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篇.docx
《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篇
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篇
四、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一)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以企业的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1.资产减值准备
这里所指的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当期计提扣除转回的减值准备,包括: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物性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
企业当期计提和按规定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在利润表中,属于利润的减除项目,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
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加回。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有的包括在管理费用中,有的包括在制造费用中。
计入管理费用中的部分,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从中扣除,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
计入制造费用中已经变现的部分,在计算净利润时通过销售成本予以扣除,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计入制造费用中的没有变现的部分,既不涉及现金收支,也不影响企业当期净利润。
由于在调节存货时,已经从中扣除,在此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
同理,企业计提的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也需要予以加回。
3.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时,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销售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和计入制造费用中的已变现的部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从中扣除,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计入制造费用中的没有变现的部分,在调节存货时已经从中扣除,但不涉及现金收支,所以,在此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
这个项目可根据“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发生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剔除。
如为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如为收益,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如为净收益,以“-”号填列。
5.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报废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剔除。
如为净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如为净收益,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企业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常及企业的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有关,而且并不影响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
为此,应当将其从净利润中剔除。
本项目可以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如为持有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如为持有利得,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7.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中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应当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将其加回。
本项目可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收益,以“-”号填列。
8.投资损失(减:
收益)
企业发生的投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剔除。
如为净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如为净收益,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本项目可根据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如为投资收益,以“-”号填列。
9.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
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使计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大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其差额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使计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小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二者之间的差额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入,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包括在内,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0.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
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使计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大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其差额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使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小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其差额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入,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包括在内,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1.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
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减少,说明本期生产经营过程耗用的存货有一部分是期初的存货,耗用这部分存货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
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增加,说明当期购入的存货除耗用外,还剩余了一部分,这部分存货也发生了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扣除。
当然,存货的增减变化过程还涉及应付项目,这一因素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中考虑。
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期初数、期末数之间的差额填列;期末数大于期初数的差额,以“-”号填列。
如果存货的增减变化过程属于投资活动,如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应当将这一因素剔除。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中及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
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加回。
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但是,在计算净利润时这部分销售收入已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扣除。
本项目应当根据有关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如为增加,以“-”号填列。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中及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购入的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但是,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销售成本包括在内,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成本,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扣除。
本项目应当根据有关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如为减少,以“-”号填列。
(二)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披露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当期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
例如,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将形成的负债计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因此,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涉及当期现金收支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或在未来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主要包括:
(1)债务转为资本,反映企业本期转为资本的债务金额;
(2)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反映企业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本息;(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反映企业本期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识记要点】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填列记忆:
(1)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这四个项目属于没有发生现金支出的费用,应加回。
(2)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
这五个项目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
(3)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
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
减少);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
这五个项目资产类的“加减少,减增加”,负债类的“加增加,减减少”。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得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若现金周转不畅、调度不灵,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偿债能力的弱化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
因此,现金流量信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日益受到企业内外各方人士的关注。
一、现金净增加额的作用分析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首先应该观察现金的净增加额。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正常,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净增加额越大,企业活力越强。
换言之,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来自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可以反映出企业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其营销能力一般较强;如果企业的现金净额主要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甚至是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而增加的,这可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削弱,从而处置非流动资产以缓解资金矛盾,但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困境而调整资产结构;如果企业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筹资活动引起的,意味着企业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股利,它未来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必须更大,才能满足偿付的需要,否则,企业就可能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也可能是负值,即现金流量净额减少,这一般是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正数,且数额较大,而企业整体上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引起的,或主要是对外投资所引起的,这一般是由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或扩大生产能力或投资开拓市场,这种现金流量净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能力不佳,而是意味着企业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现金流入。
如果企业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由于偿还债务及利息引起的,这就意味着企业未来用于满足偿付需要的现金可能将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变小,只要企业营销状况正常,企业不一定就会走向衰退。
当然,短时期内使用过多的现金用于偿债,可能引起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对企业现金流量来源和现金流量用途及其风险性,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占净现金流量的比重分析
(一)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总额。
