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541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3.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

4.“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5.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6.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7.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8.“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

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据载:

唐代“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这一材料说明(  )

A.唐代的历法已相当科学完备B.唐代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

C.唐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D.唐代民间印刷技术高于官方

11.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2.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

A.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13.“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A.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C.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14.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15.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B.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C.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D.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1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7.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C.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18.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

19、毛泽东的理论成果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

下列毛泽东的文章(著作)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的斗争》②《论十大关系》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20.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1978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一讲话

A.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C.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2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2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

24、罗素认为:

“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

”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A.“美德即知识”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真正的法是符合自然的正当理由”

25.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未答说:

“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

苏格拉底说主张的“理性”是(  )

A.个人的价值判断B.人类内在的美德

C.个人利益的追求D.城邦的政治秩序

26.14、15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

导致欧洲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动力是(  )

A.工商业的发展B.新航路的开辟

C.“寻金热”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扩大

27.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只需依靠个人的信仰,而不需要外在的善功及服从教会的权威。

其主张实质上(  )

A.否定了教会的存在价值B.否定了《圣经》的存在价值

C.否定了教会的宗教权威D.否定了《圣经》的宗教权威

28.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29.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30.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A.宗教压迫B.君主专制C.法律制度D.自然理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3分)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遂至于无可奈何。

是果不可去邪?

盖亦未知其方也。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

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7分)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

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2.(12分)中外思想成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分)

 

材料二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

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

它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

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6分)

 

材料三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图1严复和《天演论》图2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

图3陈独秀和《新青年》图4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进步潮流发展进程的特征。

(1分)

33.(15分)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

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分)

(2)据材料一、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

其目的何在?

(5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2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D

C

C

C

A

B

B

C

A

B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D

C

A

C

B

D

B

A

C

C

C

B

二、非选择题

31.(13分)

(1)分别指:

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

(2分)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4分)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4分)

32.(12分)

(1)主张:

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2分,任选两点)

原因: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分)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1分)

思想:

理学僵化(1分)

(2)观点: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

不同:

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任意一点1分)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任意一点1分)

(3)主题: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特征:

从制度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1分,任意1点即可得分)

33.(15分)

(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分)

 

(2)发展:

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3分) 

目的:

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2分)

(3)体现: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2分)

(4)评述:

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