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874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二+Wor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二选考仿真模拟

生物试题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蓝细菌细胞B.黑藻叶肉细胞

C.蛙间皮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

2.下列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A.工业用水封闭化B.生活污水直排入江河

C.清理河道淤泥D.建立污水处理厂

3.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这主要依赖于细胞的

A.分裂和癌变B.衰老和分化

C.分裂和分化D.衰老和分裂

4.下列不能为生物体在模式上具有髙度统一性提供证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发现

B.脊椎动物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

C.中心法则的发现

D.真核生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

5.下列与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生育的后代个体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B.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愚型、红绿色盲等

C.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D.在患者后代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单基因遗传病

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

A.中暑B.糖尿病

C.低血钾症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7.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B.放能反应产生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到ATP中

C.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放能反应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有关

8.下图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不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9.“验证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实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过氧化氢酶催化,虚线表示相同温度下二氧化锰催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能提供过氧化氢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

B.在酶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先快后慢

C.若降低温度,M点右移

D.该实验可以说明酶具有髙效性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不包栝

A.每个营养级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B.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没有被全部固定

C.每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D.上一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个体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捕食

11.图示为机体在清除某种入侵的病毒时的一个环节,其中①与②是一组可相互识别的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①为抗原一MHC复合体,则甲细胞可能是巨噬细胞

B.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其抗原分子降解为肽

C.若甲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则乙细胞可能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若乙为细胞毒性T细胞,当受到①的剌激,则迅速启动分裂分化过程

12.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玉米纵切如图所示,部位①

和②的染色前均为白色。

其中未煮熟的玉米经红墨氷染色后,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白色、②白色B.①红色、②红色

C.①红色、②白色D.①白色、②红色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min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2,4-D浓度/(mol•L-1)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根平均值(条)

2.0

3.8

7.2

9.4

15.1

20.3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是10-11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14.下图为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下列推测不科学的是

A.S型菌是由活的R型菌转化而来

B.S型菌转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

C.S型菌中的毒性成分因加热而失效

D.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15.如表是某动物C0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环境温度(℃)

10

20

30

40

C02产生量相对值

9.8

6.9

5.5

6.2

A.产生C02的过程为动物体提供热量

B.10℃时产生的C0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溶胶

C.切除下丘脑后,从40℃移至10℃环境时,C0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

D.从40℃移至10℃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1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出生率:

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17.下图是人体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A.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02仅与阶段B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质②

C.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

D.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1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人工诱变是指用化学试剂使基因发生改变

C.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特点

D.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是多倍体育种中效率较好的方法

19.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s的电位差的变化:

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20.对胚芽鞘做如下图处理后,其变化情况将是

A.向左弯曲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D.不生长也不弯曲

21.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02,产生的氧能够将无色的焦性没食子酸氧化成橙红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表,其他条件适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焦性

没食子

酸/mL

2%H20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白采梗

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应把实验温度控制在0℃

B.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对照组,试管中的溶液都呈橙红色

C.3号试管是实验组,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

D.4号试管和3号试管比较能说明高温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22.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

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

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

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接扒反射。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实验3证明了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23.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了①和②过程

B.基因1和基因2—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国需tRNA的协助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24.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25.下图为真核生物核内转录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为编码链

B.DNA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双螺旋

C.合成的RNA分子比DNA分子短

D.RNA将在细胞质加工为mRNA

26.将甲、乙两种植物置于25℃环境中,测得不同光强度下的CO2吸收量如图1所示。

将其中一种植物置于一定光强度下,测得不同温度下的C02吸收量和释放量如图2所示[单位:

mg/(m2•h)],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甲

B.当光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C.图2中当环境温度刚超过a点对应的温度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减少

D.在图1的A、B点时,植物根尖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7.下图分别表示某年五里湖部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周年变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周年变化曲线,以下分析确定是

A.图1中的生物量即单位体积内浮游植物的总质量

B.浮游植物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可被消费者、分解者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C.由图2可知,各藻类的变化趋势均与浮游植物总种数变化趋势一致

D.图2中4〜6月绿藻比硅藻下降快,原因是捕食绿藻的天敌增多

28.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表现型有灰色、红色和白色三种,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

现有一个家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

B.11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15号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11号与14号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白色个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

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的同化实现的。

30.(7分)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核酸和的组分。

(2)卡尔文循环中3-憐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

(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则进入叶绿体的数量减少,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中合成数量下降,卡尔文循环减速。

上述这种三碳糖癖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

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

31.(7分)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

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

38褐眼(♀):

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

62褐眼(♀):

65正常(♂):

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

49揭眼(♀):

23正常(♂):

47褐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B发生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判断的依据是。

(2)果蝇A的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3)实验一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正常眼色与褐眼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请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实验一得到子代的过程(基因用字母R、r表示)。

32.(14分)回答

(一)

(二)所示问题。

(一)下图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回答问题。

(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接种,接种之前要对接种工具进行,避免接种工具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和温度控制住30〜35℃。

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

(3)若在果汁中含有醋杆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杆菌(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是。

(4)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

A.增大B.不变C.减小D.先碱小后增大

(二)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有关问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工程中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

(3)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3.(10分)药物A能促进干细胞增殖,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

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能将MTT还原成蓝紫色结晶并沉淀在细胞中,死细胞无此功能;可通过仪器检测到蓝紫色物质的光吸收值,活细胞数与光吸收值成正相关。

请设计实验验证药物A的作用。

实验材料:

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含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全部营养物质)、质量浓度为3.0mg/mL的药物A、适宜浓度的MTT溶液、培养瓶等所需材料和用具。

(要求与说明:

不考虑MTT溶液对细胞生存的影响,通过仪器检测蓝紫色物质光吸收值的具体过程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用生理盆水配制质量浓度为1.5mg/mL药物A;

(2)请以柱形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3)该实验的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