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453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docx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九)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①Al原子和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②Ag+、Cu2+与NH3形成配合物时的配位数 ③H—F的键能与H—I的键能 ④F元素和O元素的电负性 ⑤N和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A.①④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键的存在一定会使物质的熔点升高

B.因为蛋白质分子与胶体粒子大小相近,故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光线反射形成的,可以用于区分胶体和悬浊液

D.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大多数金属容易发生锈蚀的性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B.金刚石是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

C.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氨气过程中,均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

D.SiO2和CO2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4.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

A.硝酸钠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苯和碘

5.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ClO-、ClO

、ClO

、ClO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O-中Cl显+1价B.ClO

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C.ClO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ClO

是SO

的等电子体

6.X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被Y元素的2个原子各获得1个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态Z是离子晶体B.Z可以表示为X2Y

C.固态Z熔化后能导电D.X可形成+2价阳离子

7.下列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HClOB.SiCl4C.XeF6D.H2S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物质呈固态时,一定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非金属单质B.非金属氧化物C.含氧酸D.金属氧化物

10.氰气的分子式为(CN)2,结构式为N

C-C

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四原子共直线,是非极性分子B.N

C键的键长大于C

C键的键长

C.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4个π键D.氰气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1.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60g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60g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

C.晶体中与同一硅原子相连的4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

D.因为硅和碳属于同一主族,所以SiO2晶体与CO2晶体类型相同

12.下列有关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B.原子光谱只有发射光谱

C.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

D.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

13.下列四种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元素

1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原子量为114.818,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

这是原子量表中的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

已知In 的原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In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 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B.In 为长周期元素

C.In 为过渡元素D.In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

15.下列各对物质,化学键完全相同的是( )。

①NaCl和NaOH ②

 ③

 ④

 ⑤晶体硅和水晶

A.①②③B.②④C.②D.②④⑤

16.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指向的是碳的又一张奇妙脸孔:

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石墨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态时,碳的各种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B.石墨烯含有极性键

C.从石墨剥离得石墨烯需要破坏化学键

D.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17.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由于哑铃形的C22-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下列关于CaC2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aC2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

B.C22-与N2互为等电子体

C.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22-数目为6

D.1个CaC2晶体的晶胞平均含有1个Ca2+和1个C22-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的一个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钾型=镁型<铜型

B.在卤族元素(F、Cl、Br、I)的氢化物中,HF的沸点最低

C.CaH2、Na2O2晶体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

D.晶体熔点:

金刚石>食盐>干冰>冰

19.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上的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元素的性质一般更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

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铍(Be)的

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26Fe2+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H2O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H2和O2,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D.水晶和干冰都是共价化合物,均属于原子晶体

21.如图所示晶体结构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压电、电光等功能的晶体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晶胞)。

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钡原子数和这种晶体材料的化学式分别是(各原子所带电荷均已略去)(  )

A.8;BaTi8O12B.8;BaTiO3

C.6;BaTiO3D.3;BaTi2O3

22.有五种元素X、Y、Z、Q、T。

X元素为主族元素,X原子的M层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Y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素Y和Q可形成化合物Y2Q3

B.X与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前者的酸性强,是因为前者的非金属性大于后者

C.X和Q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D.ZQ2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23.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并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①H2O2 ②N2 ③H2O ④HCl ⑤C2H4 ⑥C2H2

A.②⑤⑥B.①②⑤⑥

C.②④⑥D.②③④

24.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的核间距为a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NA•a3•ρB.

C.

D.

25.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C.单质的晶体类型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D.单质的熔点降低

二、填空题

26.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M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元素L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

(2)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Y、Z、L的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4)NO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写出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5)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

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每个Ba2+与__个O2-配位。

27.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F是过渡元素。

A、B、C、E同周期,C、D同主族,A元素在地壳含量中排名第二,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E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F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AB。

(2)B、C、E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作答)。

(3)写出D元素原子构成单质的电子式,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

(4)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简单离子F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9

参考答案

1.D

【解析】Al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1,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前者小于后者,①错误;Ag+、Cu2+与NH3形成配合物时的配位数分别为2和4,前者小于后者,②错误;H-F的键能大于H-I的键能,F元素的电负性大于O元素,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元素,③④⑤正确,答案选D。

