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801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结题用

认识几分之一

丛台区实验小学阳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

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

怎样分比较公平呢?

(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师生交流: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请拍手表示!

”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

”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

(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

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

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

(课件演示)

    B:

(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

“1/2是什么意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

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

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

(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

(课件演示)

小结: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

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

“分数该怎样写呢?

”(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

”“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

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

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

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

还有不一样的吗?

(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

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

“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

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

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

”“你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

“怎样表示?

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

你选第几幅图?

为什么?

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

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

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

“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

”(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

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

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

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认识分数

丛台区实验小学杨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

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

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

怎样分比较公平呢?

(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师生交流: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请拍手表示!

”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

”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

(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

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

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

(课件演示)

B:

(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

“1/2是什么意思?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

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教师做到了: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课件演示):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

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

(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

(课件演示)

小结: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

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

“分数该怎样写呢?

”(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

”“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

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

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

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

还有不一样的吗?

(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在这里做到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答问题。

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

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

“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

”(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

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

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其教学特点是: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

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

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

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

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

这时老师提出:

“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

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

“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

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

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

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

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

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所以,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尊重。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

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10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丛台区实验小学陈燕芳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出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数的组成和写数。

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全面认识和掌握。

2.在学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10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数学思想。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的有序记忆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水果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

在数学王国里,从0到9这些数字都是好朋友。

可有一天,数字9发现它在这些数字中是最大的,就开始骄傲起来。

它对其它数字说:

“你们这些小不点,全都比我小,你们以后都得听我的,我是你们的大王。

”为了帮助教育9,其它的数字就悄悄地商量了一个好办法。

让数字1站在9最瞧不起的数字0的左边,变成一个新的数。

数字9看到这个新的数后,惭愧在低下了头,再也不骄傲了。

同学们,你们说说是怎么回事?

启发:

你知道这个新数吗?

它比骄傲的9多几?

生活中你在哪用到过?

【设计说明:

故事是儿童的最爱,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导入,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中,同时又蕴涵了十个数字可组成所有的数。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

(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课件出示: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数学王国逛逛。

你们瞧:

数学王国里已来了很多人了(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数一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引导交流:

画面上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数的?

            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明确:

在数的过程中,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做到不重数,不漏数,结果总是一样的。

(2)操作感悟,动手摆一摆

引导:

如果用一根小棒代替一个人,该摆几根小棒呢?

请摆一摆,数一数。

2、学习数序

(1)数字王国中的算珠密码门等着你们去打开呢!

(课件出示密码门:

9个红色珠子1个蓝色珠子)

大家从左数一数,数到蓝色珠子,数对了,门才会开。

明确:

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2)排一排,在游戏中运用。

小屋的主人非常热情地招待大家。

看,他请大家吃水果呢!

出示直尺图和标有数字的苹果。

引导:

你能让每个数字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吗?

让学生在黑板上贴图。

明确:

苹果一排列,就成了一条长长的数字队伍,随着尺子的延长,数字会无限大下去。

(3)说一说,在运用中深化。

按顺序读一读,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从10数到0?

观察:

从0—10各数,你觉得哪个数比较特殊?

它和其它的数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

(4)练一练。

8的前面是(),6的后面是()。

()在10的前面,9在()的后面。

比5大1的数是(),()比8少1。

8离10近一些,还是离5近些?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

因为0—10的排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没有必要讲解。

在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完成数序的学习,以旧引新,水到渠成。

练一练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3、学习比较大小

这是园里刚摘的草莓。

(课件出示3堆草莓)任选两堆比一比?

要求学生先用数表示出草莓的数量,再用学过的符号比较大小。

明确:

比较大小时,要看谁和谁比。

4、学习10的组成。

(1)看到大家很快地比较出了两个数的大小,小主人拿出一些苹果招待大家。

不过要先答题才行。

桌子上有多少个苹果?

你能把它们分成两堆吗?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拿出学具分一分。

交流汇报后,教师板书。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

(3)引导学生观察组成式,说说发现什么?

看到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4)交流:

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记住它们。

(5)游戏:

 

套中的个数

3

6

 

9

 

 

没套中的个数

 

 

8

 

5

 

吃完水果后,主人请大家玩套圈游戏。

(每人10个圈)

【设计说明:

借助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完整清晰地表述操作过程,用语言概括规律。

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鼓励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同学有效合作。

5、写10比赛

认识了10,你们想一想动手写一写?

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

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学生练习写10。

三、巩固反馈,应用拓展

1、连一连(65页做一做)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九第1题

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填数时“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3、独立完成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填10的组成,然后再完整地说一说数的组成。

4、比一比,谁填的答案多

□<10   □>8

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题,既考察学生对数大小的认识,又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设计说明:

通过有层次,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对10的组成,1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从而建立对10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10,通过一起研究,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知道有关10的什么知识?

吗?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丛台区实验小学段红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

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

请回答。

(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

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

10÷2=5(根))

师:

10,2,5分别表示什么?

生:

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师:

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

“10÷2”读作“10除以2”。

师:

你愿意教大家读吗?

(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

(生跟着读)

师:

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

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

10÷2=5(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师:

真能干!

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大家会认了吗?

同桌互相说一遍。

2 猜一猜,分一分。

  师:

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

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

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

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算式是:

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

算式是:

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

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

12÷3=4(根)。

  生4:

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

12÷12=1(根)。

  师:

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

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

猴兄弟俩想:

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

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

(齐答)敢。

  

1.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0÷2

  (3)27除以9,商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