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复习资料.docx
《国土规划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规划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土规划复习资料
国土规划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3、国土规划:
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7、国土总体规划:
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做的总体、战略部署安排。
★10、区位:
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11、区位理论:
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它通过地球表面的几何要素(点、线、面)及其组合实体(网络、地带、地域类型、区域、土地),从空间或地域方面研究自然和经济社会现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四个代表性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
★12、规模经济:
是指资源使用者和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13、外部性:
是指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或者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应出来。
★16、产权:
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具有可分离性、产权流动具有独立性。
产权的功能包括:
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功能。
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17、科斯定理:
由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代表。
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大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
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科斯第二定理: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
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22、倒“U”型理论:
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G.Williamson)提出来的。
他利用24个国家1940年到1961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了7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区际不平衡程度。
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
★23、梯度转移理论:
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24、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
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25、点轴发展理论:
点即增长极,轴线即交通干线。
点轴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和生产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
点轴发展战略就是将区位条件好的重要干线作为重点开发轴,在发展轴内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其发展方向,确定中心城市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与网络结构。
★26、网络开发理论:
是指由控制一点的极化过程发展为控制一条轴线的不断延伸和聚集,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这一扩散过程,将整个发展引向趋于均衡化的开发。
当区域经济的空间过程达到了使核心与边缘的的极化边际效应缩减到与其扩散边际效应相持平的程度时,区域发展已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转折点,进而趋向整个区域的平衡发展。
★27、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8、市场失灵:
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29、政策失效理论:
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
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源的不良影响。
另一种是资源政策本身的失误。
★35、德尔菲法(也称特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向与所预测问题有关的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而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予以综合、整理、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可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也较高的意见。
★40、随机型决策风险性决策:
决策事件未来存在着两种以上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测得,各种决策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或损失值也可测得,根据期望值大小进行决策。
由于决策时不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也称风险性决策。
★43、可重复利用资源:
指资源实体可多次性使用,使用后仍然具有当前资源的禀性,如土地、旅游景观、交通网等它们可以重复利用。
★46、逆指标:
是指反映阻碍社会经济进步、环境资源难以持续发展的指标。
★47、中性指标:
是反映与社会经济进步、环境资源得以持续发展没有直接联系的指标,如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
★52、综合经济指数:
是指综合衡量经济效益各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总量指标。
★53、优势资源:
是指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和开发效益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同类资源及本地区内其他资源的资源。
★54、国土资源开发优势度:
是指反映一个地区各种资源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分布组合所形成的开发效益差异程度。
★55、国土资源开发敏感度:
是指国土资源开发活动在自然与人类系统中所引起的反应程度及其方向(即效应)。
是国土规划时设定资源开发区、资源开发种类、资源开发次序、资源开发组合、资源保护和产业园区的重要衡量指标
★56、敏感因子:
是指国土资源开发活动引起的评价地区内自然与人类系统中变动的某些系统组分。
★57、非敏感因子:
是指在评价地区国土资源开发活动中不受影响的自然与人类系统中的某些系统组分。
★60、战略重点:
是指对研究地区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门、支柱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地区或决定性的问题。
★61、主导产业:
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并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部门。
★62、经济重心:
是指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平衡点,既是区域内各个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辐射的合力作用的平衡点,又是区域经济各个重点部门的空间叠置平衡点。
★63、均衡发展战略:
是指在国家、地区间均衡布局生产力(工业生产力)的一种国家经济发展理论。
★64、非均衡发展战略:
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战略。
★65、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采取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开发的形式,并在资源分配和政策投入上对重点开发地区和重点产业倾斜。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地区、各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持协调,这就要求国家的倾斜政策必须适度,必须以保持地区间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为前提。
