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docx
《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
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
C、桃李罗堂前(排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
D、复得返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动作涉及一方)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
B、养虎遗患(留下)
C、留待作遗施(遗留)
D、小学而大遗(丢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可掇掇:
拾取,采取
B、性本爱丘山性:
天性,本性
C、少无适俗韵适:
迎合
D、枉用相存存:
保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孔雀东南飞》中,在描写太守家迎亲的场面时写道: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
请你简单描写一下刘兰芝此时的心理活动。
不少于60字。
【答案】:
【解析】:
第9题【诗歌鉴赏】
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看来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是古人常有的举动。
你能说说这首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在营造意境上的作用吗?
【答案】:
【解析】:
第10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①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①弃捐:
抛弃,抛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答案】:
【解析】:
第11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
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方:
方圆、面积
C、一去三十年去:
离开
D、榆柳荫后檐荫:
遮蔽
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笼:
比喻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B、尘网:
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C、羁鸟:
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D、故渊:
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对下列加横线字的含义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误落尘网中②狗吠深巷中③久在樊笼里④依依墟里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五六句总领第二层,概括出对旧林故渊的思恋。
C、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D、诗的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
对整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答案】:
【解析】:
第12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景极具特色,试作赏析。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秀峰①
(清)袁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
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
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③南斗:
星宿名,在南天。
④伤:
妨碍。
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
""
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弹奏
D、山不厌高厌恶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