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4035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docx

陆逊怎么死的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

陆逊怎么死的?

揭秘历史三国陆逊的死因

篇一:

探析陆逊之死的原因

XX.cn

探析陆逊之死的原因

作者:

丁文乐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年第06期

摘要陆逊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他出将入相,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他的死也令人唏嘘不已。

陆逊之死根本上是由于他江东士族的身份而不为孙吴政权所容,而他个人卓著的功勋以及卓越的胆识和才能更加剧了孙权对他的猜忌,无疑是火上浇油。

而他晚年卷入南鲁党争仅仅是一个导火索。

就算没有南鲁党争,孙权还是会利用其他借口除掉陆逊。

因此,陆逊之死是必然的。

关键词陆逊孙吴三国

中图分类号:

K236.3文献标识码:

A

1南鲁党争与陆逊之死

南鲁党争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孙吴的政治事件,大约始于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发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而分裂。

最终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赐死,孙权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而当时身为丞相的陆逊亦卷入其中。

他站在太子一边,多次上疏陈述庶嫡之分。

“?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

谨叩头流血以闻。

?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最终被孙权多次责怪而逼死。

所以,貌似陆逊之死完全是因为此事,但实则并非如此,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时卷入南鲁党争的群臣在此事中的结局各不相同。

笔者粗略进行了统计。

太子党主要有:

丞相陆逊、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骠骑将军朱据、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等人。

鲁王党主要有:

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等人。

他们在南鲁党争中以及孙权死后的结局各不相同。

陆逊,吴郡吴县人,被逼死。

顾谭,吴郡吴县人,被流放交州。

吾粲,吴郡乌程人,因遭陷害,下狱处死。

朱据,吴郡吴县人,被贬,但未上任就因孙弘伪造诏书赐死。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在陆逊去世后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在孙权弥留之际成为顾命大臣。

滕胤,北海郡剧县人,无事,在孙权弥留之际被召回建业留任太常。

2陆逊江东士族的身份是陆逊之死的根本原因

这要从孙吴的建国道路以及孙吴政权的三股政治势力说起。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手下江夏太守黄祖埋伏所杀。

孙策成为继承人并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率孙坚旧部投奔袁术,之后借兵创业,占据江东。

虽然孙坚、孙策是江东人,

篇二:

陆逊如何破诸葛亮八卦阵,陆逊破八卦阵帮手是谁

让购物,成为职业

陆逊如何破诸葛亮八卦阵,陆逊破八卦阵帮手是谁

陆逊破八卦阵

适逢刘备兵败,仓皇逃跑之际,陆逊领命率兵去追。

行至江边,只见江畔有几堆乱石,看似随意摆放,却暗藏杀气。

陆逊心下思忖,不由生疑,故不敢轻举妄动。

遂派人四下寻访,方从百姓口中得知。

八卦图

此处原为诸葛孔明布阵之地,这些乱石也为当时所遗。

陆逊亲自登山察看,并未见异常,便吩咐手下众人入阵继续追那刘备。

如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你甘心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脚下吗?

过年回家当亲戚朋友问到你工资的时候是否无言以对?

风林购一键分享免费赚钱,在闲暇时分享到自己的QQ,空间,微信,微博就能赚到钱,没错你没有听错,赚钱就是那么简单!

详细信息点击XX搜索风林购,一个让你成为有钱人的机会!

不料方入阵中便飞沙走石,天象有异,前锋士兵死伤不计。

乱石忽然变为石兵石兽擒

让购物,成为职业

杀兵士无数,刀兵火影令在场众人闻之丧胆。

陆逊大惊之下,急忙退兵,然一旦入阵,岂可轻易出去。

正当陆逊手足无措之际,忽有一老丈出现,自称是诸葛孔明的岳丈黄承彦。

老丈自称受诸葛亮托付,来次营救无辜困于阵中的东吴大将。

又怜惜陆逊小有才名,不忍他丧命于此,遂来助他出阵。

陆逊心下大喜,忙下马跪拜,连连称谢。

黄承彦道:

“将军不识此八卦阵,错从死门入阵,老朽来引将军从生门出。

”一入生门则生,一入死门则死。

陆逊又是一番道谢作揖,急忙跟在黄承彦身后,带着一众残兵,按照黄承彦的吩咐步步小心,方才寻到生门方位,逃出生天。

而后只见那老者又从中门入阵,瞬间消失在众人眼前。

经此一役,陆逊更加佩服孔明的手段,便更加坚定了“立足江东为本”的思想。

转而去与曹魏作战,不再追刘备一行了。

陆逊和诸葛亮谁厉害

陆逊和诸葛亮,这两个都是响当当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豪杰。

但是这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呢?