因此,适度倾斜和协调发展相结合就成为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适度倾斜的策略,强调区域之间的互补,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符合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68、生态经济模式:
经济发展打破自然生态系统平衡,重新建立高效多能良性循环的新平衡。
★69、精益经济模式:
高效集约利用生产要素,使产品生产、价值、服务达到消费者需要和承受力最高标准,促进经济持续。
★70、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经济生产的合理组织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自然排放,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78、国土规划的“文”化过程和“图”化过程:
就是按照规划程序与方法,生成不同形式规划方案的过程,具有包括规划文本的生成、规划图件的生成和规划多媒体演示系统软件的生成等。
“文”化、“图”化和“电”化三种过程统称为国土规划的“软”化过程。
★80、区域政策:
是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制订并组织实施的调整地区差异和宏观运行机制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内容是区域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景观与自然保护政策等。
区域政策学已成为经济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
二、填空题
★2、国土规划的思维:
动态思维;人本主义思维;政治思维;契约思维;弹性思维。
★3、国土规划的性质:
1、战略性;2、整体性;3、空间性。
★4、国土规划的类型:
1、经济区国土规划;2、行政区国土规划;自然区国土规划。
★5、国土规划的体系,按规划行政区域范围划分:
全国、省级、地市级、县级四个层次。
按规划详略程度分:
国土总体规划、国土专项规划、国土详细规划。
★8、农业区位论关于六圈层的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原则: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2.第二圈——林业圈;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6.第六圈——畜牧业圈。
★9、工业区位论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
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域因素有:
运输成本和劳动成本;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位置因素主要是集聚因素。
★10、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sch)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1、科斯定理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代表。
★12、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有:
1、外部性;2、公共物品;3、垄断;4、信息不对称;5、分配不平等。
★16、法国国土规划的特点有:
1、起步晚,发展快;2、以均衡化作为国土整治目标;3、重视旅游业发展;4、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5、“先生活,后生产”的建设顺序。
▲★17、韩国四次国土规划变迁中所提出来的国土战略方针是:
均衡国土;绿色国土;开放国土;统一国土;数码国土。
★21、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2.利益集团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
▲★22、我国国土规划模式——公众参与的政府主导型国土规划模式
★23、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模式选择的出发点主要体现在:
重视规划中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适度结合;重视规划中公众参与与政治参与的有机协调。
★29、定量分析预测法常用的有: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因果分析预测法。
30、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主要有:
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指数预测法、ARMA模型预测法、马尔可夫预测法。
▲★31、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
★35、国土规划中随机型决策风险性决策方法主要有:
1、数学期望法;2、决策树。
★36、指标是质和量的结合和统一,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
★40、建立国土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41、国土资源信息调查的内容:
1)国土文字信息;2)国土图像信息;3)国土数值信息。
▲★46、国土资源开发敏感评价的目的:
指出并划出国土资源开发各单元的正向、负向或正负向兼有的高度敏感区、普通敏感区和较低敏感区及其资源类型。
▲★50、国土规划战略选择以区域优势为依据,以获取“比较利益”为原则。
★52、目前我国国土规划对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总设想:
T形结构为主线;交通干线为辅线;基本框架先形成;点线面多方扩展。
★56、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总体环境;产业环境两个方面。
★57、国土规划方案编制的不同层次体现的内容有:
①全国性国土规划;②跨省,市,自治区的大区级国土规划;③省级国土规划;④省内跨县的国土规划;⑤县级国土规划。
★58、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有:
生态经济模式;精益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59、经济区的空间分布结构表现为:
经济中心、经济腹地、经济网络。
★62、国土规划区域划分的基本区域类型有: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行政区域。
▲★63、国土开发与整治重点区域主要有五种类型:
城市依托型、资源依托型、流域依托型、综合依托型、特殊政策依托型。
★65、国土开发整治重点项目主要来源于战略选择、部门规划或专题规划、吸引投资区域。
★68、国土开发不同开发区类型: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
▲★73、区域调控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计划(规划)、政策、法规、行政管理、技术支持
▲★75、国土规划实施的主要区域政策:
1、财政、税收政策;2、货币(金融)政策;3、投资政策;4、价格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与收入政策。
▲★77、在国土规划方案铺助设计中,除了运用GIS的一般的查询、测量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其主要体现在空间叠置分析(Overlay)、缓冲区分析(Buffer)、网络分析(Net)等。
★78、RS在国土规划中主要用于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环境的监测与评价、规划的实施检测等三个方面。
▲★79、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中国古代名著《尚书·禹贡》最早把中国划分为九个区域——九州,记述了各州的水土、物产、税赋等,是中国国土规划思想的萌芽和滥觞。
▲★80、国土规划开发活动的风险主要有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
★81、在资源开发中,各级国土规划都要强调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8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设想、改革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战略、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83、国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或者人力)资源,是国土开发与整治的物质基础。
▲★84、现实经济发展的情况表明,任何地区产业经济结构都存在着一个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由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规律。
★85、城市排水管渠的布置形式有两类:
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
▲★86、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一般是指对莫一过程的环境和规律能否用明确的语言给予清晰的说明或描述。
如果能清楚描述的,称为结构化问题;不能清楚描述而只能凭直觉或经验作出判断的,称为非结构化问题;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半结构化问题。
三、简答题
▲★2、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和国情依据有哪些?
