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0754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精品.docx

海鸥岛旅游策划与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精品

1导言

1.1根据广州市规划局的要求,本设计联合体开展了“海鸥岛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工作。

海鸥岛为珠江主航道和莲花山水道所环绕,地处珠江入海口,面临狮子洋,是一个典型的珠三角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其西距番禺市桥中心城区约10公里,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

海鸥岛是广州南拓轴上主要节点——广州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地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本项工作以低强度开发海鸥岛,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功能为原则,包括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两大部分。

旅游策划立足于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体系,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条件等要素的分析出发,拟定海鸥岛的旅游定位,进行合宜的旅游项目策划,对海鸥岛地区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估算游人容量,并对开发模式,开发时序、融资渠道等进行分析和建议。

城市设计则基于对海鸥岛现状的深入调查,结合旅游策划,明确土地开发目标,对土地使用分区、使用强度及发展模式提出指导性要求。

遵循《广州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纲要》和《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内容,对海鸥岛与城市整体交通的衔接关系进行研究,考虑“行人优先”原则,提倡无污染低能耗交通工具。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尊重现状自然环境景观,确定开敞空间的系统布局,制定地块划分与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还对各主要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分别制定了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导则。

1.3由于海鸥岛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区,除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降低开发建设强度,谨慎地处理人工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

作为毗邻广州新城,珠江三角洲中心区位,珠江水道中的大型岛屿,在可能的情况下,本项城市设计建立了必须投入资源进行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基本思路。

1.4本项城市设计编制在旅游策划基础上,进行了植被生态的专项研究,参考了相关基础资料和技术数据,为获得地区生态增量的设计期望提供了支持。

 

2区域分析及定位

2.1区域生态结构分析

2.1.1珠江三角洲的“翡翠绿心”

海鸥岛位于珠江三角洲城镇连绵带的中央位置,珠江主航道的出海口处,具有显著的生态重要性。

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开发地区已经对珠江出海口形成了合围的态势,海鸥岛作为大都市城镇群落中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岛屿,承载了绿色珠三角的生态期望所在,这一“翡翠绿心”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结构性生态节点。

2.1.2广州的“生态锁扣”

海鸥岛位于广州市主要生态廊道网络的敏感位置。

依托南北向珠江主航道生态廊道,海鸥岛与莲花山绿色山体以及黄阁沙仔岛、小虎岛北部生态保育区一起,勾通北部和中部两条东西向绿色生态主廊道,构成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生态锁扣”。

毗邻喧嚣繁华的广州新城,海鸥岛以全岛三十余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提供了一处休闲放松的生态宝地。

2.2区域交通系统分析

2.2.1便捷的区域交通联系

海鸥岛位于珠三角核心地理区位上,毗邻广州新城,南部有规划的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系三角洲,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系广州,中部有规划的地铁三号线与东莞的城际快轨连接线联系珠江两岸,因此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其交通联系在番禺、广州、珠江三角洲各个层面都有快速方式,并且远期有望通过轨道的大容量客运交通联系三角洲的各处客源地。

2.2.2生态主导的交通方式

海鸥岛毗邻广州新城,二者发展定位有显著区别。

广州新城的定位是构筑国际化、信息化的新兴城市,以高强度、高品质开发为特征,是面向21世纪,适应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国际功能区。

海鸥岛则是强调生态主导的发展定位,成为广州新城隔水相望的绿色休闲岛。

为了实现这种定位,本项城市设计认为不宜将大量的城市性交通引入岛内,原番禺片区发展规划采用的环状路网势必导致较大强度的开发和交通量,不宜采用。

区别于此,规划拟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主干道联系海鸥大桥和珠三环高速公路,而岛内各区采用枝状尽端环路形式,同时取消原规划的岛中部区域主干道,只设置步行景观桥联系对岸,以支持海鸥岛生态主导的发展定位。

2.3区域定位解析

2.3.1基本定位——扩展定位——创新定位

●基本定位——“生态岛”

生态环境是海鸥岛目前最具潜力的发展基础,也是海鸥岛最基本的定位所在。

海鸥岛未来的开发必须遵循低强度开发原则,在保持蕉林、稻田之绿色格调基础上,还必须致力于生态总量的增加。

为此,首先应该保护和强化海鸥岛的生态重要性,拟在海鸥岛东南部规划大规模的生态保育区,营造大面积的生态植被系统,成为全岛生态环境的稳定核,珠三角的“翡翠绿心”。

同时,本项城市设计强调必须由政府投入相当的资源进行生态建设,改造现状环境,塑造优良的植被生态系统,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

