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1722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指南.doc

验收文件之三

北京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

结构设计计算指南

(试用)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二○○六年十二月

前言

根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修建区间隧道的地层、地面环境和埋深等实际条件,以及多年的设计施工经验,针对矿山法区间隧道设计检算中有关地层压力、计算模型、计算参数等不统一或不明确状况,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基础上,吸纳“北京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成果,编制了《北京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设计计算指南》,供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设计参考。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罗富荣、朱永全、陈曦、张成满、王占生、宋玉香、贾晓云、李宏建、徐凌等。

编者

2006年12月

目录

1总则 1

2设计计算技术指标 2

3设计计算荷载 4

3.1荷载分类和荷载组合 4

3.2地层压力 5

3.3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 6

3.4地震荷载 7

3.5水压力 7

3.6邻近地面设施及建筑物压力荷载 8

3.7人防荷载 10

3.8其它荷载 10

4初期支护设计计算 10

4.1一般规定 11

4.2初期支护结构检算模型 11

4.3初期支护强度检算方法 13

5二次衬砌设计计算 146

5.1一般规定 16

5.2计算方法 16

5.3衬砌结构温度伸缩缝 19

条文说明 24

1总则 24

2设计计算技术指标 25

3设计计算荷载 25

4初期支护设计计算 30

5二次衬砌设计计算 32

1总则

1.0.1地下铁道区间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根据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0.2结构设计计算应满足施工、运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防水、防火、防迷流、防腐蚀和人民防空的要求。

1.0.3矿山法区间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0.4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等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本指南适用范围:

第四纪地层中的矿山法标准单线区间隧道。

2设计计算技术指标

2.0.1地下铁道区间隧道为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2.0.2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根据《北京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隧道结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或8度。

2.0.3衬砌结构按上级批复的人防抗力标准进行验算。

2.0.4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

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2.0.5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二类环境中二次衬砌结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衬砌结构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

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他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2.0.6矿山法区间隧道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标准应根据环境条件认真分析确定。

一般路面下宜控制在30mm以内,当穿越重要地面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上述数值应按照允许的条件确定。

2.0.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所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2-1采用。

区间隧道内层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渗等级不低于S8,同时应满足其抗冻、抗渗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相关要求。

表2-1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强度种类

符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40

C50

抗压

Ra

12.0

15.5

19.0

22.5

29.5

36.5

弯曲抗压

Rw

15.0

19.4

24.2

28.1

36.9

45.6

抗拉

Rl

1.4

1.7

2.0

2.2

2.7

3.1

2.0.8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按表2-2采用。

混凝土的剪切弹性模量可按表2-2数值乘以0.43采用。

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2。

表2-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GPa)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40

C50

弹性模量Ec

26

28

29.5

31

33.5

35.5

2.0.9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按表2-3采用。

表2-3钢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钢筋种类

屈服强度

(MPa)

抗拉极限

强度(MPa)

抗拉或抗压

计算强度(MPa)

弹性模量

(GPa)

延伸率

(%)

HPB235(Q235)

240

380

260

210

25

HRB335(20MnSi)

340

520

360

200

16

2.0.10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

C20喷射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可采用:

轴心抗压15MPa,弯曲抗压18MPa,抗拉1.3MPa,弹性模量为21GPa(注: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指采用喷射大板切割法,制作成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所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的系数)。

3设计计算荷载

3.1荷载分类和荷载组合

3.1.1隧道结构设计荷载类型及名称应按表3-1采用。

表3-1地下结构荷载分类表

荷载类型

荷载名称

结构自重

地层压力

结构上部和受影响范围内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

水压力及浮力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

设备重量

地基下沉影响

基本可

变荷载

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

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

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

人群荷载

其他可

变荷载

温度变化影响

施工荷载

偶然荷载

地震荷载

人防荷载

注:

(1)设计中要求考虑的其他荷载,可根据其性质分别列入上述三类荷载中;

(2)表中所列荷载未加说明者,可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施工荷载包括:

设备运输及吊装荷载,施工机具及人群荷载,施工堆载,相邻施工的影响等荷载。

3.1.2确定荷载的数值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1.3结构设计时应按结构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工况组合进行计算。

可能出现的荷载组合有基本组合、长期效应组合、抗震偶然组合和人防偶然组合。

荷载组合形式如表3-2所示。

表3-2荷载组合形式

序号

组合

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

偶然荷载

地震荷载

人防荷载

1

基本组合

2

长期效应组合

3

抗震偶然组合

4

人防偶然组合

3.2地层压力

3.2.1竖向均布压力

(3-1)

