周到,齐兵就要入侵鲁国。

【原文】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適鲁,景公问孔子曰: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白话翻译】

鲁昭公的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

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

“从前秦穆公,国家既小地域又偏,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回答说:

“秦这个国家,国家虽然小,目标却很远大;地域虽然偏,施政却很正当。

秦穆公亲自举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就和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

从这些事实来看,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

”景公听了很高兴。

【原文】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

其後顷之,鲁乱。

孔子適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白话翻译】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因为和郈昭伯比赛斗鸡结怨的事被鲁昭公怪罪,昭公带了军队来打平子。

于是平子就联合了孟孙氏、叔孙氏,三家一起进攻昭公,昭公兵败,逃到了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按:

在今河北成安县)。

不久,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见到景公。

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连吃饭时的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原文】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他日又复问政於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後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

异日,景公止孔子曰:

“奉子以季氏,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

“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白话翻译】

齐景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景公听了说:

“太好了!

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是有粮食,我们怎么能够吃到它呢!

”改天他向孔子问为政之道。

孔子说:

“为政最要紧的在于节省财力。

”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谿地方的田封给孔子。

晏婴劝阻道:

“儒者这种人,能言善辩不能用法来约束,态度高傲自以为是不能任为臣下,他们重视丧礼,竭尽哀情,倾家荡产实行厚葬,不能让这种做法使之成为礼俗,他们到处游说求职,不能用来掌理国事。

自从文王、武王、周公这些大贤先后过去,周朝王室已经衰微,礼乐的沦丧也很有些时候了。

现在孔子刻意讲究仪容服饰,详定各种应对进退间上下快慢的礼节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连续几代也学不完,一辈子也弄不清楚它的诀窍。

君上想用这一套东西来改革我们齐国的礼俗,这不是导治小百姓的好办法。

”此后,景公只是很客气地接见孔子,不再问起有关礼的事情了。

改天,景公对孔子说:

“要用鲁国给季孙氏那样高的待遇奉养您,我做不到。

”所以就以上卿季氏和下卿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孔子。

齐国的大夫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得到了消息。

景公也说:

“我老啦,没法用你了。

”于是孔子就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原文】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於乾侯,定公立。

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

仲尼曰:

“以丘所闻,羊也。

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白话翻译】

孔子四十二岁那一年,鲁昭公死在乾侯,定公继位。

定公继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死了,桓子继立做上卿。

季桓子家里掘水井,掘到了一只腹大口小的瓦器,器中有个像羊的东西,就去问孔子,并且说挖得的瓦器里有只狗。

孔子说:

“据我所知,那是羊。

我听人说过,山林里的怪物,是一种单足兽‘夔’和会学人声的山精魍魉;水里面的怪物,是神龙和会吃人的水怪罔象,泥土里的怪物,则是一种雌雄未成的‘坟羊’。

【原文】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

吴使使问仲尼:

“骨何者最大?

”仲尼曰:

“禹致群神於会稽山,防风氏後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

”吴客曰:

“谁为神?

”仲尼曰:

“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於王者。

”客曰:

“防风何守?

”仲尼曰:

“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釐姓。

在虞、夏、商为汪罔,於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客曰:

“人长几何?

”仲尼曰:

“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

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於是吴客曰:

“善哉圣人!

【白话翻译】

吴国攻打越国,把越都会稽城给拆毁了,发现一节骨头,长度占满了整整一辆车。

吴王派了使者来问孔子说:

“什么骨头最大?

”孔子说:

“大禹王召集各地的神到会稽山,当时有个叫防风氏的君长很迟才到。

禹就把他杀了陈尸在那儿,他的骨头一节就占满一车,这就是最大的了。

”吴使问道:

“那谁是神呢?

”孔子说:

“名山大川的神灵,能够兴云致雨来利益天下,负责守护山川之神按时祭祀的诸侯君长就叫做神,只守护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叫公侯,他们都归属于统管天下的王。

”使者又问:

“防风氏是看护什么的?

”孔子说:

“汪罔氏的君长看护封山、禺山一带,是姓釐。

在虞、夏、商三代叫汪罔,到了周代叫长翟,现在就叫做大人。

”使者问道:

“人的身高有多少?

