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874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docx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13简体

耶鲁大学公开课程:

心理学导论14

目前我们在课程中所讲到的,都属于人类共性,每个人都有。

我们讨论了语言、理性、感知、情绪、发展共性。

我们一直在讨论大家共有的特性,但是坦率地说,很多人感兴趣的是,我们为什么不同?

这些差异的特性和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首先,我们会讨论人们有何不同。

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你如何不同于你身边的人,然后我们再探讨各种关于人们为何不同的理论。

这节课会困扰大多数人,这不是二元论、不是进化论,因为对于人类心理差异的科学发现,对很多人来说,令人震惊且难以置信,但我会尽力让你们相信。

人们如何不同?

不同之处很多,你的性别--你是男是女,是大家认识你的首要因素,这决定人们如何称呼你、使用什么代词、这都取决于我们、取决于你是男是女,关系到你的性取、你喜欢什么人,为什么我们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男的,另一些人认为自己是女的?

为什么我们有些人想要和男人做爱,有些人想和女人做爱,还有些人两种都想要?

还有少部分人很难界定自己的欲望。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会在春假之后讨论,那时你们的性欲望都发泄了,你们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这个科学讨论了----我并不是建议你们春假这么做。

你们快乐吗?

这是个好话题,我们会有专门的一课----这学期的最后一课会讨论快乐,什么让人快乐、什么让人不快乐、以及人们的快乐有何不同?

如果我让你为现在的快乐程度评分,从一到十,在座的人分数都会不同。

其原因有多种解释。

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有点意思,因为你可以比较客观地研究它,不需要问其他人。

我们可以研究你的人际----它们如何开始、如何结束、你的工作满意度、我们可以研究你的犯罪记录。

有些人会感到时光流逝,有些人一生都会麻烦缠身,有些人已经进过警察局---可能不少人----另一些人绝不会接近这种事。

是什么决定这些?

人类差异的根源有两个主要因素,所以,我想谈谈这两个有趣的因素,一个是性格,另一个是智力。

这些是我今天要讨论的差异。

首先,从它们的特点以及我们如何诠释它们的角度讲,然后再从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入手。

描述性格的方法之一,是从人们对待世界的方式方面。

更确切地说,他们对待他人的方式。

所以,你选择一个你认识的人,你可以谈论这个人的性格,你可以说他易冲动、不负责任、有时很懒、好心肠,你可以将他的性格与其他人的性格进行比较。

比如我上节课来给大家讲课的同事,他很棒、他负责任、可靠、友善、与荷马不同,所以这种差异正是性格的差异。

当我们谈论性格时,我们也在谈论一些其他事情:

我们谈论不同情况和时间下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所以,如果突然你旁边的人打你的头,你也许会愤怒,但是我们不会把这叫做性格,因为这是特定情况下的结果。

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会有那样的反应。

但是如果你经常怒气冲冲,那就是性格了,那是稳定的特征,那是一些你一直具备的特征,那才是性格的意思。

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对不同的性格进行区分?

这是个深刻的问题。

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任何评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这两个名词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但与这种评定方法密切相关,一个是可信度,可信度是指没有评测误差。

可信度最直接的证明方式是:

在不同的时间测试同一个人,并且得到相同的结果。

那么这个测试就是可信的。

如果我每次都测得差不多相同的数字,那么我浴室的体重秤就是可信的。

如果一天内差了十磅,那它就是不可信的。

同样,如果我现在对你进行性格测试,结果是你很焦虑防备,然后明天再测试一次,又显示你很冷静、心胸开阔,那这就不是个可信的测试。

可信度是经过时间考验能够信任的事物,有效性与此不同,有效性是指你的测试能够测出我们想要测量的东西。

有效性代表这是个好测试。

先不管它是否可信,看你是否对它感兴趣。

例如,假设我根据你的生日判断你的智商,我知道你出生的日期,然后我想我可以据此预测你是否聪明。

这是我的智商测验:

根据你的出生日期,一月出生的人最笨,十二月出生的人最聪明。

-----我是圣诞前夜出生的。

这是个可信的测试吗?

