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三物汤.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6874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厚朴三物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厚朴三物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厚朴三物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厚朴三物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厚朴三物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厚朴三物汤.docx

《厚朴三物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厚朴三物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厚朴三物汤.docx

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20—24g枳实15g大黄

12g

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二味,取500ml,再下大黄,

煮取300m1,温服lOOml,大便泄即停服。

(功效]行气除满。

(主治)

主证:

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红苔黄,脉滑有

力,或沉实.

副证:

心烦尿赤。

(临证加减)

1.伴有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其疏肝

止痛行气之力。

2.腹窜痛,攻冲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郁金,以助

理气止痛之功。

3。

腹胀痛而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以温化少腹之气。

4.腹痛而肠鸣者,加陈皮、香附、大腹皮,以行气止痛。

5.本方治疗肠梗阻: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胀、

呕吐、便秘四大症状为主。

药用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

30g。

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

赤芍工0g;热结阳明加芒硝30g;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

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食滞胃肠,加

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

[湖北中医杂志,1984,cl,:

2+]

6。

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药用厚朴、桃仁各5—

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3~lOg,红花3"---6g。

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津亏加玄参、麦冬、生地;大便次数增多

去大黄。

此为6一12个月小儿剂量。

每日工剂,水煎分3—6次口

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

[浙江中医杂志,1988,clO,:

446]

7.试谈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

张仲景在《伤寒》、<<金匮》

中,用大黄的方剂达30首之多。

可归纳为:

和血祛瘀,如桃核

承气汤等;攻下热结,如三承气汤;消气止痛,如厚朴三物汤;

和解散痞,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退黄,如茵陈蒿汤等;降气

止呕,如大黄甘草汤;温通寒积,如大黄附子细辛汤;消饮逐

水,如大陷胸汤;荡实止利,如大承气汤;泻火凉血,如泻心

汤。

《本经》论述大黄的作用是下血破症,荡涤肠胃,调中化食,

而张仲景认为,大黄走血分祛瘀,行气分消胀;下肠胃之宿食,

利肝胆之湿热;止血热之吐衄,化无形之痞满;上可止呕,下可

止利;可缓可峻,能温能清,超过了《本经》运用范围.同时,

由于配伍的差异,剂量的大小,煎煮方法之不同,大黄也有不同

的作用。

[浙江中医杂志,1980,11《12,:

5603

(原文}痛而闭。

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1)  厚朴三物汤方:

、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

为度.

  (词语注解]①闭:

此处指大便不通。

  (经义阐释]本条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

“痛而闭”,指腹部胀满疼痛且大便秘

结不通。

《脉经>>中本条作“腹满痛”,可知本方证以腹部胀满疼痛为主。

其病机当为实

热内结,气滞不行,而且气滞重于积滞,临床上常见脉沉实有力,舌苔黄厚.治疗以厚

朴三物汤行气通下。

  本方与厚朴七物汤均以厚朴为君,可见二方证都有气机壅滞,腹部胀满的主要表现。

但厚朴七物汤证见腹满发热脉浮数,表里同病且以里证为急,故用桂枝去芍药合厚朴三

物汤以行气通里兼和营卫。

本方证因无表邪,仅以腹满胀痛便闭为主证,故治疗也较单

纯,用厚朴三物汤通腑泄满。

  (方药评析)本方以厚朴为君,重用厚朴和枳实以行气除满止痛,用大黄通便以畅

通腑气。

本方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用量不同,主治也就有差别。

本方重用厚朴,由

小承气汤证三两加至八两,枳实由三枚加至五枚,可知其治疗重点在于行气。

小承气汤

重用大黄,重在通便行滞,尤在泾所说:

“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

君厚朴。

”可谓要言不繁。

但是,厚朴三物汤中并未减轻大黄用量。

可知本方通便泻下之

力也不轻,据本方的煮服法,大黄后下,且药后“以利为度”,通腑有助于行气。

此如陈

灵石在《金匮方歌括》中指出的:

“必先通便,便通则肠胃畅而腑脏气通,通则不痛也。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比较表┏━━━━━━━━━┳━━━━━━━━━━━━━━━━━━┳━━━━━━━━━━━━━━━━━━┓

┃药物组成与用量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厚朴二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     ┃