答题要点:
一、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区位理论;2、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理论;3、规模经济理论;4、地域分工理论;5、人地系统共生理论;6、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二、我国进行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主要有以下一些重要现实问题的存在:
1、资源短缺问题;2、资源地域分布不均问题;3、资源粗放利用问题;4、环境退化问题;5、地区发展问题
★3、简述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区别
答题要点:
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区别
1、国土规划——空间配置(偏自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间进度(偏社会)
2、国土规划——整体;区域规划——局部
3、国土规划——总控制、依据;城市规划——国土规划范围内规划
4、国土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5、国土规划的内容
答题要点:
1地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资源综合评价;2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开发战略研究;3明确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目标及基本方针;4合理确定国土资源配置空间规模和结构;5重大开发利用整治保护项目及建设活动空间布局;6制定实施规划政策措施
★7、简述国土开发理论模式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国土开发的理论模式主要有:
1、倒U字理论;2、门槛理论;3、梯度理论;4、据点开发理论;5、轴线理论;6、中心地网络体系理论;
★9、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特点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答题要点:
1、国外国土规划的特点:
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
2)、规划目标处理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使社会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
3)、就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国土规划关注的热点。
4)、规划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如需改动需要通过正常的法定程序,不许因长官的变动而任意修改规划
2、国外国土规划的趋势
1)、理论从多元走向融合:
技术+政治、国家行为+社会行为、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政府参与+公众参与、科学+艺术。
2)、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规划的主题;3)、国土规划中立法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4)公众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机协调;5)高新技术和方法得到应用:
如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AHP方法、多目标决策规划、GIS、RS、机助制图等。
★10、国外国土规划变迁的共同特点
答题要点:
国外国土规划变迁的共同特点表现为:
单极经济中心→多极、极轴化经济中心→区域分散型经济中心→全国均衡性有机框架形成,环境保护开始提上重要位置→开放型国土格局,国际交流圈构建等不断发展的趋势。
国外国土规划战略发展特点表现为:
在国土规划战略形式方面,表现为不断地从点——线——面——体的发展趋势;在国土规划战略形态方面,表现为先集中到分散再到有机集中的发展形态;在国土规划战略顺序方面,先经济开发后环境整治的发展次序;在国土规划战略模式方面,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均衡协调的发展路径模式。
★11、简述中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
答题要点:
中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工作中贪大求全、计划经济色彩仍然很浓,对市场的作用重视不够;
2、宏观战略多,但可操作性较差;
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没有有机结合,存在着互相分离的现象;
4、缺乏从个案研究到普遍规律的提升和推导论证;
5、国土规划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不全,整体性较差,没有很好处理国家级国土规划与地方性国土规划的关系;
6、对国土规划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
7、国土规划制定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加以保证实施。
★14、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理论
答题要点:
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资源利用最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是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
但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
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
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源的不良影响。
另一种是资源政策本身的失误。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可能有4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资源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17、简述国土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广义上,国土资源评价包括:
1、资源数量评价;2、资源质量评价;3、资源地理分布特点评价;4、资源开发潜力评价;5、资源开发利用效应评价;6、核心——资源质量评价
★19、说明国土规划指标内涵、类型、功能和指标体系。
答题要点:
1、国土规划指标的内涵:
指标是质和量的结合和统一,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
2、国土指标的特征:
数量性、综合性、替代性、具体性
3、国土规划指标的类型:
1)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3)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4)正指标、逆指标与中性指标。
5)投入指标、活动指标和产出指标。
6)综合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
7)资源物理指数和市场参数因子。
4、国土规划指标的功能:
反映功能;监测功能;比较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
★20、国土规划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
国土规划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6、层次性原则。
★22、简述社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原则。
答题要点: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PRED)是国土规划的目标。
人类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因此人类自身的数量和质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人口数量;2、人口密度;3劳动力资源数量;4.人口质量;5、国家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6.技术进步率;
★26、简述国土资源开发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答题要点:
国土资源开发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国土资源富集程度——种类、数量、质量、密集程度等;
(2)国土资源的组合搭配;(3)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4)国土资源的稀缺程度;(5)国土资源开发产品的市场状况;(6)国土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程度;(7)国土资源开发的法律政策和管理环境;(8)国土资源开发区的地区形象;(9)周边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10)国土资源障碍因素
★30、简述国土规划战略的目标
答题要点:
国土规划战略的目标按范围分为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总体、局部目标等。
按内容分为资源开发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目标、环境改善目标等。
1.资源开发目标:
指规划期内资源开发应达到什么要求。
2.经济增长目标:
指规划期内经济增长的速度。
3.社会发展目标:
包括人口发展、劳动力就业、人民物质文化上活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各种差别缩小等。
4.环境治理保护目标:
包括水土流失控制面积、“三废”治理程度等。
5.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及结构内调整)
6.建设布局目标:
规划期内生产力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基本设想。
★33、简述国土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论述)
答题要点:
国土规划空间发展三种战略模式:
1均衡发展战略
定义:
在国家、地区均衡布局生产力(工业生产力)。
主张:
产业间关联互补,增强经济活力。
运作:
对产业需求、供给方面同时加大投入力度。
前提:
要求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适用:
经济成长到一定水平的较小地域的区域
2非均衡发展战略
定义:
在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集中投入资源。
主张:
主导产业和地区优先发展,再起带动作用。
运作:
投资有重点地选择。
优势:
利于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提高整体实力。
缺陷:
忽视协调发展,拉大不同区域、产业间差距
3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主张:
重点论和协同论相结合,先进带动落后。
运作:
非均衡发展中求协调。
优势:
形成良性协调运转的地区经济机制。
适用:
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性相当好。
★35、简述国土规划战略目标的构成和体系。
答题要点:
国土规划的目标体系可由经济目标北会目标、建设目标和生态目标四大类组成,每类之下又可分许多次一级的类别,形成一个战略目标系统。
1、经济目标
(1)经济总量指标,如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
(2)经济效益指标,如人均国内牛产总值、入均国民收入及主要物资消耗定额等。
(3)经济结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