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4345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8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知识概要: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党的历史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延安整风 D.党的七大

3.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大 D.党的七大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神是(   )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5.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

A.政治路线 B.群众路线 C.思想路线 D.基本路线

6.提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温家宝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发展与改革

9.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10.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

1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党的建设,怎样搞好党的建设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体制

13.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 B.社会稳定 C.改革开放 D.人民富裕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15.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时间是(   )

A.1989年 B.1992年 C.2000年D.2002年

1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7.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   )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   )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0.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

A.十六大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

2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C.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D.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2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全面 B.和谐 C.协调 D.发展

2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先富带动后富 D.综合平衡稳步发展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科学发展观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发展是硬道理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E.市场经济理论

2.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主要有(   )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经验绝对化   E.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

A.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B.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C.同中国的历史传统相结合       D.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E.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中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建设创新型国家        E.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毛泽东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如何进行阶级斗争的理论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主要有(   )

A.群众路线 B.武装斗争 C.统一战线 D.党的建设 E.独立自主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A.党的建设 B.发扬民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E.独立自主

8.党的群众路线是(   )

A.一切为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

A.新民主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D.政策和策略

E.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10.邓小平理论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使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

A.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B.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C.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

D.大党大国的衰落的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E.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1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E.科学发展观

1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体系

E.新世纪进行党的建设的重要学说

14.“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A.立国之本 B.立党之本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E.强国之路

15.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 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C.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E.本质在坚持依法行政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代表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前进方向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B.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

C.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D.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

E.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18.协调发展,要努力做到(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

19.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

A.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B.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D.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E.我们这一代要少开发资源,尽量留给后代

20.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做到(   )

A.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B.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C.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D.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

E.既要搞好国内经济发展,又要搞好对外开放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

4.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5.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四、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创立的理论体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五、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知识概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

从毛泽东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在不断思考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也借鉴了苏联及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中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重要结论。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这既表明我们致力于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表明我们党坚持和完善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能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对立起来。

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江泽民指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是十六大报告在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重要命题。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要求。

它揭示了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关系,阐明了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中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先进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江泽民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8.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9.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

A.保持政治稳定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D.把发展放到首位

11.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2.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 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3.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

15.共同富裕意味着()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6.下面哪一个不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阐述的重要思想()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7.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质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D.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

18.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A.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B.要以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C.要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D.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19.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

A.信息化B.产业化 C.专利化 D.专业化

2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的首要基础地位()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B.对外开放 C.发展  D.加强党的建设

23.我们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A.无产阶级专政B.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民主集中制原则

24.先进生产力是指()

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2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的

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D.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E.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任务尤其突出、迫切和需要

3.混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混乱和错误观念主要有()

A.单纯的精神崇高B.一大二公C.平均主义

D.普遍贫穷E.共同富裕

4.邓小平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是在()

A.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B.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D.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统一过程中

E.静态和动态的作用过程中

5.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

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

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

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

E.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的问题是()

A.它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它关系到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它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D.它关系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E.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

7.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

统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1998年的4200万人。

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E.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8.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9.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

E.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