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338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docx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

预防高空坠落与坍塌事故的监理细则

工程概况:

略.

Ⅰ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和监控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

 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几种情况:

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

2、脚手架上坠落;

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4、石棉瓦等轻型局面坠落;

5、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

6、登高过程中坠落;

7、梯子上作业坠落;

8、屋面作业坠落;

9、其它高处作业坠落(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及其它物体上坠落等)。

 

 一、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不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物未达到使用安全标准;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思想和安全技能,违规作业,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身体条件较差;以及高处作业时对异常运动发生灾变不能预见;与高处作业相关的各种物体和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事故发生具体原因有:

1、洞口坠落:

洞口作业不慎身体失去平衡;行动时误落入洞口;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误;洞口没有安全防护;安全防护设施不牢固、损坏,未及时处理;没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2、脚手架上坠落:

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踩空、绊、滑、跌;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身体失去平衡;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站在栏杆上操作;脚手板没铺满或铺设不平稳;没有绑扎防护栏杆或损坏;操作层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

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立足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控,重心超出立足面;脚底打滑或不慎踩空;随着重物坠落;身体不舒服,行动失控;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或在走动时取下;安全带挂钩不牢固或没有牢固的挂钩地方等。

4、屋面檐口坠落:

屋面坡度大于25°,无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不慎,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或被踩断,人随着坠落等。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依据不同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类高处坠落事故具体预防和控制。

1、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

预防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2、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

加强施工计划和各施工单位、各工种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

4、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

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使用外脚步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杆要高出檐口1。

2m,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铺满脚手板;没有使用外脚手架工程施工,应在屋檐下方设安全网。

 5、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控制:

依据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同类别和系列的原因规律。

 

(1)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2)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

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

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下。

(4)要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

(5)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m宽的安全网。

如果高层施工时,首层安全网以上每隔四层还要支一道3m宽的固定安全网。

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1m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

并要保证规格质量,使用安全可靠。

(6)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

(7)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

同时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以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8)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电杆的根部是否腐烂。

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

(9)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另外,还必须做好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如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应做好如下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1、认真检查过道、基坑、楼层洞孔和临边、楼梯、电梯洞口等安全防护措施,应规定专人负责搭设与检查,以保证安全可靠。

2、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督促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班后清理工作以及对作业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

如搭设或拆除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起重机械或其它设施、设备当天未能完成时,应做好局部的收尾,并设置临时安全措施。

4、危险性较大的深基础施工、悬空作业、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脚手架(含支模架)的搭设等作业,须实施重点监控。

5、巡视工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严格质量安全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

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Ⅱ施工坍塌事故的预防和监控

施工坍塌事故在事故中占有相当高的比率,近几年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多为群死群伤事故,损失重大,教训深刻,湘湖地铁坍塌事件就是其中之一,自该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坍塌事故主要集中在:

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

3、基坑(槽)土方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

5、房屋拆除倒塌;

6、其他类型的坍塌倒塌。

一、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造成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多数是由于结构失稳所致。

进一步分析造成结构失稳的因素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

(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具体事件的个性问题:

(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多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荷载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

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

(3)基坑(槽)土方坍塌:

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

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二、坍塌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个条件也是防止坍塌事故物质措施的基本要素,必须设法满足。

在施工前有预见地考虑对事故采取有效预防对策,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加强现场管理。

1、防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1)确保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

2)按技术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技术复杂与30m及以上的高空作业建筑工程、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和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工程的施工方案,均应经专家评审论证。

3)严格掌握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及计量。

4)严格工程检验与试验制度,确保工程结构强度及其安全性能。

5)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绑扎符合质量要求。

混凝土养护及时;按设计要求掌握拆模时间;

6)钢结构:

钢结构的材质、型号、规格及加工安装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一二级焊缝要经金属探伤仪检测。

7)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各种临建设施搭成后都应组织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经安全主管人签字后方准使用。

8)工地临时工棚及围墙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砌筑并抹灰,严禁用泥土砌筑,砖柱间距不大于5m;房盖严禁搭设在围墙上:

临建设施墙基附近应设排水沟。

9)工地搭设灯塔、水塔、水泥罐等临时设施的结构与基础必须牢固安全。

高度超过5m的塔体应设斜支撑或揽风绳;

10)临建设施在1m范围内不得挖掘沟槽或堆置余土及建筑材料与构件,防止造成临建设施失稳倒塌。

11)发现临建设施不安全的隐患,应及时排除或采取加固措施。

12)对建筑物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面、屋面堆置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材料时。

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板、屋面板底部采取支撑临时加固,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施工中严防损伤建筑构件。

13)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室内不得住人,工地临建设施与施工的建筑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14)防止外力对建筑物产生碰撞、激烈振动和破坏。

15)对旧建筑物拆除时。

应制定拆除的安全措施方案,指派专业队伍拆除,严禁采取掏空、推倒的拆除方法。

2、防高、大型模板支架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含滑模)坍塌:

1)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

编制模板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并切实执行;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计算资料。

应组织专家评审。

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2)对高、大型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书进行验算,主要内容为:

支架的静载与动载承载力计算;模板底板与方木衬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支托梁(大、小横杆)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顶撑钢管的强度计算;扣件抗滑移力计算;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3)按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搭设模板支架,材质、规格、立杆顶撑、支座、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的间距、竖向与水平剪刀撑的搭设及扣件数量设置和脱模剂涂刷、支模工艺等均应符合设计方案与质量安全规范要求,确保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模板支架检查验收合格.才准浇筑混凝土。

