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3726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2.【答案】C【解析】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3.【答案】B【解析】B解析:

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33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

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②,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古文鉴赏大辞典》)

 【注】①胠:

打开。

橐(tuó):

袋子,口袋。

4.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厌:

满足

  B.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廓:

心胸开阔

   C.释秘演诗集序           释:

解说、解释

   D.二人欢然无所间         间:

嫌隙、隔阂

4.【答案】C【解析】C项,“释”与下文“浮屠”同义,指僧人,和尚。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3分)

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②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③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⑤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⑥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5.【答案】B【解析】①说的是石曼卿;③注意该句前有一个“然”字,说明这种行为在当时并不“奇”;⑤是叙述其经历。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序的开头说山林屠贩中必有伏而不出的智谋雄伟非常之士,直到死也无人知道,隐晦地揭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社会问题。

B.石曼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诗也写得十分清爽,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而不能被当世所用。

C.秘演的模样雄壮威武,胸怀阔大,能抛开一切世俗的念头,喜欢作诗来自求欢乐,他的诗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称赞,也深得作者的喜爱。

D.作者以极其简略的笔墨叙述了石曼卿和秘演二人的经历,发出“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的感叹,寄寓着某种惆怅和不平。

6.【答案】B【解析】B项,石曼卿不能被当世所用,并非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

7.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4分)

(2)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3分)

(3)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3分)

7.【答案】

(1)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不满足。

(2)因此,我曾经喜欢和曼卿交游,想通过他来暗暗访求天下出奇的人物。

(3)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合意的事,不得志地回到家乡。

【解析】

(1)赋分点:

“放”、“无所”、“从”及大意。

(2)赋分点:

“因(之)”、“阴”及大意)(3)赋分点:

“之”、“所”字结构、“困”。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

不过我还认为:

国家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

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

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不满足。

因此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被发现的人,或许会在亲的玩乐中得到。

所以常常喜欢跟从曼卿游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

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

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隐身,所以都是奇男子。

然而又都喜欢做诗自我娱乐。

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

当时的贤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家。

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

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

唉!

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么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曼卿的诗清妙绝伦,可他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典雅劲健,真有诗人的意趣。

秘演相貌雄伟杰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气。

然而已经学了佛,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

可是他自己又懒散而不爱惜,已经老了,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

听说东南地区多山水美景,那儿高峰悬崖峭拔险峻,长江波涛汹涌,很是壮观。

便想到那儿去游玩。

这就足以了解他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

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问题。

(8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

竹名,生长在水边。

踯躅:

杜鹃花科,可供欣赏。

8.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8.【答案】“竞”“闲”用的比较传神。

(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

(1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

(1分)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

(1分)

9.“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

(4分)

  9.【答案】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1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1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分)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小题,每题1分,共6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7)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8)雁阵惊寒,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10.【答案】

(1)门衰祚薄

(2)茕茕孑立(3)或植杖而耘耔(4)云无心以出岫(5)既窈窕以寻壑(6)秋水共长天一色(7)潦水尽而寒潭清(8)声断衡阳之浦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婺源归来

周伟苠

   ⑴国庆长假,举家游了趟婺源。

   ⑵从婺源归来,脑海里除了青山、古树、碧水,徽派古村落民居外,总是萦绕着在思口镇延村参观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⑶我们此行婺源,是想远离纷繁的尘世,来到这个万山环抱、古道逶迤、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小憩,获得这方山水的陶冶。

   ⑷踏进婺源,我们已感受到了这方山水的雄美、瑰丽,体会到这里的毓秀山川,碧水蓝天,旖旎风光。

但让我震撼并为之沉重思索的却是那号称“天下最美的乡村之一”的古村落民居和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

   ⑸沿着古石板铺就的街巷,我们走进了延村。

这里完整地保存着余庆堂、崇木堂等清代民居57幢。

   ⑹明清时期,婺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这些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建楼院。

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

   ⑺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

可以想象,当年致富后的婺源商人相互攀比炫耀,使这些建筑从形态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之气。

   ⑻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青砖门面,门楼砖刻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

   ⑼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淳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地里翻出来的红薯。

我妻小吴与同伴小梁看到这么新鲜的红薯忍不住问他可不可以卖,他腼腆地笑着说:

“可以,钱随便给。

”当我摸出10元钱递给他时,他竟有点不知所措,随后,主动卷起裤腿扛起一袋红薯,送到我们停在村口的车上。

从他身上,我们一点也看不出他祖上的辉煌,看不出他的先人曾经的荣耀和儒商的气息。

   ⑽在另一处叫承德堂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主人一家。

女主人躺在一张木椅里,几个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嗑着瓜子。

男主人格外热情,炫耀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祖先留下来的“百寿”木雕。

我们随着他参观,穿过天井,走进黑黑的里屋。

现在这里被用做厨房,杂乱地堆放着锅碗瓢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男主人表情陶醉,打着手电筒如数家珍,指指画画向我们介绍“百寿”的精华——里屋门楣上的木雕,一脸的神圣和满足。

