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56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4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謩①(唐)卢肇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

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

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

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

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

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

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

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

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

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

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

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

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

独孤生又无言。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

“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

“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

”独孤生乃徐曰:

“公安知仆不会也?

独孤曰:

“公试吹《涼州》。

”至曲终,独孤生曰:

“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李生大骇,起拜曰:

“丈人神绝!

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

”又曰:

“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曰:

“某顽蒙,实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

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独孤视之曰:

“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乃换之,曰:

“此至入破

,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

“不敢。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及“入破”②,笛遂败裂,不复终曲。

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

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

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注]①謩mò②入破:

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

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

交替,轮换。

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举:

提拔,推举。

C.公如是,是轻薄轻薄:

轻视,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进:

献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日晚方记得秦以攻取之外

B.仿佛如有鬼神之来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独孤生乃无一言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D.竟不知其所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

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

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

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3分)

(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3分)

【答案】

1.B

2.B

3.D

4.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5.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

(“)

⑵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笛声中掺杂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

【解析】

1.举:

考中科举

2.B取独。

A因为/凭借C却/只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处所,地方

3.错在“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

为了突出独孤生技艺的高超,作者没有笨拙地继续描述他更高妙的笛声,而是让他指出李謩吹奏中有夷乐,并断定李謩师事龟兹人,还指出李謩演奏的失误,更“神机妙算”断定李謩的笛子都不管用。

最后才描述独孤生的笛声。

4.每划对两个得1分

5.⑴处”译为“居住”1分,“率”译为“都”“全都”,1分。

语句通顺1分。

⑵“杂”译为“掺杂”1分,“得无”译为“莫非”“莫不是”“难不成”“难道”“恐怕”1分。

语句通顺1分。

(9分,每小题3分)

王陵,沛人也。

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

“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

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剑而死。

项王怒,烹陵母。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

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

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

陵曰:

“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

“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

罢朝,陵让平、勃曰:

“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

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

”平曰:

“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

”陵无以应之。

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6.下列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微时兄事陵微:

卑微

B.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居:

占领

C.罢朝,陵让平、勃让:

责备

D.乃阳迁陵为帝太傅阳:

通“佯”,假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愿为老妾语陵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①及汉王之还击项籍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遂伏剑而死②惑而不从师

D.①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8.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B.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C.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D.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4分)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4分)

(3)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4分)

【答案】

6.B

7.B

8.D

9.

(1)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里。

王陵的使者到了,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

(2)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

我用死来为使者送行。

(3)现在太后您执政,想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

【解析】

6.居:

7.A介词,替/动词,成为;B助词,主谓之间;C表修饰/表转折D介词,在/引出动作的对象

8.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子中的人名以及虚词,可以用来帮助断句。

9.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注意关键字:

(1)招、使、东乡、置

(2)者、毋、以、持(3)称制、王、无所、昆弟。

参考译文:

王陵,沛县人。

起初是县里的豪俊,高祖微贱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王陵。

到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王陵也聚集了党羽几千人,在南阳,不肯服从沛公。

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

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便让她向东而坐,想来招降王陵。

王陵母亲暗中送使者,哭道:

“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

我用死来为使者送行。

”便伏剑而死。

项王大怒,烹杀了王陵的母亲。

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

因为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又本来没有服从汉的意思,所以后封王陵,做了安国侯。

王陵为人纵任意气没有文才,喜欢直言。

做了右丞相两年,惠帝去世。

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问王陵。

王陵说:

“高皇帝杀白马盟誓说:

‘不是刘氏而称王的,天下人一起攻打他。

’现在立吕氏做王,不合规定。

”太后不高兴。

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都说:

“高帝平定天下,立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力,要封吕姓兄弟,没什么不行的。

”太后高兴。

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道:

“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各位不在吗?

现在高帝去世,太后做女主,要立吕氏做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在地下见高帝!

”陈平说:

“当面在朝廷争辩,我不如您;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您也不如我。

”王陵无言以对。

于是吕太后想罢免王陵,就表面上提升王陵做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相权。

王陵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十年后去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

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

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

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

具狱上;帝曰:

“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僧孺曰:

“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帝异其言,乃止。

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

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

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

“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帝善之,谓左右曰:

“吾不谬知人。

”由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

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

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

僧孺陶甓①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

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②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上言:

“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可以得志。

”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

僧孺持不可,曰:

“吐蕃绵地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

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

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

彼来责曰:

‘何故失信?