点睛:

电离能的大小比较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掌握其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

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②同族元素:

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③同种原子:

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I2≤I3…)。

但需要注意全充满、半充满时稳定性强,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元素,例如N大于O等。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氢键分为2种,一种是分子间氢键,一种是分子内氢键,通常前者使物质的熔点升高,而后者使物质的熔点降低,A错。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可以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C错。

金属发生锈蚀属于化学变化,而电子气理论主要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等,D错。

考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及氢键、电子气理论

点评:

直接考查概念的应用,属于较简单题。

3.A

【解析】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大,A错误;B、原子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态结构的晶体,所以金刚石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B正确;C、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氨气过程中,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的过程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C正确;D、SiO2晶体中一个与四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一个氧与两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O2分子晶体中碳与氧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碳和氧原子都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D正确;答案选A。

4.B

【解析】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硬度大,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特点,则BN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则A.硝酸钠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A错误;B.晶体硅和水晶都是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B正确;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D.苯和碘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答案选B。

5.B

【解析】A.ClO-中O为-2价,Cl元素的化合价为-1-(-2)=+1价,即Cl显+1价,选项A正确;B.ClO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7+1-2×2)=4,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是V型,选项B不正确;C.Cl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7+1-3×2)=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是三角锥型,选项C正确;D.ClO4-与SO42-的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分别为7+6×4+1=32、6×5+2=32,二者是等电子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微粒的空间构型及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侧重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注意利用价层电子对个数确定其空间构型,注意等电子体中价电子数的分析为易错点。

6.B

【解析】A、Z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选项A正确;B、一个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X2+,一个Y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Y-,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其化学式为XY2,选项B不正确;C、Z是离子化合物,固态Z熔化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选项C正确;D、一个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X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7.B

【解析】A、 HClO中氢原子2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B、 SiCl4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C、Xe是12电子结构,故C错误;D、H2S中氢原子2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B。

8.D

【解析】分析:

A、电离无须通电;B、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为酸;C、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详解:

A.氯化钠溶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无须通电,通电是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选项A错误;B.硫酸氢钠是盐,但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选项B错误;C、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高锰酸酐Mn2O7就属于酸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如NaOH含离子键及O-H共价键,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C

【解析】非金属单质中金刚石、晶体硅、硼均为原子晶体,非金属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活泼金属氧化物为离子晶体,只有含氧酸为分子晶体。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分子晶体的判断。

对于这类题目要考虑一般规律与特例,判断某一晶体所属的晶体类型,关键看这类化合物中微粒的种类和作用力,从每类化合物中寻找特殊点,确定其中的物质是否全部属于某一晶体类型。

10.A

【解析】A项,叁键是直线形结构,氰气结构式为N≡C-C≡N,所以分子中四个原子共直线,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B项,碳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所以氰分子中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的键长,故B错误;C项,1个单键就是1个σ键,1个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叁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所以N≡C-C≡N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故C错误;D项,卤素单质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氰气和卤素单质性质相似,所以氰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

11.C

【解析】

【详解】

A、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B、1mol SiO2晶体存在4mol Si-O键,所以60g SiO2晶体即1mol SiO2晶体含有4mol Si-O键键,故A错误;C、晶体中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四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故C正确;D、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CO2晶体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故选C。

12.B

【解析】电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并以光的形式体现,用光谱仪摄取得到光谱。

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向基态的跃迁会吸收能量,形成吸收光谱;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向基态的跃迁会放出能量,形成发射光谱;A. 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辐射),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选项A正确;B. 原子光谱既有发射光谱,也有吸收光谱,选项B不正确;C. 电子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并以光的形式体现,用光谱仪摄取得到光谱。

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新的元素,选项C正确;D.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3.A

【解析】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第二周期氮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I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4的元素是氧;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3的元素是磷;所以A为氮元素,B为铝元素,C为氧元素,D为磷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氮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第一电离能较大,A正确;正确选项A。

