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712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22年氢氰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

氢氰酸

英文名:

Hydrocyanicacid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苦杏仁味,易挥发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丙烯腈、丙烯酸树脂及杀虫剂等

熔点(℃):

-13.4         

相对密度(水=1):

 0.69(比水轻)

沸点(℃):

25.7          

相对密度(空气=1):

0.93(比空气轻)

饱和蒸气压(KPa):

53.33/9.8℃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甘油、苯、氯仿

临界温度(℃):

183.5     

临界压力(MPa):

4.95

燃烧热(KJ/mol):

        

最小引燃能量(mJ):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

17.8             

爆炸下限(V%):

5.6

自燃温度(℃):

538          

爆炸上限(V%):

40.0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

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能发生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2、扩散性

具有流动性和挥发性。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性:

属高毒类。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骤死。

非骤死者临床表现分为___期:

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及咽部麻木、流涎。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___。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接触浓氢氰酸引起皮肤灼伤。

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肤损害。

三、程序方法

1、防护措施

(1)进入重度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___掩护;

(2)进入轻度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

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简易

防化服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2、现场处置

(1)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

(4)采用多支喷雾水___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3、输转

利用毒物输转设备将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

4、医疗救护

(1) 现场救护

1)染毒者立即撤离污染现场到上风或侧风方向空气无污染的地区。

2)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防护,皮肤不应沾有氢氰酸液滴。

3)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挤压,同时吸氧等心肺复苏措施,并立即注射抗氰自动注射针___支,严重中毒者应注射___%硫代硫酸钠,以增强抗毒效果。

4)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服装,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后用___%硫代硫酸钠洗皮肤。

眼染毒者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并用1:

___高锰酸钾或___%硫代硫酸钠或___%___彻底洗胃。

(2) 特效药物治疗:

应根据中毒程度科学使用抗毒药物,切勿乱用。

1)亚硝酸异戊酯: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重度中毒:

___支,注意收缩压不能低于___mmHg。

中度中毒:

2支

轻度中毒:

1支

2)抗氰急救针—4-DMAP

重度中毒:

抽搐、呼吸抑制、心跳缓慢或昏迷,肌肉注射___支,首用___支,症状减轻后视情况用半支或静脉注射___%硫代硫酸钠注射液。

中度中毒:

半支4-DMAP注射液或口服抗氰片3)抗氰片(甲、乙两种片剂,同时服用):

严重中毒:

如严重抽搐、呼吸抑制、心跳缓慢或昏迷者在使用抗氰急救针后如症状虽缓解但仍未控制症状,皮肤也未见高铁血红蛋白反应可口服1片甲片或乙片。

中度中毒:

可口服甲、乙片各一片。

轻度中毒:

可口服甲、乙片各半片。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药物与硫代硫酸钠合并使用能提高抗毒效价,减少中毒症状反复。

(3) 对症治疗:

1) 能量合剂:

辅酶A、Q、ATP等。

2) 糖皮质激素。

3) B族维生素、细胞色素C。

(4) 对中毒症状未缓解者送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5、洗消

(1)在安全区近轻危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1)轻度中毒的人员;

2)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3)现场医务人员;

4)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5)抢救及染毒器具。

(3)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2022年氧气乙炔安全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___站改扩建工程由铁道部和___市投资兴建,施工单位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合同开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竣工工期为___年___月___日。

___站改扩建工程里程鹰厦线K692+650~K695+100,铺轨___公里,联合体项目部主要承担。

施工过程中须使用氧气、乙炔和热交换等器具,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制定气瓶的使用、运输、存放等措施,保证施工现场施工的安全。

2对乙炔瓶与氧气瓶在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隐患分析与对策

2.1超检验期充装

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必须每___年检验一次。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查清气瓶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目前使用中气瓶超检验期充装的现象较为严重,给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对策:

严格控制必须采购合格的气瓶,做到不合格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

2.2附件损坏、丢失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附件中都有瓶阀、瓶帽和防震胶圈。

瓶帽是为了防止气瓶瓶阀在搬运过程中被撞击而损坏,甚至被撞断使气体高速喷出,造成伤亡事故。

防震圈是防止气瓶受撞击的一种保护装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与《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明确规定,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防护帽、防震胶圈。

但在实际使用中气瓶附件齐全的很少,大多数没有瓶帽、防震胶圈,瓶阀伤痕累累,阀杆被撞弯,甚至严重变形,给安全使用带来严重威胁。

对策: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杜绝让让附件损坏、丢失的气瓶进入施工现场。

2.3安全距离不够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与《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使用时必须距明火___m以外,储存时严禁氧气瓶和乙炔瓶同室存放。

对策: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4野蛮装卸

运输和使用中,野蛮装卸的现象很普遍,如短距离运输时,将气瓶用力推倒,然后顺地面滚动;车辆运输时固定不牢,气瓶相互碰撞,从车辆上直接向下推等。

对策:

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5制度、预案不健全

使用气瓶过程中,大部分作业人员不清楚具体安全操作规程,只是凭经验操作,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对策:

制定符合现场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2.6缺少消防器材

大部分气瓶作业现场未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置灭火器材。

措施:

在每个动火现场配置不少于2具干粉式灭火或带喷嘴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3制定气瓶的现场使用管理措施

