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391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

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

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

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

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

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

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

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

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

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

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

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

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

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

为防止“滥读”而导致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

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

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种种困扰的限制,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认清未来发展。

B.经典阅读又被称为“心灵的探险”和“灵魂的壮游”,它能让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

C.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生有限,对自己、家人

、国家、社会要有使命感。

D.经典阅读因为能帮助人了解自己,所以它致力于对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虽然是最好的导师,但它未必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

B.媒体构建的生活世界,有时只是表象,很难映像真实的世界。

C.人最难自知,但只要了解自己,就能够做到观照自我。

D.经典阅读不同于“浅阅读”,它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因为有了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会被表现得更具真实感。

B.阅读经典可以让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检查自己,并养成反省习惯。

C.“浅阅读”并非全都无用,但沉浸其中的人们收获的只能是外在的物质成功。

D.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总会有一大群读者,但它有可能会导致杰出的头脑离开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也。

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右丞,迁云阳令。

举贤良为昌邑中尉。

昌邑王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吉上疏谏,曰:

“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

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

盖伤之也。

今者大王幸方舆,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

”王贺虽不遵道,然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

久之,昭帝崩,亡嗣,大将军霍光秉政,遣大鸿胪、宗正迎昌邑王。

王既到,即位二十余日以行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

唯吉与郎中令龚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髡为城旦。

起家复为益州刺史,病去官,复征为博士、谏大夫。

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

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

吉上疏言得失,曰:

“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

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

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

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

”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

吉遂谢病归琅邪。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

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

(《汉书·王吉传》,有删改)

4.对下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帝崩,亡嗣嗣:

延续,延长

B.宣帝颇修武帝故事故事:

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C.汉家列侯尚公主尚:

匹配,迎娶

D.上以其言迂阔迂阔:

不合时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B.久之,昭帝崩,亡嗣

项王按剑而跽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宫室车服盛于昭帝D.其指如此

而君幸于赵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昌邑王刘贺喜好游猎,行为没有节制,王吉上书劝谏说古时候为从师学习而奔波的人平常每日行进三十里,为吉事行进也只有五十里,希望刘贺能够有所收敛。

B.刘贺在位仅二十多天便因荒淫无度被废。

封国的大臣们也因未能尽辅弼引导之职,被诛杀。

唯独王吉和郎中令龚遂因忠诚刚直、屡次进谏而得以免死。

C.王吉认为古时衣服车马之所以因拥有者地位高低卑贱而有差异,是因为要表彰贤德之人,区别上下尊卑。

而如今世事混乱,人人皆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私利,这种风气不符合礼义之道。

D.王吉援引虞舜、商汤这两位明君的典故,是想要劝谏君王只有任用皋陶、伊尹这般的贤臣,才能够趋利避害,疏远奸佞之人,使国家昌明。

但是皇上不太看重他,王吉只好称病辞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贺虽不遵道,然

犹知敬礼吉,其后复放从自若。

(5分)

(2)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暮春即事》。

(5分)

9.“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5)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

(6)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菩萨蛮》

(7)《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黑暗社会和权贵不满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了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惜的两句诗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

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

都没有。

花瓶陪伴他度过了整个青壮年时期。

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

退休啦!

”的招呼。

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

书桌一角。

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

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

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

为什么要选择绿色?

完全是下意识驱使。

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

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

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

“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

”却愣在那里,

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

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

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

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

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

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

“你把异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

”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

闺女的声音:

“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

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

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

顺眼点。

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

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

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

后来,不知怎

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

后悔小时

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r扯断。

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

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

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

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

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

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

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

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

“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

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

捣?

”妻子小声回答:

“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

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

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

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

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

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

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

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

妻子说:

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

铺满怕

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

”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

“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

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

“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

”他不做声。

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

“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

”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

“对我而

言,这是无价之宝!

”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

“如果那些对社

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

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

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

都不算。

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

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

程。

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

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

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

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

现人生的价值。

(2)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分)

(3)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

加以分析。

(4分)

(4)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初闻屠呦呦的人,都会为她的名字所吸引。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

而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

1955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1967年,疟疾肆虐越南战场,越方向中国求助。

1967年5月23日,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

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

那一年,屠呦呦39岁。

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

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

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

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

“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

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在发现青蒿素的有效性和温度的关系后,屠呦呦又做了几件事。

“文革”期间,没有办法做新药的临床试验。

为了疟疾病患的福祉,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

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前往海南省,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

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

而采用氯喹(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病人却没有这些临床收益。

积极的临床结果指引着屠呦呦研究组再接再厉。

他们接着分离纯化了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屠呦呦研究组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著名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约瑟夫·戈尔斯坦曾总结,揭示(发现)和创造(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的路径。

屠呦呦研究组在完成科研征程的第一步——发现青蒿素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下一步——创造,即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

青蒿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种能够在疟疾早期阶段扼杀疟原虫的有效药物。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一项特殊历史时期的任务,最终转化成了全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

10月5日下午,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尔波特奖。

“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

”老人皱着眉头。

媒体蜂拥而至。

几经争取后,10月6日上午,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得以进入她家中进行采访——从2011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声名鹊起后,她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采访。

85岁高龄的屠呦呦听力已经不好,每个问题都要重复几遍才能听清。

她准备了一张纸,算是“标准答案”,一上来就拿在手里,对着念了一遍: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

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这份“标准答案”也许恰恰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位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能够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恐怕当年给屠呦呦起名的父亲,也不曾料到这《诗经》中的迎宾之曲真的迎来了一个济世之才,更不会想到那句“食野之蒿”竟成了一个神奇的预言吧。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XX百科、《中国教育报》、中华网等整理)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的奖项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对科学家一生的贡献做总结性表彰,而不仅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

”(摘自《新京报》)

②“他们(屠呦呦和张亭栋)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

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

”(摘自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她因此患上中毒性肝炎。

B.39岁的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却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是因为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

她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也证明了她的勤奋。

C.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是受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启发,而事实证明,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D.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同事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

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

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

E.“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诗句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迎宾之曲,该诗曾经被曹操化用入《短歌行》。

文尾所说的“神奇的预言”是指诗句恰好将“呦呦”的名字与“蒿”联系在了一起。

(2)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展现出她身上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

(3)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处引用《诗经》,有何作用?

(4分)

(4)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提取青蒿素的功劳归属问题有何看法?

请联系文本并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8分)

第Ⅱ卷表达题(7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B.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C.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D.这片荒地经过规划后,一栋栋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次网络班的学员外,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C.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

①         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