4)模板支撑宜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架应采用加强型支撑系统,确保其强度及刚度,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平整夯实,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含大梁起拱)的沉降量。

支撑立柱接头应正确,根部应加设垫板。

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结,形成整体。

5)制作滑模的材料、构配件、千斤顶等设备应有合格证,操作平台各部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滑升模板时统一指挥。

操作平台应限制施工荷载,严格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不低于0.2MPa;滑升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模板支架上不得直接承受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附加冲击振动力或塔吊卸料斗的冲击力,对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7)在模板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先浇筑柱、梁、楼板(屋面板),后浇筑挑梁及檐板,防止出现偏心荷载而使支架失稳。

8)严格控制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做到均匀分布,并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但当出现因超载、偏心荷载、外力冲击振动等因素而使模板支架失稳、倾斜、下沉等险情时,应紧急撤出作业区全部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身安全,然后采取妥善排除措施。

3、防脚手架坍塌:

1)搭设多层及高层建筑使用的脚手架,均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高度在50m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应对构造设计与计算(承载力、强度、稳定性等计算)进行验算复核。

2)搭、拆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3)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扣件及定型构配件,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4)脚手架结构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搭设。

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与建筑物进行拉结,保持架体的允许垂直度及其整体稳定性;并按规定绑设防护栏杆、立网、兜网等防护设施,架板铺设严密,不准有探头板及空隙板。

5)脚手架搭设应分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施工期间还应定期与不定期(特别是在大风、雨雪后)组织进行检查。

严格建立脚手架使用管理制度。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成初验合格后要经专门检测部门检验,发给使用证才准使用。

7)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和防坠落、防外倾及同步预警监控等安全装置,其型钢构造的垂直支承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框架必须采取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得采用扣件与钢管连接。

升降架体时要统一指挥,加强巡视,严防挂撞、阻力、冲击、架体倾斜晃动。

如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机排查。

8)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宜双排搭设。

立杆接头断面错开一个步距,根部置于长垫板上或支座上。

按规定绑扫地杆。

支撑立杆的地面应平整夯实,防止因地基下沉立杆出现悬空现象。

9)悬挑式脚手架的底层部位的挑梁应使用型钢,用强度满足要求的埋置卡环将挑梁牢固固定支设于梁面或楼板上,并根据搭设架体高度,按设计要求使用斜拉钢丝绳作部分卸荷装置。

10)吊篮脚手架应使用定型框架式吊篮架,吊篮构件应选用型钢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升降吊篮应使用有控制升降制动装置和防倾覆装置的合格提升设备;操作人员均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施工使用的悬挑转料平台应经设计计算。

平台不得附着于脚手架上使架体受力。

必须独立设置:

平台两侧的吊挂斜拉钢丝绳应与建筑物拉结受力;平台荷载应严格限量。

12)一切起重设备和混凝土输送泵管在使用中与脚手架要采取有效隔离和防振措施,以防脚手架受到振动、冲击而失稳。

13)拆除脚手架应制定和交待安全措施,不得先将连墙杆拆除,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拆脚手架场所应设置警戒区。

4、防基坑(槽)土方坍塌:

1)深基础施工挖、填土方,应对深基坑(槽)安全边坡、土壁支护、高切坡、桩基及地下暗挖工程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

土壁支护要进行支护计算,并交底执行;挖、填土方要按照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2)根据地基挖掘深度与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分别按规定采取留置安全边坡、加设固壁支撑、挡土墙、设置土钉或锚杆支护等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挖掘负坡度土壁的违章作业行为。

3)土方开挖前要在确认地下管线、人防结构等地下物及废井、坑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

制定防护措施。

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

土方开挖时,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派专人密切观测,并做出记录。

4)如遇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础底面或地表水使土壁渗水情况,应采取降水、排水措施;如遇流沙土质应采取压、堵、挡等特殊安全措施;拆除固壁支撑时应按回填土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

并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破坏。

5)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土方时,应有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商定施工技术方案与排水方案。

在深基坑(槽)和基础桩施工及在基础内进行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指挥。

6)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土、堆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堆放数量不大的建筑材料距土壁应不小于1.5m。

挖出的余土应堆放在距土壁lm以外,高度不超过lm。

7)距基坑(槽)3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或重物、重型设备存放:

如附近有建筑物(含围墙等临建设施),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8)雨季施工,在基坑(槽)周围应采取堵水、排水措施,基坑内泡水,应使用潜水泵抽水排除;冬季挖土、填土。

基础表面应进行覆盖保温。

解冻期应检查土壁有无因化冻而失去粘聚力的塌方险情。

9)如附近有使用打桩机或运输车辆通行以及爆破等产生的振动力。

应采取土壁加固安全措施。

10)在施工作业中,应经常对基坑(槽)土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发现土壁裂缝、剥落、位移、渗漏、土壁支护和临近建(构)筑物有失稳等险情。

应及时撤出基坑(槽)内危险地带的作业人员,并采取妥善排除措施。

当险情排除后才准继续作业。

三、预防坍塌事故,应做好如下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1.认真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提出修改意见,履行审批与监督实施职责。

2.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根据政府与建设单位的授权。

监督参与工程的有关各方。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4.深入工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严格质量安全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

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发现有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的险情。

要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人员积极研究提出排除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

必要时可由总监下达暂时停工整改令,并同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直至险情排除方可批准复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