让购物,成为职业

诸葛亮像

陆逊东吴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

他文武双全,品德又高尚。

孙权把他比做成汤国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

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巧夺荆州、夷陵之战、还有最最出色的治国安民的谋略。

诸葛亮典故非常之多,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如果把陆逊和诸葛亮做对比的话,先看谋略,我认为诸葛亮是占上风的,功绩太过明显,陆逊也不是等闲之辈,也有着耀眼才华,但是在诸葛孔明的光芒下还是略显暗淡。

而且毫不吹嘘的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经得知三分天下之势。

其一生所做之事,无一不惊天地,泣鬼神。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唏嘘感叹,憧憬思考。

陆逊火烧夷陵,大败蜀军。

并且乘胜追击刘备溃逃的军队,诸葛亮为了给刘备断后,

让购物,成为职业

设置八卦图困住陆逊,陆逊看到八阵图后惊叹无比,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突破,只能放弃追杀刘备。

所以我觉得,在守城方面,陆逊的确有着自己的一套过人之处,在功绩方面,也是非比寻常,但是孔明和他对比的话还是太过高大。

当然了,历史是见仁见智的,也可以说各有千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少了一个就不叫历史。

黄承彦为什么救陆逊

黄承彦是黄月英的父亲,也就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军师诸葛亮的岳父。

他可谓是神龙见尾不见首,在三国中他的戏份可不多,但是在陆逊火烧连营,趁胜追击刘备军,诸葛亮摆出八卦阵困住陆逊的时候,一向不太有动静的黄承彦却将陆逊带出了八卦阵,救了陆逊一命,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承彦像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当时的天下大势,虽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但三国的战力又不一样,蜀国自关羽失了荆州,刘备报仇不成反被陆逊所破之后,不仅兵力折损大半,经济也受到了影响,蜀国的兵力实在是不足以抵抗其他任意两国。

而魏国强盛,能在任何一个国家不

让购物,成为职业

参战的情况下攻破另外一个国家,也就是说,蜀国和吴国不联盟的情况下,终将被魏国各个击破。

所以陆逊不能死,陆逊一死,蜀吴联盟不成,而吴国也没有大将再抵抗魏国。

所以黄承彦救下陆逊实则是为了蜀国的将来。

中国热门网购平台:

风林购。

0元免费开店,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费用,一键分享免费赚钱。

XX搜索:

风林购,让你购物的同时体验到赚钱的乐趣。

其次,当时诸葛亮摆下八卦阵也并不是想要陆逊的性命,他不过是想阻碍陆逊的步伐,好让蜀国军队有一线生机,所以诸葛亮的目的已经达成,黄承彦救了陆逊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一困一救之间,涉及的是浓厚的政治目的。

蜀国需要东吴有大将抵抗魏国的野心,而东吴也需要蜀国在后面支撑,好有喘息的时间,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情况,蜀国和东吴是分不开的,唇亡齿寒,所以陆逊不能死。

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

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

火烧连营图

篇三:

陆逊之死

陆逊是三国时期的重要的人物,对三国的局势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对陆逊的研究并不充分,多是从陆逊为将、为相的角度出发,分析陆逊的军事、政治、法律才能,其实他与与江东政局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陆氏在江东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期,处于家族族长地位的应该是陆逊的从祖陆康。

陆康时任庐江太守,很有政绩,陆逊因为很小就成了孤儿,所以得到了陆康的照顾,这时的陆氏仍然是强盛的。

不过,在东汉末期的军事斗争中,陆康与袁术结怨,袁术派遣孙坚的长子孙策攻打陆康,城破,陆康不久也病逝了。

本来兴旺的陆氏,因此战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而此时的陆逊,在战前已被陆康派潜回了家乡吴郡。

庐江之战发生于公元194年,陆逊此时也不过十多岁,而能够得以为陆康治理门户,可见陆逊的才能是很出众的,亦可以说明回到吴郡的陆康这一支的成员中人才不多。

陆康这一支受庐江之难,损失惨重,但陆氏宗族本是吴郡吴人,根基部分并未被摧毁,是陆氏整个宗族势力仍然强大的原因。

不过,在封建的家族制下,虽然陆康这一支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但无疑仍然是陆氏的领袖。

回到吴郡的陆氏成员中,陆绩与陆逊是同样主要的人物。

陆绩是陆康的少子,在封建家族长下,有着陆氏嫡宗的身份,所以虽然陆绩年幼,却当之无愧地是陆氏宗族的代表者。

而陆逊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并没有大的家庭背景,在家族地位上,是不能和陆绩相提并论的。