是的,这是个非常可信的测试,我今天测你、明天测你、明年测你、你死的那天测你,我会得到同样的智商值。

这是个有效的测试吗?

这是个笑话,这当然不是个有效的测试,这跟智商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是你发现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有的事可信但是无效,有的事有效但是不可信。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试,你可以从很多地方找到,包括网上。

我最近就做了一个:

“你是哪个超级英雄?

”有一系列问题测定你是哪位超级英雄?

(想做的话,你们也可以自己做)顺便说一句,那个网页上还有个测试你性不性感的测试,我们稍后再讨论这个。

我做完测试,它说我是蝙蝠侠。

“你是黑暗的,喜欢小玩意儿,发誓要帮助无辜的人们免受你遭遇过的痛苦”,说实话,这个测试既不可信又不有效,我第一次这个测试时,我是绿巨人;我稍微改了下答案,就变成神奇女侠了;最后,出于沮丧,我仔细选择了我的答案,使我能成为蝙蝠侠。

我能这样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对这个测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还有个例子,现实例子,有一个黑白表,是罗夏测试的一个版本。

罗夏墨点测试,有多少人听说过罗夏测试?

好的。

有人不管出于各种原因做过罗夏测试吗?

个别人做过。

最开始它被用来诊断精神病,但是后来变得很普遍,百分之八十的心理学家主张使用它。

美国心理学会的大部分研究生项目认可教授它;大量的神学院使用它,对想加入神学院的人进行测试。

它是由一个叫赫尔曼·罗夏的人发明的,他一生都致力于墨点测试。

知道他青春期时候的绰号吗?

我不是开玩笑,叫墨点。

概念就是看这些墨点,然后根据别人说的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想试试吗?

来吧。

好的,你看到什么?

学生1:

“我看见两个人手掌相对站着”。

很好,有人有不同的解读吗?

好的,后面的。

恩,恩,学生2:

“跳舞的熊”。

好的,我要把你的名字记下来。

学生3:

“带滑雪面具的人”,结果是,罗夏测试是有对错答案的。

根据测试---这是真正的罗夏测试---将墨点看成两个人,通常是女人或小丑,这很重要,刚才那个干得不错。

如果你没有看成人,这是你有人际关系问题的信号;如果你说洞穴入口、蝴蝶、或者阴道,也可以。

现在罗夏测试极其无用。

经过研究和探索,它跟扔骰子一样无用、跟茶叶渣一样无用,但是很多人喜欢它,它被应用在各种场所。

比如说,它被用在争夺孩子监护权的案例中:

如果你跟你的伴侣分手,争论孩子该归谁,你可能需要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去做这个-----事实上这正是它们被公布到网上的原因。

有些部门、有些人很善良地将墨点测试传到网上,其中包括它们的正确答案,但是它们跟心理标准一样无用。

我们可以做得好些吗?

可能可以。

高尔顿·奥尔波特做过一个实验,他翻遍字典,找出所有他认为与性格有关的特质,他找到了一万八千个。

有意思的是,他们并非都是完全独立的特质:

友好、随和、热情、热心等,似乎都是形容同一内容,所以卡特尔和很多其他人试图将其范围缩小,试着问一个问题,人们的性格在多少方面异于他人?

一个人需要多少不同之处、多少个数字能够概括一个人的性格?

有一种观点来自艾森克,他认为两个足够。

一个人可以介于内向外向、稳定不稳定两种维度之间。

既然只有两种特质一一对应,会产生四种类型的人。

后来他又增加了一种特质:

精神质非精神质(主要指一个人是攻击性还是富于同情心的)。

然后你得到三组特质,每组两对共八种类型的人。

后来,卡特尔将其归为十六类,这十六类性格因素代表十六种不同的人。

所以如果我让你根据这十六个方面描述一下你的室友,你应该能做到。

最近,人们一致认为两三个太少,但是十六个又太多。

有个心理学共识,被称为大五类,这些就是大五类性格因素。

当我们用形容词互相形容彼此,可以有上千种不同的方式,但是事实上我们总是在谈论这五个方面之一。

这意味着如果用一个心理测试测试一个人的性格,如果是个好的测试,它就会测量这五个方面之一。

那意味着,在人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关心的主要是这五个方面:

其中之一是神经质或稳定,一个人是有点焦躁不安、还是很冷静;

外向内向,经验丰富或经验很少,随和(即彬彬有礼),友好对应不随和、粗鲁、自私;

尽责性或不尽责,认真对粗心,可靠对不可靠。

(翻的有点晕+_+)

记住这个的一个好办法是,记住ocean这个词:

O-c-e-a-n。

第一个字母对应开放性、尽责、外向、随和和神经质,这是用于区分一个人的五个基本方面。

我们为什么相信这个?

