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698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原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原平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

①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②“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③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④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

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

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

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

我们先得搞清楚: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④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⑤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

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

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抑或为了方便治理?

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

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

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⑥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1.从原文看,下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

B.于丹和易中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庄子和三国。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思想。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赠太傅董公行状

韩  愈

公讳晋,字混成。

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为涵判官。

回纥之人来曰:

“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

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

”涵惧不敢对,视公。

公与之言曰:

“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

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

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

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

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

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

”于是其众皆环公拜,皆两举手曰:

“不敢复有意大国。

李怀光反,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

“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公之过,未有闻于人。

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

乃能为朱泚臣乎!

彼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

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

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

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

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公何所利焉?

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而起兵袭取之,清宫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

如公则谁敢议!

”语已,怀光拜曰:

“天赐公活怀光之命。

”故怀光卒不与朱泚。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

刘元佐益其师至十万,元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

其将李万荣乘其畋也,逐之。

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其子乃复欲为士宁之故。

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而万荣死。

诏未至,惟恭权军事。

公既受命,遂行,不以兵卫。

及郑州,逆者不至,郑州人为公惧,或劝公止以待。

有自汴州出者,言于公曰:

“不可入。

”公不对,遂行。

后二日,惟恭及诸将至,遂逆以入。

进见公者,退皆曰:

“公仁人也。

”环以相告,故大和。

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

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

(节选自《韩昌黎集》,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归我贿不足                贿:

财物

B.边吏请致诘也                诘:

责问、追问

C.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            比:

勾结  

D.乘其畋也,逐之                逐:

随、跟随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一项是(3分)

①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   

②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

③天赐公活怀光之命              

④公不对,遂行

⑤进见公者,退皆曰:

“公仁人也。

”      ⑥与人交泊如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公以判官的身份陪同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纥,面对

回纥的责难,李涵无言以对,董公慷慨陈词,有力地回击了回纥,并赢得了回纥人的尊重。

B.李怀光造反的时候,董公担心他和朱泚联合起来,就亲自拜访他,为他分析形势,讲清各种利害关系,最终感化了李怀光,使他没有与朱泚联盟。

C.汴州多兵变,当邓惟恭叛乱之时,董公奉诏领兵征讨,他不顾个人安危,不听他人劝阻,深入险境,最终折服了邓惟恭及其将领,平息了战事。

D.董公为人有仁爱之心,深受百姓得爱戴。

他在平时生活中端庄正派不随便,不苟言笑,不以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袒,与人交往恬淡无所求。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分)

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

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8、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①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丛菊两开他日泪,。

(2)③问君西游何时还,。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沧海月明珠有泪,⑤        。

⑥   ,金石可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屠呦呦:

希望中医药成果更多

田雅婷 杨 舒

2015年10月5日晚,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让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登上诺贝尔奖的舞台。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贺信和鲜花纷至沓来。

面对记者提问,彻夜未眠的她强调说: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都有数亿感染者,并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均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抗击疟疾,但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原有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通氯喹或奎宁已经失效。

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抗疟新药研发——523工程,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抗疟新药研发大军,协同攻关。

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研究课题组组长,成为该项研究的关键人物。

长期从事中药学研究的屠呦呦决定带领科研团队从历代医学典籍、本草和偏方入手,进行实验研究。

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最终,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了中药材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其他几家科研机构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经过那么多次失败,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

”遍查典籍,多方分析,直到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而非煎服,温度成了关键。

由此出发,研究团队试着采用低温提取,首次以乙醚为溶剂,制备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

后经研究证实,用乙醚提取这一步,是保证青蒿素有效制剂的关键所在。

屠呦呦提出的这个想法,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保证了整个研究的不断推进。

在此基础上,屠呦呦团队又分离纯化出青蒿素,并与全国多个研究团队一起展开深入研究,这一项提纯,竟做了190次。

1971年10月,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证明,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经过不懈努力,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复方蒿甲醚……多个青蒿素类抗疟药先后诞生。

至此,我国利用青蒿素抗击疟疾达到了新的高度。

随着青蒿素药物走出国门,人类抗击疟疾有了“利器”。

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对科学的追求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这句来自《诗经》的名句正是屠呦呦名字的由来。