┣━━━━━━━━━╋━━━━━━━━━━━━━━━━━━╋━━━━━━━━━━━━━━━━━━┫

┃        ┃腹部胀痛,部位偏于中上,大便不通,┃便秘,腹胀满,潮热,谵语,或下利,┃

┃适应症     ┃脉沉实有力,舌苔黄厚       ┃苔黄,脉实            ┃

┃        ┃实热内结,气滞不通        ┃实热内结,腑气不行        ┃

┣━━━━━━━━━╋━━━━━━━━━━━━━━━━━━╋━━━━━━━━━━━━━━━━━━┫

┃功效      ┃行气除满止痛            ┃泄热导滞通便            ┃

┗━━━━━━━━━┻━━━━━━━━━━━━━━━━━━┻━━━━━━━━━━━━━━━━━━┛

  (文献选录}  周禹载(扬俊):

此又言痛之实证也。

闭者,气已滞也,塞也。

经曰:

通因塞用,此之谓也。

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

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闭在中上也。

此可启悟于无穷矣。

(《金匮玉函经二注》)

  陈修园(念祖):

以上厚朴七物汤,以其发热,尚有表邪也;今腹痛而不发热,止是

大便闭者,为内实气滞之证也。

通则不痛,以厚朴三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浅注》)

  高汉峙(学山):

此及下条,当从上文作一节。

盖腹中寒气之证治,上文已完。

此又

因上文之证,旁及风寒入腹而化热者,与下卷十六篇吐衄门病人面无血色一条同例。

匮之省笔,多用此法,细读前后三条之文气自见。

言下利里虚,固宜大温大补如彼。

雷鸣等症全具,其人痛而便闭者,则又以气不下通,而实热之邪势由上逆,故见种种急

切之候也。

厚朴降气,枳实泻气,大黄下气,则闭者下通,而诸症自息,岂止痛止云乎

哉。

(《高注金匮要略》).

  (临床应用)

(1)治疗肠梗阻有报道用厚朴三物汤加减治疗肠梗阻130例,取

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住院治疗。

其中女性57例,男性73例;年龄最大53岁,

最小16岁,发病最长6年,最短1天;单纯性肠梗阻104例,占80%,绞窄性26例,占

20%;其中低位性肠梗阻64例,占49.2%,高位性肠梗阻66例,占50.7%;完全性肠

梗阻55例,占43。

3%,不完全性肠梗阻75例,占57.6%;粘连性肠梗阻76例,占58.4%,

扭转及其它54例,占41。

5%,周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97例,占74。

6%,正常33例,

占25.4%。

  诊断依据:

临床见腹痛、腹胀、呕吐及便闭四大症状。

检查,腹部可见蠕动波或肠

型,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脉弦紧或滑,舌苔白薄或黄燥,舌质红绛或光亮。

X线显示肠腔

内气体,主位或侧位可见多个液平面及气腰肠袢;见空肠粘膜环皱襞显示,鱼骨刺状,或

见结肠显示袋状型.

  方药组成与用法:

  组成:

采用《金匮》厚朴三物汤。

药用:

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20g。

  1.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

  2.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赤芍lOg;

  3.热结阳明加芒硝30g,

  4.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

  5.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

  6.食滞胃肠加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

  用法:

每剂加水500ml,煎成200ml,2次分服。

为防止呕吐,一次量在一小时内分

次口服,成人日服2—3剂。

高位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可置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然后将药

液由胃管注入。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

①临床治愈:

排气排便,呕吐停止,腹胀腹痛消失。

②显效:

排气排便,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遇其他因素诱发(粘连性肠梗阻)。

⑧无效:

服药后24小时不能

排气排便。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98例(占75。

3%),显效13例(占10%),无效19例(占14.6%),

总有效率为85.3%。

..

  从上表可见,狭窄性高位性肠梗阻疗效欠佳,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高。

  典型病例:

陈××,男,18岁。

住院号:

80一1042.腹痛两天未有排便,今晨起腹

痛加剧,频繁呕吐褐色液体,急诊收治入院。

查体温:

38.9~C,脉率92次/分,血压lOO/

70mmHg,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扪按腹部可见痛性包块,腹膜刺激征明显,有移动性浊

音,腹胀不对称,右侧腹痛较左侧为剧,肠鸣音消失,舌质绛,脉细涩。

实验室检查;Hbll.5

克,白血球13800/mm。

,中性85%,淋巴20%。

X线提示:

空肠(粘膜皱壁呈鱼刺状排

列)移至右下腹,回肠(呈管状)移至左上腹。

肠管广泛积气,有多个气液平面.诊断

为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

证属瘀血阻滞肠腑,治拟化瘀通下:

