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907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2.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B.减少数量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

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6.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中,哪一个政权在北方(  )

A.后蜀B.北汉C.南唐D.吴越

7.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D.镇压黄巢起义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10.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  )

A.东京B.长安C.建康D.临安

11.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2.下列五代时期的政权,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后唐②后梁③后晋④后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13.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

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

1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

A.政事堂B.枢密院C.三司D.节度使

15.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

16.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陈桥兵变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杯酒释兵权D.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

17.为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风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宋史本纪﹣﹣赵匡胤》,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

A.宋太祖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

18.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  )

A.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

B.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

C.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

D.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全

19.北宋初年的中央机构中掌管财政的是(  )

A.枢密院B.三司C.中书省D.门下省

20.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势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3.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

都城在哪里?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B.

 

2.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答】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故选A.

 

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答】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这项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不利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

故选D.

 

4.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B.减少数量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

【解答】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故选A.

 

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解答】从题干“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看出姓氏与权位的关系.“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显示了“赵”姓的高贵,权位很高排在统治者的第一位.只有宋朝,北宋政权是赵匡胤建立的,因此“赵”姓排序第一.

故选C.

 

6.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中,哪一个政权在北方(  )

A.后蜀B.北汉C.南唐D.吴越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北方割据太原的是北汉.

故选B.

 

7.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D.镇压黄巢起义

【解答】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镇压黄巢起义.

故选D.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符合题意.

故选D.

 

9.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解答】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10.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  )

A.东京B.长安C.建康D.临安

【解答】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故选A.

 

11.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文化繁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军事力量弱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是胜少败多,所以宋朝的政治并不强大,故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B.

故选B.

 

12.下列五代时期的政权,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后唐②后梁③后晋④后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②后梁①后唐③后晋④后汉这个顺序是正确的.

故选C.

 

13.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

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

【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故选C.

 

1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

A.政事堂B.枢密院C.三司D.节度使

【解答】据所学知,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权力,后来又增设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其中政事堂掌管政务.

故选A.

 

15.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

【解答】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军权削弱武将和地方的实力而重用文官,设置通判,通判权力很大,有监察,决定等大权.

故选B.

 

16.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陈桥兵变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杯酒释兵权D.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

【解答】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借此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C.

 

17.为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风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宋史本纪﹣﹣赵匡胤》,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

A.宋太祖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

【解答】由《宋史本纪﹣﹣赵匡胤》判断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A.

 

18.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  )

A.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

B.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

C.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

D.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全

【解答】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其目的在于牵制宰相对军事和财政的支配权,故C正确.调兵与统兵权指的是三衙和枢密院,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相权的削弱,不是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排除B;管理国家的财政大权是三司,排除D.

故选C.

 

19.北宋初年的中央机构中掌管财政的是(  )

A.枢密院B.三司C.中书省D.门下省

【解答】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参知政事分享行政权,三司分管财权,枢密院分掌军权.

故选B.

 

20.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势力

【解答】由于宋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割据势力,所以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削弱地方节度史的权力,这也是最突出的特点.故削弱地方势力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

故选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解答】

(1)据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可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2)据材料“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宋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答】

(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

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

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

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3.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

都城在哪里?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解答】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因而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以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1)赵匡胤;开封.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3)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