”孔子说:

“僬侥氏身长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超过僬侥氏的十倍,这就是人身高的极限了。

”吴使听了之后说:

“真是了不起的圣人啊!

【原文】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

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

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

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

阳虎由此益轻季氏。

季氏亦僭於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

故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白话翻译】

季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的,和阳虎有了仇怨。

阳虎想把仲梁怀赶走,公山不狃阻止了他。

这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纵了,阳虎把他抓了起来,季桓子很生气,阳虎就把桓子也囚禁了,等谈好条件才放他,阳虎从此更不把季氏放在眼里。

季氏也很越分,声势排场都超过鲁国公室;一个上卿的家臣(按:

谓阳虎),就执掌了国家的政权,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都不守礼分,违背常道。

所以孔子不愿出任鲁国的官职,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这些典籍,学生越来越多,不论多远,都有人来向他求学的。

【原文】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於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適,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

桓子诈之,得脱。

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

是时孔子年五十。

【白话翻译】

鲁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满于季氏就借着阳虎来作乱,打算废掉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叔孙、孟孙三家的嫡生嗣子,另外拥立平日为阳虎所喜欢的庶子来继承,于是就把桓子抓了起来。

桓子用计骗他,逃了出来。

定公九年,阳虎计划失败,逃到齐国去。

这个时候,孔子正好五十岁。

【原文】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

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

“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

”欲往。

子路不说,止孔子。

孔子曰:

“夫召我者岂徒哉?

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然亦卒不行。

【白话翻译】

公山不狃以费邑做据点反叛季氏,派人来召孔子去帮忙。

孔子心想自己依循正道而行已经很久了,内在的学养也很深厚,却无处可以表现,没有人能用自己,不禁说道:

“大抵周文王、武王当年是以丰、镐那么小的地方建起王业的;现在费邑虽然是小了点,该也差不多吧!

”想要应召前去,子路很不高兴,劝止孔子。

孔子说:

“难道召我去是毫无作用吗?

如果他真能用我,我将像文王、武王一样,在东方建立一个典礼完备的周啊!

”然而最后也没有成行。

【原文】

其後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白话翻译】

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地方的行政长官,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四方的官吏都学着他做。

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做司空,又由司空升任了大司寇。

【原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

“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於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

“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

“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

“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

“诺。

”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

“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於此!

请命有司!

”有司卻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

“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

“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

“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

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

“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鲁君,为之柰何?

”有司进对曰: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於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白话翻译】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和好。

到了夏天,齐国的大夫黎鉏对景公说:

“鲁国用了孔丘,照情形看,这是会危害齐国的。

”于是派了使者去约鲁君举行和好的会盟。

会盟的地点是在夹谷(按:

今山东莱芜县)。

鲁定公准备乘坐乘车(按:

又称安车,非兵车,较为舒适),毫无武装地前往。

孔子兼理典礼会盟的事务,对定公说:

“我听说有非军事活动必须要有军事准备,有军事活动必须要有非军事准备。

从前诸侯出国,一定带全了必要的官员随行。

请你也带左司马右司马一道去。

”定公说:

“好的。

”就带了左右司马出发,和齐侯在夹谷地方相会。

这个地方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

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作揖礼让了一番才登上台。

双方馈赠应酬的仪式行过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说:

“请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

”景公说:

“好罢。

”于是演员们手持旌旗羽毛和各种兵器大呼小叫地涌上来。

孔子快步上前,一步一阶往台上走,在还差一阶没有跨上的地方停下来,举袖一挥,说道:

“我们两国君主举行和好的会盟,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能出现在这里!

请命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

”管事的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朝左右两边看晏子和景公的眼色。

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他们离开。

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官员又快步上前说道:

“请演奏宫中的女乐。

”景公应说:

“好的。

”于是许多戏子矮人都表演着前来。

孔子又快步上前,一步一阶往台上走,在还差一阶没有跨上的地方停下来,说道:

“一个普通人敢胡闹来迷乱诸侯,论罪是应该正法的,请下令管事的执行吧!

”于是管事官员依法处罚,那受罚的人就手脚分离了(按:

谓腰斩)。

景公不由得敬畏动容,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心里非常不安,对众臣说:

“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助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仅把夷狄那套歪理告诉了我,害我被鲁君怪罪,这该怎么办呢?

