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1807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师大附中押题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乙醇

C.氧气浓度适当增高会促进羊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D.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时K+外流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等。

【详解】性激素是脂质中的固醇,其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乙醇,B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C错误;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则静息时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2.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D.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指的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指的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在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胞嘧啶甲基化导致的是表达过程中基因转录被抑制,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由于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所以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C错误;根据题意“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可推知,抑制的实质就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D正确。

3.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黑色)和s(浅色)控制。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因工业的发展引起桦尺蠖生存环境的黑化,导致种群中s基因频率由5%上升到95%以上。

对此过程的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桦尺蠖种群S基因频率为50%时,种群中ss个体所占比例应为50%

B.该过程中导致桦尺蠖的种群基因库改变的因素不只是环境的选择作用

C.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蠖的表现型,选择不只是通过天敌的捕食来完成

D.环境的选择导致桦尺蠖种群发生了进化,但并不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S基因是s基因的等位基因,是由s基因突变而来的;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黑色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捕食,后代繁殖多,所以种群中S基因频率升高。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而这个种群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所以没有形成了新的物种。

【详解】S基因频率为50%,则s的基因频率为1-50%=50%,浅色个体ss的基因型频率为50%×50%=25%,A错误;该过程中导致桦尺蠖的种群基因库改变的因素不只是环境的选择作用,B正确;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蠖的表现型,选择不只是通过天敌的捕食来完成,C正确;环境的选择导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并不意味着产生了新物种,D正确。

【点睛】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有关T细胞“刹车”分子研究的两位科学家,该“刹车”分子是T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

研究者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T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

B.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

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D.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T细胞合成了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而阻断该“刹车”分子的作用,使T细胞被激活,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

【详解】所有细胞都含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但是只有T淋巴细胞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表达,其它细胞该基因不表达,A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B错误;促进“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减弱T细胞的功能,进而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C错误;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

5.鱼鱗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X染色体上基因A(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缺失或隐性突变、常染色体某基因显性突变都可能导致此病。

图1为该病患者家系图(图示不存在近亲婚配),用基因探针方法检测,发现图中三个患者DNA中均含有基因A的某特定片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家系患者发病原因为常染色体基因显性突变或基因A的缺失

B.I2、II5能检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Ⅲ2不能检测到

C.如果Ⅱ5与Ⅱ6再生一男孩,该孩子患病概率为1/4

D.若生育,建议Ⅲ2生女儿,Ⅲ4不需考虑子代性别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谱:

男性有的患病,有的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Ⅱ5与Ⅱ6结婚生了患病男性,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A(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隐性突变为a导致此病,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该家系患者发病原因为X染色体上基因A隐性突变,A错误;Ⅰ2、Ⅱ5能检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说明Ⅰ2、Ⅱ5是该病的携带者,Ⅲ2一定含有Ⅰ1的致病基因,也能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B错误;Ⅱ5与Ⅱ6再生一男孩,XAXa×XAY→1/2×1/4XaY,该孩子患病概率为1/8,C错误;Ⅲ1正常与Ⅲ2生女儿都正常,由题意知该图示不存在近亲婚配,Ⅲ4不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不需考虑子代性别因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文中的材料说明的是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

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是指优势取代。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版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

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详解】A.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正确;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确;

C.通过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错误。

故选D。

7.下图甲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图乙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测得某绿色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点处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O2浓度由0逐渐增大到30%的过程,植物释放CO2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当O2浓度为5%时,实验测得该植物CO2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相对值是0.3,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

(2)图乙曲线上

A~E点五个点中,在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最高。

在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氧呼吸

(2).先减(少)后增(加)(3).3(4).B(5).此时叶片较多气孔关闭,导致CO2进入细胞受阻

【解析】

试题分析:

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理解图甲和图乙的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图甲中b点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图甲中O2浓度由0逐渐增大到30%的过程,无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有氧呼吸强度逐渐上升,植物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先减少后增加。

当O2浓度为5%时,该植物CO2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相对值是0.3,依据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

此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相对值为0.6-0.3=0.3,消耗葡萄糖的量是0.3÷2=0.15,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0.3÷6=0.05,所以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0.15÷0.05=3倍。

(2)分析图乙曲线可知:

在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时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最高。

在C点即中午12点时,由于温度过高、叶片蒸腾作用过强,使得此时叶片较多气孔关闭,导致CO2进入细胞受阻,光合作用强度因CO2供应不足而明显减弱。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1)小题的解答。