宋代朱熹曾注称,蒿即青蒿。

这种坚韧扎根于山野间的平凡野草,似与她有着不解的缘分。

据她的老同事姜廷良回忆,1967年开始这项科研攻关之时,条件艰苦,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实验却要反复操作。

实验时间紧迫,屠呦呦为了加快提纯速度,急需寻找能够容纳大量溶剂和实验品的合适器皿。

然而

,经费紧张,当时已无法从国外进口或临时特制实验器材。

一筹莫展之时,她急中生智,想到了家中腌咸菜用的瓦缸。

经过处理的瓦缸就用作提纯药材的器皿。

最终,用这个“土办法”继续实验,当年研究组就成功提纯了100克的青蒿素。

上百次实验做下来,屠呦呦和团队人员的身体竟接连出了问题,屠呦呦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团队成员钟玉容肺部发现肿块,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科学家崔淑莲甚至因此很早就去世了。

但这些没有动摇屠呦呦的决心,她只是回家稍作休息,病情一好转就急忙跑回实验室。

此时的屠呦呦是一名女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母亲。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丈夫不在身边,只有屠呦呦与3岁的大女儿和1岁的小女儿三人在京,既要搞科研又要照顾孩子。

实在无法分身,屠呦呦只能忍痛将大女儿长期寄放在别人家里,再将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全身心投入青蒿素的研发当中。

在随后几十年的科研生涯里,屠呦呦始终把精力首先投入科研工作中。

在青蒿素之后,她的研究方向拓展到冬虫夏草、苦杏仁、大蓟、小蓟和红药等多个中草药药物品种,并在近70岁高龄之时开始探索抗艾滋病中药药物研发的新课题。

“屠呦呦对科学的追求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

她是我们这一代科学家的佼佼者。

”她的老同事廖福龙说,“国家当时正值艰难时期,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完全凭借着对国家对人民的一腔热爱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勇于发现,勇于创新,这是最令人感佩的地方。

 (选自2015年10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2015年10月5日晚,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来,淡泊名利的屠呦呦十分平静。

B.屠呦呦在获奖后说: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这样说既体现了屠呦呦的谦

虚和襟怀,也有它的深意。

C.523工程启动之时,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人们能够想象的,但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了困难,最终发

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

D.美、英、法、德等国均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发抗疟新药,但都没有成功,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科学家没有中医典籍做参考。

E.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这句诗给她的人生很大启发,甚至带来了成功。

2)概述屠呦呦能够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原因。

答:

                                   

3)屠呦呦的老同事廖福龙说“屠呦呦对科学的追求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

其执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4)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体现了什么问题?

有何积极意义?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捐的只是沧海一粟,希望抛砖引玉。

海外人士要认识到,祖先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眼啊。

”海外华人庄长江在捐赠仪式上感慨地说。

B.根据各片林地的健康状况,北京林业部门将对症下药,逐一开出“调理”处方。

经过健康调理,林地将成为市民放松心情、享受“森林浴”的好去处。

C.尽管郑州市政府三令五申严禁在主城区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和放飞孔明灯,可仍有不少人在变着法儿地逃避检查,偷偷“玩火”。

D.繁忙热闹的阿拉伯市场梦地那,窄小的街道上,重足而立的人群之中,随时可见手托锡盘、脚步匆匆的小童从你身旁走过。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摩着嗅觉的每一个细胞。

这是陶氏花园这座百年私家园林带给我们的惊喜。

①蜜蜂嗡嗡地忙着采集花蜜,花香混着泥土的芬芳

②人们很难把这些春意盎然的词汇与北方的秋天联系

③尽管秋天的气温已经降至十度以下

④陶氏花园里的花依然在争奇斗艳

⑤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⑥但陶氏花园却做到了

A.①②⑥④③⑤B.⑤②⑥③④①

C.⑤③④②⑥①D.①④③②⑥⑤

15.范亭中学打算校庆时邀请知名校友**院士作专题讲座,下面是一封邀请函。

请你根据提供的资料,补全这封邀请函(5分)

材料:

范亭中学将在2016年5月4日上午9时在本校操场举行70周年校庆活动。

范亭中学将邀请校友——中科院院士**教授在庆典上作讲座。

**院士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和人口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讲座内容为“立志与成才”。

尊敬的**院士:

为庆祝学校成立70周年,学校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范亭中学

2016年4月26日

16.请欣赏《记忆中的端午节》这幅画,围绕“粽香”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要求:

①使用第一人称,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 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1.C(ABD三项都属于发展文化的方式。

2.B(A.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C.“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3.D(A.“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

B.“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

C.原文中没有依据。

4.D(逐:

驱逐、赶走)

5.A(②④⑥不属于董公“以理服人,以行感人”的内容)

6.C(“奉诏领兵征讨”理解不当;“邓惟恭叛乱”这一说法也缺乏依据。

7.(略)

8、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营造了凄寂幽邃(凄清而洁净)的氛围。

9、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年老孤寂、怀念故园的愁绪。

结合诗句分析略

10.(6分)略

11、

1).BC(A项,“屠呦呦十分平静”的说法与文本不符,文中说她是“彻夜未眠”。

D项,错在原因不正确。

E项,说法在文中缺乏充分证据,不是必然,是巧合——“缘分”。

2).①受医学典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②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有效制剂的科学想法;③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精神,保证了近200次提纯实验的进行;④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

3).①不惧艰难。

条件艰苦,没有容纳大量溶剂和实验品的合适器皿,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屠呦呦没有被难倒。

②不怕牺牲。

上百次实验做下来,屠呦呦和团队人员的身体接连出了问题,也没有让其攻关的步伐停止。

③为“大家”舍小家。

孩子才几岁,又是两个孩子,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也没有能够让屠呦呦分心。

④不断进取。

在青蒿素之后,屠呦呦虽然已经高龄,但却把研究方向拓展到冬虫夏草、苦杏仁等多个中草药药物品种及抗艾滋病中药药物研发中去。

4).要点:

①中国人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②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需要正确决策、坚韧执着、通力协作;③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依然有深刻意义;④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2.解析:

选C 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B项,“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C项,“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此处正确。

D项,“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着,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13.解析:

选C A项,“

超过”与“以上”重复;B项,“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D项,“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

14.解析:

选B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①句应接在句末,使“花香”与“嗅觉”呼应;根据排除法;⑤放在句首;⑤与“春意盎然”呼应,②应接在⑤后;⑥与②是转折关系,⑥排在②后;③与④是让步关系,③排在④前。

15.我们(母校)诚挚地邀请您于2016年5月4日上午9时来学校礼堂作关于“立志与成才”的专题讲座。

16.参考答案:

粽叶如玉,糯米如雪,小院飘满清香。

几片粽叶在奶奶手心还没舞尽兴,便变成一个老老实实的粽子。

我捧着粽子使劲地闻。

奶奶笑着说:

“好孙子,煮熟的粽子才叫香呢!

”(语句通顺,使用第一人称,重点描写“粽香”得2分;正确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得4分;每超过5个字扣1分)

17.立意提示:

  最佳立意: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青花瓷—历史与情感的容器

一等文:

54分左右浮动。

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

二等文:

48分左右浮动。

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

三等文:

42分左右。

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

36分以下。

其中言辞偏激者,1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

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附:

译文参考

董公名晋,字混成。

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出使回纥,诏令董公兼任侍御史,先帝赐他紫金鱼袋,做李涵的判官。

回纥的人来说:

“大唐收复疆土,得到回纥大力帮助。

答应与我们做生意,(我们的)马匹已经给大唐,但给我们的钱财不足,我们向大唐使者索取这些钱财。

”李涵害怕不敢回答,看着董公。

董公对来人说:

“我们收复疆土,你们确实出了力。

我们不是没有马匹,但还是与你们做生意,作为(给你们的)赏赐不已经多吗?

你们的马匹每年到来,我们按皮毛计算数目付给钱财。

(马匹数目与你们上报数目不符),边吏请求朝廷质问你们,天子考虑你们有功劳,所以下诏禁止侵犯回纥。

大唐与你们结交,因而各个少数名族害怕你们,没有人敢与你们对抗。

你们的父老乡亲能够安宁地生活并饲养很多马匹,不是我们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