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3272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docx

精校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

2020年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

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解析:

材料未反映贵族权重和世袭制,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贵族裘卫用物交换得田地,并有授田仪式、换田手续和凭证,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和转让,材料这一事件的出现很显然动摇了井田制,故B项正确;私有制确立始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而非分封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

这反映了()

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解析:

尚书、侍中等近官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故A项错误;皇帝身边的近官“外化”为国家重要官职,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

解析:

B

3.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

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

“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解析: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建制度衰亡,故B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以后,虽然法律上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但实际生活中商人的地位已经提高,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风气变化的表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

4.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

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

“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

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

解析: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士风”从宋朝的“以天下为己任”转向明朝的“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作个愚夫愚妇”可得思想文化方面渐趋专制、保守,这主要原因是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故B项正确;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指的是宋明理学,材料在这方面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西学东渐”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

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等入侵我国,对中国的边疆、沿海均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

答案:

B

6.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

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

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解析:

1925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材料的决议强调领导农民运动,可见中国共产党将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故C项正确。

答案:

C

7.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

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

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

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解析:

材料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B项正确。

答案:

B

8.19世纪六十年代初发起的“自强运动”,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说明()

A.自强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现代化尝试

B.除坚船利炮外中国从西方可学之处甚少

C.自强运动是清朝国运衰退后的回光返照

D.中国士人仍在昔日辉煌里寻找自强良方

解析:

根据“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却完全被忽略了”可知,作者认识到该运动没有涉及现代化的本质的东西,只是一种表象,故A项正确。

答案:

A

9.据学者研究,中国1936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7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

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

1935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年7月正式通车。

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筑了长达860千米的同蒲路。

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

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

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

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解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27~1937年,铁路里程的增加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民国建立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

从中可以看出()

A.衣冠之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B.服饰洋化成为各阶层追逐的新时尚

C.服饰成为展现个性自由的窗口

D.中山装是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

解析:

“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由此可见国家法令对人们的服饰有很大的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

A.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B.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

D.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的是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

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是在1840年后,八十年后应是1920年前后。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是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是在1915年,故C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毛泽东曾说:

“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这反映出()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解析:

题目中毛泽东的话强调的是:

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故A项正确。

答案:

A

14.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这一政策的制定()

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与解决人民温饱无关,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因此1953年计划政策不是国家经济困难导致的,故C项错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是1956年,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陈云在八大会议上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主体——补充”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

同时提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

”材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B.社会主义建设两种经济可以并存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经济建设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解析: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开始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建设允许私有制的存在说明两种经济可以并存以实现中国现代化,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时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正确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错误。

答案:

B

16.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重大事宜,但其所讨论的议案都是由五百人会议提交的,否则任何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于陪审法庭,因此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

这表明当时的雅典城邦()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

B.体现出法律至上的精神

C.体现了权力分工的原则

D.防止执政者权力的滥用

解析:

从题干可知,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议案是由五百人会议提交的,通过这样的权力分工,可以限制公民大会权力,避免出现多数人的暴政,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故C项正确。

答案:

C

1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解析:

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

答案:

C

18.据《全球通史》记载: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

这一变化()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

答案:

B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19%,美国12%,德国1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后起的美、德发展较快,紧随英国,故A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说明世界市场形成,国家间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需求增长和工业品增长的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

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

“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B.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C.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解析:

作为上层贵族社交组织的沙龙,不可能表达平民的政治诉求,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并非是18世纪的法国,故B项错误;从沙龙广泛的话题可以看出,其中的政治科学等内容带有比较浓厚的启蒙思想特色,故C项正确;“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是沙龙的主观而非客观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

材料反映出牛顿()

A.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

B.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D.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

解析:

据材料“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可得,科学精神影响了18世纪的哲学,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这表明()

A.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B.列宁牺牲农业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C.同资本主义斗争的必要性

D.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解析:

材料未提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列宁强调调动小农生产积极性,未提及与工业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故C项错误。

答案:

D

23.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

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

这一宗旨()