厚朴35克,枳实25克,

大黄18克,桃仁1O克,莱菔子25克,赤芍12克,芒硝9克(冲)。

煎服两剂,四小时

后已转气,六小时后排咖啡色黑便两次,腹痛减轻,能转动起立。

继用原方去桃仁、芒

硝加丹参续服两剂,诸症悉除,痊愈出院。

  

(2)治疗肠麻痹,据报导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28例,取得了

较好疗效.(附23例对照组)

  临床资料:

  治疗组:

28例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

7天一19个月,其中新生儿13例,小

于6个月的幼婴占9例。

喂养史:

母乳5例,混合u例,人工12例。

原发病:

新生儿

肺炎8例,支气管肺炎1l例,脐炎6例,肠炎4例,菌痢和化脓性脑膜炎各l例,败血

症7例,Ⅱ一Ⅲ度营养不良8例。

  对照组:

23例中,男13例,女10例。

年龄:

8天一16个月,其中新生儿儿例,小

于6个月的幼婴占8例。

喂养史:

母乳4例,混合8例,人工11例。

原发病:

新生儿肺

炎7例,支气管肺炎9例,脐炎6例,肠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7例,Ⅱ一

Ⅲ度营养不良7例。

  全部病例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迅速发生的显著腹胀,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X线检查可见全部肠道均匀胀气,37/51例(所占病例数/两组病例总数,下同)肠腔内

见有多个不典型液平面。

同时有不同程度非喷射性呕吐,32/51例吐出大便样物,大便次

数明显减少或闭止,精神萎靡不振,吃奶明显减少或拒乳。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用厚朴三物汤加味为基本方,药用厚朴、桃仁各5—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6—10g,红花3—6g。

  1.气虚者加党参4—6g,黄芪6~10g;

  2.阴虚津亏者,加玄参、麦冬各4—6g,生地3—5g。

  3.大便次数增多后,去生大黄.  以上剂量适用于6一12个月小儿。

临床可按年龄及体质情况作适当增减。

每日一剂,水煎分3—6次口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

  对照组:

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及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0。

5一lmg/

(kg。

次),日2—4次,静滴或静推;新斯的明0.05-0。

06mg/(kg.次),肌注;少量

肥皂水(20.4)或盐水(3%)灌肠。

  治疗结果:

  治疗组:

24例痊愈(经治3天内呕吐腹胀消失,精神明显好转,肠鸣音恢复正常,X

线检查示肠胀气明显减轻,液平消失)。

3例显效(治疗3,-.5天,呕吐腹胀减轻,X线检

查示液平面消失或明显减少)。

1例无效(治疗5天以上,病情日益加重).

  对照组:

7例痊愈,13例显效,3例无效。

(疗效标准均同治疗组)。

  病案举例:

张×,女,20天。

1987年6月12日诊。

口吐泡沫10天,腹胀呕吐3天,

当地医院给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7天,并用肛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辅助,病情不

见好转,转来我院就诊。

诊见呼吸急促,口唇中度发绀,心脏无殊,双肺呼吸音粗糙;腹

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消失。

X线检查:

可见大量肠胀气和7—8个不典型液平面。

为新生儿肺炎、中毒性肠麻痹。

遂用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并用厚朴三物

汤加味治疗肠麻痹。

药用厚朴、枳实、生大黄(后入)、红花、.桃仁各3g,丹参4g,黄

芪6g。

水煎至50ml,5次分服。

1剂服毕,大便2次,肠鸣音及矢气出现,腹胀大减。

日原方续进1剂,呕吐腹胀平息。

继用人参健脾丸,每天2次,每次1/6丸,连服5天,

痊愈出院.

  (3)治疗胃扭转,据报导用厚朴三物汤治疗胃扭转12例,疗效满意。

12例中男8

例,女4例,年龄:

32~46岁。

病程3—5个月。

经胃肠钡餐造影X线摄片报告,其中纵

轴型胃扭转7例,横轴型胃扭转3例,混合型胃扭转2例。

治疗用厚朴三物汤:

厚朴24g,

枳实12g,大黄9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加减法:

脾胃虚寒者加党参、白术、

干姜各9g;复感寒邪致痛剧者加桂枝、生姜各12g、大枣6枚;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姜

半夏、竹茹、生姜各9g;兼肝气犯胃者加柴胡、郁金、青陈皮各9g,白芍18g。

治疗结

果:

12例中8例服药9剂症状消失,经X线复查正常。

4例服药15剂,临床症状消失,

X线复查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