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1650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案.doc

地下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目录

第一节 前言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下室结构概况 -1-

三、地下室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第二节 地下室施工总体部署 -2-

一、组织部署:

-2-

二、机械部署:

-3-

三、技术部署:

-3-

四、空间部署:

-3-

五、地下室结构施工段的划分 -3-

六、施工程序 -4-

第三节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

一、主要施工方案 -4-

二、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5-

三、边坡防护监测及基坑降排水措施 -7-

四、基槽土方开挖 -7-

五、砌块胎模、垫层施工 -8-

六、地下室结构施工 -10-

七、模板工程:

-14-

八、混凝土工程:

-17-

九、工程防裂抗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19-

十、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措施 -20-

-22-

地下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前言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中山雍逸廷A地块四期工程;

2.工程地点:

中山雍逸廷A地块;

3.建设单位:

中山雅居乐雍景园房地产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

中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

中山火炬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23269.51m2,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

二、地下室结构概况

1.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2.钢材:

(1)本工程使用Q235级钢、HRB335级钢。

(2)钢筋规格:

Q235级钢:

φ6.5~φ10;

HRB335级钢:

Φ10~Φ25。

(3)焊条:

E43系列用于焊接HRB335及Q235热轧钢筋、Q235钢板及型钢。

3.混凝土

地下一层外侧壁及底板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8,地下室外墙、水池墙在底板上500处设3厚300宽的钢板止水带。

地下室框架柱砼强度等级为C30。

4.后浇带

地下室后浇带将地下室底板分为4块,后浇带用高一级(+C5)的砼浇筑密实,并掺膨胀剂。

三、地下室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我公司经过对设计图纸的详细研究、讨论后,认为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

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施工;

高性能砼的施工及泵送工艺;

消除地下室渗漏水、开裂的质量通病,保证本工程不渗漏、开裂;

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研究,确定了各项工作的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决定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1.以最快的速度安装2台塔吊,解决材料运输问题;

2.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来控制建筑群的放线和塔楼垂直度的精度控制问题;

3.从材料、施工技术和工艺、现场管理上严格把关,确保地下室无渗漏。

4.整个工程的模板体系也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具体的细化模板设计在施工前进行;

5.做好总包管理,解决好地下室多工序、多工种的穿插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地下室结构工期的实现;

第二节地下室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分包单位多,有通风、消防、电梯、弱电等专业分包单位。

施工部署主要围绕工期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施工、施工协调配合(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与专业分包的协调配合)的重点进行部署,组织充足的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本工程的施工满足业主的要求。

一、组织部署:

1.工程的项目管理组织:

以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管理形式来进行本工程的全面施工管理。

2.全部管理人员均由从事过大型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能与业主、设计、质检、监理等单位进行顺利沟通,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利用我公司管理体系完善,反应迅速的优势,边进行桩基检测,边施工地梁、承台土方。

4.总包管理工作作为本合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科学合理安排,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和谐统一。

统一安排各分包的使用场地、人员、机械、安全防护、脚手架等资源,并对分包及业主指定专业分包的质量、进度、工期实施全面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使分包商严格按总包的统一安排进场施工,按时完工退场,保证质量。

5.正确理解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充分为业主着想;确保在质量良好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二、机械部署:

1.根据施工进度及需要,提前组织充足的机械设备进场。

根据本工程特点、建筑物的分布位置,布设2台塔吊,2台塔吊的安装均在进场以后马上进行。

现场采用汽车混凝土泵输送泵。

钢筋加工机具按2套配置(1台切断机1台弯曲机、1台调直机),模板加工机具按2套配置。

2.提前配备充足的周转材料和施工用料。

提前加工各种挑架用卡具、吊具。

三、技术部署:

1.钢筋在现场加工,大直径(≥φ16)钢筋采用水平钢筋闪光对焊或电弧焊,竖向钢筋采用电碴压力焊。

2.所有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泵送。

四、空间部署:

1.地下室施工场地具体布置见地下室施工总平面布置。

五、地下室结构施工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将工程分为多个施工段来组织流水施工,可以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快速地进行。

1.水平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在地下室设有后浇带,地下室结构施工时按后浇带划分为4个水平施工段。

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可以分别进行,我方将组织3个土建作业队,分别承担1区、2区,3、4区,的施工任务。

相当于将1区设置为Ⅰ区,2区设置为Ⅱ区,3、4区组合成III区。

这样可以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快速地进行。

2.竖向施工段划分:

竖向施工段的划分以水平施工缝为界,水平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为:

地下室外墙留置1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为距底板板面及楼板板面上500mm处;

地下室内墙柱留置1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为底板、顶板面处。

如下图所示:

