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132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docx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37

特岗教师考试试题

1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谈谈应如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1)加大国家财政和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并保持连贯性。

(2)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支出制度;

(3)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

(4)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

(5)引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介入,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2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是否具体阐述视情况而定)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案例分析(15分)

最近,某报社记者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每天早晨,我去送孩子上学,都会看到值周学生站在校门口,看到老师进入,便会举手敬礼,齐声问好,可是老师却视而不见,从未见有回敬还礼的,可如果见到老师不问好,则会被批评、扣分……”

此后,记者走访了该市几所小学,发现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一位对该现象很有感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后,送记者出门时,面对学生的“校长好”,仍然无动于衷!

一位家长感慨地说:

“说到底,学校的老师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高高在上,才不会理会学生的敬礼。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理论,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才能把对学生的热爱落到实处。

答案:

(1)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

(2)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3)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其次要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第三,要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第四,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4试论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答案: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5试论述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期望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2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3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6后进生一般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答案:

(1)后进生具有的心理特征:

不适度的自尊心;自卑心理;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2)班主任应注意的方面:

1关心爱护后进生;

2尊重他们的人格;

3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

7谈谈你对新课改中教师行为转变的认识。

答案: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8、案例分析(15分)

李楠,某中学“宏志班”的一位学生,在她刚15岁时,母亲病故了,她悲痛万分。

这个噩耗同样也震动着老师和“宏志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心。

在老师的指导下,班长在征求意见后,让同学们自己制作白花,中间用一朵大白花,周围用53朵小白花扎成一个花圈,代表全班同学的心意,送给故去的李楠妈妈。

李楠在葬礼的第二天回到教室时,发现课桌里装满了慰问卡片。

看着卡片,李楠热泪盈眶,并下定决心振作起来,坚强快乐地生活。

结合新课改相关知识分析此案例。

答案:

(1)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以人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培养高尚情感和丰富文化知识的人生体验;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能力。

9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答:

(1)终身教育理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2)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长为教学专业人员并且在教学中越来越成熟的转变过程。

也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3)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终身学习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10案例分析(15分)

课与课之间,大家习惯称为“课间”,请看两则课间文化:

(1)跳皮筋念白(语文版)

春姑娘来了,春和景明,春光明媚;夏姐姐来了,骄阳似火,夏日炎炎;秋婆婆来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冬爷爷来了,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2)跳皮筋念白(数学版)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

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此案例。

(1)课间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是为了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学习与发展;

(2)课间文化多由学生自发生成,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间文化作为一项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需要教师的介入,需要学科的渗透,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是课间文化的关注者和现行开发者。

11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

答案

(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以“班”为人员单位;以“课时”为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

(3)其优点在于: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

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

(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

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

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12分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并提出改进方法。

1课堂教学即班级授课制,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以“班”为人员单位;以“课时”为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

4其优点在于: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5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

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

6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实行小班化教学

(2)采取班级内分组教学。

这两种方法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13案例分析题(20分)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解析:

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

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例如,让学生说出“红砖”都有哪些用途,学生可能回答:

盖房子,筑墙,砌台阶,修路,当锤子,当武器,压纸,作画写字,磨红粉当颜料,练功,垫东西,吸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数量越多,说明思维的流畅性越好;能说出不同的用途,说明变通性好;说出的用途是别人没有说出的、新异的、独特的,说明具有独创性。

发散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有助于人消除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等消极影响,顺利地解决创造性问题。

14案例分析题(20分)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管辖班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

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部分学生的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现象。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

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解析]

1.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并倡导“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王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理论”上“教”或通过“考试”就能教会的。

3.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的方式效果更佳。

给王老师的建议:

根据不同的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取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成绩。

15案例分析题(20分)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通过实例分析、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解析]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16案例分析题(20分)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

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

”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

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解析:

运用启发性原则和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太阳蒸发下化为水蒸汽飘浮在风中,有水汽的空气要比沙漠中干燥的空气要和湿润,骆驼的嗅觉相对敏感,在比较中知道水汽的存在,并沿着水汽飘来的方向找到水源。

17案例分析(15分)

我们班的王冰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室友的不满。

晨会课上,我对王冰说:

“王冰,你知道吗?

你们宿舍所有人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罗蒂唱歌还过癮,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全班同学一阵大笑,王冰红着脸站起来说:

“老师,我违反了宿舍管理条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对不起,请同学原谅,今后我一定改正。

结合教师教育技能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答案: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适学生心理、处理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

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

18、案例分析(15分)

在生物课上,老师问:

“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

”学生答:

“因为鸡蛋是生的。

”老师说:

“废话!

鸡蛋是熟的你还不把它给吃了!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分析此案例。

答案:

(1)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感觉和感受;

(2)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3)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答案。

19案例分析

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

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案: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20四案例分析

1宋王安石写过《伤仲永》,说江西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能诗,但后来由于父亲没有能及时教育,使他到了十二三岁时写的诗都不如从前了,到20岁,则泯然众人矣。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分析此案例。

答案:

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成熟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基础

(2)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程度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可能的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方仲永的案例说明

(1)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的。

(2)人的知识,才能,思想,品德,观点,性格都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教育的影响和个人的主观努力而逐渐形成的。

(3)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努力,遗传素质所给予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不能变为现实。

2有两位老师同教“机器”这一概念,一位老师在甲班说,电动机、拖拉机、织布机等都是机器。

另一位教师在乙班说,机器有是那个要素,一是人为的构建组合体,二是构件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对运动,三是能代替人做功或转换力能。

课后检查:

钟表是不是机器?

甲班学生说:

“不知道,老师没讲。

”乙班的学生说:

“钟表不是机器,它不能动。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原理分析这一案例。

3生物课上,老师问:

“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

”学生答,因为鸡蛋是生的。

老师说,废话,鸡蛋是熟的你还不把它吃了!

请用“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原理分析此案例

21作文

以《我的教师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不少于800字2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有逻辑效果4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22论述题(10分)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

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3案例分析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

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答: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合,他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

  小王一味模仿特级教师,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

小王注重了模仿,忽视了自己的教学反思。

24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所谓问题性的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如课堂作业、课外活动等之中。

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一跳,够得着”。

过难、过易的问题均会使人失去兴趣。

(4).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登攀、荣誉感等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之活跃和强烈起来。

(5)善于运用反馈原理,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来自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

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加强,而且又能从中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克服缺点、为争取更好成绩而努力的积极性

(6)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2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26《学记》中有这样两句话:

“君子之教,喻也”;“倒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体会。

解析:

《学记》中这两句话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到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阐释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酌情加分)

27荣获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称号的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

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

曾为了保护“小同学”……—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

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他动情地说:

“朱老师,收下。

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

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这个事例,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全面发展,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朱老师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对所谓的“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特征之二是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朱老师并不单纯看待赵宁的学习成绩,而是发现赵宁的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激发赵宁潜能的发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特点之三是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朱老师以各种方法促进赵宁的主动发展,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了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案例中最后材料说明赵宁的未来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