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鲫及养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643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泽鲫及养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彭泽鲫及养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彭泽鲫及养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彭泽鲫及养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彭泽鲫及养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泽鲫及养成.docx

《彭泽鲫及养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泽鲫及养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泽鲫及养成.docx

彭泽鲫及养成

彭泽鲫及养成

彭泽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

彭泽鲫常栖息于湖泊芦苇丛中,体侧具5~7条灰黑色芦苇状的斑纹,因此也称为芦花鲫;它以个体大(已知最大个体重6.5千克)著称,亦称为彭泽大鲫。

为了开发利用其生长快、个体大等优良经济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定向培育(directedbreeding)。

经科技人员连年来的尽力,终于完成了彭泽鲫六代的选育工作。

经选育后的彭泽鲫,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0%以上,比鲫的生长速度快%,其主要经济性状稳固一致,主要数量性状取得改善,已成为我国第一个直接从二倍体野生鲫当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Newbreed),并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养殖体系。

现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推行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泽鲫除具有鲫的大体生物学特性外,尚有许多与鲫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一、外部形态特征

彭泽鲫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条呈青黑色,色素沉着较深,奇鳍颜色较偶鳍更深。

彭泽鲫体型为纺锤型。

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

眼中等大,不必,下颌稍向上斜,从下颌底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的弧形,尾柄高大于眼后头长。

背鳍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相等或稍近吻端。

雄性个体胸鳍较尖长,结尾可达腹鳍基部;雌性个体胸鳍较圆钝,不达腹鳍基部。

腹鳍起点的位置在背鳍起点略前处或二者相对,腹鳍结尾不达肛门,尾鳍中等长,分叉浅。

二、生活习性

彭泽鲫为广温、杂食性的湖泊居住性鱼类,营底栖生活。

喜在底质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

(1)彭泽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

能全年正常摄食和生长。

在酷寒的腊月,80%以上的个体肠内有Ⅰ~Ⅱ级的充塞度,即便在冰封的水体中,彭泽鲫亦能较好地生活,水温达38℃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

其最佳生长水温为25~30℃。

在此温度范围内,彭泽鲫摄食旺盛,生长速度最快。

生长期在长江流域为4~11月,其中8~9月生长速度最快。

(2)彭泽鲫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除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外,对水体的pH、低溶氧等理化因子亦有很强的忍受力。

经养殖推行实验证明,彭泽鲫适宜各类水体养殖,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硕的水体中生长。

三、食性

彭泽鲫食性十分普遍,能随着水体中饵料生物存在的多寡而有所转变,属杂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彭泽鲫既能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物,又能摄食底栖动植物和有机碎屑等。

食物的种类随着其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群的不同而相应有所改变。

彭泽鲫鱼苗出膜后的2~3天内,依托吸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

仔鱼开始主动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小型轮虫类、小型技角类幼体和桡足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体长4.6厘米以上的幼鱼和成鱼,除仍以有机碎屑为主要摄食对象外,还摄食水生的昆虫幼体,附生藻类,和水生维管制植物的嫩叶、嫩芽等。

在人工养殖的水池中,彭泽鲫夏花鱼种能够投喂豆浆、麦麸、饲料粉、饼粕类和人工配合饲料。

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彭泽鲫是终年摄食的鱼类,摄食强度遵循温水性鱼类的摄食规律。

在春、夏、秋三季的摄食强度较大(秋季为最大),冬季随着水温下降其摄食强度也逐渐减弱,但彭泽鲫摄食的临界水温较其他鲤科鱼类要略低,水温11℃以下时,仍可见摄食强度较高(充塞度Ⅲ~Ⅳ级)的个体。

四、生长

彭泽鲫为大型鲫鱼,以生长快、个体大而著称。

常见的个体体重在250克以上,已知最大的两尾彭泽鲫体重别离为4千克和6.5千克。

在自然水域中,彭泽鲫的体长增加和体重增加均为诞生的昔时最快,别离达16.6厘米和127.9克。

而2龄鱼的体重增加仍较快,比上年增加%,4龄鱼还维持着比上年增加%的增加速度。

彭泽鲫经选育后,在水池养殖,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6%。

在一样的条件下,经146天的对比饲养实验,彭泽鲫个体长可达18.42厘米,个体重可达216.2克,较鲫个体长12.2厘米快51%,个体重61.8克快249,84%。