我们为什么相信这个理论?

因为有证据能够验证它,它看起来比较可靠,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理论一直很可信。

如果你们对别人进行长期测试,如果我现在对你进行大五类测试,五年后再对你进行测试,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

一旦你超过三十岁,结果会十分稳定。

你想一下你父母,根据他们两个的大五类特征,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十年后你父母仍然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不同观察者进行测试也能得出同样的结果。

就是说,如果我询问他们的五种特征,如果我问你的室友对你的看法、然后我问你的教授对你的看法、你妈妈对你的看法、他们的回答会有多少相同呢?

大部分是相同的。

你在某处活动然后离开,你的性格会在周围人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以这五个方面为特征。

最后这一理论应该能够预测现实世界的行为。

如果它与现实世界毫无关系,我们不会那么赞同它有效,也不会把这种测试当回事儿,但是它确实与现实世界有关。

因而责任感---你在责任感等级测试中的得分,会显示出你对配偶的忠诚度;开放性---心理人格测试中你在开放性中的得分,会暗示你跳槽的可能性大小;外向型的人更喜欢直视对方、有较多的性伴侣---因为他们性格外向;所以这些评价都是结合实际的,蝙蝠侠、绿巨人、神奇女侠,不与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相关。

但是他们相对应于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却是符合实际的。

关于此结论,顺便讲一个例子,有人做过一个关于辛普森一家这个电视节目中的几名角色的研究,因为他们想研究一些家喻户晓的形象。

他们让十三个实验对象基于这五个方面评价剧中的角色,包括开放性、情绪性、随和性、责任感和外向性,结果发现评价的一致性很高。

对于从没看过这个电视节目的同学来说,我提到的内容可能会令人费解,但是看过此剧的同学,你们猜一下哪个角色是最讨人喜欢的?

学生5:

“弗兰德斯”。

对了,最让人喜欢的是弗兰德斯和玛姬。

谁不太受欢迎呢?

学生6:

“小丑库鲁斯提”。

实际上库鲁斯提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但是大家高度一致地认为,内德·弗兰德斯和玛姬·辛普森是非常令人喜欢的。

得分分别是六点二七和五点四六,而伯恩斯先生和内尔森的得分则非常低。

内尔森是那种有麻烦事发生时他总坏笑哈哈的小鬼,这是随和性差的一个心理学标志。

好了,关于人格及其测试方法,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但是当后面讲到人格差异时,我们还会涉及到这些内容。

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下另一大差异,第二个大的差异是智力。

大家如何定义智力?

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像人格一样,大家可能觉得我们谈到的内容,有些令人费解,有一项研究曾要求1000位专家,来给智力下定义,其中一些答案反复出现,就像几乎每位专家都提到的那样:

智力包括抽象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聪明的核心象征;还有人提到其他能力如记忆力、心理速度、语言、数学、知识和创造力也是智力的评价标志。

准确地定义智力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对于智力是什么,大家会有一种本能的感觉。

所以,实际上侯默---这也是《辛》剧的一个角色---实际上他的智力并不高,我有一个同事智商极高,极聪明的一个家伙,但是他可能比不上另一个同样极其聪明的人,而这个人----拉尔夫·威格姆,又非常愚蠢。

所以大家都有一个标准,而重要的是想办法把这一标准形象的描述出来,这就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但是直觉告诉我们,有些人聪明、有些人更聪明、而有些人愚蠢甚至有人愚蠢至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你需要做的,是使用一种更有力更形象的方式来描述智力。

课本上有一段精彩的综述,讲述了定义和评价智力的种种尝试,但是有几点我们需要重点关注:

一个是由斯皮尔曼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智力,一种是"G"、一种是"S"。

"S"指的是你在特定测试中的能力。

所以如果作为IQ测试的一部分,你需要完成10道题、10类子测试,在每一项子测试中你会得到不同的分数,不论是数学测试、阅读测试、还是空间测试,你都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G"指的是总体的智力水平。

总体智力是你在每项测试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的特征,这儿用图表表示了出来:

你参加了六项测试,每一项都有一个"S"得分、最后会有一个总体得分"G","G"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理学家常常会提到术语"G",甚至闲聊时也是如此。

有人会说:

"你认为这个人怎样?

""我觉得他是个高"G"的家伙。

"这其实是说他很聪明。

为什么要用到"G"呢?

你不会需要"G",除非你在每项测试中的表现互不相关。

如果这些测试真的毫无关系,也不会有总体智力这一概念。

但是人们常常会发现,当需要解释人们在多项智力测试上的表现时,会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得分如何--在特定测试中的得分情况;但另一方面人们在这些测试中的表现,还存在着一种总体的联系。

我可以用一个运动学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假设我经营着一家健身房,拥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投篮、游泳、击剑等总共十项,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参加这些测试,每个人都会有十项得分,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得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擅长于某项运动的人,往往也在另一项目上表现出色。

如果有人极其擅长跑步和游泳,那么他们很可能也是攀岩高手。

IQ也是如此,人们在特定领域的表现之上,似乎存在一个因素影响着他们的总体水平,这一因素就是所谓的"G"。

不得不再次提到,现代智力测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但真正有趣的是测试本身,对于现代智力测试你们需要了解,同时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韦克斯勒测试的评分体系,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取100作为平均成绩----这是必然条件,不管情况如何平均成绩都是100。

如果我安排了期中考试,评分后计算平均成绩,给每位处于平均水平的同学100----意味着其得分是100分,这只是平均成绩,这符合正态曲线,也意味着68%的人在IQ测试中的得分介于85和115分之间,更多的人,95%的人,得分在70和130分之间,如果你的IQ得分在145之上(我相信这间教室里某些同学的确如此),那么你属于0.13%的那部分人,这就是IQ测试的计算方法。

以上这些是关于IQ测试的内容,我们现在要研究一下这些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它们的意义何在。

关于这个问题存在着极大的争论,许多争论都是关于赫恩斯坦和默里的书上提到的贝尔曲线,关于贝尔曲线作者们认为,IQ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的社会地位、财富多少、成功与否,与标准IQ测试他们的IQ水平相吻合。

这本书提出了很多的主张,很可能在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出生之前它就存在了,但是引发了极大的争论。

基于这些争论,曾出现过一些有趣的学术文章:

赫恩斯坦和默里的书的回应者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协会,它组织了包括50位智力领域的顶级研究学者在内的小组,撰写了一篇报告,内容包括他们对于智力的看法、对于IQ重要与否的看法、以及IQ与智力有何联系及不同、为什么人们在智力上存在差异、为什么不同的人类群体的智力水平不同等等,同时,还有另一组IQ研究学者----与之前一组不太相同,他们组织起来撰写了另一篇报告,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报告的链接就在PPT上。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他们之间的结论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但是这儿列出了这些专家在IQ测试的重要性上存在的广泛的共识:

他们认为IQ测试与其他独立的人类特性测试相比,在许多重要的教育、职业、经济、社会方面的成就上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有时这种联系会非常紧密,如学业上的成就和军事训练上的成就;有时表现得弱一些但依然明显,如社会能力;其他时候这种联系较为微弱却一直存在。

"持久性定理",他们总结说无论测试结果如何,IQ测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所以IQ事关重大。

具体来说,IQ关系着社会成就、卓越的社会地位、工作表现、和其他与工作有关的可变因素。

如果我知道你的IQ得分,就可以了解与IQ相关的一些事情----这不是毫无关系的,就像知道你在五因素人格测试中的得分后,我会了解你的其他事情---我会得知你生活中的种种趣闻。

另一方面,对于这一联系存在的原因,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曾担心IQ测试的有效性是自我证明的。