   ⑾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觉得格外沉重。

是的,延村的古建筑是历史的标记,是艺术的结晶,也是婺源人的骄傲。

但曾经的辉煌无法掩饰岁月的沧桑,那建筑、那雕刻都明显地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虽然刻意地修葺,还是显得苍老而又破旧了。

   ⑿婺源人的祖辈们走出大山,打拼出了曾经的辉煌,而衣锦还乡的他们留下了这些精美建筑的同时,物质的富裕和满足又阻碍了婺源后人物质、精神的升华。

   ⒀由此,我甚至想起了国人洋洋自得的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大发明”。

婺源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曾为之自豪的这些东西又何等相像。

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那就等于落后,那就会没出息!

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

   ⒁本来还要去参观另一古村落——埋坑,一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细细密密的秋雨,本来就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又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车辆,让我的心情如这乡间小道一般泥泞和拥堵;二来,我们也不忍再重复在思口镇延村的那一幕,于是终于选择了放弃,驱车回婺源县城。

   ⒂刚上大学的儿子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儿子说,想起延村那两个心安理得沾先贤光的男人,心情也郁郁地凝重。

   ⒃在返苏的途中,儿子喃喃自语:

“走出大山,走出婺源,才有可能超越先人,才会使婺源不至于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2期,有删节)

11.第9、10自然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分)

11.【答案】①赞美村民特有的淳朴;②说明延村居民现在生活的不富裕(或延村先辈辉煌不再);③表现延村后人对先辈辉煌的满足(或延村后人失去进取心);④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分,一点1分。

12.第13自然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

联系上下文,解释“矛盾”的具体含义。

(6分)

12.【答案】作者看到了婺源美好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应当是心情愉快的;但发现婺源人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并联想到国人类似的心理和表现,因此又感到很忧伤。

(意思对即可。

6分,一点2分。

13.文章既叙述,又抒发感受,请围绕这方面梳理出全文思路,分条陈述。

(6分)

13.【答案】①开篇点明文眼——心情不平静;②感受婺源山水的雄美、瑰丽;③参观两处民居,表现主人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④表达自己“格外沉重”和“郁郁而又矛盾着”的心情;⑤借儿子“心情也郁郁地凝重”及“喃喃自语”作结,照应开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分,一点1分。

14.有人说,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

你认为如何?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4.【答案】示例:

⑴不能删。

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儿子的“喃喃自语”,更充分、更直接、更强烈地表达了希望现在的延村居民不能“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本”,突出了“走出大山”、“超越先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文章的立意更显豁。

⑵可以删。

这样是为了让生活画面本身说话,避免将作者思想感情直接说出,使文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已经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企盼,至此结构完整,表意清楚。

(这是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两种答案,只要答一种,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

但要结合表达作用及段落乃至全文的主题来组织文字作答。

第Ⅱ卷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赍发(jī)   盘缠(chán)  玷辱(diàn)胭脂(zhǐ)

B.尴尬(gà)  口呐(nà)    髭须(zī)  朔风(shuò)

C.拾掇(duō) 央浼(měi)  规矩(jǔ)  祈祷(dǎo)

D.妥当(tuǒ) 憎恶(zēng) 滑稽(jī)   吼啸(xiào)

15.【答案】D【解析】A.“胭脂”的“胭脂”读“zhi”B.“口呐”的“呐”读“nè”;C.“规矩”的“矩”应读“ju”。

16.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酒馔伏侍喝彩交头接耳

B.庇佑撮合恶梦哀声叹气

C.严峻虔诚委屈成帮搭伙

D.绊倒分辨报歉 不假思索

16.【答案】C【解析】A.“交头结耳”应为“交头接耳”;B.“哀声叹气”应为“唉声叹气”;D.“报歉”应为“抱歉”。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酸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B.最近爆红的“中国好声音”的确是个好节目,整个策划团队、舞美灯光、流程形式、评委表现都可圈可点。

C.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社会上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首当其冲的便是莫言作品的热销。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17.【答案】B【解析】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赞扬。

形容表现好。

A.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D.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1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10月8日零点,随著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人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C.“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誉,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证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18.【答案】D【解析】A.滥用介词造成充分残缺,删除“使”。

B.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改变”,与“偏见”搭配。

C.句式杂糅,删除“所取得的”。

19.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后的问题做答。

(6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

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

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

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

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

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

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

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

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

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

(写出三点即可)(3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回答。

(3分

19.【答案】

(1)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

(每点1分,其它点成理亦可)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试题能把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服务,具有科技意识、世界视野和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这些精英投身社会后,他们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

这样的试题也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老让学生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唯书,不信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正确的方向。

(言之成理即可,可一点深说,亦可多点并列)

20.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说明什么是“投客”。

(5分)

城市年轻上班族在搭乘地铁时会拿出微型投影机。

他们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