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越强,财力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等途径取得现金流,但企业债务的偿还主要依靠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二)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这个比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每1元负债由多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补充,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全部债务能力越强。
(三)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四)每股流通股的现金流量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
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
(五)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股票就可以获取许多股利。
股利发放及股利政策有关。
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发放股利,而是青睐于用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比率指标的效用就不是很大,因此本比率指标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
(六)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总额。
公式中“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这个比率主要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另外,该比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当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支出时,其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务。
(七)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
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流出的程度。
一般而言,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高低。
其值越大,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差。
(八)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净收益+折旧或摊销额)。
这个比率表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偏离正常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平程度,其标准值应为1。
该比率说明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负债等管理上的成效。
其值大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等方面措施得当,产生正现金流量;其值小于1时,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措施不力,产生了负现金流量。
三、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运用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只是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
但由于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利用现金流量表内的信息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能够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关于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更全面、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一)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1.偿债能力的分析
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在拥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础上,可以用以下两个比率来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总负债
以上两个比率值越大,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但是并非比率值越大越好,因为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若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增加额”项目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得能力。
2.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
由于利润指标存在的缺陷,因此可运用现金净流量及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的补充。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股本。
这一比率反映每股资本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资产。
这一比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
(二)现金流量表及损益表比较分析
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及损益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价企业利润的质量。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及净利润比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会计利润之比若大于1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及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收现数所占比重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3.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及投资收益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账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综上分析,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会计报表信息体系,在运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才能对所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较全面和较合理的结论。
现金流量表的五大财务分析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
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在拥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础上,可以用以下两个比率来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流动负债之比,这个指标是债权人非常关心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
其值越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差。
2.长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负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企业总债务之比,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中所获现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
以上两个比率值越大,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但是并非这两个比率值越大越好,这是因为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若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增加额”项目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这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在这里分析偿债能力时,没有考虑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因为企业是以经营活动为主,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作为不经常发生的辅助理财活动,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占总现金流量的比例较低,而且如果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须发生的支出后,其节余不能偿还债务,还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的话,这说明企业已经陷入了财务困境,很难筹措到新的资金。
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还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二)支付能力分析
1.支付股利的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反映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
如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反映企业在维持期初现金存量的情况下,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
2.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现金股利之比,反映企业年度内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
他们之间的比例大,就证明企业支付现金的能力强,反之,就会形成支付风险。
3.综合支付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股本。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大小。
该比率越高,企业综合支付能力也就越强。
当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时,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
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都需要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
(三)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现金流量,可以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及净利润、资本支出进行比较,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利润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收入/同期销售额。
它能够准确反映每元销售额所能得到的现金。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股数。
它反映的是企业对现金股利的最大限度的分派能力。
3.全部资产现金的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它表示的是企业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产生现金,或者说,企业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有多大。
4.创造现金的能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资产。
这一比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
5.每股现金流量总资产现金报酬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经营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这一比率是对现行财务分析中总资产报酬率的进一步分析,用以衡量总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它表明企业使用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也是投资评价的关键之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
(四)未来发展潜力分析
企业要实现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必须追加大量的长期资产,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即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要大幅度提高。
无论是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还是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它们的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的到来。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考察。
当投资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出量及筹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时,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能够从外界筹集大笔资金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五)多表并看,将现金流量及其他报表的有关项目结合进行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从另外两张报表各项目的变动中寻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增减的实质。
因此,阅读报表时应检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项目和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项目的对应关系;检查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及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项目的对应关系;重视“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及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的对应关系研究。
同时也可以阅读财务报表附注,了解行业情况及公司相关背景,加深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
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从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中来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
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当期内的期末及期初在现金净变化量方面确定问题。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当期期末及期初的现金净变化量的时候,无非会遇到这样三种情况,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或者大于零,或者小于零,或者等于零。
不过,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从期末及期初数量的简单对比中来判断企业现金流动状况是出现“好转”,还是“恶化”,或是维持不变。
而要揭示现金状况变化的原因,就必须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