’赞普③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

”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

进少师。

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

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④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

又河南少尹吕述言:

“僧孺闻稹诛,恨叹之。

”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

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

卒,赠太尉,年六十九。

谥曰文简。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Pì,砖。

②悉怛谋,人名。

③赞普:

吐蕃王号。

④从谏:

刘稹叔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禄取容耳容:

宽容

B.僧孺陶甓以城城:

筑城

C.至死恨不能致恨:

遗憾

D.坐不谨防坐:

因……而获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学于余,不拘于时

C.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

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

且为官清廉,曾因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

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举揭发,僧孺因刘稹案被降职。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具狱上,帝曰:

“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4分)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6分)

【答案】

10.A

11.C

12.C

13.

(1)整理好的案件卷宗呈上,皇帝说:

“李直臣有才华,我想宽恕并任用他。

(2)皇帝认为他说得正确,于是就下诏书让投降的人回去。

当时的人都认为牛僧孺带着个人旧怨,批评破坏了李德裕的策略,皇帝也认为他用心不公正。

【解析】

10.A项“容”:

名词,欢心、笑脸。

11.C项“且”皆为连词“况且”。

A项“为”分别为介词“替,给”、动词“设为”。

B项“于”皆为介词,分别释为“向”、“被”。

D项“若”分别为连词“如果”和代词“你”。

12.因鄂州城墙土质不良经常坍圮,所以年年增筑,向百姓征收相关赋税,官吏趁机敛财,百姓负担重。

牛僧孺以砖砌墙,一劳永逸,减少百姓负担。

13.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找出关键字:

(1)得分点:

“具”“狱”“贷”,文句通顺1分

(2)得分点:

“然”“返”“挟素怨”“横议沮解”“不直”,文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

幼时丧父,下杜樊乡有数顷赐田,凭借此为生。

擅长写文章,考取进士。

元和初,参加贤良方正科目的策试,与李宗闵、皇甫浞等人俱列第一。

他逐条指责朝政过失,他的言辞毫不避讳,甚至不避宰相。

宰相大怒,牛僧孺被调任伊阙尉,改派河南,后升至监察御史,连续升迁担任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等职。

穆宗初年,他以库部郎中的身份掌管起草诰命。

调任御史中丞,查办不法之事,朝廷内外肃清。

宿州刺史李直臣因贪赃被判死刑,贿赂宦官出面为他求情。

整理好的案件卷宗呈上,皇帝说:

“李直臣有才华,我想宽恕他并任用他。

”牛僧孺回答道:

“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只不过拿俸禄取悦他人罢了。

帝王立法,就是用来束缚那些有才干的人。

安禄山、朱泚因为才干过人,所以才会谋乱天下。

”穆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异,于是便作罢。

赐给他金紫之服。

牛僧孺以户部侍郎升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此前,韩弘入朝,他的儿子公武行贿权臣来阻塞别人进言。

不久韩弘、韩公武相继死去,孤孙年弱不能理事,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

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

“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

”穆宗赞赏他,对左右侍臣说:

“我没有看错人啊!

”因此就任命他为宰相。

敬宗即位,牛僧孺被封为奇章郡公。

当时,宦官掌权,牛僧孺数次上表求任外职。

敬宗替他在鄂州设置了武昌军,授予他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职务。

鄂州城墙土质不好经常坍塌,每年都要增筑,向百姓征收蓑茅的费用,官吏趁机侵扰百姓。

僧孺让人陶土制砖来筑城,五年完工。

自此以后,鄂州百姓不再年年被征收费用。

又废掉沔州的设置来裁减冗官。

文宗即位,这时,吐蕃请求签订和约终止战争。

不久,吐蕃大酋悉怛谋率维州请求归降剑南,李德裕上奏朝廷,说:

“韦皋经营西山多年,至死遗憾不能收复此城,今天凭借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直捣敌人的虚空之处(维州),可以实现愿望。

”皇帝主持君臣大议,朝臣都认为应当依熙李德裕的策略。

而僧孺坚持己见不同意,说:

“吐蕃国土绵延万里,失掉一个维州城,不会妨碍它的强大。

现在修好使者尚未来到,就违背誓言。

况且中原地区防御少数民族,历来以守信为上,武力应敌为次。

吐蕃如果来使责问‘为何失信?

