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串讲.docx
《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串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串讲
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串讲)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一)洛克的民主思想
1.提出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曲折,1688年的“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政治妥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2.代表著作:
《政府论》。
3.目的:
捍卫革命成果,为“光荣革命”、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及资本主义新秩序辩护。
4.主要思想
(1)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并把人权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2)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而设立的。
(3)主张实行法治以保护人民的自由权利。
(4)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
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5.意义
(1)作为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洛克的民主思想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产物。
(2)其分权理论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3)洛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得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认同和进一步发扬。
(二)卢梭的民主思想
1.提出背景:
18世纪初,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社会矛盾尖锐;法国启蒙运动兴起。
2.代表著作: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目的:
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启和激发人们摆脱愚昧无知、获得自由解放的思想。
4.主要思想
(1)抨击封建制度: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自由。
为了维护自由和平等,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国家与法治,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2)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描述了建立合理国家制度的方案,深刻地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思想;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追求平等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经济上的平等。
5.历史影响
(1)卢梭的思想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把它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2)卢梭的思想后来不仅转变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鼓舞了亚洲各国的仁人志士。
二、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背景
(1)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产生并不断壮大,他们利用议会进行反封建斗争,所以长期以来议会是反对封建专制的领导中心。
而英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双方矛盾激化。
(2)1629年以后,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但由于苏格兰人民起义需要筹措军费,1640年新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大抗议书》:
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
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内战的爆发。
3.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1)国王挑起内战,议会取得胜利,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
(2)1660年,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
4.结果
(1)《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
(3)代议制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渐进性,议会、内阁、政党等是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一)《独立宣言》
1.提出背景
(1)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它为北美《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
(2)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使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形成了内在动力。
(3)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拉开了北美战争的序幕,英王的残酷和暴虐,使争取独立成为殖民地人民共同的目标。
(4)1776年初,潘恩发表《常识》唤起民族意识,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走向战争。
(5)在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北美组成的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
(6)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2.目的: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3.内容
(1)第一部分:
阐述宣言的目的。
(2)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了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的思想,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阐述新国家的基本原则。
(3)第三部分:
历数英国压制北美的罪状。
(4)第四部分:
庄严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
4.民主思想:
平等与天赋人权(自然权利)、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利等。
5.评价
(1)意义
①《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②反映了北美人民独立的愿望和要求,成为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
③强化了美国人民的法治观念,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蓝本。
⑤对亚洲、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有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
删去了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拥有,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及妇女。
(二)《人权宣言》
1.背景
(1)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独立宣言》)。
(4)路易十六时出现统治危机,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5)1789年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导火线),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后又改称制宪议会。
(6)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7月14日群众攻克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7)1789年制宪会议决定在颁布宪法之前,首先确定基本的政治原则。
不久,它就制定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2.目的: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将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原则固定下来。
3.思想基础: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4.内容:
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
(1)“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3)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
(4)“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
(5)法律为公共意志的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直接或间接参加立法。
没有司法机关的命令,任何人不受逮捕。
(6)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5.体现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天赋人权原则、“自由”和“平等”原则、国家分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原则(无罪推论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7.评价
(1)意义
①它是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它实际上宣告了旧的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③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了巨大作用。
④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及其他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⑤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局限性:
它所规定的平等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上的平等,是用来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新的不平等。
四、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曲折历程
(一)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1.照进巴士底狱的阳光
(1)背景
①法国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旧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使阶级矛盾逐渐白热化。
③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④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⑤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1789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进入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2.违约者的末日
(1)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宪法,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2)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统治舞台。
(3)吉伦特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激进的政策,以适应革命需要。
(4)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处死路易十六。
3.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1793年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迎来了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2)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主要包括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
(3)1794年7月,“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4.影响深远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对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后来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1.拿破仑上台: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从此开始了拿破仑时代。
2.“绞杀”与“继承”