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

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

北约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不利于欧洲的持久和平,故A项错误;材料中北约的宗旨没有涉及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故B项错误;北约强调“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故C项正确;北约的成立加剧西欧与东欧的对抗,故D项错误。

答案:

C

24.“冷战”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

“今后的世界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峙,而是美国式的放任主义的文化和反美国文化之间的对峙。

”此观点的核心是()

A.强调文化的民族性

B.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C.主张结束武力对抗

D.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对峙。

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从而形成“美国式的放任主义的文化和反美国文化之间的对峙”,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

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

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

占劳动力的50%以上。

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

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11分)

答案:

(1)表现:

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乡村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社会两极分化和流动性增强。

(8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农奴制的消亡;圈地运动的影响。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

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上升;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女性是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

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

(5分)

26.材料:

伦理一般指指导行为的观念,它不仅包含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蕴含着行为规范背后的道理。

关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种认为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难以相容的,完全否认儒家伦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一种则认为儒家伦理完全可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认为只有儒家文化才是拯救当代世界的良药;还有一种观点则对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持辨析态度,认为儒家伦理从总体上已不可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其封建性的糟粕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同时又认为儒家伦理中一些积极因素可以融合于市场经济中,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解析:

首先需要选择观点,可以选择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观点,论述则需要从孔子的重义轻利、礼——强调等级、宋明理学——抑制私欲和强调道德等方面论述;如果选择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的观点,论述则需要从孔子不反对追求财富、明清时期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儒家的民本和社会责任群体意识等分析;如果是选择儒家伦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则将前两个论述结合。

答案:

第一种观点:

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

(1)传统儒学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孔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利于重视牟利的商业活动。

(2)儒家强调社会等级秩序,不利于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商品交换活动

(3)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限制了财富积累的意愿。

(4)儒学重视德治,轻视法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轻视工艺制造和逻辑演绎,不利于工业发展和商业意识。

(6)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重农抑商”,抑制商业的发展。

第二种观点:

儒家伦理可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1)儒家思想不排斥通过正当途径的获利行为(孔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2)儒家代表人物黄宗羲曾强调“工商皆本”,有利于商业发展。

(3)儒家代表人物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社会生活的实践,有利于商业活动。

(4)儒家民本思想强调,赋予百姓有一定的财产权,禁止苛捐杂税,(孟子“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有利于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

(5)儒家强调诚信、自律、节俭、秩序、社会责任与群体合作意识,也有利于积累资本,促进社会财富增长。

第三种观点:

儒家伦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可以结合前两个观点的参考答案,略)

27.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经济地位,如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一样,辉煌的过去和无法预测的未来并存。

法国人把德国300多个邦国减少到38个,并为德国人制定了统一的法典,改善了德国的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先进信息和输送了民族主义精神,达官贵人都以使用法语为荣。

这个地区和法国东北部正在兴起的现代工业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比利时连成一片。

决定德国工业革命命运的是普鲁士,那里的容克地主很早在经济上和西欧先进国家联系在一起。

1818年,普鲁士废除了国内关税,为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所有地区五千多名商人和厂主名义起草《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废除国内关税,成立德国工商关税联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

1828年开始酝酿全国关税同盟。

1834年实现的关税同盟,把4个邦国、2300万人统一起来。

30年代末,有88%的德国人口生活在关税同盟国家之中。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关税同盟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关税同盟改革对德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结合该时间段德意志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中“这个地区和法国东北部正在兴起的现代工业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比利时连成一片”“并为德国人制定了统一的法典,改善了德国的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先进信息和输送了民族主义精神”可分析出其有利于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形成统一市场,增强民族意识。

答案:

(1)背景:

法国人教会了他们进行高效的管理;长期的分裂割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工业化浪潮及法国大革命的熏陶和冲击下,自由进步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觉醒在德国的形成和传播;普鲁士对关税统一的积极影响和推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推动。

(2)影响:

取消关税壁垒,形成统一市场;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增强民族意识,为德国的统一奠基。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