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9586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docx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概要

竺竺竺

塑!

竺!

鲨盥竺呈竺型

竺竺

文章编号:

1000—7695(2004)05—0093一03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

邱高会,郭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

目前我固科研活动的主体大致可分为5个层次,即个体层次、团队层次、机构层次、国家层次扣国际层次。

它们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次出现的,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

其中个体层次是其它层次的基础;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是关键层次,因此应加强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的建设。

关键词:

科研活动;主体;层次性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层次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层

次性系统,都是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根据组成要

素、运作机制、功能效果等的不同,我国当前科研系统内

科研活动的主体大致可分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个体层次、团队层次、机构层次、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

其中每个层次都其特点,但各层次又相互联系。

其中,低层次是高层次形成的基础;但高层次并不是低层次的简单

相加,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的有机组合。

因此高层次一般包容并超越低层次,但不能取代和完全否定低层次。

1各层次的发展历程

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其发展的历程可用图l说明。

图l科研活动主体层次发展历程

图1表明,科研活动的主体从个体层次开始,由个人到团队、机构、再到国家和国际层次。

我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活动主体,从事科技研究的学者或工匠处于分散状态,隶属于其它职业,往往是以个体方式凭兴趣和爱好进行自由研究。

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以徐光启为首的一批西方科学的追随者,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

主体,他们都是作为个体主体而存在的(张云霞等2002)。

这时,科学家、工程师个人对科研发展的影响很大,因为,在小科学时代个体层次起主导作用。

1928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一中央研究院,标志着我国科研活动的主体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一国家层次。

但这只能算是国家层次的雏形,因为当时政局混乱,政府管理松散,

不能对全国的科研活动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针对原有科研单位分散,学科

设置不合理等情况,决定在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工

收稿日期:

2004一03—22

业部门或地方的科研机构、以及大学中的科研机构和解放区的科研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院和其它国家级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直属于玫务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关。

1956年,“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国家科委的建

立,使中国科研事业进人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间相互渗透加强,致

使传统的学科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科研活动中整体化、综合化的研究趋势逐渐形成。

这一趋势不仅影响着科研人

员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改变着科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科技的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合作,科学家的个人奋斗已不适应科研活动的要求。

科学家之间需要共同合作、形成有竞争力的团队。

于是就产生了科学共同体,形成了科学家群体,一大批科学技术学会相继成立。

然而学会毕竟是群众性的科学组织,有一定的局限性。

甲困

 

万方数据

94

邱高会等: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科研活动的主体及其功能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复合层

次,各种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相继出现,大学表现为学科

群体优势;科研机构则体现了科学、技术、工程、工艺、产业、市场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科技走向实用的步伐。

后来,随着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和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科研活动在这个层次上又多了很多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如科学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型企业等一系列新

的科研活动主体。

当前,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突出。

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

物质基础、经费和人力的巨大投入,使得大型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

现代科研的重大

课题都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在科学技术的全部领域内处于全面

领先地位,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全部科学技术问题。

因此,当代研究开发的综合化趋势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国际合作研究的需要。

如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

等等。

生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科学家以国家、民族、团队利益为重为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精神就是在团队、国家等高层次的活动过程中,在高层次的影晌下产生的。

2.2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是指同一层次的各组成要素之间

的相干性关系。

正是由于这种相干性,它们才能结合起:

来构成高一级的层次。

同一层次上的各要素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和各不相干的,相反,它们是开放的、相互联系的。

例如,以个体层次而言,科技人员问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联

系,和各种合作,这就是个体层次问的相干性,通过这:

相干性,个体层次就可以构成高一级的层次——团队层次。

同样,各团队层次之间通过相干性又可以构成机构层次,以此类推,最后构成国际层次。

同一层次之间的这种相于性不是单纯的加和性,单纯的加和性关系中不会出现层次结构。

正是由于相干性才会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l+1>2的整体优化效果,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以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才有可能,才有意义,才会出现科研活动主体的高层次。

2各层次的相互关系

3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是关键层次

2.1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是指系统内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科研系统内,作为个体层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组成每个层次的基本要素,且在每一层次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个体层次的特点,可通过每个层次折射出来。

所以个体层次是其它一切层次的基础、核心。

图2各层次的纵向关系

一方面,低层次是高层次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

层次对低层次又具有支配调节性作用。

高层次出现后,低层次及其特点并没有消失,它们活动于高层次系统的整体

中,并且受高层次的限制和影响,从而有了新的约束,其功能、特性会以扬弃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然辩证法概论2001)。

对个体层次来说当团队层次等高层次出现以后,作为低层次的个体层次就在团队以及更高的层次中进行科研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要受团队机制、团队精神,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等的影响,从而其价值观、人

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和科技竞争力,或者说在全球化竞争中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素质,不是由某一个层次单独决定的。

层次不可残缺,层次的残缺会成为整个科研系统的内伤或先天不足,也是任何层次的单一优势都不能弥补的。

从层次角度而言,国家整体的科研能力基本满足木桶原理(容量由最短的部分所决定)及链条原理(强度由最弱的一环所决定)(刘琦岩,2002)。

那为什么说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是关键层次呢?