原因如下:

如果大家都把IQ测试当回事儿,那么它就变得重要了。

所以,无可否认,你的IQ水平与你是否能成功迈入像耶鲁这样的好学校密切相关,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进入耶鲁之前,你需要参加一项IQ测试:

即SAT。

对于研究生申请也是如此,你需要参加另一个IQ测试:

GRE。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IQ测试是在自我证明,我可以--社会可以设定标准,让身高成为学术成就的重要因素,他们可以规定身高不超过6英寸的人不得进入耶鲁,之后一些心理学家会站出来说,"身高理所当然地影响到学术成就”,这其实是人为因素使然。

所以某种程度上,社会对于IQ测试,比如涉及到晋升、教育、和参军等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理所当然IQ就变得重要了。

然而与此同时,IQ测试的作用绝不仅仅表现在社会层面上。

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你的IQ得分多少会影响到你在心理速度、记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智力水平。

例如,IQ测试的得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反应速度和记忆力。

 

现在我们要转入下半部分内容的学习,来讲一下其中的原因。

我们已经讲了两种差异,一种是"人格",一种是"智力",接下来我会讲一下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存在不同。

但是在开始之前,有人想要提问吗?

问题1:

如果这个年轻人刚参加了一项人格测试,他被斯莱德林录取了----霍格沃茨的学院之一----我也是"哈迷",如何才能知道你没有操纵测试,来使结果符合自己的要求呢?

你们会时不时接触到这类人格测试,假设你正在申请进入商学院,而测试中有一道题说道,"我喜欢偷老板的东西",我不会这样做,不会。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问题在于如何避免这个麻烦,出题者采用了几种巧妙的办法。

例如,经常会有一些刻意设计的怪题,用来揭露说患者?

这类问题有时会是非常不合情理的描述,比如你可能遇到一个问题是,"我从没做过任何亏心事",有人会说,"是,我是这样的",但是他们往往在说谎。

所以不合情理的问题可以发现说谎者。

同时,你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以不同方式在这100道题中反复出现,而彼此之间的关联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还要再次提到,实践是最好的检验,一项测试是否可靠和有效,部分取决于这项测试是否能准确预测你未来测试的成绩、和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能够被聪明人轻易识破、并操纵的测试,不会成为长久可行的人格测试。

所以我们知道你接受的是一项十分合理的测试,因为它对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

问题2:

这是一个关于"情商"的问题,"情商"的内容我会在之后的课程中讲到。

人们提到过各个方面的智力水平,而情商或社会智力对于不同领域的成功来说,都是颇具争议的影响因素。

对于其预测能力,还没有得到像常规IQ测试一样的、强有力的证明。

你可能是对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好得多的预言者。

但首先,我们知道尚不够清楚。

彼得沙络维曾经在这方面做过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并将持续这项工作,第二,情商确实与出色的老式智力有关,他们彼此联系密切。

所以,不能完全割裂来看。

但好的一点是,本课过段时间我会再讲回这里。

问题3:

你怎么判断什么才是一个好测试?

如果去仔细检查工作的细节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不过泛泛而答的话包括了可靠性与正确性。

如果今天和明天都给你测试而结果相同,那就是一个好测验,如果是一个个性测试,预测你有多少个女朋友、或者其他人是否觉得你是好人,你必须要保证测验可以多次重复、而且符合现实世界的现象。

再次强调,为什么我们知道蜘蛛侠、神奇女侠、绿巨人测验是一个糟糕的测验?

答案是因为,我如何给测验赋分,跟我本身完全没关系,跟我的打分也没关系,不涉及别人对我的喜好。

我们怎么知道SAT[美国高考]很有用?

它事实上与很多诸如分数之类的东西一样。

 

问题4:

当我谈到个性,我对它的定义是:

随时间稳定存在的东西。

"我们怎么知道它随时间而稳定?

"它能改变吗?