14.C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In具有比Al更强的金属性,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A正确;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为短周期,由In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In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ⅢA族,属于长周期元素,B正确;In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ⅢA族,属于主族元素,不属于过渡元素,C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

短周期元素为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1-18号元素),长周期元素为4、5 、6、7周期元素,第7周期元素没有排满。

15.B

【解析】①NaCl中只存在离子键,NaOH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所以化学键不同,①错误;②和中都只含非极性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相同,②正确;③和中,前者只含离子键,后者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所以化学键不同,③错误;④和中,二者都只含极性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相同, ④正确;⑤晶体硅和水晶中,二者都只含共价键,但前者为非极性键,后者为极性键,所以化学键不同,⑤错误;综上只有②④正确;正确选项B。

16.D

【解析】分析:

A.碳各种单质的晶体类型不同;B.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C.石墨中层与层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D.石墨烯具有石墨导电性。

详解:

碳各种单质的晶体类型不相同,如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足球烯属于分子晶体,石墨是混合型晶体,所以A选项错误;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是极性键,B选项错误;石墨中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从石墨剥离得到石墨烯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需要破坏化学键,C选项错误;石墨烯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选项正确;正确选项D。

17.B

【解析】分析:

A.CaC2晶体中含有C22-,C22-原子之间为共价键;B.C22-含电子数为2×6+2=14,N2的电子数为14;C.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C22-应位于同一平面,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的特点;D.晶胞中根据均摊法分析微粒的个数.

详解:

A.CaC2晶体中,C22-原子之间以供价键相结合,A错误;B. C22-含电子数为:

2×6+2=14,N2的电子数为14,二者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B正确;C.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再由图中体心可知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22-有4个,而不是6个,C错误;D. 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1个CaC2晶体的晶胞含有Ca2+为:

1+12和含有C22-为:

1+6=4,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晶胞的分析,注意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A和C.

18.A

【解析】A.K是体心立方堆积,Mg是六方最密堆积,Cu是面心立方堆积,所以K、Mg、Cu晶胞中原子个数分别是2、2、4,选项A正确;B.卤族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最高,HF中含有氢键,所以熔沸点最高,选项B错误;C.氢化钙、过氧化钠中阳离子、阴离子分别是钙离子、氢离子、钠离子、过氧根离子,所以CaH2、Na2O2晶体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分别为2:

1、1:

2,选项C错误;D.熔沸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冰中含有氢键,所以晶体熔点:

金刚石>食盐>冰>干冰,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单质堆积、物质组成、晶体熔沸点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组成、结构及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及氢键有关,但分子晶体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为易错点。

熔沸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

19.A

【解析】

【分析】

第一电离能在同一周期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元素外围电子处于充满或半充满时,比后一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详解】

A.元素B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S能级为全充满,更稳定,元素B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1,故第一电离能:

铍>硼,A错误;

B.元素P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3,3P能级为半充满,更稳定,元素S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第一电离能:

P>S,B正确;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能级为全充满,4S为半充满,此时Cu原子最稳定,C正确;

D.26Fe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不够稳定,而26F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能级为半充满,很稳定,D正确;答案为A

20.C

【解析】分析: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B.分子晶体汽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分解破坏共价键;

C.结构不同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分子沸点不同;

D.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表中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等。

详解:

A.CaCl2含有离子键无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

B.H2O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汽化成水蒸气,破坏分子间作用力,H2O分解为H2和O2,需要破坏共价键H-O键,B错误;

C.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同分异构体,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C正确;

D.水晶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干冰为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属于分子晶体,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1.B

【解析】由结构可知,Ba位于体心为1个,Ti位于顶点,为8×=1个,O位于棱心,为12×=3个,其化学式为BaTiO3,晶体内“Ti”紧邻的氧原子在棱上,则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氧原子数为=6个,化学式为BaTiO3;正确选项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晶胞的计算,利用均摊法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是配位数的判断,难度较大。

22.C

【解析】M层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时,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X是S元素;Y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为3d64s2,Y的核外电子排布是[Ar]3d64s2,Y是26号Fe元素;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Z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2为C元素;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Q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4,为O元素;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T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为P元素。

A、元素Y、Q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为FeO、Fe2O3、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