”主事的官吏上前回话说:

“君子有了过错,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用虚礼文辞来谢罪。

君上如果对会盟的表现感到痛心,就用实际行动谢罪吧。

”于是齐侯就把以前从鲁国侵夺来的郓、汶阳和龟阴的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原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

“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

於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

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

“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

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白话翻译】

鲁定公十三年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

“臣子的家中不可私藏兵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三百丈见方的城墙。

”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务总管,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

于是叔孙先把自己郈邑的城拆了。

季孙也准备拆自己费邑的城墙,当时费邑的总管公山不狃和叔孙辄率领了费邑的丁众进袭鲁城,定公和季孙、叔孙、孟孙三人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处,上了季武子所筑的高台,费人围攻他们,却攻不下,但已有人攻到定公所在的高台边上。

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来攻击他们,费人扭头逃走,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按:

今山东泗水县南)把他们彻底打败了。

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出逃到齐国,于是把费城拆毁了。

接着准备拆孟孙的成城,成邑的总管公敛处父对孟孙氏说:

“拆了成邑的城,齐人必将进逼到我们北边门户。

况且成城是你们孟氏的保障,没有成城就等于没有孟氏了。

我打算抗命不拆。

”十二月,定公率兵包围成城,没攻下来。

【原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白话翻译】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

这时他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国相的职责(参与国家大事),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他的弟子说:

“听说一个君子人,祸事临头不慌张恐惧,好事到来也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是有这个话。

不是还有一句‘为自己以高贵的身份礼敬他人而感到快乐’的话吗?

”于是就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

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贩羊卖猪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虚价,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不捡回去;四方旅客来到鲁国的,不必向管事官吏请求,管事官吏都会给给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

【原文】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

”黎鉏曰:

“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

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

“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曰:

“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

“吾歌可夫?

”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反,桓子曰:

“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白话翻译】

齐国听到了这种情形就担心起来,说道:

“孔子主政下去,鲁国必会强大称霸;要是称霸了,我们的地方最靠近那里,必然会先来并吞我们了,何不先给他们一些土地呢?

”黎鉏说:

“让我们先试着阻止他;阻止不成再送给他们土地,那也不迟呀!

”于是就挑选了国内漂亮的少女八十人,都穿上华丽的衣裳并且善跳“康乐”舞,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去给鲁君。

先把歌伎舞女和带花纹的马摆列在鲁城南面的高门外边。

季桓子知道了,曾经穿便装偷偷地去观赏了好几回,打算接受下来,于是撺掇国君,说是到各处周游视察,乘机整天到那儿观赏,把政事荒废下来。

子路劝孔子说:

“老师可以离开了!

”孔子说:

“鲁国不久就要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祭,如果能把典礼后的祭肉分送给大夫(按:

说明当局仍遵守礼法,表示国事仍有可为),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

”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人送来的女子歌舞队,整个沉迷其间,一连三天都不过问政务;郊祭之后又不给大夫们分送祭肉。

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当天就在屯这个地方过夜。

一位名叫己的乐师来送行,说道:

“先生您是没有过错的。

”孔子说:

“我唱个歌好吗?

”于是唱道:

“那些妇人之口,可以让人出走;那些妇女的请求,可以使人败事亡身。

(既然如此,)何不优游自在地安度岁月?

”乐师己回去,桓子问他说:

“孔子说了些什么?

”乐师己照实相告。

桓子长叹一声,说:

“老先生是因为歌伎舞女那群丫头的缘故怪罪我了!

【原文】

孔子遂適卫,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

“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

“奉粟六万。

”卫人亦致粟六万。

居顷之,或谮孔子於卫灵公。

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白话翻译】

孔子来到了卫国,寄住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里。

卫灵公问孔子:

“你在鲁国的官俸是多少?

”孔子回答说:

“官俸是六万小斗。

”卫国也照样给了粟子六万小斗。

过不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的坏话,灵公就派公孙余假带了兵仗在孔子那儿走出走进,孔子担心会出事惹祸,待了十个月,就离开了卫国。

【原文】

将適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後,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使从者为甯武子臣於卫,然後得去。

【白话翻译】

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在今河北长桓县西南)城,弟子颜刻(刻亦作剋)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

“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

”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

因为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

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

颜渊落在了后面,孔子见了说:

“我还以为你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