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2451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docx

《学案》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5.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6.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的特点。

(1)种群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都有自己的基因库,可以保持和发展。

3.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种群的基因库:

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

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4.进化的实质: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在现代进化论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可遗传变异是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1)可遗传变异的形成

(2)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3)可遗传变异的结果:

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着定向的改变,从而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判断正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

(×)

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鱼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2)因个体的死亡,所含有的基因也会随之消失。

(×)

解析:

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基因传给后代,所含基因不一定消失。

(3)变异不仅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且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解析:

变异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时,则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

2.问题导学:

(1)当没有自然选择存在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对。

除自然选择外,还有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因素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简要说明原因。

提示:

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例如天敌看到的是性状,而不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某一种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

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

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C)

A.18%、82%B.36%、64%

C.57%、43%D.92%、8%

2.某植物种群中,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

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30%、20%、20%、10%、10%、10%。

计算Y和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A)

A.55%和45%B.45%和55%

C.27.5%和22.5%D.22.5%和27.5%

3.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B)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D)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的个体

B.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是没有影响的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5.如图所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群体由于屏障(水)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

如果群体A经历了长期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则群体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A)

A.比群体B快B.比群体B慢

C.与群体B相同D.停止进化

6.已知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32

279

611

合计

510

490

1000

(1)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2)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壳上    (选填“有条纹”或“无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

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    实现的。

解析:

(1)无条纹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其基因型频率为490÷1000×100%=49%;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则a的基因频率为=纯合子+1/2杂合子=49%+42%×1/2=70%。

(2)根据空壳数所占的比例发现有条纹的更容易被鸟类捕食,所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会增大,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1)49% 70% 

(2)有条纹 增大 自然选择

 

一、选择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

A.适应环境B.定向变异

C.定向生存斗争D.能传种接代

2.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C)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3.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

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不符的是(A)

A.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B.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

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C)

A.75%B.50%C.42%D.21%

5.下表中B和b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

表中数据说明(A)

A.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

C.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B的频率为0

D.显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解析: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B基因的频率不断减小,而b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2×0.1×0.9=18%;1930年隐性个体比例为(0.51)2≈26%,所以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1970年后较短的时间内B的基因频率不可能变为零;隐性个体更能适合本地的环境。

6.由于真菌感染,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果是(D)

解析:

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由于该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在生存斗争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蛾类易于生存下来,并产生子代个体,结果就会使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在群体中还会存在棕色等其他颜色的个体。

7.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在人群中该病的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以及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B)

A.1%和0.99%B.1%和1.98%

C.1%和3.96%D.1%和0.198%

解析:

由题干中“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0,计算得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1-1/100=99/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9/100)×(1/100)=1.98%。

二、非选择题

8.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是该种群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由图可知    (填数字)代表A基因频率的变化,    (填数字)代表a基因频率的变化。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

①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B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将    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另一组雄鸟的尾羽上。

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1-20%-40%)+1/2×40%=60%。

(2)对羽虱有抵抗能力的A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所以用曲线1表示,a的基因频率下降则用曲线2表示。

(3)由于三组鸟的尾羽起始长度是相同的,若将A组的尾羽剪下并用黏合剂粘在另一组雄鸟的尾羽上,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则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答案:

(1)60% 

(2)1 2 (3)①A ②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9.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    。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b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足够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

(3)根据自然选择情况的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

(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

①种群足够大,②没有迁入和迁出,③没有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答案:

(1)种群 自然选择 

(2)否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①D基因频率上升 ②D基因频率下降

③D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随机交配,无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