●扩展定位——“休闲岛”

毗邻广州新城,南部有规划的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系三角洲,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系广州,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在生态基本定位的基础上,策划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各类项目,有利于树立海鸥岛珠三角“休闲岛”的旅游形象。

依托现有生态和交通优势,拟在海鸥岛上结合现有水乡村落规划社区旅游项目和水上度假设施,并在岛上设置一个展示岭南文化的博览型主题公园,能让广州市民、游客在清新的生态环境中得到愉悦的休闲享受。

●创新定位——“文化岛”

在生态基本定位得到实现,休闲扩展定位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借助广州侨乡重地以及珠江母亲河的文化概念,拟策划建设华人论坛,将海鸥岛“珠三角地理中心”优势发展为“东南亚华人文化中心”。

通过华人论坛弘扬中华文化,凝聚华人精神,开拓华人事业,成为国际性华人社团经济、文化的交流场所,同时挖掘“母亲河”文化内涵,在保持绿色生态基调的前提下,开发会议度假功能,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海鸥岛通过文化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2生态绿心——休闲基地——华人论坛

●生态绿心——珠江三角洲会议、度假、旅游胜地

海鸥岛是珠江三角洲区域核心位置的大型岛屿,地理中心位置优势突出,且对外联系便利,同时由于位于旅游热点番禺境内,毗邻广州新城,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十分有利。

●休闲基地——广州大都市的郊野文化、生态场所

海鸥岛是目前广州城市范围内保持着原生生态的唯一大型岛屿,是城市发展的生态节点。

未来广州新城开发建设展开后,广州新城将与海鸥岛形成“城市”与“郊野”的鲜明景观对比。

同时海鸥岛发展成为郊野休闲基地也将突出展示珠江母亲河的水域生态特色。

海鸥岛将作为广州大都市郊区的一个重要的休闲旅游区,为广州市民及周边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为旅游业奠定人气。

●华人论坛——国际性的华人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南中国大型节庆会议活动举办地、粤港澳知名的文化旅游区

珠三角会议、度假、娱乐旅游区的竞争对手较多。

面对激烈的竞争,海鸥岛必须形成自己的品牌。

规划将海鸥岛发展为粤港澳知名的文化旅游区、南中国大型节庆会议活动举办地、国际性的华人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通过政府运作推动,组织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凭借浓郁而独特的地方文化,快速形成海鸥岛的市场知名度和旅游形象。

3现状资源分析及评价

3.1土地利用现状:

海鸥岛是一个典型的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河口岛,全岛地势平坦,无山丘。

由于地处出海口,地势较低。

海鸥岛的土地利用以农村居住和农业耕种为主,同时辅以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只有少量的工业和仓库用地,因此岛内基本无污染。

海鸥岛是围填而成的河洲,以农业、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耕地、园地、基

本农田保护区、鱼塘占总用地的80.39%。

现状建设用地占11.83%,主要是村民居住用地、村镇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等,总体建设量较小,建设质量较差。

现状水土条件较好,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营造,具备成为休闲郊野公园的良好基础条件。

同时总体土地价值较低,有利于高起点的规划开发建设。

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类别

面积(平方公里)

比例(%)

E水域和其他用地

E2耕地

13.65

37.92

 

88.17

E3园地

3.23

8.97

E24基本农田保护区

9.16

25.44

E1水域

2.80

7.78

E19其它水域(鱼塘)

2.90

8.06

T对外交通用地

0.72

2.00

M工业用地

1.03

2.86

C公共设施用地

0.27

0.75

R居住用地

1.73

4.80

W仓储用地

0.21

0.58

S道路用地

0.30

0.84

合计

36.00

100

3.2土壤现状

土壤主要类型是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

土层深厚,总体肥力水平一般。

地下水位高,深度常在0.5m以内,土壤长期处于潜育还原状态,含盐量较高,质地偏砂质,养分含中等,不利于旱生性地带性植物种类的生长。

3.3旅游资源评价

3.3.1优势因素

海鸥岛的资源优势主要有自然优势、地缘优势和时代优势三方面。

3.3.1.1自然优势

包括原生的农业生态环境,水乡景观、冲积平原地形等,作为位于珠江河道的大型岛屿,海鸥岛具有以下的几大特点:

⑴生态文脉——岛内基本上无工业化干扰,建设量较小,村居、农田、鱼塘脉络分明,肌理细腻,是广州重要的生态区域;