在人工养殖的水体中,彭泽鲫的生长专门大程度上受到鱼种放养的密度、搭配放养品种、饵料丰欠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般情形下,昔时繁衍的彭泽鲫鱼苗,经6个月左右的生长,平均体长可达19厘米以上、体重可达200克左右。

彭泽鲫具有繁衍、养殖容易,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经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推行,证明是一种很有进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五、养成

彭泽鲫成鱼养殖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在成鱼池中主养,也可在其他商品鱼水池中套养,还可在鱼种池中套养。

彭泽鲫与其他鱼类混养,可充分利用水池中的残饵和其他鱼类不能有效利用的饵料生物,达到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取得增产增效的目的。

彭泽鲫能够用昔时繁衍出的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后,直接养成成鱼,亦可利用上年培育出的冬片鱼种或春片鱼种在第二年养殖成商品鱼。

彭泽鲫除可在水池中养殖外,还适应于小型湖泊、水库、稻田、莲田和网箱等多种水体中养殖。

(一)成鱼池主殖

主养彭泽鲫的成鱼池面积以2~3亩为宜。

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若在村前屋后有生活用水的水池中主养彭泽鲫,则效果更佳。

在成鱼池放养鱼种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方式同第二节中产卵池标准),消毒后2~3天再注水60~70厘米。

注水口要用网栅过滤以防野杂鱼入池。

其后每亩施150千克左右有机肥(人畜粪用量可多些,禽粪则用量减少些)作为基肥,以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

然后及时将彭泽鲫鱼种下塘,亩放养2000尾彭泽鲫夏花鱼种(2.5厘米左右)或1500尾彭泽鲫冬片鱼种(~6.5厘米)。

放养时刻宜早不宜迟。

夏花鱼种宜大不宜小。

另外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鱼、鲢和鳙鱼冬片鱼种。

在饲养管理中,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育水质为辅。

精饲料的年投饵量相当于彭泽鲫估计存塘量的倍左右。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

日投喂量按照鱼体生长情形、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按照水质情形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

主养彭泽鲫,在一般管理水平下,每亩水池昔时可获平均体重150克左右的彭泽鲫200千克,另获200千克左右的草鱼和鲢、鳙鱼。

由于优质鱼所占比例较高,其取得纯利润也较其他养殖模式高。

(二)成鱼池套养

彭泽鲫在成鱼池中套养,可采用与草鱼、青鱼、鲢、鳙、编、鲂、鲤、白鲫等多品种水池套养。

放养的鱼种以~6.5厘米的彭泽鲫冬片鱼种为宜,或放养彭泽鲫大规格的夏花鱼种(3.0厘米以上人以放养冬片鱼种效果较好。

放养密度,冬片鱼种亩放150~250尾,而大规格夏花鱼种则亩放300~400尾。

若是池内有肉食性鱼类,则放养的彭泽鲫冬片鱼种要达到大规格即每千克20尾。

彭泽鲫套养的成鱼池,面积~亩,鱼种放养前对水池应进行常规清塘、消毒等处置。

每亩施基肥(畜禽人粪等有机肥)150千克左右,然后再视养殖水质情形,分期分批增施追肥或加注新水。

饲料管理以成鱼池主养的常规养殖管理方式为主,对套养的彭泽鲫无特殊要求。

套养的彭泽鲫成活率可达80%以上,经200天左右的养殖,彭泽鲫个体可达200克以上,每亩可产彭泽鲫20千克以上,又不影响主产鱼的产量。

养殖效果较好的水池,彭泽鲫个体可达400克左右,每亩增产彭泽鲫成鱼65~75千克。

(三)鱼种池套养

在鱼种池内套养彭泽鲫,以套养夏花鱼种为主。

水池一般选择四大家鱼冬片鱼种的培育池,面积2~5亩,水深~2.0米,池底平坦,池埂坚实,不漏渗水,排灌方便。

利用前半个月要完全清塘消毒。

在彭泽鲫夏花鱼种下塘前7~10天,要注入新水60~70厘米,亩施有机肥200~400千克,培育彭泽鲫夏花鱼种的适口饵料——轮虫和淡水藻类。

彭泽鲫可套养在青鱼、草鱼、鲢、鳙、编、鲂等鱼种培育池内,而不适宜套养在鲤、罗非鱼的鱼种培育池内。

一般在5月上、中旬放养彭泽鲫夏花鱼种(2.5厘米左右),亩放150~250尾。

15~20天后,亩放6000~10000昆主养鱼夏花鱼种。

彭泽鲫夏花鱼种套养在四大家鱼鱼种培育池中,由于彭泽鲫为底层养殖鱼类,一般不会影响主养鱼鱼种的生存空间,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因此套养彭泽鲫夏花鱼种后,大体上不会影响主养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和出塘规格,而且套养的彭泽鲫在培育池中主要摄食残饵和池底饵料生物等,大体上不需要增加养殖本钱和饲料的投入。

