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782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x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商州区腰市镇初级中学郭亚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目前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正步入一些误区。

通过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实际观测,大部分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的收获比在集体授课中得到的还要少,更是在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的基本做法是:

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三、课题提出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并且每个人都得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还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可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

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改变旧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一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

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对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一个奖励和评价的依据。

学生在小组的环境中必须学会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上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理学理论研究表明: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

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学生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丰富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和帮助。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学校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五、本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六、本课题可能创新之处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农村特色的中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创新之处:

努力构建具有效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施策略。

  

七、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发生转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兴趣、合作意识有所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并发挥实效。

八、研究内容

(1)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调查法:

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与教过程中的个体作透彻的研究。

对实验教师、学生跟踪观察记录,通过个案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依据。

(4)研讨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对比法:

进行实验前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切实做好数据统计。

(6)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深入研究。

(7)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十、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探寻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使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在探究中让学生有所交流,有所争论,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关注,合理构建不同的优化小组,不仅使小组学习具有实效性,更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健康成长。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研究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2月)

1、成立数学课题组,选定课题组成员,组织理论学习,完善课题申报材料并积极申报,同时制定方案。

2、调查分析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际教学情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实验实施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

1、讨论制定《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依照方案进行研讨、修订、强化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形成初步的理论。

3、邀请专家来听课、评课、指导、研讨,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课题研究。

4、选派实验教师带着问题去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开展汇报,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本课题。

5、组织实验教师按照研究的理论模式进行备课、上课,及时反馈交流,督促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实际积极撰写理论文章。

第三阶段:

归纳总结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

1、及时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课题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以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整理课题实施资料,总结归纳完善,为推广运用做好准备。

3、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接受指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第四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

1、课题研究成果由课题组在全校进行推广,成为全校教师的共享资源。

2、教研成果经领导指导验收后,在学校交流并着手后续研究(即新一轮研究)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十三、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是同伴,他们常常会找好朋友一起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才向老师求助,他们往往是三五个人一起找老师。

课余,你会经常看到实验班的几个学生围在一起,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而赤。

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能只限于课堂上那种比较狭小的教学空间中,而应该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都能想到利用与他们的合作进行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的见解,学习优秀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性格内向学生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习困难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有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团队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认识到: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他可以活跃传统教学模式下比较沉闷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完全被动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方面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5、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

同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学生容易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社交技能。

  

6、转换了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或角色互换,既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与责任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有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相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学习、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民主。

  

十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长期追求。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1、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教师科研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怎样解决学生厌学,怎样在小组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进一步整合教材,怎样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等等,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学生合作时教师对学生要有时间限制,不能无休止的合作;教师要深入合作小组,要不定时地参加到每个小组的合作中去;要不定期的讲评优秀合作小组和优秀组员,让各小组在激励中更好的合作;在课堂上不能滥用合作学习,该合作时再合作,即对太难的问题进行合作,否则会造成课堂上的混乱,也浪费时间。

  

2、今后的设想。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我校在各个学科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今后将向纵深发展,将不断探索、发现、实验、研究、完善,选择一些学科或问题作为新的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再次突破、升华。

 参考文献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安徽科技出版社傅永曙2007年12月

3.《合作学习简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中国教育学刊》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

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