’(将何以应答)。

(况且)吐蕃王赞普就在蔚茹川驻防,如果向东袭击陇阪,率领骑兵经由回中,不到三日便抵达成阳桥,那么京师就处于警戒之势,唐朝即使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什么益处!

”皇帝认为他说的正确,于是就下诏书让投降的人回去。

当时的人都认为牛僧孺带着个人旧怨,批评破坏了李德裕的策略,皇帝也认为他用心不公正。

会昌元年,汉水暴涨,冲坏城郭,牛僧孺因为没有谨慎防洪获罪,被贬为太子少保。

第二年,以太子太傅身份留守东都。

刘稹被诛杀后,石雄军吏获得刘从谏(刘稹叔叔)与牛僧孺、李宗闵私下交往的情况。

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也说:

“僧孺听到刘稹被诛,为他而遗憾叹息。

”武宗怒,将他降为太子少保,分掌东都,又接连贬为循州长史。

宣宗即位,还朝担任太子少师。

死后,赠太尉,享年六十九岁。

谥号为文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

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

“无逾于老臣者矣。

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上笑曰:

“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

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

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

“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

”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

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

罕羌闻之,喜曰:

“汉果不击我矣!

”后罕竟不烦兵而下。

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

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

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

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

通晓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将:

带领

C、后罕竟不烦兵而下竟:

竟然D、充国振旅而还振:

整顿

15.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逾于老臣者矣/不拘于时,学于余

B、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不足为外人道

C、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缓之则走不顾/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②常以远斥候为务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⑤

1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

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

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

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

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

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

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

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18.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答案】

14.C

15.C

16.B

17.C

18.

(1)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2)①行军时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的壁垒。

②朝廷每有关四方夷狄的重大商议,经常请他参与军事谋划,询问计策。

【解析】

14.竟:

应解释为“最终”

15.A项前一个引进比较对象,后一个表被动。

B项一为动词,做;一为介词,对,向。

C项两个都是“凭借”。

D项一为音节助词,不译;一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6.①句表现他的自信,忠贞,⑤句讲的是敌人方面的情况,并非充国的策略。

“有大略”指考虑周全,办事稳重,有远大的谋略

17.“只可到田中去牧马”有误,应是“不可到田中去牧马”

18.

(1)本题为断句题,断句时注意一些有指示性的虚词如则、也等,其中曰也可辅助断句。

(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注意关键字的翻译:

①为、坚、句意各一分,②四夷、与、焉各一分。

参考译文:

赵充国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人,后来迁居到金城令居县,他为人沉着勇敢而又有远大的谋略,从小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通晓四边少数民族的事务。

参加攻打匈奴,擒获了西祁王,被提拔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用武力胁迫那些羌族小部落,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

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御史大夫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

赵充国回答说:

“没有超过我的人了,希望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我,不要担忧。

”皇上笑着说:

“好吧。

赵充国抵达金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时一定要作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壁垒,尤其能坚持稳重的策略,爱惜士兵,预先做好计划再打仗。

这样就向西到达西部都尉府。

每日犒赏士兵,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

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应战。

当初,罕羌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报告都尉说先零羌想要反叛,过了几天果然反叛了。

由于雕库的那个部落也有很多人夹杂在先零羌中参加反叛,西部都尉就把雕库扣留下来作为人质。

赵充国认为雕库没有罪,便放他回去,并让他转告各部落首领:

“汉朝大军只诛杀有罪的人,你们要主动与先零羌保持距离,区别开来,不要落得一同被消灭的下场。

”赵充国计划凭借威望和信用招降罕羌以及被胁迫的羌族小部落,解散敌人的同盟。

七月,赵充国引领军队偷袭先零叛羌屯驻的地方。

敌人因为长久屯聚,十分松懈,望见汉朝大军丢下辎重想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慢慢地前进驱赶他们。

有人说,你这时为饿了夺取财物而缓慢前进,会贻误战机。

赵充国说;“这就叫穷寇不可迫啊!

我们缓慢地追击他们只会一直逃跑不回头看,如果我们追赶得过于急迫他们就会转过身来和我们拼命了。

”将校们都说:

“对。

”敌人掉到水里淹死的有好几百人,投降以及被杀的五百多人,俘获马牛羊十万多头,车四千多辆。

汉军来到罕羌的地域,赵充国下令不许焚烧村落,不许在田地中放牧。

罕羌听说后,高兴地说:

“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

”后来罕羌终究没有烦劳军队就投降了。

赵充国于是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