3.1使用氧气瓶的措施

3.1.1由掌握气瓶安全知识的专人负责气瓶安全工作。

3.1.2采购和使用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不使用超期未检的气瓶。

使用者必须到已办理充装注册的单位或经销注册的单位购气。

3.1.3氧气瓶禁止沾染油污、油脂和溶剂。

操作者不能用油手、沾有油污的手套和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3.1.4氧气瓶应远离易燃___物品,远离明火与热源,其使用安全距离应在___m以上,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不少于___m,并不能同室存放。

在室外搭设气瓶棚。

具___置见附图。

3.1.5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气瓶。

3.1.6冬季使用氧气瓶,如遇瓶阀冻结,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其它热源对气瓶加热。

3.1.7氧气瓶内的氧气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___MPa。

3.1.8与电焊工同在一处作业时,为防止气瓶带电,应在瓶底加绝缘垫。

与气瓶接触的管道设备应设接地装置,防止因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同一场地进行焊接作业时,氧气瓶要保证绝缘,气瓶不可导电。

3.1.9气瓶使用时,必须配戴好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子电焊引弧。

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3.1.10当天使用当天运进楼内,下班运回室外库房,严禁气瓶在无人作业的情况下在楼内存放。

3.2使用乙炔气瓶的措施

3.2..1乙炔瓶使用前,应对钢印标记、颜色标记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乙炔瓶不准使用。

使用过程中的气瓶,必须根据《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定期技术检验。

3.2.2应采取措施防止乙炔瓶受曝晒或受烘烤,严禁用40℃以上的热源对乙炔瓶进行加热;当瓶阀冻结时,可用不超过40℃的热水解冻,严禁火烤。

3.2.3乙炔瓶表面颜色为白色,漆色应保护完好,不得随意更改。

3.2.4应选择安全的场所设置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及电气设备。

乙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并应采取在楼层设置气笼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防止丙酮流出造成燃烧爆炸。

3.2.5乙炔瓶搬运时应使用专用车,严禁用缆绳吊装搬运;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的胶轮车上。

垂直运输时,使用电梯运输和氧气瓶分开运输。

3.2.6乙炔瓶必须装回火防止器。

开瓶阀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一侧,动作要轻缓。

瓶阀开启不要超过一圈半,一般情况只开启3/4圈。

使用工作压力一般在0.02-0.___MPa。

3.2.7乙炔瓶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瓶体上引弧,严禁将乙炔瓶放置在电绝缘体上使用。

乙炔气瓶一般应在40℃以下使用,当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3.2.8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___MPa的剩余压力,防止其它气体灌进气瓶内。

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乙炔瓶阀的专用搬手应始终装在阀上,为了防止突然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关闭阀门。

3.2.9停止作业时,应关闭瓶阀,卸下减压器,当确认无泄漏时,方可离开工作地点。

离开作业面后气瓶不得留在作业面,必须在每次下班前放回室外存放点。

3.2.10乙炔瓶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使用。

在本楼作业时地面以上放置在可开窗处,地面使用时不得连续长时间使用。

必须的使用时,设置临时排风机,并在有专职安全人员监督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不许使用。

3.2.11个人不得自行对瓶阀、易熔合金塞等附件进行修理或更换,严禁对在用乙炔瓶瓶体和底座进行焊接修理。

3.2.12当天使用当天运进楼内,下班运回室外库房,严禁气瓶在无人作业的情况下在楼内存放。

4制定可靠的气瓶监督使用管理程序

要求气瓶进场时要进行安全质量验收,确保合格产品进入现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使用气瓶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在领用前办理动火作业申请,工程管理部门登记在案,并且进行全过程监督巡查。

5制定其实可靠的应急措施

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突发意外,项目部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5.1成立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

 吴宗海               

副组长:

陈浩                 

组员:

 郑建港                 

5.2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组长:

全面负责指挥救援过程的实施、同时向120、119报告求援。

副组长:

___领导各救援组对现场进行救护、同时协助组长向外界求援。

组员:

参加救援组进行救援工作。

5.3乙炔气瓶爆炸的预防措施

5.3.1减压器的连接要严密;

5.3.2使用高质量,不易发生回火的焊___。

如反复出现爆响的焊___,必须进行更换;

5.3.3焊___(尤其是末灭火的焊___;带电的电焊钳)不准挂在气瓶上;

5.3.4严禁将气瓶放在热源(火炉、电炉等)附近。

5.4乙炔气瓶着火或回火的应急处理措施;

5.4.1迅速关闭乙炔气瓶的阀门;

5.4.2拧下联接仪表,然后打开瓶阀,如果此时乙炔不再着火,阀门不再逸出带烟或有异味气体,即可继续工作。

工作时瓶壁不得有温度上升现象,(用手反复测试)如果发现重新着火或其他情况,说明乙炔还在继续分解;

5.4.3如果乙炔着火后,无法关闭气瓶阀门时要迅速灭火。

乙炔气灭火只能使用干粉式灭火或带喷嘴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准使用四氯化碳灭火;

5.4.4对乙炔开始分解的气瓶,如瓶体外部的温度已产生温升,以至无法用手接触,不得搬动,应采取用凉水连续冷却气瓶的方法进行处理;

5.4.5待火焰扑灭后,手可以接触瓶体时,应立即将正在分解的气瓶运到室外。

如不能将气瓶运到室外,而气瓶内末用完的气体仍在外逸,应尽快清除周围火源并打开门窗通风,防止室内发生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