⑵水文脉——位于珠江河道之中,岛内水网纵横,与珠江通过水闸相连;

⑶母亲河文脉——珠江入海口近端,珠江水环绕,可与珠江源遥相呼应,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母亲河的现实表现载体。

3.3.1.2地缘优势

包括自然以及城市区位两方面。

自然方面主要指中国大陆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穿过珠江三角洲地域,珠江河口正是候鸟休憩“加油”之地。

因此,海鸥岛具有吸引鸟类的地缘和生态上的可能性。

同时,沿广东省滨海地带错落有近30个红树林分布区,海鸥岛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可能引入这种特别有利于湿地保护和提高岛内生态价值的植被,以优化全岛的自然条件。

城市区位方面,海鸥岛所在的位置,正是珠三角9个城市的几何中心,华南快速干线、京珠高速、广深高速、虎门大桥等大大便利了海鸥岛的对外联系,距离每一个城市都在两个小时车程之内,为海鸥岛发展旅游业奠定了非常难得的市场基础。

3.3.1.3时代优势

主要指珠三角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大量的民间资金,政府财政也十分雄厚,为海鸥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了资金瓶颈。

同时,旅游业在广州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也将获得新的机遇。

总的来说,原生的自然生态、强劲的区域旅游发展、近距离消费市场腹地支撑是海鸥岛突出的优势条件,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生态文化型旅游产品,将是海鸥岛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

3.3.2劣势因素

3.3.2.1自然资源质量不足

作为一个河流下游入海口的亚热带江心洲,海鸥岛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一些天然的不足:

集中表现在气候的季节性,冬季不是很适合旅游;而且,陆地与水体的交界处不是受游客欢迎的碧水沙滩,而是高高的防洪堤坝和浑浊的江水,滨水空间特色并不明显。

因此,需要花大力气改造沿江景观,或者把旅游吸引力集中在岛内。

3.3.2.2原住区条件的不足

客观地评价,目前海鸥岛的景观观赏价值并不高。

岛内建筑基本没有特色,质量参差不齐,与发展旅游业的要求相比远远不够。

而村落居民总量较大,将来如果进行旅游开发和生态结构的改善性调整,将涉及较大规模的居民搬迁和低质量房屋的拆除。

3.3.2.3周边旅游项目的竞争

根据已有规划,海鸥岛的基本定位是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必然面临周边同类旅游区的竞争,如横沥生态旅游度假农庄、百万葵园、化龙农业大观园等等。

面对旅游者有限的旅游时间,和众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怎样成为整个珠三角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是海鸥岛面临的挑战。

4城市设计结构

4.1概念演绎:

绿叶——水珠

绿叶:

海鸥岛的天然岛形和绿色生态基质犹如一片绿叶,静谧地飘浮在珠江水面之上,承载着“绿色广州、绿色珠三角”的理想。

水珠:

高品质的活动赋予海鸥岛更生动的活力,如同水珠滴落,漾起涟漪,互为浸润渗透。

水珠与绿叶相互映衬,如露珠般晶莹、如翡翠般夺目,海鸥岛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翡翠绿心”。

4.2渗透

海鸥岛以低强度、高生态为发展理念。

建设区主要靠北靠西,尽量依托水系滨水小规模展开,岛的东向南向则为生态地区。

海鸥岛强调绿化和水系的交融渗透,依顺现状岛上东西向的形态肌理,建立起广州新城通过海鸥岛联系珠江水脉的生态渗透体系。

4.3联系

海鸥岛的联系包括简明便捷的外部区域联系和丰富宜人的内部区间联系。

4.3.1外部区域联系

外部区域视觉联系主要指沿莲花山水道建立与广州新城的双向视觉联系,以及沿珠江主航道的景观界面联系。

外部区域交通联系由陆路、轨道和水路构成。

陆路包括南部联系三角洲的珠三环高速公路和北部联系广州的海鸥大桥;

轨道是中部地铁三号线联系珠江两岸以至港澳;

水路包括北往广州、南达香港的游艇线路,拟在岛北与莲花山码头设置组合码头,岛中设置华人论坛码头。

因此海鸥岛具有极好的交通可达性,其交通联系在番禺、广州、珠江三角洲各个层面都有快速方式,并且远期有望通过轨道的大容量客运交通联系三角洲的各处客源地。

4.3.2内部区间联系

内部区间联系由陆路和水路构成。

陆路包括联系各功能分区的区间联系以及各功能分区内的区内联系,由主次道路提供。

水路主要指贯穿全岛南北各区的岛内游船线路,在各功能分区内均设置游览性小型游船线路。

5土地利用规划

5.1人口、用地规模

5.1.1用地规模

通过对海鸥岛现状条件的调研,结合相关的项目策划,参照经验,拟定了海鸥岛开发建设各功能区的空间规模,如下表。

功能区

项目

占地面积(ha)