解答此小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

在有O2存在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释放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释放2molCO2;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则CO2的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据此依据图甲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采取对比法并结合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8.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下图

(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

(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

(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__,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

(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从图

(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远距分泌是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

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激素①、②、③、④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

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丘脑

(2).神经分泌(3).甲状腺激素(4).下降(5).反馈(6).神经-体液(7).②③④(8).存在,例如③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而自身细胞也属于组织细胞(或④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而自身细胞也属于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题,涉及主要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传送方式和作用方式,血糖平衡调节等,确定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做出解答。

【详解】

(1)从图

(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所分泌的激素①名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传送方式属于图

(二)的神经分泌。

(2)分析图

(一)可知③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所以激素③名称是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3)从图

(一)看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既要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又要受交感神经的调节,所以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观察图

(二),分析远距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的特点,可以判断出激素①、②、③、④中①属于神经分泌,②、③、④属于远距分泌。

(5)自分泌指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细胞自身的激素,发挥兴奋、抑制或调控分泌的功能,激素①、②、③、④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如③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而自身细胞也属于组织细胞。

【点睛】本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激素传送方式和作用方式,血糖平衡调节等,题图多信息量大,学生通过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图中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9.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甩,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①曲线a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②用激素b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乙烯

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

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落酸

(2).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4).反馈(正反馈)(5).生长素类似物(6).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需要在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下根据题干做答。

(1)由图可知在植物萌发过程中激素a含量下降,说明是脱落酸,因为脱落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激素b应是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秆的伸长,所以多次喷洒赤霉素后营养物质过多的用于茎叶的生长,而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所以稻谷产量降低。

(2)由题意分析可知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3)因为生长素类似物同生长素一样具有两重性,且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类似物较敏感,所以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时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点睛:

巧辨反馈调节的种类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10.玉米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有各种非糯性玉米和糯性玉米若干,进行不同实验,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F1自交得F2,任取一株F2植株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请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若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判断非糯性和糯性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

在上述糯性玉米的果穗上能否找到糯性的种子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

WW和w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

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1细胞中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全为蓝黑色、全为橙红色或半数蓝黑色数橙红色

(2).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3).能(4).♀WWw×ww♂(5).♂ww×WWw♀

【解析】

试题分析:

以题意中“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为切入点,准确定位该对相对性状

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和题意“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进行

(1)

(2)题的解答。

解答(3)题,需明确测交的含义,且知晓:

选择的父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才能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选择的母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才能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1)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杂交,F1细胞中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含有非糯性基因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因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F1自交所得F2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

含有一对非糯性基因、含有一对糯性基因,含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任取一株F2植株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现象是:

全为蓝黑色或全为橙红色或半数蓝黑色和半数橙红色。

(2)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这说明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

在上述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和糯性的种子,因此能找到糯性的种子。

(3)测交是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ww)交配。

欲通过测交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的结论,选择的父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此时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WWw×ww♀;同理,欲通过测交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选择的母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此时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ww×WWw♀。

11.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疗、工业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

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适于绿脓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___________,除了提供以上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若对绿脓杆菌进行分离计数,需要将含有绿脓杆菌的菌液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这种接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需要在___________附近倒平板。

接种时所用的接种环在接种前后都需要通过___________法灭菌。

(4)将分别含等剂量不同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小滤纸圆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滤纸片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这说明绿脓杆菌对实验所用抗生素表现为_____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

【答案】

(1).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2).pH(3).稀释涂布平板(4).可得到单个的菌落(或可将菌群分散成单个的细菌)(5).酒精灯火焰(6).灼烧(7).敏感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基分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据此分析作答。

(1)适于绿脓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除了提供以上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若对绿脓杆菌进行分离计数,需要将含有绿脓杆菌的菌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这种接种方法的好处是可得到单个的菌落(或可将菌群分散成单个的细菌)。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接种时所用的接种环在接种前后都需要通过灼烧法灭菌。

(4)将含有绿脓杆菌的菌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稀释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滤纸片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说明绿脓杆菌对实验所用抗生素表现为敏感,已经被抗生素杀死。

12.草莓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

原理是____________。

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②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研究表明,多倍体草莓产量高于二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用__________〔药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二是利用_________(药剂)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茎尖(或芽尖或根尖)(3).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4).特有的结构和功能(5).再分化(6).秋水仙素(7).聚乙二醇(PEG)(8).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