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185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docx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

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都有哪些?

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

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

——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__,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

怎么知道的?

———“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

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

之前他会想什么?

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

——“应”:

回答。

“弗能应”:

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

——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

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

(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

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

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他敢试给大家看吗?

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

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

(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

有关“自”的成语20个。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

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幻灯片)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

(幻灯片)

  3、出示。

  4、试一试(幻灯片)

  5、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齐读全文

  2、师:

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尽可能展示产品的优点,__商人卖什么产品?

他是怎么推销的?

  理解“夸口”

  3、师:

你了解矛和盾吗?

(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

(矛:

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

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4、你这个小商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矛与盾的呢?

(抽生读)

  5、小组竟读:

  

(1)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吗?

  

(2)为了突出矛的锐利,盾的坚固,他把矛与盾与谁比?

  (3)一般人买矛与盾都是成对购买,用来防守别人的矛与盾

  (幻灯片)他知道商品要打广告才能卖出去,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

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

(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

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

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__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

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__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

什么叫张口结舌?

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

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

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

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

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__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

(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夸口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

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

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

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

戳chuo。

指导读准音,认清形。

(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

)谁来用它组词?

戳穿,戳破。

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

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

板书。

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

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

指名答。

(板书矛:

天下第一。

盾:

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

听出矛盾来啦。

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幻灯出示句子: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

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8、出示思考题:

  a、这位楚国人这时候会怎样想、又怎样做呢?

  b、你还想对这位楚国人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揭示寓意,幻灯出示,齐读。

(比喻言语、行动前后互相对立,不能自圆其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拓展练笔

  1、小练笔:

在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实太多、太多。

你遇到过这样的事例吗?

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小练笔:

读《自相矛盾》有感写完后,老师进行评点。

  2、作业:

  自学另外两则寓言。

  生字词各写两遍。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

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__,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

  

(1)楚人:

楚国人。

  

(2)鬻(yù):

卖。

  (3)誉: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

锋利。

  (6)以:

用。

  (7)弗:

不。

  (8)应:

回答。

  (9)夫: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

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

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

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古文及逐句翻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4】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

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

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

于是他说:

“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

赶快买呀!

”有个年轻人问:

“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

”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

“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

”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

“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

”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

“我买!

我买!

”那个商人心中暗喜:

发财了,发财了。

  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

“等等!

”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

那个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