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738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docx

高考历史六国现代化进程汇总

六国现代化进程

导言: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6世纪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此后,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东亚的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

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通过殖民主义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

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展开了多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形成了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人类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

目前,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运动仍在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将把世界历史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英国现代化进程

一、前提:

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14、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建立民族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由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变(加强王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第一阶段(起步):

17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现代化奠定政治基础。

(政局稳定、重商主义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15世纪末的圈地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年。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重税政策,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其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影响:

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条件,英国走上了工业强国和殖民霸国的道路;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权利法案》的内容: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

《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影响: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为英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政治民主化起步)

认识1、理解英国王权强化的影响。

一方面,15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由等级君主制转变为君主专制,王权的加强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进一步强化王权,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注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辩证,要一分为二)

认识2、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妥协的结果,反映了英国革命的保守性,但通过不流血的政策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第二阶段(发展):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政治前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英国利用海上优势与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进程:

兴起——棉纺织业,第一个现代化工业部门(原因:

需求量大、技术简单)

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问题,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以后,出现了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完成: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实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影响: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比重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形成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

导致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国际格局,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如工厂制。

但工业革命的发展,也造成贫富分化、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同时,工业革命在促成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社会财富空前增长,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可大量财富的涌现并没有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相应成果,贫富分化,形成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许多工厂成为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认识:

工业革命对英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1、政治上,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其力量壮大后,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2、经济上,实现实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交通领域,蒸汽机出现后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使得水陆交通发生革命性变革。

4、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四、第三阶段(鼎盛)——日不落帝国:

从工业革命完成到20世纪初,凭借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工业霸权,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帝国形成的过程:

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殖民地不断扩大,形成“日不落帝国”

2、殖民地与帝国的关系

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产品销售地、资本输出的场所、原料产地、剩余劳动力的移居地);殖民地事务是英国政治、外交的主要内容。

3、帝国形成的原因

1)政治上:

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确立,英国率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经济上: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不断扩大海外殖民,来掠夺原料与市场

3)军事上:

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4)优越的地理位置

4、如何评价殖民地对英国的影响

1)内部:

(利)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产品,资本的输出地及原料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弊)由于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抵制新技术的运用,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国力下降。

2)外部:

(利)英国的海外殖民,打通了国际贸易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国的海外殖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

(弊)英国对殖民地的掠夺,造成了殖民地国家的落后。

五、第四阶段(衰而不落):

20世纪以来,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被削弱,世界霸主地位、经济霸权被美国所取代。

在民族解放运动与自治运动的冲击下,英帝国瓦解,英联邦取而代之。

在二战后,英国推行国有化政策,建成福利国家,加入欧盟,80世纪,撒切尔夫人改革,是英国“衰而不落”。

1、经济衰落表现与原因:

表现: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原因:

由于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即使生产力水平较低也能获得高额利润,故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重视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而且把大量资金投向国外,制约本国经济的发展。

2、政治衰落表现与原因:

A、表现:

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

一战后随国力的衰退,地位严重削弱,英帝国被英联邦所取代。

原因:

一战的削弱;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殖民体系趋于瓦解;美国的崛起与竞争。

B、表现:

二战后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成为美国的伙伴国。

原因:

二战的严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运动的沉重打击,殖民体系瓦解(彻底瓦解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提高1:

英国现代化的特点

1、不断的制度创新是英国发展(现代化)的助推器

(英国社会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的社会稳定,是因为英国为适应社会变化,调节各阶层的矛盾,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

如君主立宪制。

2、政治制度完善,社会长期稳定为英国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3、充分利用地利,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是重要因素

(新航路开辟,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利用岛国,长期推行光荣政策与大陆均势政策,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纷争,维持霸权;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4、庞大的殖民体系为英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原料、市场)

5、重视科技。

(工场手工业时,英国已经是欧洲科技的中心,两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一批科学家:

瓦特、法拉第等)

提高2:

近代以来英国的制度创新

英国社会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的社会稳定,是因为英国为适应社会变化,调节各阶层的矛盾,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2、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衰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帝国改为英联邦。

3、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首先建成福利国家。

提高3:

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2、18世纪,英国的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

3、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法国现代化进程

在欧洲大陆,法国是最早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

一、法国现代化的条件:

1、政治上,思想启蒙运动和发生的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1875年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经济上,海外贸易和扩张活动也为法国发展大工业积累了巨额的资金

二、法国工业化的进程

1、18世纪下半叶,通过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已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

2、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很大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纺织、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的产量成倍增长。

3、1815年,法国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进入大发展时期。

法国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4、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

5、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三、法国现代化的三阶段

1、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统治时期

政治上:

这一时期,法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

经过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把革命成果与理想固定于《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中,同时初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扫荡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上:

开始迈入工业革命

2、从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

政治上:

法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最终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时,资产阶级政体在法国最终建立。

经济上: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

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一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工业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开始落后于德美。

3、20世纪以来,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经济衰弱,国际地位下降。

二战后,为摆脱困境,重振国威,对外推进欧洲联合自强,在欧盟的形成中起了主导地位。

四、重要事件

(一)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

背景:

17、18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新的思想武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与宗教神学。

核心:

反封建反教会,宣扬自由和平等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反教会权威、批判封建专制、提倡自由,实行开明专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卢梭: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主张建立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

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

影响:

国内—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兴起。

国外—丰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欧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武器。

