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58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展示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展示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展示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展示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展示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展示一.docx

《案例展示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展示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展示一.docx

案例展示一

案例展示一

案例展示一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

授课教师:

黄雷(江苏徐州沛县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图片、实验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黄河的环境问题与其治理。

[教学难点]

黄河的环境问题与其治理。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教学法、模拟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上河模型两套(电视机包装泡沫做成从河口一下的黄河河道)、黄土一块、草皮一块、烧杯两个、八面小彩旗等

课前互动:

同学们在开课前,先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否知道?

请看大屏幕,看看他们是谁,干什么的?

展示图片:

1.周杰伦图片2.姚明图片3.刘翔图片(热情高涨)。

看来大家知道的确是不少。

那我请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我?

实事求实的回答,“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们,我和祖国”母亲河”是一家,猜猜看我姓什么?

“姓黄”。

对,我姓黄,来自江苏徐州,名字叫黄雷。

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黄河的治理”。

首先,我先画一张地图,如果画的还可以,我向大家要10秒钟的掌声,如果不好,恳求大家用你们的左手拍拍你们的右手。

——画中国地图。

哪一条是黄河(准确的讲北面的那一条是黄河,地图上不要说上、下。

)。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了解黄河,欣赏黄河。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板块:

欣赏篇----感黄河

 

播放课件1:

谈感想。

师:

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太伟大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都镌刻在她脸上,写在她心里。

同学们激动不激动,自豪不自豪,骄傲不骄傲——“我自豪,我骄傲!

(承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第二个板块:

概况篇——知黄河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

名字叫“争当小老师”。

我们先来分组,我们就用世界上四所名牌大学的名字来给小组命名。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呼声和要求,分发“清华大学组”席卡、“北京大学组”席卡、“哈佛大学组”席卡、“剑桥大学组”席卡。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中外名校对抗赛,大家要加油呀!

播放课件2:

合作交流了解概况

一、具体要求

1.分组——小组名称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呼声而定。

2.合作交流时间5分钟。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前台指着“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和气候类型图”、“中国政区图”作交流发言。

二、学习工具

1.课本2.地图册3.填充图4.其他参考资料

三、具体分工

组别

任务

要求

1.清华大学组

1.发源地2.主要支流3.形状4上中下游分界点5长度等

每组推选一个小老师,前台作交流讲解.

2.北京大学组

1.流经主要地形区2.流经的阶梯......等

3.哈佛大学组

1.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等

3.剑桥大学组

1.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等

学生在指图讲解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后,老师以对联的形式做总结并在课件上显示。

上联:

青川甘宁内蒙古,下联:

山西陕西和豫鲁,横批:

第二长河。

把“长”能换成“大”不?

不能,为什么?

同学们横批还可以是什么?

“母亲黄河”“流经九省”“长五千五”“注入渤海”“源于高原”……

(承转)了解黄河的概况,我们来看看黄河又有哪些贡献呢?

第三板块:

奉献篇——颂黄河。

播放课件3:

黄河的奉献

奉献之一:

“发电”用水库大坝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二:

“旅游”用壶口瀑布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三:

“灌溉”用“塞上江南”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奉献之四:

“文明”用秦兵马俑和黄河的源头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承转)我们不难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黄河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痛的灾难。

我们既要看到黄河的"功",又要看到黄河的”过”。

请看第四板块:

忧患篇------忧黄河

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汇诊,看看母亲河到底得了什么病?

播放课件4:

专家会诊。

病症之一:

上游,用荒漠化和凌汛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病症之二:

中游,用疏松的黄土高原图、降水柱状图和浑浊的黄河水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病症之三:

下游,用地上河图片、凌汛图片、断流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

(承转)病因找到,关键是如何对症下药。

第五板块治理篇——治黄河

1.游戏——“探寻黄河”

为了能更亲密的接触黄河,理解黄河,认识黄河,为治理黄河打下基础,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探寻黄河”。

下面,先来看一个模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从河口以下的黄河模型。

模型上主要突出以下内容:

黄土高原(放上泥土)、华北平原(绿颜色)、汾河(中游支流的代表)、地上河、孟津、渤海(大烧杯)、中游、下游。

把以上八个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小彩旗的形式分装在四个大信封里,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前台来完成插旗活动。

2.实验——探究“地上河”的形成

在游戏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地上河”如何形成的?

实验一:

选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做第一个实验:

用喷水壶向模型上的黄土高原地区喷水,相当于夏季的暴雨,观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情况;观察烧杯水的颜色?

实验二:

选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做第二个实验:

用喷水壶向模型上覆盖草皮的黄土高原上喷水,观察烧杯水的颜色。

探究:

观察(现象)——混浊(原因)——泥沙(关键)——来自黄土高原(为什么)——四个特征(模型观察到:

土质、植被、支流、暴雨)——地上河(模型观察到:

坡度缓、河道宽、流速慢、泥沙沉积)——水土保持是治黄根本。

 

忧患

治理措施

上游

荒漠化凌汛

退耕还林还草炸冰破冰

中游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下游

地上河断流凌汛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课件动画演示5:

“地上河”形成的过程。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报告。

3.探究报告(学生分组完成)

课件演示6:

<<黄河的治理>>地理诗歌总结

作者:

黄雷

概况诗

黄河源于巴颜山,

第二长河五千五。

河口孟津分三段,

流经九省要记清。

青川甘宁内蒙古,

晋陕穿过黄土原

豫鲁淤成地上河,

向东缓缓入渤海。

治理诗

母亲黄河要治理,

治理黄河刻不缓。

上修水库调水量,

退耕还林要还草。

中保水土是根本,

下游固堤疏河道。

凌汛治理要及时,

科学监测要爆破。

[板书设计]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

一、感黄河

二、知黄河

三、颂黄河

四、忧黄河

五、治黄河

 

快速抢答题

1.谜语:

中华母娘,发源天堂,形状象几,渤海入洋。

(黄河)

2.黄河注入黄海还是渤海?

3.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说明了黄河什么特点?

4.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5.地上河指的是黄河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

6.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对吗?

7.治理黄河的根本是水土保持,对吗?

8.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分别在哪里?

9.黄河中游流经什么地形区?

10.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1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反映出黄河的什么现象,主要分布于什么河段?

12.黄河上游的忧患是什么,怎么治理?

13.黄河中游的忧患是什么,怎么治理?

14.黄河下游的忧患是什么,怎么治理?

15.黄河流经几个地形区,几个阶梯?

【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黄河的治理》一节正文部分,共计十行,298个字,几张地图。

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拓展了空间。

另一方面,本课的地位很重要,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

是在学完了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启下:

八(下)还要学习第八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我们认为,本节课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是指黄河的治理,教材的编写就凸显了地理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

为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板块,即五个关键字,感、知、颂、忧、治。

思路清晰,条块分明,易于操作,便于学习。

二、说设计思想

1.课堂即解放。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情感的共鸣,生命的对话,知识的共享,智慧的交融,灵魂的升华。

陶行知说:

“解放小孩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的眼,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中去锻炼。

”本节课,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做、自己去悟,如让学生做小老师等。

2.教师即开发。

教师的真谛在课堂。

教师应该是良好氛围的创造者,科学问题的开发者,学习信息的提供者,自主学习的激励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教师不应该是搬运工:

教材---教案----黑板----作业本。

为此,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学生即创造。

学生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时时都是创造之时。

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

做完地上河形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效果很好。

4.教室即成长。

教室应该是成长的沃土,成长的摇篮,哺育学生的子宫,不应该是文明监狱。

比如,课堂游戏的设计、地理诗歌的运用以及最后的快速抢答,的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