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0175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6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5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校:

思源学校

 

备课人:

李河清

 

班级:

八(11)(12)

2012年9月

 

Word完美格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

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

不容乐观。

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

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

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本章的内容虽

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

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

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Word完美格式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

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

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

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

教材内容及备注

节数

备注

时间

1.1

探索勾股定理

(2)

1

9.3

~9.9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

1)

5

1.3

蚂蚁怎样爬最近(

1)

回顾与思考

(1)

第一章测试讲解

(1)

2

9.10

~9.16

2.1数怎么不够用了(

2)

5

教师节

2.2

平方根

(2)

2.3

立方根

(1)

2.4

公园有多宽

(1)

3

9.17

~9.23

2.5用计算机开方

(1)

5

2.6实数

(1)

2.7

回顾与思考

(1)

3.1

生活中的平移(0.5)

3.2

简单的平移作图(

0.5)

3.3

生活中的旋转(0.5)

4

9.24

~9.30

3.4简单的旋转作图(

0.5)

5

3.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0.5)

3.6

简单的图案设计(

0.5)

复习与第三章测试

(2)

5

10.1

~10.7

庆节

国庆节

 

Word完美格式

 

610.8~10.14

 

710.15~10.21

 

810.22~10.28

 

910.29~11.4

 

1011.5~11.11

 

1111.12~11.18

 

1211.19~11.25

 

1311.26~12.2

 

1412.3~12.9

 

1512.10~12.16

 

1612.17~12.23

 

1712.24~12.30

 

1812.31~1.6

 

191.7~1.13

 

201.14~1.120

可编辑版

 

前三章小复习与题目讲解(

1)

4.1

平形四边形的性质(

2)

5

4.2

平形四边形的判别(

2)

4.3

菱形

(1)

4.4

矩形、正方形

(1)

4.5

梯形

(1)

5

4.6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

4.7

中心对称图形

(1)

期中复习

5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5

5.1

确定位置

(1)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

5

5.3

变化的“鱼”

(2)

回顾与反思(

1)

6.1

函数

(1)

6.2

一次函数的图象

(2)

5

6.3

一次函数的图象

(2)

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

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2)

5

回顾与思考、复习与测试

7.1

谁的包裹多

(1)

7.2

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

(2)

5

7.3

鸡兔同笼

(2)

7.4

增收节支

(2)

7.5

里程碑上的数

(1)

5

7.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2)

8.1

平均数

(2)

8.2

中位数与众数

(2)

5

8.3

利用计数器求平均数

(1)

总复习1

5

总复习2

5

总复习3

5

总复习4

5

总复习5及期末考试

5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Word完美格式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探索勾股定理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

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

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p1)教师道白: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

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

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书中的P2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2b2c2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

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

(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回答是肯定的:

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

只的是屏幕的款吗?

那他指什么呢?

 

Word完美格式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解:

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c2

32

42

=25

即:

c=5

辨析:

(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a2b2c2,题目中并为交待C是

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1.11

六、作业

课本P7§1.12、3、4

§1.1探索勾股定理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

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

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

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

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

同学交流。

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

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

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

(1)(a2

b2)

(2)

1

ab

4c2

2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a2

b2

=

1ab4c2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2

a2

2ab

b2

2ab

c2

即a2

b2=c2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

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讲例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

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

 

Word完美格式

 

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

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

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

由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429(千米)

即BC=3千米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36003540(千米/小时)

20

答:

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九、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2b2c2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作业

1、1、课文P11§1.21

、2

2、选用作业。

§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

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⒈如何来判断?

(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Word完美格式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

(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a,b,c,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⒉继续尝试:

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6,8,10;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⒋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

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C

13

C

D

D

12

5

4

A

B

A3

B

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⒉已知?

ABC中BC=41,

AC=40,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最大角.

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13

C

D

12

4

A

3

B

⒋习题1.3

课堂小结: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⒉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1.3.蚂蚁怎样走最近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Word完美格式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

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

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BB

 

AA

出示问题:

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

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

(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

(1)A→A′→B;

(2)A→B′→B;

(3)A→D→B;(4)A—→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

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做一做:

教材14页。

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BC是否与底边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

DAB=90°,∠CBA=90°.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DAB和△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

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Word完美格式

 

出示投影片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

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有一个高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

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

 

1.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

(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是甲、乙的出发点,10∶00时甲到达B点,则AB=2×6=12(千米);乙到达C点,则AC=1×5=5(千米).

 

在Rt△ABC中,BC2=AC2+AB2=52+122=169=132,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

13千米.

2.分析:

从题意可知,没有告诉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