六、施工程序

1.施工程序

地下室按后浇带划分为1、2、3、4个区段,由3个作业队负责各区段的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可以按1段,2段,3、4段各自独立的顺序施工。

施工顺序如下:

测量放线→承台、地梁土方→承台、地梁垫层→砌砖胎模→底板垫层→地梁、承台钢筋绑扎→底板钢筋→底板砼浇筑→负一层地下室墙、柱钢筋→负一层地下室墙、柱模板→负一层地下室梁板模板→负一层地下室梁板钢筋→负一层地下室砼浇筑。

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主要施工方案

1.基坑内采用排水明沟、集水井排水体系。

2.基槽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机械挖土、人工修整。

3.地下室采用按后浇带分区段流水施工。

4.地梁、承台采用砖砌胎模,地下室模板采用木模板散支散拼,木方、钢管支撑体系。

5.钢筋工程采用现场集中制作、现场绑扎,水平大直径钢筋(≥Φ16)采用闪光对焊或双面搭接连接,竖向大钢筋(≥Φ16)采用电碴压力焊连接。

6.结构施工砼采用预拌商品砼泵送浇筑,塔吊协助浇筑梁柱节点区高标号砼。

7.大面积砼浇筑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工艺,砼采用“双掺”技术。

8.地下室外脚手架采用临时双排钢管脚手架,内脚手架、模板支撑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

9.内外墙体、顶板采用木胶合板模板。

主要由塔吊进行垂直运输。

10.施工现场沿建筑物四周设1.2米防护栏杆。

11.采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二、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由5栋11层建筑物楼组成。

由于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测量工作必须与其它施工作业配合好。

为确保整个工程高速、高质量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

1.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控制局部。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测量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选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仪器安平→分段投测→校核。

3.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

(1)测量仪器的选用:

对精度进行估算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以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

全站仪:

GTS—701;水准仪:

AT-G1;激光经纬仪:

DT—110L。

(2)测量人员的配备:

组建以2名测量工程师和2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

考虑到本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后,作业面较多,在施工繁忙时,可一分为二,2人为一组进行测量工作。

4.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地下室施工阶段:

此施工阶段是测量工作中最重要、任务最繁忙的阶段。

可利用全站仪对周边及主要轴线进行测放,将轴线两端延长一定距离,在基坑坡顶定出2点,用以控制该轴线。

如测量精度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可将这些点作为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即本工程的外控制网。

把全站仪架设在基坑上的一控制点上,参照基坑上的另一基准点,这两点可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测量控制网中的基准坐标计算得出坐标值。

通过这两点,在基坑内可引测出任意通视的主轴线上的两点。

5.沉降观测:

(1)原有建筑及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

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

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

监测方法如下:

a.监测点的设置:

沿基坑四周边线均匀设置30个监测点。

监测点做法下图:

(2)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10天观测一次,做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天观测一次。

位移观测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求出位移。

当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或桩顶位移大于30mm且变形不稳定或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此项观测工作包括:

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

因此,可用GTS—701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来进行。

其测量方法是:

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即已知其三维坐标),把全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

三、边坡防护监测及基坑降排水措施

1.边坡防护监测措施:

现场基坑边坡支护已施工完毕,在以后的施工中我方将密切注意边坡的防护及监测,具体措施如下:

(1)在开始施工之前,对整个地下室边坡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有裂缝或坍塌等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修整、加固补牢并记录在案,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重点观察。

(2)在边坡上设立栏杆,并涂刷醒目油漆,悬挂明显标志。

(3)边坡上下均沿基坑边设排水沟,使坡面及基坑内排水畅通,无积水。

(4)对边坡已设定的沉降观测点和位移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每10-15天观测一次,记录下标高及相对位置,看有无变化;测量记录作为施工文件存档,以备查阅。

(5)沿坡边的道路、场地禁止重型车辆经过,禁止堆放重物。

2.降排水措施:

施工现场、基坑内必须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积水侵蚀场地。

我方将在场地内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坡向合理,排水有力。

现场内降排水系统主要由集水井、排水沟、潜水泵等组成。

(1)在基坑边坡顶沿着边坡上沿开挖排水沟,基坑四个角及每个边中间布置集水井。

排水沟每段长约50m,从中间向两端8‰找坡,集水井可参考市政道路雨水口位置布置。

(2)在基坑内设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降排水。

排水沟和集水井的布置按基坑顶布置,坑底积水由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后再用水泵抽到坡顶最后排入市政道路雨水口。

(3)排水沟断面尺寸为300mm×500mm,集水井截面尺寸为500mm×1000mm,深度为1500mm。

排水沟、集水井沟、井壁采用砌块砌筑,沟、井底填100厚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