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166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附图1: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项目区位分析图

附图2: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项目设计平面图

附图3:

液体菌种生产流程意向图

附图4: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意向图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陕西天宏生物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项目总体目标

到2014年,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食用菌周年高效工厂化种植技术和液体菌种培养与生产技术,建设完成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示范项目,推进以金针菇为重点的珍稀食用菌的高效生产,为发展现代化、设施化、标准化食用菌高效生产模式提供示范样板;通过提供菌种、开展培训、订单农业、龙头引领,在西安、陕西、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进行食用菌产业的综合开发,实现陕西食用菌产业的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和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整体开发,探索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为主导、农民参与合作为主体、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经营的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的典范工程。

1.1.5项目总体布局及规模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建设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

1.1.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21343.8万元,项目投资建设内容包括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万元3900万元,设备的购置及安装需投资14603.8万元,其他(设计规划费和各种建设规划费)185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9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为2014-2015年。

2014年年度主要进行项目选址、征地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年度完成园区道路、绿化、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化生产区的设备安装及调试,项目验收。

项目建设总投资21343.8万元。

在投入和运行机制上采取“政府扶持,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辐射带动”的运作方式。

1.1.7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13300万元;总生产成本7980万元,年税后利润5320万元;投资利润率24.93%;投资回收期4.18年。

1.1.8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栽培食用菌品种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常见的香菇、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等,栽培季节也主要集中在秋、冬季,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更加少,难以做到常年均衡供应。

工厂化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菇类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将改变我国食用菌生产夏季品种单一的局面,并且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副产品,投入少,效益显著。

通过周年产业化生产鲜菇,可满足人们的菜蓝子需求,对增加农民和下岗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地方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资本引入,企业模式,探索一条政府宏观扶持调控,企业投资建设开发,农民参与受益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补充政府支农资金的短缺,寻求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使项目区成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产学研”基地。

通过技术培训、生产观摩、提供菌种、订单农业和龙头引导,在陕西推广应用,实现安徽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升级换代,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设施化和标准化,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材料,探索新模式,采用新工艺,试用新技术,开创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使陕西的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迈进。

(2)生态效益

食用菌的开发是农业物质循环链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废弃物排放有效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食用菌生产主要是利用环境的污染源——农林各种废弃物和工业、生活垃圾(酒糟、醋渣、废纸、废棉、蔬菜垃圾等),净化环境,生产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出,副产品菇根、菇脚可以制药品,菇渣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节约饲料成本,改良土壤,缓解土壤板结和沙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环境特别是土壤的化肥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

日本曾经做过试验,用出过菇的香菇菌渣浸水,作根外喷肥,可使黄瓜和番茄增产15%-20%。

不管是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都离不开食用菌产业。

农作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被人类食用的只有20%~45%,其余55%~80%是不能被人类直接食用的,大约55亿吨,而这一部分仍含有大量的营养和能源;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农作物秸秆和其他废渣,既是浪费又对环境、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而食用菌能产生多种降解酶,特别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化合物有较强的分解能力,能将农业生产的有机残体(秸秆等)资源化,使资源得到反复利用,延长农业系统中的食物链,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食用菌可作为连接环连着资源、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

实践证明,食用菌产业是一项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广阔的农业产业项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持续农业的实质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寻求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最适关系。

利用食用菌与作物的生态互补关系,可望达到农业生物与自然资源的协调统一。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3)《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2号)》(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4)《陕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

(5)《陕西省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6)《都市型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

(7)《陕西天宏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8)《陕西天宏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工程取费标准:

土建部分按2000年版《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统一基价表》执行,取费标准国营二级二类;安装部分按2000年版《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安徽省单位估价表》执行,取费标准国营二级二类。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依据

食用菌富含天然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山中之珍”、“素中之荤”的“健康食品”。

随着人们食品消费需求由优质营养型向安全保健型的转变,食用菌以其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的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量上亿吨。

丰富的农林废料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

中国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食用菌的种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近些来,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一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600多万吨,产值约600亿元,出口创汇约15亿美元。

食用菌是陕西省的特色、优势产业。

陕西省食用菌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出口数量22.51万吨(干、鲜、罐头混计),出口额1.6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5.61%,占全国食用菌出口额的7.92%,名列全国前茅。

全省从事食用菌生产及相关行业的人员逾20万,菇农人均收入超过2500元,食用菌产业正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陕西天宏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看准陕西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拟在西安市工业区投资建设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建成以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为龙头的,以“市场+工厂+基地+订单+农户”为主体经营模式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集食用菌科研开发、中试示范、技术培训、产业孵化、保鲜包装、品牌建设、出口创汇于一体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平台,带动陕西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陕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203.6万吨(鲜重),产值102.67亿元,出口创汇总额近4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10%以上,是农产品出口的主打产品之一。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以粪草生为主的优势食用菌生产区、闽西北以木生菌为主的优势食用菌生产区,以及附属于两大优势食用菌生产区的珍稀种类和药用菌种类生产区。

食用菌生产从分散栽培逐步向集约化、工厂化规模栽培发展,呈现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区域化、专业化格局。

但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少国家级知名品牌,制约着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陕西天宏生物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厂化金针菇项目的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

带动陕西广大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改变目前零星、松散、粗放、随意的栽培方式,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栽培方式转变,实现陕西食用菌产业的抱团发力和可持续发展。

2.2.2项目建设是陕西食用菌产业品种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通过陕西天宏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厂化金针菇项目的建设,发展市场潜力大的珍稀食用菌多元化品种,培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通过龙头带动,使安徽食用菌产业在适度发展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蘑菇等大宗品种的同时,积极发展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珍稀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逐步减少木腐菌的生产规模,扩大草腐菌的生产规模,及时实现全省食用菌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

2.2.3项目建设是实现我国食用菌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需要

荷兰、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用菌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工厂化。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以作坊式、小规模手工生产方式为主,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用菌机械化、工厂化生产,将是必然趋势。

草腐菌的工厂化生产以双孢蘑菇历史最长、技术最为成熟。

1947年,荷兰的Bels等首先使用在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的条件下种植双孢蘑菇,使双孢蘑菇的栽培发展到了工业化生产。

之后,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工业化生产。

发展至今,欧美的双孢蘑菇从菌种制作、培养料发酵、覆土材料制备等已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工业化生产带来了高产、高效,每平方米蘑菇产量达30公斤~35公斤,而且一年可种植6茬。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就成功地建立了木腐菌瓶栽工厂化生产模式,食用菌生产的装瓶、接种、搔菌、挖瓶等操作均采用了机械化手段。

八十年代末,韩国、我国台湾等相继引进了日本食用菌生产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由最初的日产几百公斤发展到日产20多吨,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种类也由金针菇、滑菇发展到了真姬菇、杏鲍菇、姬菇、灰树花、柳松菇等多品种生产。

随着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发达国家食用菌生产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从拌料、堆肥、装袋到发酵、接种、覆土、喷水、采菇及清床等生产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同时,采用空调设备、各种测量仪器以及自动化调节控制温度、湿度、水分、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