投饵、施肥、防病和注水等管理,以主养鱼的管理为主。

在通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套养的彭泽鲫夏花鱼种经150~180天的培育,年关起捕规格可达200~300克,每亩可收彭泽鲫商品鱼25~60千克。

(四)亲鱼池套养

我国南方地域,一般在5月中、下旬家鱼人工繁衍生产结束后,产后亲鱼性腺处于恢复时期,应及早分塘专池培育,尽快恢复体质,增进性腺发育,为翌年繁衍作好预备。

亲鱼池一般面积2~5亩,水深~2米。

放养前应干塘消毒,待药性散失后方可放养亲鱼,最好主要放养一种亲鱼。

按照水池面积大小、水深、水质、水源及管理水平肯定亲鱼放养量和彭泽鲫的搭配量。

彭泽鲫在亲鱼池中套养的时刻,一般与亲鱼分塘同时进行,既可套养彭泽鲫夏花鱼种,也可套养彭泽鲫冬片鱼种。

冬片鱼种的套养规格宜小不宜大,一般~6.5厘米;夏花鱼种的套养规格宜大不宜小,套养的密度为180~230尾/亩。

培育养殖方式按主养家鱼亲鱼的常规管理方式进行。

亲鱼池中套养的彭泽鲫一般年末不能干塘起捕,需待翌年亲鱼分塘进行产前培育时或催产后方可完全起捕,经250~300天的饲养,每亩可获平均个体200克以上的彭泽鲫25~50克。

(五)稻田养殖

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稻田都可养殖彭泽鲫。

一般采用双季稻连养,而单季稻因时刻短,难以养到成鱼规格。

放养前要视稻田面积大小、水源和进、排水口等情形,在田内开挖鱼溜(鱼坑)和鱼沟,并修整好田埂,田埂要求坚实和不漏水;鱼溜的面积各地不同,每亩少则3~5平方米,多则20~30平方米。

一般鱼溜占地面积在8%左右为宜,水深0.8米左右;鱼沟的形状与大小视田面的形状和大小而定,有“十”字形、“田”字形、“井”字形、“卅”字形和“口”字形等多种形式。

稻田养殖彭泽鲫可单养也可混养,放养夏花鱼种或冬片鱼种都可,以放养~6.0厘米的冬片鱼种效果较好。

早稻插秧后一周即可放养,每亩放养彭泽鲫冬片鱼种250~500尾。

在不投饵的情形下,秋季可收获平均个体重100克左右的彭泽鲫20千克以上,若投喂部份精饲料,亩产彭泽鲫可达35千克以上。

日常管理与其他鱼的稻田养殖相同。

提倡多施有机肥,使稻田内有更丰硕的有机质,以利彭泽鲫的生长。

同时弄好防逃设备,以防彭泽鲫顶水或顺水逃窜。

(六)小型湖、库养殖

天然饵料丰硕、水质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库适合放养彭泽鲫,采取投饵、施肥的精养或半精养的湖泊水库,养殖效果更佳。

1~3年内干湖或干库的湖泊水库,放养彭泽鲫一般能达到专门好的增产效果。

放养彭泽鲫冬片鱼种或夏花鱼种都可,但由于湖泊、水库水面相对较大,敌害鱼类较多,为提高彭泽鲫的成活率,以放养规格大的冬片鱼种为宜。

放养密度为50~80尾/亩。

冬、春两季都可放养。

在消落区植被良好的水库和水质肥沃的湖泊,彭泽鲫的生长速度乃至超过它在水池中的生长速度,昔时个体重达250克以上;2~3年干湖或干库的彭泽鲫,个体重达500克以上者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是因为水体中有较丰硕的饵料生物(如植物的芽、叶、茎、根和腐殖质等),争食鱼类较少,而且水中溶氧量较高,有利于彭泽鲫的生长。