(1)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拿破仑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重振了社会经济,使法国逐渐步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3)《民法典》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定提供了重要蓝本。
3.帝国的末日:
维也纳会议旨在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滑铁卢决战,法军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
(三)曲折的民主之路
1.动荡中的法国
(1)复辟王朝时期大搞“白色恐怖”,坚持大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同这股逆流进行斗争。
(2)“黑色恐怖”:
复辟王朝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为自由和民主而战:
七月革命和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六月起义。
3.围绕政体的角逐
(1)保皇派和共和派的斗争,保皇派企图在法国恢复君主制,共和派主张在法国实行共和制。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
(2)拿破仑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建立在武力和强权基础之上的拿破仑帝国,统治根基不牢,在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联合打击下走向覆灭。
(3)波旁王朝复辟后,推行极端反动政策,使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统治之下,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导致二月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巴黎公社失败后,共和派通过与保皇派的激烈斗争,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2010年课标全国卷)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
第
(1)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前者重点论述自由与法制的关系,认为自由必须是在法制基础上的自由,后者重点论述反对暴政、崇尚自由的思想;第
(2)问,之所以出现上述不同,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相关,孟德斯鸠主要针对法国的专制制度,从材料信息“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可以看出其受美国民主思想影响较大。
答案:
(1)孟德斯鸠:
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托克维尔:
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2.(2009年宁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注意从公民权利范围方面来比较即可。
第
(2)问考查有关公民权利规定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两部文献颁布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
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3.(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
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
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摘编自法国《1793年宪法》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
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国家的政体相关内容。
第
(1)问比较简单,从材料中不难看出两段材料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这是孟德斯鸠的主张;第
(2)问第一小问注意从“国家政体”和“公民权利”两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的评价注意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
(1)原则:
三权分立。
著作:
《论法的精神》。
(2)差异:
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
评价:
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4.(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请完成: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
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建国初的国家政体的变化及影响,解答本题注意《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中的“邦联”和“联邦”的不同表述。
要理解作用的态度是认为“建筑物”的结构是“基本错误”的。
第
(1)问要注意理解作者用词的含义,替换成教材语言加以理解。
第
(2)问要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意义与美国建国初期的形势进行解答。
答案:
(1)“建筑物”:
邦联体制。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
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意义:
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不仅是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选修二的重点之一,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历史、外来干涉、革命过程等因素分析。
(1)历史因素:
法国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主义在法国根深蒂固。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旧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疯狂反扑。
(2)外来干涉:
法国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之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欧洲封建君主国的仇恨和恐慌。
于是他们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致使法国政局动荡不安。
(3)革命方式:
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是欧美早期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突出的,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深刻性。
革命的深刻性使法国大革命的反抗力量特别顽固。
(4)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法国资产阶级分成许多政治派别,他们不同的政治主张也增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度的困难。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
托古改制
①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③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2)梁启超:
从兴民权到“新民”
①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②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
③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①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主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②五权分立学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
(2)内容
①《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
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
②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a.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决议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
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b.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③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性质: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4)意义
①它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②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③它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蓝本,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民主化。
3.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改良和革命的论战: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反动性,不利于人们提高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
(2)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①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②意义:
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的终结。
(3)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①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志士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专制统治。
②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在此影响下爆发了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③“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和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④段祺瑞执政,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重新召开国会,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4.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抗日战争胜利前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①“三三制”民主政策:
团结了广大群众,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普选制度:
a.内容: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各级政权的行政管理。
b.作用:
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①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a.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b.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c.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
②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发表《五四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斗争的胜利
①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通过《共同纲领》。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二、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1)过程
第一阶段(1837~1839年):
1837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起草了《人民宪章》,宪章运动由此开始。
第二阶段(1840~1842年):
1840年宪章派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宪章运动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
第三阶段:
1848年宪章派组织第三次请愿,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
(2)历史意义
①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英国议会改革运动兴起,逐步取消了对选举权的种种限制。
到20世纪初,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英国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
②宪章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③欧洲早期无产阶级在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队伍,日益走向成熟。
2.第一国际: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在第一国际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