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2910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docx

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B.梁启超

C.孙中山D.毛泽东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其中“驱除鞑虏”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

3.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D.打击了列强在华的势力

6.下图是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就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这一转变实现的主观原因在于(  )

A.辛亥革命的失败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共产国际的指导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7.孙中山在遗嘱中写道: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反帝反封建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8.毛泽东指出: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9.李大钊先生被誉为“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  )

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

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10.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道“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新的转变”指(  )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11.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

“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

”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2.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13.下图为1938年冀东八路军所佩戴臂章。

当时,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人民战争的路线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4.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

“我的思想(马列)……不能当做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

”此时毛泽东的思想著作不包括(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

15.毛泽东指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17.

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右图是陈云同志的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的是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

这场讨论是针对(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18.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

“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

……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

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有一首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民谣反映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崛起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当年“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继1978年后再次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领导人民(  )

A.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B.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

C.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21.“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22.197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笼统地规定了投机倒把罪,月球大使馆CEO李捷即为中国最后一个被认定为投机倒把的人,但其近期内又重新开始销售月球土地,这是因为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清理修改过时法律条文时,把“投机倒把罪”予以删除。

这突出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23.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论及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

材料二 “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

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

所以推求民权的来源,我们可以用时代来分析。

再概括的说一说:

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

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

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均摘自《孙中山选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革命的目的。

(2)材料二中关于人权的来源较材料一有何变化?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人民同皇帝相争”的“民权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

导致孙中山先生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三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方案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有何特点?

实践结果怎样?

27.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使党和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及解析

1.选C 对联中上联是指辛亥革命,下联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由此可知此对联说的是孙中山。

2.选B 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故选B。

3.选B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相类似,故答案为B。

4.选B 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是指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所没有做到的,符合“最具前瞻性”“最为曲高和寡”“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等评价,故选B。

5.选D 结合材料,“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反映了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A、B、C三项说法与材料的“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不符。

6.选B 孙中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能够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是他首先是一位爱国者,为了救国救民、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不断探索。

7.选C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符合C项的观点。

8.选C 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

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9.选C 抓住材料信息“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革命史上的丰碑”。

据此可判断这一评价是基于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的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开辟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故选C。

10.选D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

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选D。

11.选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展土地革命,重视农村工作。

而“不懂得”是指此前国民革命时期的斗争状况,A项符合要求。

12.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该诗喻指长征途中的重大转折,应是遵义会议。

13.选C 把握关键信息“土八路”,据此可以判断,体现的是人民战争的理论。

14.选C 《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发表于1949年。

15.选D 注意题干“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6.选C 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57年”。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已经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17.选C 文革结束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口号,其实质就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8.选C 结合材料时间可以判断社论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选A 从材料信息可看出,“过去”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人民公社体制;“现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A。

20.选C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且成功地运用于实践,在1984年底,中英两国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为后来澳门问题的解决和将来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21.选C 确定改革开放方针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不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中共十三大,故B项不正确;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是南方谈话,故C项正确;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而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故D项不正确。

22.选A “投机倒把”一词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七八十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投机倒把行为出现了明显分化,有的成为正常的市场行为,有的则上升至法律规范。

“投机倒把”的最终消失,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选D 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故选D。

24.选B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涉及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故选B。

A、C两项不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25.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历程。

(1)问,据材料一“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概括回答。

(2)问,据材料二信息“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

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及三民主义的实践概括回答。

第(3)问,据材料三信息“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及新三民主义产生的史实回答。

答案:

(1)反对封建专制,保护天赋人权。

(2)变化:

材料一认为人权源于天赋;材料二则认为人权源于斗争。

成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3)看法:

认为西方国家的民权制度是压迫平民的工具。

新方法:

学习苏俄,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

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

26.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进步思想。

(1)问,解读材料中“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含义,并结合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说明。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判断;第二小问从历史教训、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分析。

第(3)问,需解读材料“认清中国的国情”的含义,并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回答。

答案:

(1)政治革命: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革命:

解决民生问题。

(2)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原因:

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3)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结果: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7.解析:

(1)问,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把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中共八大的史实即可。

(2)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可。

第(3)问,把握两大理论的继承发展性即可。

答案:

(1)成就: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

借鉴:

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贡献:

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核心:

实事求是。

目标: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

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