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墩身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身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键入文字]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墩身施工方法及模板总体构造 3
四、模板加工制作及验收 6
五、模板的堆放及保管 7
七、模板安装 7
八、模板拆除 9
九、安全保证措施 10
8、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11
墩身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各桥梁施工图
2、《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TB10424-2003)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6、我单位长期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I标段,标段全长**公里。
特大桥9座,大桥8座,中桥1座。
桥梁共计墩身392个,圆端形实心桥墩342个,圆端空心墩50个。
其中实心墩最高桥墩36.25米,空心墩最高墩55.75米。
墩身坡比型号共9种。
具体详见桥墩型号一览表2-1
桥墩型号一览表
项目
简支梁桥墩
连续梁
空心墩
单桥桥墩总数
桥墩型号种类
26:
1
27:
1
70:
1
80:
1
55:
1
35:
1
0:
1
外35:
1内50:
1
外35:
1内55:
1
外35:
1内70:
1
**特大桥DK10+131.369
9
13
7
29
3
**大桥DK11+633.77
45
1
4
50
2
**大桥DK12+818.16
2
3
5
2
36
36
1
23
53
76
2
23
3
26
2
8
33
41
3
11
10
4
25
2
10
13
23
2
2
2
3
7
3
3
3
2
26
12
46
5
3
3
1
3
3
1
3
3
1
2
2
4
3
11
4
8
8
2
合计
92
62
16
146
8
15
3
2
33
15
392
说明:
本工程共有桥墩392个,其中实心简支梁桥墩324个,空心简支梁桥墩50个,连续梁桥墩18个。
三、墩身施工方法及模板总体构造
为保证桥梁墩身质量要求,桥墩模板均采用定型钢模拼装。
墩高小于12米的实心桥墩一次立模到位,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大于12米的实心墩分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6米。
空心墩身采用翻模施工,模板每3层翻模一次。
每次浇筑4米。
桥墩顶帽模板采用8块平板模拼装,托盘模板由4块圆端模和2块平板模拼装。
接触网基础模板由6块侧模和2块底模拼装。
墩身模板由4块圆弧模和2块平模拼装,空心桥墩均采用钢模,下倒角部分采用木模。
根据墩身设计图纸,由于墩身为变截面墩,墩身坡比型号多,故在设计模板时,调整截面尺寸由4块圆弧模的尺寸变化解决。
墩身模板从上往下以2.0m模数分节。
增加部分0.5m,1.0m及1.5m调整节模板。
实心墩模板构造:
1.材质均为Q235。
2.面板厚度δ=6mm;主背筋(竖筋)采用10#槽钢焊接于面板上;间距300mm;主背架采用20#双拼槽钢焊接于竖筋上。
3、连接螺栓M20*65,对拉杆采用45#圆钢φ25、φ28(斜拉杆)。
具体细部构造见下示意图:
实心墩墩身模板构造图
空心墩墩身模板构造:
1、模板材质均为:
Q235。
2、外模材料说明:
面板t=6mm,背肋[10,连接边框t=16*100,平板桁架][16+][10,圆端抱箍[16,连接板t=14mm等;
3、内模材料说明:
面板t=5mm,筋肋t=6*80;
4、连接螺栓M20*60,M14*50。
对拉杆采用φ25PSB8304级精轧螺纹钢。
具体细部构造见下示意图:
空心墩墩身模板构造图
墩身平板构造图
四、模板加工制作及验收
组合钢模板由专业模板生产公司统一加工,按照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进行验收。
模板出厂前必须进行预拼,按拼装质量要求逐块进行检验,并检查配件数量、位置及紧固情况。
拼装质量要求见表4-1。
拼装质量要求表4-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两块钢模之间的拼接缝
≤2.0
2
相邻钢模板面的高低差
≤3.0
3
拼装模板板面平整度
≤4.0(用2m长的平尺检查
4
拼装模板长宽尺寸
±5.0
5
拼装模板两对角线长度
≤7.0
五、模板的堆放及保管
1、模板到位后,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分类堆放。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2、模板在运输过程中应有棚盖,存放时下放垫木,其上需覆盖防雨。
3、模板周围需做好防水措施,设置排水沟。
六、模板调配
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根据各墩施工进度对所有共用模板进行合理科学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采用如下措施对模板进行总体调配:
1、模板编号:
本桥桥墩模板顶帽、托盘、接触网基础及墩身平模均在模板加工时编号。
墩身圆弧模由于相邻两节变化不大,容易混淆,故采用从上往下顺序编号的方式进行编号。
同层圆弧模分A、B、C、D四块圆弧模。
2、根据每种墩身坡比及墩高明确各墩墩身模板配置。
3、根据墩身模板及桩基承台施工情况配置进行统一协调及调运。
七、模板安装
1、根据墩身模板配置检查模板,是否符合墩身结构尺寸。
2、试拼、整形:
厂制定型钢模进场前应严格对其尺寸、强度、刚度、焊缝质量、光洁度及接缝严密程度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模板设计图纸放样、试拼。
若出现拼装质量问题及其它质量缺陷问题,应责令厂家进行检修,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进场使用。
3、打磨、除锈:
模板拼装前,先用手动磨光机对其进行打磨,将锈斑、余浆等其它污物清除干净。
待拼装、加固后,再次进行打磨、除锈。