根据层次等级性原理,高层次为了使低层次能够并人自身,在结构上往往更简单,层次结构由低到高就变得越来越简单。

对一个国家的科研系统来说,国家层次是(实际的)最大的共同体单位,是最高的层次,也就是结构最简单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系统的变量最少,而且多是体制性的慢变量,便于宏观控制、调节。

而且国家层次决定了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以及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研竞争实力。

而团队层次是最小的共同体单位,决定了人与人合作的动力机制,决定着国家层面的科研活动效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是整个国家科研活动主体的两个关键层次。

我国前三十年的科研活动也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代党

和国家领导人作出了开展“两弹一星”国防科研系统工程、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英明决策,这一科研工程的总标

是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防与外交实力、创造经济建设的

和平环境等正确的科技攻关总任务。

加上计划体制的强约

束团队机制,特别是从海外归国的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帅才”和“将才”,他们既能在学科上充当带头人和在团队层次上起到关键作用,又能在国家的层面上进行运筹.他们创造性的运用科研系统工程、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技术和

方法,进行了科学的、高效的组织管理,使我国在较短的

时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攻关目标(刘波等2002)。

可见国家正确的科技

 

万方数据

邱高会等: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

95

攻关方向和目标,以及强有力的团队约束机制,是“两弹

一星”科研系统工程的胜利之本。

正如美国学者指出的,

德国没能研制出原子弹主要是“缺乏总的方向一致的目标,以及各个参与部门之间的协调。

研究任务交付给一些多少

有互相竞争的团体分头进行。

困难显而易见,各干着自己

的本行,没有按特定的计划工作”。

4大力建设关键层次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潮流。

个国家科研系统内的各层次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比如,基

于网络技术,传统意义的团队其地域限制将不再重要:

再者,交流形式、媒体或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也会促进世界范

围内的科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有所变化。

科技产业化将成为新经济发展中显著的经济对象和作业过程。

科技产业化明显具有跨层次性,一个技术项目从概念到实用

化、一个创业团队从小企业再到企业集团,要经历跨层次

的演变,这种演变要经历各种风险。

再如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作用更突出、也更灵活,这样在国家科研系统的国际化层面中,企业与国家的角色都面临重

新定位。

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国家科研活动的关键层次仍然是团队和国家层次,因为新变化只是在形式

上和战略权重方面,而决定科技发展的动力性质和国家生

产力演化方向变量没有本质的改变。

因此目前我们要大力

加强团队层次和国家层次的建设,要大力开发团队层次上的制度资源和人力资源,强化国家科研发展的战略管理。

在团队层次上,国家要力促科研体制的改革开放,认

真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给研发团队、创新团队

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种制度,以及团队合作的机制、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市场体制配置创新资源的各种机制等。

在科研团队内部,

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①要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

构、智力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要求知识结构配套化、智力结构多样化、能级结构塔型化和年龄结构梯队化。

只有一个科研团队内部智力、能级、年龄方面合理搭配,才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最佳效应,才能实现l+1>2的整体优化效果。

②要有和谐的团队关系和为科学献身的创新精神,增强凝聚力,减少不应有的“内耗”。

甫洛夫曾说过:

“在我领导的这个集体里,互助气氛解决一切。

我们都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并且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来推动共同的事业。

在我们这里往往也难

分辨哪是“我的”、哪是“你的”。

这样的做法对我们的事业只有好处”(宝胜,1995)。

而领导者对事业的坚定信念是产生团队凝聚力的关键。

因此③要物色和选拔一个好的

领导者或组织者。

一个好的领导必须具备深厚的业务基础,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相关科学领域有广博的知识,具有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要有战略眼光以及坚强的领导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技巧,能凝练出重大课题并领导团队围绕其开展研究工作,进而取得重大创新科研成果。

在国家层次方面,应结合我国国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时代特点,着眼于国际视野中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全局因素,以多样、动态、弹性化的柔性战略目标体

系替代过去计划体制的刚性目标,加强战略管理,促进科

研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两弹一星”科研系统工程的成功经验和跨国企业集团可以在别国轻易取得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这告诉我们科研活动的战略管理,特别是集成管理非常重要。

因此,要变革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即由经验管理转向理性的集成科研管理,由物本管理转向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2002年全国科研工作会议上指出,把“贯彻科研以人为本”作为今后科技工作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要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

要思想,从科研管理到科研体制改革,都必须转变“见物

不见人”的落后观念,要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放在突出位置。

因此,在新世纪里,我们要大力开发智力资源,充分发挥“知本家”(即知识渊博、富于创新才能、以知识为本的杰出人才)的聪明才智。

只有很好地落实和贯彻这个原则,才能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使我国科技水平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从而顺利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唐建荣.科技主体的成长与中困现代化进程[J].江

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2]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7.

[3]刘琦岩.试论图家科技的层次性[J].tII外科技信息.2002。

(1):

23—25.

[4]刘波,刘德权.科研系统工程的理沦与实践[M].北京:

困大地出版社。

2002.38.

【5]宝胜.试论科研活动t督群体合作的优化【】].tp图科技论坛,

1995,(2):

25—27.

作者简介:

邱高会(1974一).女。

四川泸州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科技与社会。

郭军(1963一),男.副

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责编:

彭统序)

 

万方数据

论我国科研活动主体的层次性

作者:

邱高会,郭军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

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年,卷(期:

2004,24(5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5条

1.宝胜试论科研活动中群体合作的优化1995(022.刘波;刘德权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20023.刘琦岩试论国家科技的层次性2002(01

4.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2001

5.张云霞;唐建荣科技主体的成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期刊论文]-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引证文献(1条

1.罗玲玲科研课题组的层次结构差异与领导创造力[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6(z2

本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