湖泊、水库中养殖的彭泽鲫,一般昔时即具有繁衍能力,所以起捕的数量常多于放养量,规格良莠不齐。

另外,在每一年都干的湖、库中,由于不可能全数清除野杂鱼,仍会有野生鲫鱼存在,它们会与放养的彭泽鲫进行杂交,产生杂种后代,而杂种后代常常难以与彭泽鲫进行区分。

所以,湖库中收捕的鲫鱼,即便个体专门大,形态极似,也不可看成亲鱼来进行繁衍。

以避免失去彭泽鲫的优良性状。

(七)网箱养殖

在网箱中养殖彭泽鲫,是利用水库、湖泊等大水面进行集约化养殖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

由于水库、湖泊等大水体,水面宽广,使得网箱内外水体能充分互换,溶解氧充沛;第二因网箱的养殖空间小,鱼体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这些都有利于彭泽鲫的生长。

养殖彭泽鲫的网箱,一般要求面积16~28平方米,高2~3米,网目大小依照放鱼种的规格而定,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网目大的网箱,以增大箱内外的水体互换率。

网箱材料以选用3×3的聚乙烯网线为宜。

网箱设置方式常采用浮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箱距2~3米,行距20米左右。

浮动式网箱的上纲附着在毛竹或浮球等扎制成的框架上,下纲周围可用铅碇、卵石、废旧的绝缘电瓷瓶等作沉子,框架的两头用绳索与锚绳相连,锚置于水底起固定作用。

这种网箱结构简单,用料省,抗风力强,能随水位、风向、水流而自由浮动。

一般设置在水面开阔、水位稳固、船只来往较少的水面。

固定式网箱箱体的一部份浮出水面,周围用水泥桩或毛竹桩支撑框架。

四角桩柱上各安一铁环,用绳索固定网箱的四个角,水上部份一般高出水面~0.6米。

这种网箱固定后,不能随意迁移,水体互换也较差,一般设置在水域较浅、水位稳固、水流较急、水面狭小的区域。

肯定网箱设置的位置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水底平坦,底质最好是沙砾,水深5~6米为宜。

(2)箱体周围环境的植被丰硕,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硕,透明度为30~50厘米。

(3)有工业污染的水域,不能作为网箱设置的地址。

网箱养殖彭泽鲫一般用单养方式,也可搭配必然比例的鲢、鳙、鲴鱼。

搭配比例控制在总产量的3%~5%。

每平方米:

面积放养5.0厘米以上规格的彭泽鲫冬片鱼种或大规格的夏花鱼种50~200尾。

同一网箱的鱼种必需一次性放足,放养规格必需整齐,不然鱼体大小不同会愈来愈大。

网箱养殖彭泽鲫必需投饵。

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宜,半浮性或沉性颗粒饵料都可。

饵料配方可参照鲤鱼网箱养殖所用的配方,且蛋白含量可比鲤鱼需求量略低些。

饵料成型颗粒的大小,必然要与彭泽鲫的口径大小相适应,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网箱养殖投喂原则是,少量多次。

每次投饵量以绝大部份的饵料在漏出网箱之前被吃掉,且最后投人的少量饵料又很少有鱼争食为标准。

天天投饵4~6次,夜间不投。

网箱放养后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天天要检查网箱是不是破损,专门是大风暴雨后更应增强检查和维修,确保网箱完好无损。

由于网箱养殖是高密度,特别注意防治鱼病。

在鱼病发生季节,要按期用药物预防。

网箱下水后,专门快被水绵等丝状藻类着生面堵塞网目,影响网箱内外的水体互换,若不及时清除,就会造成箱内缺氧。

所以清洗刷网,也是饲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180~200天的饲养,平均个体重可达200克以上,每平方米可获彭泽鲫8~25千克的产量。

(八)病害防治

彭泽鲫作为一个人工选育的养殖新品种,抗病力强是其主要优良性状之一。

在连年的养殖实验和大面积推行生产进程中,尚未发生过彭泽鲫因感染某种鱼病而大量死亡。

实践证明,彭泽鲫对各类疾病感染率极低,即便有少部份感染上疾病后,其成活率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彭泽鲫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也会发生鱼病。

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为寄生虫性鱼病,如锚头鳋病、鱼鲺和车轮虫病;另外,在鱼苗孵化期间,鱼卵易受真菌感染而发生水霉病,和由细菌或病毒引发的烂鳃病等。