4、拼装:
拼装时,按照技术人员所设的界线,以原试拼的次序逐层对位拼接。
在高度小于35m内用吊车吊装,大于35m时以塔吊进行吊装。
安装模板时应从下而上逐节进行,对每节模板应严格检查,认真较正,支承牢固,方可安装上节模板,为防止漏浆、跑浆,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加设3mm厚双面胶。
全部模板拼装完毕后,涂新机油作隔离剂,严禁使用废机油,并避免机油洒落在模板内的钢筋上。
5、支撑、加固:
(1)外模板加固:
为保证砼结构各部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必须支撑、加固。
模板拉杆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拉杆伸出模板肋外10cm,安装时套上PVC管,便于重复利用。
拉杆必须调整到位,螺母必须拧紧。
模板顶根据需要,设置缆风绳,缆风绳两端装设花篮螺栓,在校验模板是方便调节,同时防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不均匀、风荷载和冲击荷载引起的歪扭变形。
空心墩模板平板部分采用内外模板对拉,同时平板及圆端模板外部均设有背架,圆端模板与平板利用背架用φ28精轧螺纹钢斜拉。
(2)接触网基础底模板加固:
对高度相对较高的桥墩采用斜撑方案,模板底模支撑斜撑于墩身模板上,为方钢柱(用2根[10槽钢对焊而成),共支撑两根方钢柱,钢柱顶端与底模模框角钢用8.8级高强螺栓相连,底端支撑于墩模横肋上,并在周围焊上加强板。
6、检查:
全部模板拼装完毕后,由主管工程师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模板布局及施工顺序是否符合施工设计,检查拉杆及连接螺栓的牢固情况,检查模板接缝是否平面顺,若板间错台大于1mm,必须进行返工处理,检查保护层垫块数量及规格是否合格,检查各种预埋件、预埋筋是否符合设计,检查模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检查模板整体标高、轴线偏位及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各项目检查指标见表7-1,待各项指标认定合格,报请监理现场检查。
若检查不合格,检查模内杂物及积水是否清理干净,勒令其进行改进,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表7-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测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不少于5处
3
相邻两板错台
1
尺量不少于5处
4
空心墩壁厚
±3
尺量不少于5处
5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2
测量检查
6
预埋铁件和预留孔位置
5
纵横两向尺量检查
八、模板拆除
拆模时注意留取最上一节不拆除,作为下一循环支模时的支撑。
拆除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一般以砼强度达到2.5MPa为宜,拆除承重模板,应待混凝土能安全承受自身重力及外加施工荷载时,一般情况下,要求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能拆模。
拆模时,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并涂刷防锈油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整齐。
拆下的连接螺栓及拉杆垫片等应及时清理,按种类和型号送至指定地点以便下次使用。
九、安全保证措施
1、事故隐患的控制
⑴对以下存在事故隐患的对象进行控制。
①安全设施。
②管理和施工过程。
③管理和作业行为。
⑵确定处理事故隐患的人员,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⑶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
①停止使用、封存。
②指定专人进行整改,以达到规定要求。
③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④对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⑤对不安全生产的过程重新组织。
2、纠正与预防措施
⑴纠正措施是针对实际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事故和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
目的是防止重复事故或隐患的再次发生。
⑵安全事故的处理
①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
②按规定程序,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③按规定程序调查事故原因。
④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⑶事故隐患的处理
①对存在隐患的设施、设备、防护用品,做好标识和记录,实施查处。
②对系统的、普遍的隐患或后果严重的隐患,查明产生原因。
③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事故隐患或事故的发生。
3、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⑴收集安全记录,历史教训等适当的信息资料。
⑵汇总各类信息,发现并确认潜在的事故隐患和隐患行为。
⑶分析潜在事故隐患的引发原因。
⑷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
4、教育和培训
⑴安全教育和培训覆盖面是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
⑵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类。
⑶未经教育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5、教育培训的重点
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