在辈分上,陆绩是陆逊的叔父,这两层的关系,导致在陆氏宗族内部,陆绩的地位要远高于陆逊,陆逊只能居于陆绩之下,而这一状况也是被江东人士所认可的。

那时陆绩虽然年纪小,但是能够参与到孙策的会议中,说明了陆氏在江东的地位高,也可说明,陆绩是陆氏的代表人物,而且被孙策所承认。

从陆绩的言语又可知,陆绩是不亲和孙氏的。

由于孙策对庐江的攻打,导致了陆康的死亡,作为陆康少子的陆绩仇恨孙氏是很正常的。

不过,陆氏和孙氏的关系很微妙,二者的结怨只是因为孙策对庐江的攻打,但当时的孙策也是听命于袁术,所以在道理上,二者的仇恨有缓和的空间,刚刚占有江东的孙氏迫切的需要大族的支持,而陆氏宗族谋求发展自然也需要与孙氏联合,孙陆之间有着互相合作的需要,这是孙策请陆绩参加会议的原因。

但是,陆绩对孙氏的仇恨,导致孙陆的联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不可能十分融洽,这对双方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孙权经过对东吴地区初步稳定后,更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是他的目标,在江东大族政治的影响下,如果想加大发展,加强与大族的合作是孙权的必然选择,陆氏作为世代大族,在江东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与陆氏的进一步联合是孙权迫切需要的。

孙权出于使政权逐步江东化的需要,非借重吴会大族特别是吴郡顾、陆不可。

就陆氏而言,在陆绩身上,转圜的余地是不存在的。

所以只有在陆绩之外,另找他人。

而陆逊终于被孙权认识到是合适人选。

但是,孙权要想联合陆逊,表现的不能太过分。

孙权看重陆逊,一是陆逊的才华,二则是陆逊背后的陆氏宗族,其中,宗族的原因会更大一些。

孙权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得到陆氏宗族承认的,得到江东大族认可的陆逊,孙权必须小心谨慎地拉近与陆逊的关系,不破坏陆逊在江东士族中的形象,不给他人以道德指责的借口。

同理,陆逊也知陆氏宗族才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得到陆氏宗族的支持,他才能展现自己,所以此时的陆逊也不能和孙权联系得太过密切。

阻碍在两人间的道德因素,正是时任陆氏宗族领袖的陆绩,陆氏世为大族,家风严谨,陆逊又曾得到陆康的庇护,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陆逊如果与孙权交往过密,在陆氏宗族内部会受到指责,从而得不到陆氏宗族的支持,得不到宗族支持的陆逊对于孙权来讲显然用处不大,因此陆逊不能跨越陆绩,向孙权过分的示好。

陆绩本身对孙氏不满,孙权出于政局稳定的需要,并未对陆绩采取行动,但是出于政权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联合陆氏是孙权必须的选择,而为了联合陆氏,排挤陆绩,令陆逊成为陆氏的代表,是孙权必须要做的。

陆绩是族长,是陆逊的叔父。

陆绩成年以后,成为了经学家,说明陆绩不仅在地位上高过陆逊,在名誉上也要高于陆逊。

在东汉时期,时人对名誉非常重视。

既是陆氏的族长,又是经学的大家,使孙权也不得不忍让陆绩的态度。

但是为了联合陆氏,扫平陆逊发展的道路,

排挤陆绩,已经是孙权必须的策略。

最后,陆绩被孙权找了个借口,“出为郁林太守”。

这样,陆逊成为了陆氏在都内的领袖。

不过即使陆逊成为陆氏的领袖,也不能立即与孙权展开积极的合作,因为没有合适的与孙权积极合作的名分,陆逊不能违背了陆绩的政策。

为此,孙权为了令陆逊能够积极参与到政权建设,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联姻。

孙策死后,史料中可见留下三女一男,一女嫁给了顾氏,一女嫁给了朱氏,还有一女嫁的就是陆逊。

江东顾陆朱张四大族,占了三个,很明显,这是孙权加强与大族关系的政治手段。

体现在陆逊身上尤其突出。

孙策死时为二十六岁,儿女肯定不大,陆逊只与孙策相差八岁,是与孙策同辈的人物,而陆逊却娶了孙策的女儿,年龄上的差距十分明显,所以,其中的联姻政治的意味非常强烈。

这一婚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自然是孙策的女儿长大成人,到了结婚的年龄;其次,陆逊以前的妻子或者去世,或者无子。