文化公园区

岭南宗教文化公园

72

粤北区

55

珠三角区

53

粤西区

58

粤东区

64

会议度假区

华人民俗度假村

16

五星级酒店

16

娱乐、餐饮设施

4

论坛会议中心

32

贵宾别墅

18

研发中心

10

娱乐、餐饮设施

4

生态公园

364

水乡休闲区

度假村

16

社区旅游

149+80

旅游服务中心(含酒店、商业、娱乐设施)

112

高级别墅度假区

77

生态区

生态缓冲区

1040

生态保育区

1000

生态公园区

360

合计

3600

5.1.2人口规模

游客规模:

海鸥岛的适宜游客规模应该为1.2-1.8万人次的日流量,取1.5万人。

常住人口规模:

除了在酒店住宿的游客之外,海鸥岛的常住人口还包括现有村里居民和未来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综合分析,预测海鸥岛常住人口规模为8000人以内。

5.1.3住宿设施规模

海鸥岛的住宿设施主要是为会议度假游客服务,另外还有部分社区家庭旅馆为大众旅游者服务。

表8-3海鸥岛重点项目开发经营模式

项目

性质

开发经营方式

华人论坛

经营性

开发公司经营

生态绿岛

公益性

开发公司经营

滨水生态公园

公益性

开发公司经营

基础设施

公益性

开发公司经营

主题公园

经营性

对外招标经营

旅游经营项目(酒店、餐厅)

经营性

对外招标经营

社区旅游

经营性

村集体经营

根据国际会议会展市场的经验,国际级别或者国家级别的会议规模在3000-8000人之间。

海鸥岛华人论坛是主要针对世界华人的区域性国际论坛,其规模以2500-4500人为宜,配套的住宿设施规模以1000-1800个房间为宜。

社区旅游依托岛上村落的家庭旅馆作为大众住宿设施,床位规模控制在250个/村为宜。

5.2功能分区

5.2.1基本原则

海鸥岛发展的最大挑战来自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

本项城市设计期望旅游的发展最终应给海鸥岛带来环境生态的增量,而不是一种破坏,这种规划设计思路的明确,对于解决这一最大挑战来说应该是未雨绸缪。

基于这种规划设计思路,根据海鸥岛现状,在遵循生态优先的基本前提下,结合相关主题定位及旅游项目策划,对海鸥岛进行了下列功能分区。

在总体上把海鸥岛划分成生态优化类和旅游建设类两大类功能区,依托道路体系沿线分布,形成“大分散、小集聚”的组团格局,共形成六个功能区。

对于生态优化类,保护强度从岛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强,分别规划生态公园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保育区。

与此相反,对于旅游建设类,建设强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分别规划文化公园区、会议度假区和水乡休闲区。

5.2.2旅游建设类功能区

会议度假区——该功能区位于东北部岛区,以华人论坛为核心,会议度假为主要功能,服务对象面对亚洲乃至全球华人,开发强度及建设规格为全岛最高,并作为未来海鸥岛旅游活动的中心。

文化公园区——该功能区位于北部岛区,集中布置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旅游项目及设施,体现广东省各地区文化渊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开发强度适中。

水乡休闲区——本区是岛内常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规划考虑在此结合现状村落发展体现乡土生活趣味的社区旅游项目,尽可能保留现状农田及鱼塘,并配置酒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形成与广州新城城市生活形态相对比的独特休闲度假场所,同时拉动村落建设和居民收入。

本区总体开发强度较低。

5.2.3生态优化类功能区

生态保育区——将东南部岛区作为海鸥岛的“生态核”,区划范围内的现有居民和相关建筑设施全部迁出,按照生态保护核心区的标准进行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建设。

利用现有地形和水域种植乔木、灌木等各种植物,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构筑以大型水陆生态体系为特色的大面积生态绿岛(珠江绿心);整个岛区的最终目标是由人工生态系统转变为次生自然生态体系,由“林带——灌木丛——湿地草甸”自然过渡的水生植被构成,远期还有望吸引到华南过冬的水禽类候鸟在此停留栖息,不但起到提升整个海鸥岛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极具观赏性的绿岛湿地候鸟景观也必将成为海鸥岛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之一。