式中——地层重度,为上覆地层重度加权平均值,;

、——第i层地层重度和厚度。

——隧道上覆地层厚度;

——开挖断面宽度;

D1——竖向土压力保持不变的起始深度,。

其中,;;

;;

——上覆地层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

——第i层地层内摩擦角。

——上覆地层内聚力加权平均值,;

——第i层地层内聚力。

——断面高度。

竖向荷载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如图3-1曲线所示。

3.2.2侧向均布压力

(3-2)

式中——洞顶地层的垂直压力;

——隧道开挖高度内各地层内摩擦角的层厚加权平均值;

其他符号同前。

D

埋深h

竖向荷载

D1

图3-1地层竖向压力计算图式

3.3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

3.3.1竖向压力

在道路下方的地下结构,地面车辆及施工荷载可按20kPa的均布荷载取值,并不计冲击压力的影响。

3.3.2车辆荷载的侧向压力

地面车辆荷载传递到地下结构上的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3-3)

(3-4)

式中——侧压力系数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3.4地震荷载

在衬砌结构横截面和沿结构纵轴方向的抗震设计和抗震稳定性检算中采用地震变形法,即以隧道所在位置的地层位移作为地震对结构作用的输入。

在北京地区隧道结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或8度条件下,地震偶然荷载值(或影响程度)小于按上级批复人防抗力标准的人防偶然荷载。

因此,在计入人防偶然荷载时,可不验算地震偶然荷载。

等代的静地震荷载包括:

结构本身和洞顶上方土柱的水平、垂直惯性力以及主动土压力增量。

水平地震荷载可分为垂直和沿着隧道纵轴两个方向进行计算。

由于地震垂直加速度峰值一般为水平加速度的1/2~2/3,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地震记录,因此对震级较小和对垂直地震振动不敏感的结构,可不考虑垂直地震荷载的作用。

只有在验算结构的抗浮能力时才计及垂直惯性力。

3.5水压力

一般静水压力可使隧道结构内力的轴向力加大,对抗弯性能差的混凝土结构来说,相当于改善了它的受力状态;但高水位时,对侧墙和底板的某些截面的受力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计算静水压力时应分别按可能出现的最高和最低水位考虑。

而验算隧道结构的抗浮能力时,按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考虑。

计算静水压力时,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和土压力分开计算;另一种是将其视为土压力的一部分和土压力一起计算。

偏于安全,对于砂性土、粘土地层(含粉质粘土)采用水土分算。

水土分算时,地下水位以上的土采用天然重度,水位以下的土采用有效重度计算土压力,另外再计算静水压力的作用。

水土合算时,地下水位以上的土与水土分算时相同,水位以下的土采用饱和重度计算土压力,不计算静水压力。

其中土的有效重度为:

(3-5)

H2

H1

λ0γH1

λ0γ′H2

H2

λ0γH1

λ0γH2

(b)水土合算

(a)水土分算

图3-2两种计算静水压力方法

式中,——水的重度,一般。

两种计算静水压力的方法的差异示于图3-2中。

3.6邻近地面设施及建筑物压力荷载

隧道穿越或邻近地面高大建筑物时,应考虑邻近地面建筑物地基应力荷载所引起的附加荷载。

按土力学理论,假定地基为各向同性半无限体,在不同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任一点所引起的附加应力,以布内斯克(Boussinesq)解为基础推导求解。

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任一点N的已有解析解,但公式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常用图表来进行。

边长为a、b的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时,矩形角点下深度Z点(如图3-3(a)所示)的附加应力为:

(3-6)

式中a、b——面积荷载的长和宽;

Z——待求点深度;

p——均布荷载值;

k——矩形面积均布荷载角点下的应力系数,如表3-3所示。

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下,土中任一点N(如图(3-3(b)、(c))所示)的附加应力可用叠加原理求得。

如图3-3(b)所示,为求矩形(a×b)面积荷载中心Z点的,可把矩形面积分成四等分,先由表3-3找四分之一面积角点下的应力系数,则中心点下为。

又如图3-3所示,为求矩形面积外任意点M下的,可按图上虚线过M点分成若干面积,则M点下的可由几个矩形面积角点下的相叠加而成,即

图3-3矩形均布荷载角点下和任一点下的应力

(a)角点下应力;(b)中点下应力;(c)任一点下应力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