答案是"是的",很多个性都会随时间改变。

一个针对十岁小孩的个性测验,也可以用于五十岁的个体,但不够有效。

换句话说,我们知道心理学与存在的所谓个性有关,它随时间而稳定、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如果你现在是个外向的人,很可能二十年后仍是个外向的人----这并不绝对----所以你是对的,有可能改变,你有可能变得内向,你可能变得更外向,但显而易见,你现在的状态会影响将来的情况。

所以仍可以看作一个稳定的特质。

与智商相同,你的智商也可能改变。

可能会上升、可能会下降,但不会升降太多。

这就是为什么可以说得通:

智力差不多是一种稳定的特质。

 

我们为什么不同?

人们的差异有两个原因:

你的基因和你的环境。

你的本性和你的教育、你的遗传和你的经历,这说明不了什么,这只是给问题下定义。

不过基因扮演的角色,和环境扮演的角色,在解释人类区别的问题上相当有趣:

它可能在不同方面起作用。

但在阐述之前,我必须扫除一个常规的误解。

我要讲解基因的影响、我会讲到遗传,但我必须讲清楚,我会讲到基因和环境在解释人类区别时,分别扮演的角色,而不是解释人类特征。

所以,我们关注的区别,是基因差异所引起的差异幅度,而不是基因影响的某个个体特征的部分。

这样说吧,你可以将它们分开,问题在于----当我们问基因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人的身高方面遗传的作用是什么?

这问题不是问你,你的基因是怎样决定你的身高的,这并不清楚,哪怕这是个好问题,问题在于身高不同,存在于你和我和他和她之间,我们怎样解释这个区别?

我可以举个例子,为什么遗传与基因的贡献意义不同?

身高遗传是合理的意思是:

人群中人与人之间,能长到多高的区别绝大部分取决于---不是全部---但大部分取决于他们的基因。

那人们拥有的腿的数量呢?

人们拥有的腿的数量,是零、一或者二,实际上跟遗传完全无关。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两条腿,而少于两条腿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意外失去了一或两条腿,并不取决于基因。

当然,你有没有腿是基因决定的,但腿的数量区别,通常不是遗传原因。

所以,遗传是差异性的必要条件,并不是某些特征的起因。

这就是遗传性,也就是基因决定。

现在来谈谈环境。

我们可以将环境分成两种类型:

一个是共享的环境。

共享的环境的范围就是,造成差异的那些事--人们在同一屋檐下成长的现象。

假设某些人很神经质,并假定一定程度上,是你们的环境造成的,那么,假定神经质是因为有糟糕的父母,这就是你共享环境的一部分。

因为推测成长在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姐妹也有着相同的糟糕父母。

这和非共享环境形成对照,一切都不同。

假定你很神经质是因为你五岁的时候,某人向你扔了个雪球、砸到你的脑袋,这就是非共享环境。

假设你的神经质是因为你二十一岁的时候赢了大乐透,金钱使你的生活一团糟,这也是非共享环境。

所以,这儿有遗传、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这就是全部所有的一切。

非共享环境就像一个垃圾桶,它包括了除了遗传和共享环境外的一切。

假定你觉得自己的神经质,是因为来自冥王星的外星人攻击了你的大脑,假定你是对的,那么这是个非共享环境----显而易见,没必要也攻击你兄弟姐妹的大脑---其它的一切都是非共享环境。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这些差异,包括身体上的差异,比如身高;心理上的差异,比如性格和智商;我们怎么能搞清楚哪些是遗传原因,哪些又是环境原因?

这在现实世界里很难证明。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很难把基因和环境分割开来。

你和我有不同的个性,为什么我们被不同的父母抚养长大、而且有不同的基因?

我们不能说--我兄弟和我可能分享很多共同的东西---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基因相同的概率完全不确定,但我们有相同的父母和相同的基因,百分之五十的相同基因。

我们怎么能知道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相似?

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分割来看。

你必须很聪明,你需要用到行为遗传性作为工具。

在用这些工具时,你必须先确定关于基因和环境的特定规则:

有一件事---一些人是克隆的-----同卵双胞胎存在基因重复,他们共享百分之百的相同基因;这很有意思。

异卵双胞胎就不是克隆,他们共享一半的基因,跟一般的兄弟姐妹一样;而收养的兄弟姐妹没有特定的基因重复,完全没有超过随机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