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631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docx

届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题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生物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曲霉毒素会导致P53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癌细胞表面比正常肝细胞糖蛋白种类一定会减少

B.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发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答案】A

【解析】肝癌细胞表面比正常肝细胞糖蛋白数量一定会减少,但是种类不一定减少,A错误;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B正确;p53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正确;对于癌症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癌变

【名师点睛】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2.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DNA溶于酒精,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B.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C.在溶有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

D.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答案】D

【解析】DNA不溶于酒精,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地分离,A项错误;高温对蛋白质和DNA都有影响,例如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B项错误;DN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在溶有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使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降低到0.14mol/L,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沉淀进行以后的实验,C项错误;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某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的部分序列为

,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A.AAGB.TTCC.AAGTTCD.AAGCTT

【答案】D

【解析】限制酶识别的是回文序列,两条链反向平行,且关于中心对称轴对称,所以该限制酶识别的序列是AAGCTT,故选D。

4.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B.组成成分中含mRNA

C.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

【答案】A

【解析】遗传信息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rRNA和蛋白质,B错误;真核生物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识别基因启动子的是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错误。

【考点定位】核糖体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的功能、组成成分、分布,要求学生熟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联系基因的表达,可正确解题。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某科学兴趣小组计划从血红蛋白的成分是否变化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列是该小组成员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的实验过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红细胞进行洗涤,在加入蒸馏水和甲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将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获得血红蛋白溶液

B.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可达到粗分离的目的

C.利用凝胶色谱操作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

D.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对样品进行处理时,应先通过低速短时间离心的方法对红细胞进行洗涤,再加入蒸馏水和甲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后,将混合液置于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后分层获得血红蛋白溶液,A项错误;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再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可达到粗分离的目的,B项正确;可利用凝胶色谱操作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C项正确;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血红蛋白,D项正确。

6.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B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7.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B.图②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C.图③中有2个四分体

D.图④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

【答案】A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①中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项正确;图②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链,B项错误;图③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C项错误;图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存在2条Y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等位基因的内涵,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及其染色体与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为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8.有关PCR技术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用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B.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

C.PCR反应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只需提供DNA模板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即可

D.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均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阶段

【答案】C

【解析】PCR反应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用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A项正确;

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B项正确;PCR反应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需要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聚合酶等,故C项错误;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D项正确。

9.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诅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D

【解析】A中,某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为红细胞出了问题,为⑥,A正确。

B中,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会增多,组织水肿,B正确。

C中,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③为组织细胞膜,其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误。

D中,烫伤后,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

10.下图表示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酶,①与②的移动方向相同

B.图l中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图示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图2中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答案】C

【解析】①表示RNA聚合酶,①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②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A错误;图1中核糖核苷酸连成RNA单链,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图示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图1中存在T﹣A的配对,图2中有U﹣A的配对,没有T﹣A的配对,C正确;图2中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但是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并没有缩短,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纯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纯化主要是根据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B.透析法可去除小分子化合物杂质,原理是不同分子所携带净电荷不同

C.通过控制离心速率,可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沉降分层,从而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D.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此可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纯化主要是根据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的,A项正确;透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大,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通过控制离心速率,可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沉降分层,从而分离不同的蛋白质,C项正确;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D项正确。

12.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3、4号有甲病,而他们的女儿8号没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4没有乙病,但是生出的儿子7号有乙病的,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表明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可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7、10号有乙病,而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7号、10号的基因型都是XbY,7号的Xb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3号,与图中的1号没有关系,10号的Xb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5号,5号的Xb因来自于父亲1号,B错误;由图分析可见5号生了一个有乙病的儿子(XbY)和没有甲病(aa)的儿子,而5号本身是有甲病没有乙病的,所以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C正确;由图分析可知3号与4号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所以他们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4×1/4=3/16,D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利用自由组合定律预测遗传病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表: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1-mn-(1-m)(1-n)或m(1-n)+n(1-m)

7

患病概率

m(1-n)+n(1-m)+mn或1-(1-m)(1-n)

8

不患病概率

(1-m)(1-n)

1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错误;细胞呼吸是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C正确;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细胞结构、功能的识记。

14.下列关于《生物实践技术》中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采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措施

B.实验室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1/3空间,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

C.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

【答案】D

【解析】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使酶与其充分混合,可用玻璃棒搅拌,提高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A正确;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利于酵母菌数量增多;密闭发酵时要适时排气,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以防影响发酵,B正确;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保证无菌环境,C正确;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不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37℃,还需要进行不同温度梯度的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15.比较某—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A.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B.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D.核基因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后加倍,故核中DNA含量不一定相同,A错误;这些细胞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B正确;神经细胞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C错误;癌细胞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故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不相同,D错误。

考点: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癌细胞的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16.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髙尔基体和线粒体

C.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髙尔基体膜

D.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因此放射性先在核糖体上出现,然后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甲中的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A正确;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因此图乙中d是内质网膜,e是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膜,C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可知,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

17.下图

(一)是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

(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甲罐顶上管道弯曲,防止杂菌进入,以及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减压,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因此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B正确;乙罐中刨木花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不能提供营养,C错误;果醋发酵能将酒精最终转化为醋酸,因此酒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醋酸含量一直升高,因此a、b曲线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18.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丙中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了基因重组,故A正确。

图中的甲和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和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B正确。

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平分,但第一极体均等平分,故甲是初级卵母细胞,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以代表第一极体,故C正确。

乙、丁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数目相同,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识别能力。

19.下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Ⅱ、Ⅲ

B.阶段Ⅰ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

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答案】B

【解析】Ⅰ表示光反应,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Ⅱ表示暗反应,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因此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和Ⅲ,A错误;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Ⅰ生成的[H]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B正确;过程①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的是④⑤,C错误;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判断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各个生理过程及场所。

20.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利用率

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和②过程

C.温度是影响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D.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D

【解析】利用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可提高①②过程微生物的利用率,A项正确;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使酵母菌数量增加和②过程醋酸菌发酵,B项正确;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制酒为18~25℃,制醋为30~35℃,C项正确;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其场所前者是细胞质基质,后者是细胞膜,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果酒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比较:

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

酵母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醋酸菌有氧呼吸时由于没有线粒体,发生在细胞膜上。

21.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基因表达模型,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基因,其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是以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

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D.图中④表示tRNA,一个tRNA能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答案】A

【解析】图中①表示基因,其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A项正确;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B项错误;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C项错误;图中④表示tRNA,一个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D项错误。

2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对染色体进行解离,①项错;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②项正确;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③项正确;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④项错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⑤正确;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⑥正确。

所以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课本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3.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将秸秆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过程①加入的是葡萄糖苷酶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可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过程①所需的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过程及酒精的发酵过程,要求考生明确无菌操作的相关技术,明确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和利用,知道酵母菌发酵的环境条件。

分析流程图可知,该生产过程中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等微生物将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在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图中酒精发酵前培养基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为保证酒精发酵的顺利进行,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过程①加入的是纤维素分解菌,利用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包括葡萄糖苷酶)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才能产生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