(1)鱼病预防

每一年的7、八、9三个月是鱼病发生的顶峰季节。

一般采取完全清塘消毒、鱼体消毒和食场消毒等常规办法预防鱼病。

彭泽鲫鱼卵孵化期间,在水温20℃左右,容易感染水霉病。

因此,在鱼卵孵化之前,对鱼巢或脱粘卵用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0.5分钟,即可有效地预防水霉病。

若是长期水温较低、孵化时刻较长,在孵化中期再重复消毒1次,预防效果更好。

(2)常见病防治

1.烂鳃病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网箱养殖的彭泽鲫,也会发生烂鳃病。

病鱼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常在水面离群独游,病鱼鳃盖内表皮被侵蚀成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区,俗称“开天窗”,鳃丝结尾腐臭发白,鳃上附有污泥和乳黄色粘液,群众称为“拖泥”,严峻时鳃丝软骨外露,终因呼吸困难致使死亡。

病原为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柔软而且弯曲,粗细均匀,约微米、两头钝圆。

革兰氏染色阴性。

此菌在以上和pH6以下不能生长。

流行季节为5~9月。

此病常与细菌性肠炎或寄生虫性鳃病并发。

防治方式:

①漂白粉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1毫克/升。

②强氯精(广西产)毫克/升浓度泼洒。

或每100千克鱼体重加15~30克强氯精,拌入饵料中投喂,内服效果更佳。

③网箱周围可用食盐或漂白粉挂袋。

④禽用红霉素毫克/升浓度泼洒,第二天用此药拌入饲料中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4克,第2~6天用量减半,持续6天为一个疗程。

2.水霉病

水霉病只发生在彭泽鲫受精卵孵化阶段和鱼苗培育阶段。

在鱼卵孵化进程中,由于连绵阴雨和水温较低,易发生水霉病。

鱼苗拉网后,或运输进程中,不慎碰伤鱼体,使鳞片脱落,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像根状物侵入卵膜,在其外部着生菌丝,大量繁衍,生长成丛,像一团团灰白色陈腐棉絮,俗称“生毛”。

此霉菌还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体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烦躁不安,最后因虚弱致死。

防治方式:

①鱼卵可用万分之一(10千克水放药1克)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分钟。

②每亩鱼池用~5千克菖蒲汁,~1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

全池泼洒。

③用亚甲基蓝2~3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若是效果不显著,隔3~4天后再用一样药量泼洒1次。

3.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主要发生在彭泽鲫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流行季节5~8月,顶峰期6~7月。

病鱼体表或鳃部寄生车轮虫后,鱼体会分泌出大量粘液,幼嫩的皮肤受到严峻损伤,病鱼消瘦,游动缓慢,有时嘴圈发白,距离性侧游,呼吸困难,常群游于池边。

如不及时医治,可在短时刻内造成大量死亡。

专门是寄生在鳃部的车轮虫,常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和鳃丝的裂缝里,影响鳃的呼吸性能,加速幼鱼死亡。

防治方式:

①用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2)全池泼洒;或分两天泼洒,天天各半。

后者比较安全。

②用~毫克/升的901鱼虫净(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产)全池泼洒。

如辅以104克暴安内服效果更佳,每100千克鱼体加入104克暴安25~50克,拌入饵料中投喂。

4.鱼鲺病

此病在彭泽鲫冬片鱼种培育阶段和成鱼养殖阶段均有发生。

全年都可感染此病。

病鱼表现症状为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侧游,肉眼可见病鱼体表有鱼鲺。

此病一般不会引发彭泽鲫的死亡,但会影响鱼体的生长。

防治方式:

①用~毫克/升浓度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②用毫克/升的901鱼虫净全池泼洒。

5.锚头鳋病

此病只在彭泽鲫成鱼阶段出现过,发病季节为4~10月。

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距离性侧游,寄生部位常常发炎红肿,食欲消退,体质消瘦,严峻时,则妨碍鱼体生长。

锚头鳋以其头角钻入鱼体肌肉或鳞片下,肉眼看去恍如一束束灰白的棉絮,大量感染时,鱼体恍如披着蓑衣,又称“蓑衣病”。

少数病鱼会同时感染水霉病,因此引发死亡。

医治方式:

①用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或用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20~30分钟。

②用毫克/升的901鱼虫净全池泼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