《三国志》记载,陆逊“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

陆抗是孙策的外孙,陆延没有记载,可能是也是孙策的外孙,即使不是,由于“早夭”,也可算是陆逊无子的。

只有当陆逊的妻子去世或者无子的条件成立时,陆逊与孙策女的婚事才能是名正言顺,不被诟病。

而从孙权与陆逊行事谨慎上看,当时情形大概是这样的。

孙策女婿的身份,使陆逊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到孙氏政权的建设中,至此,无论陆逊怎样的积极,都不过分。

这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也是陆逊想要看到的。

孙权把陆绩出为郁林太守,其实并不像出虞翻那样狠,并且,孙权给予了陆绩一定的补偿,“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这自然是孙权安抚陆氏宗族的需要,可知陆氏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陆绩既然被贬在外,陆逊就正当地成为陆氏宗族的领袖,孙权的目的达成了。

陆绩出郁林的日期不得而知,但是郁林所在的交州,到建安十五年才归于孙权统治,所以孙权出陆绩当在建安十五年之后。

陆逊娶孙策女的具体时间也不可得知,但在《三国志》的史料安排上,把这件事排在了建安二十一年陆逊讨伐费栈之前,可推测陆逊娶孙策女在建安二十一年前,这与陆绩出为郁林太守的时间有着先后性,二者必然有相互的联系。

很可能是孙权此时有意加强与江东大族的合作,又看好了陆逊这一人才,为了抬高陆逊在宗族中的地位,孙权将陆绩出为外郡,陆逊成为都内陆氏宗族的领袖。

不过这时陆逊要想积极参与孙氏政权建设,依然缺乏道德上的支持。

于是孙权采取了联姻政策,以孙策女许配陆逊,让陆逊以孙氏女婿的身份,参与到孙权的政权建设中,这样孙权与陆逊的联合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推论,孙权将陆绩贬出外郡,其实是场阴谋,否则孙权不会将陆氏宗族领袖陆绩轻易地贬出去,这是为陆逊的发展扫平道路,陆逊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在都内的陆氏宗族的代表。

而孙氏与陆逊的联姻,更是能够加深孙陆两方面的联合的程度,这对孙陆两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

由此也可知,孙权也是非常想加深与陆氏的合作的。

从中可见,虽然此时的江东大族并未得到孙权的重用,但是孙权已经很重视与江东大族的联合了。

联姻政策实现,陆绩被贬至郁林,孙陆的联合进入了一个良好的阶段,孙权的目的达到了。

孙策的另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邵、朱纪,二人事迹并不显,没有因为联姻而得到特别的重用,孙权应该也不会因为联姻而特别重用陆逊。

而陆逊做了三件事,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讨伐山越,稳定了孙吴的形势,更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第二,称赞批评陆逊的淳于式为好官。

第三,在荆州之战中表现优异。

这三件事情,可以说每一件陆逊都表现得很出色,为日后孙权重用陆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在荆州之战后,一件影响东吴的大事发生了——吕蒙病逝。

孙权的哀不仅仅是因为与吕蒙的私交好,更因为吕蒙是孙权的心腹大将,吕蒙一死,对于孙吴的政治军事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谁将继承吕蒙的位置是个重大问题。

陆逊在荆州之战时曾暂时地代理吕蒙的职位,吕蒙也很看好陆逊,但吕蒙死前推荐的人却是朱然。

陆逊和朱然从个人条件和家庭背景说来,都具有替代吕蒙的资格,朱然他兼得淮泗武将家庭和江东丹阳籍贯双重地域背景,但淮泗特

点较为强烈一些,陆逊门户地位比朱然突出,陆逊、朱然先后被推荐,说明孙吴荆州统帅由淮泗人转入江东人手,已是不移的趋势,只是转变是急是缓,还将视形势需要和孙权意向为定,想缓就用朱然,想机就用陆逊”,孙权先用朱然接替了吕蒙。

不过因为孙吴政权江东化的需要,陆逊却是最适合的人选。

陆逊虽然表现很好,又是大族,在多由淮泗人控制的军队里却是没有威望的。

周瑜、鲁肃、吕蒙相继去世,孙权希望再提拔一个能支撑起江东大业的人物,陆逊的表现令孙权将他视为这样的人物,此时孙权所要做的,就是抬高陆逊的地位。

这时,增加陆逊威望的机会来了。

荆州之战后,刘备打着复仇的名义进攻东吴,气势很盛,孙权此时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迎战刘备。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重要一战,由于陆逊的相持政策,战争起初并不激烈。

对于东吴来讲,刘备虽然名声很大,但实力并不雄厚,刘备的前锋不过四万人,陆逊统帅五万人而且是守城一方,优势不言自明,孙权虽然向曹魏称臣,这只能说是孙权的权术,缓和与曹魏的关系,避免两面同时受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