如:

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推动亚洲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的斗争有辛亥革命;宣扬的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民主法制等思想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二)法国大革命

背景:

启蒙运动的发展为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求增税解决财政危机,第三等级提出政治改革遭拒绝;三级会议—国民会议—制宪会议)

进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法国革命的爆发。

革命后君主立宪派掌握了国家政权,并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对《人权宣言》的认识

核心—人权与法制;

影响—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自由与平等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三)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与发展

1、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2、颁布《法国民法典》,影响—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律上确定下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成为欧美各国制定法典的蓝本,在欧洲占领区推行《法典》,动摇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3、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皇帝。

对内对外措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对内颁布《法典》(影响见上),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

五、法国政权的频繁更替——牵制法国现代化进程

1、革命前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封建君主专制)

2、1804年—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

波拿巴)

3、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

波拿巴,普法战争)

4、政权频繁更替的原因: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深深烙印(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权,即社会契约论,这成为法国人行为的准则。

六、推动欧洲联合

背景:

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国力衰弱,地位下降,在美苏主导的两级格局中,渴望再次崛起的西欧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

进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国外长舒曼、《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超国家机构)为西欧的政治与经济实现进一步联合做好准备。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有助于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实现人员、商品、资本的自由流通。

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政治一体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1993年,欧盟成立。

影响:

对法国—为法国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资金、技术条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对欧洲—加强成员国的合作,促进西欧经济发展,加强西欧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对世界—西欧一体化进程为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提供成功范例,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七、法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1、法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局动荡,革命频繁,政权政体的频繁更替,牵制了法国现代化进程。

2、法国现代化进程中带有世界性特点

a、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拿破仑对外战争和《法典》推动欧洲乃至世界的革命运动

b、20世纪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推动欧洲联合

八、法国现代化的启示

1、对反现代化势力必须不懈斗争,彻底革命

2、专制走向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保持政治稳定有利于现代化发展

 

德国现代化进程

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第一阶段:

19世纪初——一战前

19世纪中期,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德国在制度框架方面已经向现代国家迈进,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一战前,成为欧洲第一号工业强国,步入工业社会。

国家统一和工业化的实现推动德国城市化的进程。

一、德国统一

背景:

德意志各邦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后的普鲁士迅速发展,取得了德国统一的领导权;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企图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进程:

1864年,普奥对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破坏奥地利夺取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1870年,普法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意义:

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通过王朝战争的实现的。

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产生消极影响。

认识1:

评价“铁血政策”

积极: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通过战争与强权实现统一,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

“铁血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国主义国家,给世界带来灾难。

认识2:

普法战争的影响

对德:

打败法国,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法国的割地赔款也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资源。

对法:

国际地位下降,失去了资金和资源,导致法国经济的下降,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二、德国的崛起(跃居世界强国)

1、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统一的国内市场)

b、德国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d、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社会政策,缓解劳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e、对外,推行稳定的均势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共同点:

都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赶超英法;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取得较大成就;都促进两国城市化进程。

原因共同点:

两国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内社会稳定;两国都统一国内市场;都拥有充足的资金(美国—欧洲移民带来的资金;德国—战争赔款);都拥有资源(西部开发、战争赔款);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都重视教育,鼓励科技。

启示:

经济发展的要素(政治、资金、资源、劳动力、市场、科技教育)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成为一战的策源地。

战败后的德国被《凡尔赛条约》所束缚。

3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希特勒上台,德国确立法西斯专制统治,成为二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一、一战的策源地

1、德国成为一战策源地的原因

a、根本原因: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要求夺取海外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推习惯对外扩张政策。

b、通过王朝战争统一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c、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与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一战对德国的影响

a、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奥匈帝国、奥斯曼、俄罗斯),改变列强间的实力对比

b、德国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战争赔款成为其沉重负担,打断现代化进程。

二、二战(法西斯轴心)

1、法西斯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背景:

从历史上,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形成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为法西斯上台提供条件。

结果: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

措施:

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

政治上一党专制,元首独裁;经济上重点发展军事工业进入战时轨道;民族关系上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推行排犹政策。

2、二战的进程(突破与维护体系成为这一时期外交舞台上的焦点)

认识:

美德日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美国:

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

德日:

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扩张的方式。

原因: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出现了罗斯福这样的英明的领导人。

德日——两国通过改革、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参与,民主制度不完善,军国主义盛行;经济力量相对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第三阶段:

二战后,德国在冷战的背景中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推动西欧一体化进程,东欧

剧变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经济继续发展。

认识:

德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1、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停滞不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缺少民主政治制度保障的经济发展导致穷兵黩武)

2、分裂与统一现象交替出现是德国现代化的突出现象。

 

美国现代化进程

第一阶段:

民族独立与建国——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

政治: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殖民地经济政治发展,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建立。

1787年,通过宪法,美国成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

经济:

工业化开始。

最初依靠英国的技术和设备。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进程: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意义: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美国诞生;摆脱英国经济压迫,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也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榜样。

二、从邦联到联邦(加强中央集权)

1、1777年的《邦联条例》,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导致国家分裂危机日益严重,威胁国家统一

2、1787年《合众国宪法》,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作用——一方面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防止各州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保留各州的自主权,间地方法规,参议院由地方选举产生,防止中央权力专制化。

3、影响:

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松散的邦联转变为拥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解决了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