该区域为岛内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公园区——为游览型景观公园,以人工营造的生态园林为主要欣赏景观,以亚热带、热带植物及花卉的展示和教育功能为主。

公园中部修建生态景观桥横跨莲花山水道联系广州新城滨水地带,沿桥布置各种园林生态景观,供游客步行欣赏,力图成为海鸥岛的生态标识。

生态缓冲区——结合现状农田及鱼塘,种植果树,在建设区和生态保育区之间形成缓冲。

 

5.3地块划分及控制指标一览表

 

地块代号

用地性质

面积(ha)

配套设施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限高(m)

建设时序

游客容量

文化娱乐区

WY01

公园用地

71.7

游客码头、餐饮服务

10

0.2

15

中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10000人次/天

WY02

公园用地

55.3

餐饮服务

10

0.2.

15

中期

WY03

公园用地

53.0

餐饮服务

20

0.5

20

近期

WY04

公园用地

58.0

餐饮服务

10

0.2

15

远期

WY05

公园用地

63.6

餐饮服务

10

0.2

15

远期

WY06

生态建设用地

90.5

WY07

生态建设用地

63.6

本区面积合计:

455.7

会议度假区

HD01

生态建设用地

24.1

远期

本区游客容量日常为7000-10000人次/天,会议召开期间为15000人次/天

HD02

休闲度假用地

10.1

社区管理

10

0.2

12

中期

HD03

综合服务用地

51.2

酒店、科研、停车场

20

0.5

35

中期

HD04

会议用地

27.8

停机坪

15

0.3

50

中期

HD05

生态建设用地

11.5

远期

HD06

生态建设用地

75.6

远期

HD07

休闲度假用地

15.1

社区管理

15

0.3

12

远期

HD08

生态建设用地

4.9

远期

HD09

生态建设用地

1.0

远期

HD10

度假别墅用地

28.3

社区管理、网球场、游泳池

10

0.2

12

远期

HD11

生态建设用地

18.2

远期

本区面积合计:

267.8

水乡休闲区

SX01

生态旅游用地

70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0.3

12

近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7000-10000人次/天

SX02

生态旅游用地

78.4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0.3

12

中期

SX03

水上度假用地

111.8

酒店、医院、文化中心、商业中心

15

0.5

35

近期

SX04

水上度假用地

65.5

社区管理

10

0.2

12

中期

SX05

水上度假用地

76.5

社区管理

5

0.1

8

中期

SX06

生态旅游用地

44.3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0.3

12

中期

SX07

生态旅游用地

36.1

社区管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

10

0.3

12

中期

本区面积合计:

482.6

生态保育区

SB01

生态保育用地

582.5

观鸟屋、游客管理

远期

本区为限时限量游客接待

SB02

生态保育用地

94.2

远期

SB03

生态保育用地

184.5

远期

生态公园区

SG01

生态公园用地

49.2

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电瓶车总站

近期

本区游客容量为3000-5000人次/天

SG02

生态公园用地

310.9

近期

生态缓冲区

SH01

生态绿化用地

306.7

污水处理厂

远期

本区不作大量性游客接待

SH02

生态绿化用地

69.8

远期

SH03

生态绿化用地

60.9

远期

SH04

生态绿化用地

116.4

远期

生态区面积合计:

1725.9

6道路交通规划

6.1道路系统规划

6.1.1区域级道路

北部有海鸥大桥联系广州,南部有规划的珠三环高速公路联系三角洲。

6.1.2主要道路

规划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主干道联系海鸥大桥和珠三环高速公路,而岛内各区采用枝状末端环路形式。

断面红线控制80米,红线内两侧各控制28米绿带,中央部分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断面强调生态性,平面线形为弧形且中央绿化带采用变换宽度结合大面积绿化,形成车道。

6.1.3次要道路

次要道路在各区内部起联系功能,断面红线控制16-30米,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

6.1.4支路

支路主要服务各地块或各村落,断面红线控制9米,车行道为双向两车道。

6.1.5景观步行道

区内将大量建设专用步行道和景观小路,可以与车行道路平行,也可以采用更加曲折的路线,结合观光游览活动和休闲空间的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林荫步行系统,达到步易景移的效果。

小路两旁适当进行环境美化,并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使人可以悠闲地漫步其间,欣赏大海和田园美景,同时择地筑房提供餐饮服务和休息的设施,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